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和聊天群。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否則視為侵權!
剛跟2019年揮手告別,2020年就已在眼前。大家的年終總結都寫完了嗎?個人計劃都制定好了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喜歡借鑑別人的「雞娃計劃」,再有所選擇的制定自己的「養娃計劃」,這無疑是最省事最省心的方式。不過,我誠懇的建議大家儘可能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完成計劃的制定,後續修改潤色時再參考旁人的計劃和建議,這樣你的計劃就是你的初心,不會受外界幹擾。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若不參考別人的計劃,我無法確定什麼樣的目標最適合孩子,畢竟孩子是在成長變化的,我自己的思維也是有局限的,取人之長補其短,沒什麼不好。
誠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借鑑的前提是你自己要有想法和目標,無的放矢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遠徵,除了身心疲憊外,還會徒增焦慮。
也許有人會說,我制定了自己的目標,也明確了行動計劃,並且堅持執行了一段時間,但階段性總結時,我的目標總會因種種原因不能實現和達成,這跟我的目標制定有關係嗎?
這個問題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討的「關於制定目標,提高計劃執行率」的話題。我想用SMATR原則,來聊一聊如何制定一份「能讓計劃落地,讓目標達成」的個人計劃。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SMART原則」。所謂的SMART,其實是5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即S=Specific(具體性)、M=Measurable(衡量性)、A=Attainable(可實現性)、R=Relevant(相關性)、T=Time-based(時限性),SMART原則是企業為了讓員工更加明確高效的工作,通過目標管理來保證員工的考核公平,公正和科學。簡而言之SMART就是目標管理的工具。
如果我們也可以運用SMART的五個原則,分步驟,有規劃的制定自己的個人計劃,那麼合適的目標自然會帶來較高的完成率。
1,S=Specific(具體的)
所謂的具體就是指要用具體明確的語言清楚的說明要達成的目標範圍,不能含糊或者籠統的制定目標。
舉個例子:今年要提高孩子的識字量。
這就是一個目標不明確,不具體的目標。孩子的識字量需要提高到什麼程度?需要認識多少字?或者藉助哪些工具(書或app)來檢驗目標的達成?這種提高能力,提升水平之類的目標都只能算是想法,不是真正意義的目標。
建議:可以將「提高孩子識字量」的目標修改為「學完《四五快讀》X冊,能夠自主閱讀《我愛迪士尼》系列」 等諸如此類相對具體明確的目標。
只有目標具體,明確達成效果,才是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
2,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是指目標是明確的,是可以通過數據衡量的,而這個數據則是檢驗目標達成的依據。
舉個例子:今年我要提高英語水平。
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表述不明確具體,沒有數據支持的目標。提高英語水平?掌握多少單詞量?提高英語的哪項能力?是書寫還是對話?
建議:將「提高英語水平」的目標修改為「提高英語單詞量,一年內從4000個提升至8000個;提高英語對話能力,學習《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的親子對話2000句,並在日常生活中熟練使用」。在此目標的基礎上,再制定每個月,每周的具體計劃就相對容易的多,也便於自己檢視和監督。
能量化的目標量化,不能量化的目標細化。如果目標沒有可參考的依據,那就細化,通過細化目標來分解目標,確保總目標可衡量。
3,A=Attainable(可實現性)
根據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可實現性,即目標的制定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是可以通過努力去實現的。很多人在制定目標時像打了雞血般給自己定了一個很「美好」的願望,但通過一年的努力,目標仍離自己很遠,即便付出了很多心血都無法達成,這就是目標制定之初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性。
舉個例子:今年我要做到公眾號日更。
這與我而言,就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能做的事也是有限的。即便我有精力每天去寫,那可能不能保證質量,畢竟每天我還要看書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面,在不能保證足夠輸入的情況下,輸出的質與量就可想而知了。
建議:「公眾號日更」的計劃不如修改為「一周更新2-3篇,確保質量」,讓目標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略有提升。
可實現性並不意味著降低目標,可以參照英語學習「i+1」的原則制定可實現的目標,讓目標像摘桃子般,跳起來就可達成,而非摘星星般跳起來也遙不可及,適度的挑戰很有必要。
4,R=Relevant(相關性)
目標的相關性是指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但對其他的目標完全不相關,或者相關度很低,那這個目標達到了也沒有意義。
舉個例子:我的目標是再設計出100個數學啟蒙遊戲,在此過程中,我可以學習一些跟藝術有關的知識。
其實這些藝術知識對我的目標「數學遊戲」而言,相關度較低,所以它不具備相關性。
建議:目標制定要目的明確,不要將時間浪費在跟目標不相干的事情上。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5,T=Time-based(時限性)
時限性非常好理解,即目標的的時間限制,是一個月,一個季度,半年還是一年。我們在制定目標計劃時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有側重的分配時間。
舉個例子:今年要讀完牛津閱讀樹6-9級。
看起來,這個目標有具體的要求,有可以衡量的依據,有可以實現的可能,也有相關性(推測已讀完牛津閱讀樹1-5級)。但還是有一點瑕疵,就是在時間的節點上。今年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如果用一年的時間去讀這幾套分級讀物,也許會很快,也許會很慢。總歸,在不限定時間的條件下,會有各種可能。倘若我們給目標加一些時間框架,讓目標落地的更明確一些,那效果又會不一樣。
建議:可以將「今年讀完牛津閱讀樹6-9級」的目標修改為「今年讀完牛津閱讀樹6-9級,一個季度讀完一級」。這樣制定目標,心裡是不是更踏實一些呢?
SMART原則作為對工作目標管理的工具,在職場一直備受推崇。我試著用SMART原則去規劃我的個人計劃,發現也非常適用。
SMART原則可以幫我修正很多不切實際的「妄想」,可以督促我建立清晰的「理想」,可以幫助我完善美好的「幻想」,可以成就我完成2020年的「夢想」。
當然,僅靠SMART原則就能達成計劃,會略顯枯燥和功利,只有懷揣夢想,嚴以律己,不負韶華,只爭朝夕,方能達成目標,在平凡中造就不凡!
關於制定計劃,我還寫過:
新的一年,如何制定一份不讓自己焦慮的計劃?
有趣的靈魂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