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寶寶從家庭走向學校的重要過渡階段,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執筆/輯香
定稿/李容易
一說到讓孩子上幼兒園的話題時,家長心裡是既高興又難捨,尤其是回想起他們剛入園時,因為分離焦慮的緣故,寶寶們在園內教室裡哭,家長們在幼兒園外難受的場景頻繁出現。
好不容易等寶寶過了剛入園時的不適期,不再天天上演離別「大戲」時,孩子就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不是吃飯不好,就是不會上廁所,要麼就是不睡午覺,還有沉默寡言等情況,這也同樣讓爸爸媽媽們很是擔心上火。
不送去幼兒園自己沒時間帶,也怕孩子日後不合群,送去幼兒園,看到孩子可憐兮兮的小樣子,也難免心疼。
其實,剛入園時的不適應幾乎是每位小朋友的必經之路,家長可以通過有效方法,幫助孩子慢慢適應。
在網上有一位「懂事寶寶」火了,同樣是剛上幼兒園,別的寶寶還處在需要老師哄睡的階段,但這位小朋友的畫風卻已經截然不同了。
只見這個剛上幼兒園的藍衣服寶寶,小手輕拍正模仿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哄著自己進行午睡,模樣看起來是既可愛又心酸,同時還令人有種哭笑不得的意味。
看到老師拍的這段視頻,不少網友不淡定了,紛紛表示自己仿佛看見了成年人哄自己不哭的樣子。
生活中像這樣懂事的寶寶固然有,但大部分的孩子在初上幼兒園時,還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的,頻繁的哭鬧、想找家長都是正常現象,而這種狀態大概會維持兩個星期甚至更久。
在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上,孩子都是由不適應到適應,再到習慣的過程。
1) 午睡時睡不著
上幼兒園之前的孩子大多午睡並不規律,特別是老人帶大的孩子,想幾點睡就幾點睡,睡覺的時長也不固定。
一旦上了幼兒園,孩子們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入睡,而且又不一定有專人陪伴,所以起初午睡困難也是正常的。
2) 不敢在幼兒園上廁所
幼兒園的小馬桶再小也比家裡的小便盆要大,而且不是自己專屬的,讓寶寶覺得很不習慣,也多少有些怯生生,有些孩子甚至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
3) 不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
幼兒園的三餐兩點,午睡、上課或遊戲時間,甚至看動畫片的時間都是相對固定的,而不像許多小朋友在家時那麼自由散漫,因此也會讓寶寶覺得很不適應。
4) 與同學相處不和諧
許多孩子在家裡都是被大人們圍著團團轉的,平時更是家人們主動幫助自己,而無需自行結交朋友或是主動與別人相處,但到了幼兒園,老師要照顧一群孩子,小夥伴之間也還並不熟悉,所以寶寶需要慢慢學習與他人相處。
① 耐心聽孩子反饋幼兒園的生活
如果孩子回家後能夠與家長主動談起幼兒園的情況更好,如不然,家長們也可引導孩子說說幼兒園裡的趣事,包括喜歡的老師或同學,有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或誇獎。
② 給予孩子鼓勵與關心
孩子上幼兒園後或多或少會養成比較好的習慣,比如會穿衣扣扣子,會自己吃飯等等,家長們要及時肯定並給予鼓勵。
同時要多關心關注孩子在幼兒園裡的情況,勤與老師溝通了解。
③ 提前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
做好入園前最重要的準備是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每天早睡早起。即使是放假休息,也儘量參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中午適當午睡,不可貪黑玩耍等。
總結:不去過集體生活的孩子,你永遠不知道他是否能夠離得開家長的呵護。在每個孩子都必經的幼兒園學習生活中,家長們既要懂得放手,又不要完全放手。只有幼兒園、老師與家長的全力配合,才能共同澆灌出孩子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