共產黨員學哲學、用哲學的前提是什麼?

2020-12-20 人民出版社

共產黨員學哲學、用哲學的一個前提是

懂得要學習怎樣的哲學

《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共產黨員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要從學習和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

科學性、階級性、實踐性和創新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是工人階級立場、觀點、方法的高度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超越了以前的一切哲學,是因為它汲取了人類哲學史的全部精華,特別是人類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優良傳統與科學成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主義進行了革命的改造,繼承了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汲取了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實現了兩大有機統一

一是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讓唯物主義貫穿著辯證法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讓辯證法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上形成唯物辯證法;

二是實現了自然觀和歷史觀在人類社會實踐基礎上的有機統一,徹底地解決了思維與存在的關係這一哲學基本問題。

馬克思找到了社會物質生活資料生產這一歷史的現實基礎,發現了物質性的經濟關係這一歷史的決定因素,「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從而創立了唯物史觀,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最一般的規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它旗幟鮮明地把自己當做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論、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階級性是建立在科學性基礎上、與科學性相統一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地總結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新成就,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並據此得出了人類社會必將由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結論,從而科學地論證了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必然性,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把工人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通過工人階級實現著自己的哲學抱負,在創造新世界的同時實現人的解放,推翻那些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係,讓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走向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它要求把理論和實踐貫通起來,打破了以往哲學知行脫節的嚴重弊端。

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實踐性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把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機地統一起來。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本身就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是人們「改變世界」、變革現實的根本途徑,離開了實踐,改造世界或變革現實就是一句空話。

同時,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檢驗真理性的標準,也是認識世界的根本途徑。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性和階級性相統一的基礎。實踐性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同那些脫離實踐、以抽象教條為內容的哲學區別開來,它以人民豐富的實際生活為源泉,是在實踐中產生、經過實踐檢驗,並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科學理論。

實踐性賦予馬克思哲學徹底的革命性,不僅公開宣布自己代表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且把自己的理論徹底地付諸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革命實踐。正是在實踐性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階級性實現了統一,成為無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創新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開放性的體系,不斷回答重大現實問題是其發展的重要經驗。19世紀40—5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爭取人類解放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興起,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和趨勢、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及其命運、無產階級的神聖使命與革命道路、無產階級政黨與無產階級專政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歷史地呈現出來。

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敏銳地捕捉到並創造性地回答了這些問題,系統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為無產階級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我發展不僅體現在馬克思之後,甚至發生在他們自己思想的不斷完善上。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精神、方法而不是教條,這一點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反覆強調的。

來源 | 《共產黨員必備哲學修養》

人民出版社

為人民出好書

相關焦點

  • 哲學有什麼用
    作者:周桂鈿(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衝擊下,哲學有什麼用?不但社會上平民百姓有疑問,一些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學者也不自信。這是不能不加以認真討論的。要解決哲學的功用,首先要回答哲學是什麼。
  • 「西方哲學」哲學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涉及智慧的學問,而這樣的學問是需要長期的磨鍊才能掌握的,學哲學是一個漫長的精神歷練過程。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認為絕對精神的發展歷程最初是從東方哲學開始,經過印度哲學、西亞哲學和埃及哲學,走到了古希臘哲學。
  • 哲學六大要素:回答什麼是哲學
    它們在持續時間上不同,山脈可以屹立千萬年而巋然不動,而概念相比之下只有彈指一揮間。那麼知識與物體究竟在哪些方面相像呢?認識論還涉及具體事物是否能獨立存在於人的認識之外?認識的極限是什麼?這些問題涉及認識的途徑及知識的由來,以及由上述諸方面所推導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結論。
  • 什麼是哲學、哲學專業?
    不錯,哲學是個什麼鬼,哲學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來一探竟.......其實不然,高中所學的哲學和大學所學之哲學又非完全相同。「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 一個神秘而又熟悉的詞語,19世紀70年代,日本啟蒙思想家西周借用古漢語譯作「哲學」,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
  • 中國哲學,是有著大用的智慧之學
    在這些人看來,中國哲學是無用之學,還不如學一些實用的謀生手段和就業技能來得經濟實惠。如果以功利世俗工具的眼光看待中國哲學,認為中國哲學太抽象玄虛、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則大謬矣。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有用未必是真用,無用往往是大用、是妙用。
  • 李瑞環著《學哲學用哲學》一書繁體字版在港首發
    資料圖:2005年11月30日,李瑞環同志的《學哲學用哲學》一書,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並向全國發行。《《學哲學用哲學》一書的海外繁體字版,今日在香港舉行隆重的首發儀式。  李瑞環出身平民,做過基層工作,數十年學哲學用哲學,積累了一系列學與用的心得,本書內容是他歷年來在各種場合的講話和不同時期的文章摘要而成,充份體現了他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風和個人修養。   儀式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與內地版出版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行。
  • 哲學的哲學,是什麼哲學?
    塔索:你管這叫哲學?元哲學一詞的前綴元(meta)的基本意義是「包括但不僅僅包括以下內容」,在各種哲學論文中都能見到這個詞,比如元語言,一種能用來描述語言的語言。又比如元倫理學,它研究倫理原則的來源和意義。所以元哲學的登場,「元」本就只是時間問題。元哲學對付的是「何為哲學」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有什麼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很多人都會去追問:哲學是什麼?哲學有什麼用?第一個問題勉強可以看作是「外行問路」,但是第二個問題卻是一種很荒唐的問法。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並非都是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有沒有用」?以及「有什麼用」?這都是很顯然的價值判斷。它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主體」,即「對誰有用」?或者是「對誰產生什麼作用」?
  • 哲學專業,什麼人適合學呢?
    哲學圍繞著一些永恆無解的難題,嘗試著一種又一種不同的解答方式。在希臘文中,哲學是愛智慧的意思。學哲學,就是學習智慧。哲學是人文科學領域內的基礎學科,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它的本質是認識和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哲學專業學什麼?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從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談學哲學
    他不僅自己一生沒有停止過學哲學,而且特別關心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學哲學,並多次就如何學哲學進行指導。陳雲同志說過,讀《毛澤東選集》,先從五篇富有哲學思想的文章看起。因為這五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中國革命戰爭中的問題和教訓,在理論分析上更加鞭辟入裡。他認為,學習毛澤東哲學思想是理論基本功,是一個打理論基礎的問題。
  • 中國當代哲學的哲學理解
    本文並不嘗試給出一個所謂正確的哲學理解,而是試圖在當下的生存狀態和學術制度中反思這種自我理解,以此探尋哲學在當代中國語境中實際承擔了什麼。  一、為什麼哲學的自我理解成為一個問題  哲學作為一種學問樣態,有別於其他學問樣態之處在於:哲學的發展永遠與哲學的自我理解聯繫在一起。
  • 哲學的拓撲學研究
    二、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這項成果對哲學拓撲學的性質與任務、基本特徵以及主要方法等都給出了全面的闡述,從哲學拓撲學的建立、概念空間思想、形上學與第一哲學研究等多個方面,強調了哲學研究的拓撲學視野,提出了根據哲學拓撲學重新勘定哲學地圖的主張。全書包括一個長篇導言、六章內容、結語和一個附錄。圍繞對哲學拓撲學的基本理解,這項成果提出了如下幾個重要觀點。
  • 西方頂尖哲學探討:哲學中的解釋學具體都講些什麼?
    什麼是解釋學?解釋學,又稱詮釋學,是一個解釋和了解文本的哲學技術。它也被描述為詮釋理論並根據文本本身來了解文本,是西方哲學、宗教學、歷史學、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文藝理論中有關意義、理解和解釋等問題的哲學體系、方法論或技術性規則的統稱。有關解釋學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古希臘。
  • 哲學不能烤麵包——復旦哲學講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
    你大學畢業了,你「因為擅長找到標準答案,所以考試門門高分」, 可「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獨立思考」。在實習和找工作的過程中,發現「以前學的知識根本用不上,而且對這個社會根本一點看法都沒有」。你說自己是一個應試教育的成功作品,卻是這個社會的失敗的作品」。你說你「在為了學習而學習中,喪失了思考的能力」,你問我,哲學能不能教會你獨立思考。謝謝你,讓我有機會來說一說關於哲學的話題。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作者:劉宏宇一說「哲學」,或者問「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指什麼」,估計咱中國人十有八九都得犯懵。剩下十之一二,少說得有一半能告訴你:哲學就是啥啥啥主義。最後剩下那很少一部分人,可能會背出老版教科書上的所謂定義——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聽起來很對哈。
  • 哲學六講 | 為什麼要學哲學?
    一、哲學是什麼?關於「哲學」一詞的定義,在歷史上可謂不計其數。關於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哲學」,我們了解到,哲學本身不是一個讓我們以某種固定套路去獲得某種教條化知識的手段,它本身是一個以「真理」為目標,在實踐之中不斷否定自身的一個過程。可以說,哲學是一門天生就帶有「自我否定性質」的學科。接下來,我將帶你去追溯哲學的脈絡,這也就引出了我們的第二個問題「哲學都有哪些學派呢?」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與經濟哲學的研究範式
    原標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與經濟哲學的研究範式   經濟哲學是一門綜合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體現的是社會科學領域各學科由原初的綜合到分化,再由分化到整合的這樣一種發展趨勢。馬克思在早期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的基礎上,重新構思自己從經濟學哲學視角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性研究的宏大計劃,並且將這一研究計劃的成果命名為《資本論》。
  • 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有什麼用?
    哲學有什麼用? 我曾經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什麼結論,我自己雖然也了解了很多哲學家的思想,讀過一些哲學原著,但當有人問起來這個問題,我仍然回答不了。曾經在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假如是其它學科,多多少少都會有答案,因為像是物理學、天文學等等都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你問天文學有什麼用,它不能賺錢,然而促進了人們對宇宙和天體的認識,各種具體的學科都有研究對象,也都有成果。唯獨哲學,雖然有這麼多哲學家,然而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嗎?
  • 什麼是哲學?
    編者註:本文的作者羅伯特·所羅門(1 942-2007),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和哲學教師,尤其精於尼採、存在主義哲學和情感理論的研究,特別擅長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大哲學家複雜的思想,同時又不失其嚴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