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了自己班上一個小男孩午睡的視頻,小朋友&34;的動作火了。
視頻中的這個小孩在睡覺,但是別的小朋友都是老師哄的,而他卻是自己哄自己。小朋友看到老師正在忙碌,就沒有打擾麻煩老師,沒有父母在身邊哄睡,就靠自己了。學著媽媽的樣子哄自己睡覺,小孩很快就入睡了。
老師忙完之後才看到小孩這個可愛的動作,真的是很欣慰,不用別人幫忙,獨立自主,不哭不鬧,還能把自己哄睡著。於是便把這則視頻拍攝下來,分享給了男孩父母。
看完之後的第一反應:小男孩實在太懂事了,過後又有些心疼。第一次離開父母的寶貝在學校表現就這麼懂事,像個小大人,好讓人感動。
孩子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父母這麼長的時間,父母和孩子都有些分離焦慮症,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有些魂不守舍,吃飯也吃不香,其實孩子也沒有父母想像的那麼嬌氣。
如果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孩子適應能力強,很快融入集體,和老師、小朋友玩得開心愉快,樂不思蜀。
1、多帶孩子去幼兒園看看
在正式開學上幼兒園之前,多帶孩子去看看,陪孩子一起玩耍,在家裡也是看孩子,在幼兒園裡也是看孩子,孩子對幼兒園的環境熟悉了,慢慢地就會有家的感覺了,沒有距離感。
我家大寶去幼兒園之前,因為上班工作忙,老人年齡也大了,在開學之前也不能經常帶孩子上幼兒園去玩,孩子性格雖然也很開朗獨立,送到幼兒園之後,也差不多經過一個星期完全適應。
二寶上的年齡早一些,還不到2歲,先是去的早教中心,阿姨三天兩頭地帶她去玩,非常熟悉了,等到正式去的時候很快就適應了,不哭也不鬧。3歲左右去了幼兒園,更是把幼兒園當家了,說晚上也要去,我說老師都回家了,也要照顧自己的孩子。
2、鍛鍊自理能力
自己會吃飯、上衛生間,能吃飽,不尿褲子,這樣父母就基本上可以放心了,不必很擔心孩子的營養健康問題。
這些自理能力在上幼兒園之前,在家裡就應提前鍛鍊好。吃飯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吃,別怕孩子把飯桌、地上弄得亂七八糟,吃完飯打掃乾淨就行了。給他一個孩子專用如廁用具,想如廁的時候知道喊人。
3、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是父母非常關心的,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和老師、小朋友相處愉快,友好地玩耍是父母非常欣慰的。
社交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自己單打獨鬥,需要集體和朋友的力量,有欣賞你的貴人鼎力相助,人緣好,社會能力強,成功的機率更大。
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說:「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際能力卻佔85%。」
有位同學是位學霸,但是性格有些內向,有一次和同學合作一起表演節目,孩子爸爸非常開心,說「比考出好成績還高興。」是啊,孩子長大了,父母關心的不只是學習成績,還有孩子的社交能力,這在走向工作崗位後,顯得尤其重要。
培養社交能力,讓孩子的未來更有可能。社交能力是一個人情商的體現,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是孩子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品質。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