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學樂器的孩子不會差?家長看過來

2020-08-31 LifeOfmom

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樂器,都是為了多一門技能或有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但學習樂器對於孩子的好處其實遠不止如此。它不僅可以修養性情,還能在孩子的性格形成、心理發展和行為塑造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很多家長還不太知道學習樂器的好處和重要性,其實在有的國家,人們已經把學樂器看作是比學數學、語言還重要的事,他們認為孩子的樂器絕對不能落下,原因就是學習樂器可以讓孩子在學其他東西時更有優勢。


學習樂器助力大腦發育

科學研究表明,樂器練習會刺激大腦功能和結構的發育,會維持神經元的數量。也就是說,練習樂器並不僅僅是手指的訓練,還有大腦的鍛鍊。

另外,十根手指的左右配合也會促進左右大腦的發展,進一步維持神經元的連接。神經元連接得越複雜,越能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和推理能力。

尤其是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學習樂器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功能和結構都有非常強大的可塑造性與可延展性。入學後他們的理解能力、創造能力及想像能力也都會明顯優於不學樂器的孩子。


學習樂器塑造積極心理

學習樂器除了對孩子的生理髮育有好處外,更直觀的獲益點是心理。學習樂器的孩子會有更好的自律性、合作力、責任感及承受力。


每天練習讓孩子更自律

自律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保障,而從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樂器的學習就是幫助孩子形成良好自律性的過程。學習樂器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要想學成,只有每天堅持練習才行。隨著孩子有意識地訓練增多,自制力也會變得越好,直至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互相配合讓孩子懂合作

人在社會中難免需要與人協作,而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天然缺少與人合作的機會,學習樂器正好可以彌補這個不足。以鋼琴為例,鋼琴演奏很多時候需要與弦樂合奏,也會經常給別人伴奏。所以,鋼琴演奏者需要把自己融入集體中,努力與他人合作。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變得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照顧他人感受。

共同演出讓孩子知責任

孩子終日生活在家長的呵護下,不曾經歷風雨,也就很難在生活中鍛鍊出責任心。而孩子會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承擔責任,也會更懂得主動負責。比如與別人合奏時,孩子就會意識到不能總是因為自己的懈怠而破壞整首樂曲的完成,他就會主動對自己要完成的部分負責,努力認真地去練習。久而久之,責任感就形成了。

經受挫折讓孩子敢承受

現在很多孩子因為無法承受課業負擔而逃避,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缺乏承受能力。而學習樂器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更有承受能力,孩子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失敗,彈一首曲子錯了一個音就算失敗,孩子從這些小的失敗中,學會了承受和坦然面對,以後在面對大的失敗時,也就更有勇氣,更能克服。


學樂器,父母正確引導很重要

學習樂器的好處雖然很多,但如果沒有家長的正確引導,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學樂器孩子的家長應該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家長不要過度逼迫,要講求方法。孩子學習的興趣永遠是最重要的,家長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樂器;其次,幫孩子制定一套學習計劃,但一定要注意練習的時間和難易程度的把握,不要超出孩子的承受範圍,否則會適得其反。

再次,家長要在孩子利用業餘時間練習時,能夠及時給予支持和肯定,保持住孩子對學習樂器的興趣和信心;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孩子演出或者比賽、考級等失敗時,家長要幫助孩子走出陰霾,並且告訴孩子一次的失敗並不可怕,失敗後的一蹶不振才最可怕。

最後,還想提醒各位家長,不同類型的樂器,孩子的初學年齡是不同的。鋼琴、手風琴等鍵盤類樂器和古箏、二胡等大部分弦樂,初學年齡是5歲;而小提琴應在6歲左右開始;管樂則比較特殊,如果在孩子換牙前開始學的話,換牙時會有一個很長的瓶頸期,牙齒會影響到管樂的學習,而選擇換牙後再學其實也不晚。

*文章內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如需了解更多母嬰、親子類知識,請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學樂器的家長看過來,周末練琴並不好,看完你就明白了
    因此,在中考這個指揮棒的指揮下,很多爸爸媽媽都開始給孩子報補課班,尤其是樂器班,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中考的時候可以脫穎而出,至少不會因為音樂等內容拉後腿。
  • 孫儷加入樂童家長行列!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願意讓孩子學樂器?
    不止是孫儷,其實送孩子學音樂的明星家長不在少數。  「凍齡男神」吳尊的女兒NeiNei也學習了鋼琴,坐在鋼琴前十分優雅,不由的讓人感嘆,這真的是當時在《爸爸去哪兒》裡面那個軟萌的小姑娘嗎?    為什麼家長都送孩子學樂器  學樂器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演奏的時候,都十分有氣質。
  • 孩子學習樂器是選擇一對一還是一對多呢?
    孩子學習樂器到底是選擇一對一還是一對多呢?昨天呢有朋友問我說,他家孩子現在6歲了,想讓他學個樂器。去了好幾家機構諮詢,基本都是一對多,然後一間大型機構,他們的課非常有趣,動畫遊戲教學,課堂氛圍很好,老師都是師大畢業,一個星期2節課。課堂內容也有視唱練耳內容。但是一對四教學。說學一年可以有一級水平。一對一是200一節,一對四是150一節,感覺一對一比較枯燥,集體課有趣而且價格也便宜,但又怕集體課學不到東西,所以想讓我給點意見。
  • 什麼樂器最好學?無基礎最易入門的樂器盤點!
    如果說學古箏只是一時興起,想玩一玩的話,挑一臺1000到3000左右的練習琴足矣。而且古箏可以說是成年女性學樂器的首選,既不像鋼琴小提琴那麼難和費錢。而且還可以提升個人氣質,一舉兩得不解釋!笛子我比較喜歡笛子,因為笛子很便宜。
  • 學數獨的孩子一般數學都不會太差
    前幾天,看到有家長在圈裡曬出了孩子的一道作業題,同時配文感慨 「這是什麼題目啊?現在的數學真是玩出了花樣!」這其實不是什麼新花樣,這就是數獨。只是在標準數獨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求和的限制條件,考察更綜合更全面了。數獨起源於18世紀的瑞士,是一種數學遊戲。
  • 兒童學爵士鼓常見問題解答,家長們看過來
    爵士鼓是目前小朋友最喜歡學的樂器之一,因為它對於小朋友來說入門快,節奏鮮明,出成績也快。在奧運會、頒獎典禮等各種大型場合也能看到小朋友的爵士鼓表演,我們也經常會收到家長諮詢爵士鼓的相關疑問。以下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孩子家長!
  • 為什麼學前教育要學鋼琴而不學其他樂器?
    如果你準備讓孩子學鋼琴,趁孩子年齡小想學趕緊學,童子功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鋼琴都是在練習中進步,老師講一個小時自己差不多要練10個小時才能鞏固記憶,當然不排除天才。不只是學鋼琴,學所有樂器都一樣,首先孩子樂於其次,家長願意堅持。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成績差,為什麼是大人惹的禍?家長一定要認真看!
    9歲的浩浩是爸媽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孩子,他經常上課不專心聽講、課下什麼作業也不會,每逢考試,做的小測試最多也就四五十分……為此,班主任經常不是微信提醒家長,就是課下專門找家長談話。一邊是繁忙的工作,一邊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出狀況的孩子,浩浩爸媽因此患上嚴重的焦慮症。作為一名孩子的家長,您是不是也遭遇過這樣的情況?面對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認真、成績差時,您是不是也經常責罵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課,成績優異,你就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一路掉……專家特別提醒孩子注意力不集中,90%都是父母惹的禍!
  • 孩子為何到了中學成績一落千丈?是老師不會教嗎?應對措施看過來
    孩子小學成績一直不錯,可是上了中學成績就一落千丈,於是有家長質疑:是中學老師不會教嗎?當然不是!這是對中學老師極不公正的誤解。不過,也難怪家長質疑,因為很多孩子上小學時成績看起來很不錯,可是上了初中,確實成績一落千丈。
  • 家長看過來:學舞蹈,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半途而廢
    家長看過來:學舞蹈,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半途而廢!舞蹈成為家長欲提高孩子藝術素質的一項主要訴求。家長的這種意識來源於現今社會僅僅依靠學習成績的好壞來判定對人才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才是人才的最終發展目標。
  • 學習樂器到底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麼?
    現在的生活條件提高很多,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是學習成績好的,也最好是有個人才藝的具備。說到才藝,樂器是大家不二的選擇,優雅,大方,上的了臺面。樂器總得說就分中,西樂器兩個板塊。無論你決定孩子選擇學習什麼樣的樂器。你得必須要做好練習的準備,如果只學不練。呵呵「那你的孩子肯定是學不會的」。
  • 樂器之王的魅力:樂器這麼多,為什麼選擇鋼琴?
    樂器這麼多,為什麼選擇鋼琴呢? ——在我國,近年來家庭鋼琴的普及率在不斷上升,學習鋼琴的兒童數量不斷增多,作為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鋼琴與其他音樂手段一樣,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家長給孩子選擇特長班的時候,很多家長都傾向於讓孩子學習鋼琴。那麼鋼琴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
  • 學樂器太枯燥?家長了解一下,這幾個辦法激發孩子學樂器的興趣
    音樂可以賦予孩子豐富細膩的情感,幫助他們發展語言表達、認知、社交等方面的能力。許多家長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的目的是希望他們在享受美妙旋律的同時,能沉下心來,更專注、嚴謹地對待一件事情;在不斷的練習中,養成勤奮踏實、堅韌不拔的品格。
  • 樂器那麼多,為什麼孩子學習樂器要選架子鼓?
    而學習一門樂器,是孩子接受音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麼,究竟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樂器呢?兒童學習樂器最好從打擊樂開始。一是孩子天生就喜歡敲敲打打。二是因為打擊樂最容易發出聲響,沒有音律上的困擾,既能滿足孩子製造聲音的欲望,又容易上手,能夠降低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
  • 為什麼孩子總是幹擾家長做事情?
    最近在小區的廣場遛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個孩子的家長在打電話,面部表情很嚴肅,不停地點頭回應電話的內容,並且還用另外一件手機來記錄,看樣子應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他的孩子在一邊喊:「爸爸,你看,你看我的玩具!爸爸,你看,你看天上有飛機!」此處省去若干段話……最終,孩子的爸爸終於壓制不住怒火,衝孩子吼道:「跟你說了多少次,爸爸打電話的時候不要搗亂,跟我到一邊玩去!!!不要煩我!!!」
  • 我家孩子應該學什麼樂器好呢?
    孩子進入三四歲,很多家長就開始考慮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這時選什麼樣的樂器就成了家長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九力就與您說一說為孩子選擇樂器時要考慮哪些重要因素,怎樣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樂器。選擇樂器第一要素:孩子喜歡 孩子喜歡,是決定一切的首要原則,孩子自己想學什麼就讓他學什麼,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決定。當年著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為什麼要學大提琴?
  • 孩子適不適合學琴?鋼琴老師不會告訴你的幾個事實!
    對他們來說,好像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非得表現出像莫扎特那樣的天賦,才適合進入音樂的大門。像孩子的手部條件好不好,對音樂的節奏感準不準什麼的,都是家長們急切想知道的。但要某些鋼琴老師來說,家長與其深究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學琴,還不如用其他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學好鋼琴,如合理利用在線音樂教育的方式將學琴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裡等。
  • 學習樂器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腦,激發孩子大腦的潛能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們小時候,經常讓他們參加跳舞唱歌特別是樂器等各種興趣班但是,許多家長在孩子的孩子時代,總是投愛好班學習各種樂器,如果丟失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孩子時代剝奪,孩子的孩子不快樂,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不然,單憑一種樂器,只需要孩子學習一項技能,很多孩子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會有所收穫,對未來會有很多幫助
  • 學樂器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必須要做到以下3點!
    音樂能啟發孩子的思維;2. 孩子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這一類家長往往很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在孩子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也會全力支持和配合。然而還有一部分家長讓孩子學樂器的目的很模糊:1. 出於從眾心理,周圍的孩子都學了,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學就會輸在起跑線上;2.
  • 為什麼現在家長越關心孩子,孩子的成績越差,原因有這3點
    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可對於即便是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也是特別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可能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所以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自己沒有走成功的路,非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老路上再走一刀,他們也不會理解學生們到底經歷什麼東西,總是會擺出一種很理解自己想要什麼的樣子,也不會關心自己累不累,他們只是想看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