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圍毆UCL留學生的嫌疑人認罪,是15歲未成年!在海外如何應對種族歧視?

2021-02-20 英倫圈

微信的規則又調整啦
大家瀏覽完記得點亮「在看」
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
這樣圈哥就會出現在大家的訂閱列表裡啦

之前在倫敦牛津街圍毆亞裔留學生的嫌疑人,最近被捕了!BBC:一名男孩因在牛津街實行「冠狀病毒襲擊」而被捕。

圖:BBC

根據BBC報導,該名15歲男孩在海伯裡角落治安法院(Highbury Corner Magistrates' Court )認罪。然而因為法律原因(罪犯為未成年人),所以無法透露其姓名。一開始還沉默並否認指控,直到警方出示了監視器錄影畫面。

但對於此次事件,身為公訴人的皇家檢察署的丹尼爾·卡瓦納(Daniel Kavanagh)表示,此次襲擊「是惡毒的,完全是無必要的」。

今年的2月24日,23歲的莫家強(Jonathan Mok)在倫敦的牛津街被四名男性圍毆。

Jonathan Mok 在Facebook上發布了遭遇襲擊的照片。圖:BBC

其中有兩名男孩分別為16歲和15歲,因涉嫌種族攻擊而被捕。

16歲的男孩已被釋放,正在接受調查。而另一名15歲男孩就是上文提到的嫌疑人。

新加坡裔的莫家強正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他在三月份接受BBC的採訪時提到,那幾名施暴者在大街上高喊著「我不要你的新冠病毒待在我的國家」,隨後並實施暴力襲擊。

Jonathan Mok 接受採訪。圖:BBC

據後來的X光檢查顯示,莫家強的鼻梁和顴骨都有嚴重的骨折現象。

從疫情爆發以來,亞裔與華裔的確承受了許多莫名的委屈。

他們常常都被汙名化,西方政府除了沒有善盡教化民眾的工作外,許多時候西方媒體也沒有執行好查證的責任,更甚者還會推波助瀾,引導輿論。

據悉,倫敦的第一起因為新冠病毒而遭到歧視的案件是一名 24歲的泰國人Pawat Silawattakun。這個時候就有幾個青少年指著他大喊「病毒,病毒」並大笑,甚至還暴力拽掉了他的耳機。然而正噹噹事人想要反抗時,便立刻被那群施暴者攻擊,鼻梁骨都被打斷了。據英國青年新聞網站The Tab報導,有一名就讀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因戴口罩被襲擊。該名中國留學生在下午獨自出行時,遭到當地人的語言暴力和毆打。謝菲爾德華人社區中心的Sarah Ng表示,在西街發生的一起因「學生戴著口罩在街上行走而遭到毆打」是真的。

圖:The Tab

此外,圈哥的朋友圈也流傳著一張截圖,疑似為拉夫堡大學的中國學生因佩戴口罩被英國人毆打。

不只是學生,成年人的處境同樣困難。

來自中國臺灣的蘇(化名)在Aberystwyth Martket Hall 工作了15年,卻因為其身份而被強迫要求離開。

圖:Resonate

她回到工作場所的時候,她對麵攤位的男人立刻要求我離開這裡。

而且也不只他一個人,其他的攤主也支持他,他們表示他們甚至還開了一個會,並且制定了要求她離開的決定。

歐洲一直都有一條鄙視鏈。很多歐洲人其實也喜歡開地圖炮

在以往,英德法歐盟三駕馬車diss西歐諸國(除開因經濟危機而一覺不振的歐豬四國),歐豬四國diss東歐國家,東歐國家diss尚未進入歐盟的東歐國家,然後全部國家diss土耳其

但因為這次疫情,義大利,西班牙跟法國都是歐陸重災區,所以也被全歐洲都是為瘟神,也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視。

一位住在倫敦的義大利記者Federico Gatti表示,他的四個義大利朋友都因為疫情而被英國人欺負和歧視。

甚至其中一個朋友被趕出了她在倫敦的住家,而她在學校的孩子們也遭受了言語霸凌。

可見在疫情之下,沒有哪國人是安全的了。

 

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咱同胞的音訊。中華民族身為全世界最能吃苦耐勞的民族之一,哪兒都能看到他們辛勤工作的影子。講完了英國的環境後,身處大西洋彼岸的北美,國人的惡劣處境也是不遑多讓。圈哥也不多說些什麼,以下是一項BBC的北美冠狀病毒歧視華裔的調查數據,光是有紀錄的就多達一百多起。然而圈哥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畢竟中國人崇尚「以和為貴」,「吃虧當吃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等的民族傳統,所以會被爆出來的相信都是極度惡劣的行徑了。

美國與加拿大在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反華裔的種族歧視事件報告。

有些西方媒體的行為也可謂居心叵測。在一切事情都沒有明朗之前,具體病毒發源地也沒搞清楚就急忙地給中國扣帽子。

甚至腦筋動到五星紅旗上,改成病毒的圖案。

相較於上述的簡單粗暴,更多的媒體還是採取比較保守「客觀」的方式來攻擊中國及華裔。因為在BBC的這篇新聞報導裡,內容僅僅是關於英國當地的冠狀病毒的檢測與追蹤政策,然而該文卻選用了一張以「兩名佩戴口罩的亞裔女性」做為重點的圖片。圈哥並不是玻璃心,但是種族議題上本來就是一個極度敏感的內容。尤其是「黃種人」才經歷過上半年的歧視與報復性攻擊,到了下半年還依舊被使用這種容易帶節奏的圖片,的確也不符合國際級大媒體BBC的定位啊。至於衛報的配圖更古怪了,標題明明只是關於澳大利亞的口罩使用建議,然而他們卻選用一大堆黃種人配戴口罩的圖片。他們不是「白人國家」嗎?由於英國東亞及東南亞亞裔群體分別向兩家媒體的新聞配圖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並要求其更換配圖。該組織與兩家媒體郵件溝通後,BBC和衛報均堅持保留原新聞圖片。對此,該組織發起了請願,要求英國政府及兩家媒體停止使用佩戴口罩的亞裔圖片為其有關冠狀病毒報導配圖

圈哥也把請願連結放在文末,大家可以發動身邊的朋友一起請願。該請願目前已收到超12000次籤名,也受到了英國各界亞裔名人的大力支持——
如演員Katie Leung(《哈利波特》秋張的扮演者)全球活動家Tori Tsui、民族植物學家兼主播JamesWong以及著名美籍華裔美食家Ken Hom。
圖:Katie LeungViv Yau是一名英籍華裔和一家市場策劃中介的創始人,現居於曼徹斯特。作為請願的發起人,她告訴圈哥:「一開始我並沒有把有亞裔圖片的新冠報導與這種亞洲人從某種程度上是新冠的代名詞相關聯。直到我發現在各種媒體平臺上似乎形成了這種定式思維,我就意識到(媒體)在新冠相關的報導中對亞洲人的刻畫是不公平的。」「這種形式的種族歧視是一種含蓄的、具有潛在危害的。」在英國議會例行會議中,Sarah Owen作為英國首個具有中國血統的工黨議員代表東亞及東南亞群體將該問題反映給了議會

她說道:「媒體對東亞及東南亞群體圖片在其新冠報導中的不公正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近期亞洲群體在英國社會中受到歧視與不公平的對待。」疫情在國際蔓延的形勢下,最可怕的不僅僅是對抗病毒,還有那些以病毒為藉口,明目張胆的進行暴力種族歧視的行為。英國警方預防安全手冊中寫道:如果受害者或者其他人認為某個行為是基於種族的敵意或偏見實施的,那麼該行為就是種族歧視行為。這就意味著,當你認為某人的行為是基於種族主義的,那麼你就可以把它記錄下來並報告給警方。一些嚴重的種族歧視行為會上升為刑事犯罪,被歸到仇恨犯罪中(hate crime)。言語或者身體上的暴力(verbal and physical abuse)威脅(threatening behaviour)英國警方《仇恨犯罪受害人幫助手冊》給出大家遇到歧視時的幾點建議:

即將來英的小夥伴們,可以加圈哥小助手,備註【新生群】ID:

quangeuk 或 

ukzone2020 或 

UKZONE_guanjia

圈哥建立了【英倫圈2020英國留學新生群】,和即將來英的小夥伴們一起留意英國最新政策,分享生活資訊,一起討論出國必備行李,一起抱團取暖/吐槽。

身在英國的小夥伴也可加圈哥小助手ID:Quange_in_UKquangeuk備註【平安留英】,我們一起守望相助。

(英倫圈綜編,編輯:小O & 那青 & 顆粒 & 汐汐,參考:BBC新聞,衛報,獨立報,每日郵報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又因疫情歧視華人?新加坡留學生街頭被圍毆至重傷,發文控訴暴行
    今天,一則「在倫敦留學的新加坡男生疑因疫情受歧視被打」的消息被包括《海峽時報》、《聯合早報》在內多家新媒關注。報導稱,這起風波的主角是在英國倫敦留學的新加坡人喬納森·莫(譯名),近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種族歧視,在倫敦街被一群青少年圍毆至重傷。2日晚,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講述了自己這段經歷並尋求當時在場的目擊者。
  • 中國留學生遭歧視!澳媒:52%受訪者稱疫情期間遭遇種族歧視
    據環球網報導,澳洲有學者針對新冠疫情下中國留學生是否遭受不公平待遇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有超過52%的受訪留學生表示,從3月以來,他們因中國身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種族歧視。 該報告顯示,因為新冠肺炎,有1/4的留學生遭到有關種族主義言論攻擊;有35%的留學生因為亞裔外表被故意孤立和疏遠,這一不公平待遇的比例遠超其他國家的受訪者
  • 英國南安普頓中國留學生遭圍攻,疑涉種族歧視
    對於類似事件又該如何應對呢?華聞君採訪了事件當事人和華人律師。這些都只是這一晚上發生的事情,因為疫情的原因,針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真的在這裡是挺嚴重的。 02 律師對處理新冠引起種族歧視的建議 那麼在英華人以及留學生在遇到類似事件時應該如何應對呢?
  • 積極溝通減少誤解 及時報告阻施暴 海外留學如何應對「新冠歧視」
    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以來,受部分西方政客和媒體的誤導和汙名化,一些國家出現了針對中國人或亞裔的種族歧視現象。今年6月9日,教育部發布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到,疫情期間,澳大利亞發生多起針對亞裔的歧視性事件,廣大留學人員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而對於受到歧視的中國留學生,教育與法律專家也建議,要及時向警方和學校反映情況。
  • 多國種族歧視愈演愈烈,海外華僑華人應如何站出來?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龍報網報導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海外多國屢有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事件發生,面對侮辱和攻擊,許多華僑華人站出來,用不同的方式反擊。
  • 美國各界反對「新冠種族歧視」:要防病毒,而非中國人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文/繆曉娟) 在全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巨大犧牲,並努力阻止它向世界蔓延的時刻,海外亞裔群體正身處另一個戰場——反對種族歧視和排外主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消息顯示,美國累計確診14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該病毒對美國境內民眾的威脅性較低。
  • 從雪城大學種族歧視事件看留學生如何不卑不亢地維權
    眾所周知,種族歧視行為在美國,特別在校園環境中是被嚴令禁止的,新聞中至今會不時出現學生由於種族主義言論或行為被美國大學開除的案例。究竟是誰「冒天下之大不韙」製造了此次事件?雪城大學校方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 又見種族歧視 澳洲的哥問中國女留學生蝙蝠好吃嗎 女生頓時驚呆
    在很多西方國家,種族歧視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社會毒瘤。最近美國發生的紐約中央公園白人女子假報警、明尼蘇達黑人男子被跪壓致死等一系列事件,讓人無法對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做到視而不見。而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後,針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激增,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據外媒報導,一位留學澳大利亞的中國女學生近日對媒體講述了自己在澳期間收到歧視的一段經歷。一天,她搭乘計程車,卻意外遭到計程車司機提問:「蝙蝠好吃嗎?」
  • 中國留學生命喪愛爾蘭 歐洲人種族歧視非一日
    近日,在歐洲西部島國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發生的一起種族歧視命案引起各方關注。1月21日晚,一名29歲的華裔男子與朋友一起從酒吧出來後,在回家的路上受到一群當地青年的挑釁,雙方發生鬥毆。華裔男子被人用鐵棍擊中頭部,在被送到醫院後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隨後,當地警方拘留了兩名分別為16歲和14歲的愛爾蘭青年。中國駐愛爾蘭大使館證實,此名遭襲擊的男子系來自中國瀋陽的留學生。
  • 歧視和偏見!疫情之下,海外華僑華人遭遇了什麼?又該如何應對?
    數據來源:中國新聞網世界各國也在忙著對此次肺炎疫情做出應對。但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以來,法國、澳大利亞、德國以及美國等地皆有出現多次華(亞)裔社區受到抵制的現象,一些外國民眾聽信了居心不良者所散播的謠言,對華人甚至亞裔冠以汙名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 躲著可以,別歧視我們中國人!
    對此,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當地時間1日就此表明立場稱,製造恐慌、相互指責、甚至種族歧視毫無益處,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共同應對。 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正在全力以赴地應對這場罕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時,這樣極具煽動性與歧視性的媒體宣傳,無疑是對中國人民感情的巨大傷害,也引起了外國部分網友的不滿。
  • 歧視嚴重,新冠的二次爆發。散落在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們還好嗎?
    孤獨,是留學生群體時常體會到的一種情緒,尤其在2020年。那些為了學業、邊境政策或機票而選擇留在澳洲求學的留學生們在過去的5個多月中獨立生活著。每個人都像一座孤島,與生活、病毒、學業戰鬥。面對疫情、中澳國際關係惡化、歧視問題頻發,以及新冠的二次爆發。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又見種族歧視!韓國留學生被當成中國人 遭法國白人男子攻擊
    在歐美國家,種族歧視一直以來都是根深蒂固的社會毒瘤。尤其新冠肺炎爆發之後,針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激增,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最近在美國發酵的紐約中央公園白人女子假報警、明尼蘇達黑人男子被跪壓致死等一系列事件,也讓人無法對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做到視而不見。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名在法國留學的韓國女子和男友一起在尼斯搭乘電車時,突然遭到一名白人男子種族主義攻擊。根據現場拍攝的視頻,該男子很顯然將韓國女子錯認作中國人。他對韓國女子說:」中國人吃貓吃狗。新冠病毒來自你們國家。
  • 杜克大學教授提醒學生「不要說中文」,為何也是種族歧視
    為何這封郵件會被界定為種族歧視?這折射出中國留學生在海外求學的何種處境?引發此次風波的是杜克大學生物統計系研究生項目主管、助理教授梅根·尼利群發的一封郵件。在郵件中,她表示有兩名教職人員找到她,稱他們發現有學生在學生休息室/學習區域「大聲說中文」,希望得知學生的姓名,暗示他們以後會得不到實習面試或加入碩士畢業課題項目的機會。」
  • 澳洲留學生因疫情遭歧視,她這麼回應帥炸了
    最近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遭到人民遭到別國種族歧視的事件時有發生,然而就在上周,在澳洲留學的華人學生就在塔州霍巴特的一家華人超市因其戴口罩而被毆打。而更讓人氣憤的是,就在3月23日晚上七點鐘左右,居住在阿德萊德的留學生colin在該區的火車站遭到當地人民歧視性,據當地華人還有留學生說,這樣的歧視事件屢見不鮮,可是大部分人只會選擇沉默,並由有選擇回擊他們。然而這一次遭到歧視的華人留學生沒有選擇沉默,她立即強力回擊這些可惡的歧視者。
  • 哥大留學生被撕名牌 種族歧視蔓延至"象牙塔"?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名牌被撕事件。高素質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學校園,原本該是全社會包容度最高的場所之一,竟然出現這種惡意滿滿、針對中國留學生的「小動作」,確實令人不解。難道美國象牙塔也躲不過種族歧視嗎?沒有絕對的公平,文化差異成為一道「牆」美國雖然有諸多好處,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平等。
  • 失學,歧視,滯留國外……疫情下的中國留學生困境
    疫情下的艱難返學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如美國、澳大利亞等出臺政策,禁止來自中國和過去14天有中國入境史的非國民訪客。而在春節期間,數以萬計的中國留學生回國訪親訪友,類似政策意味著他們將無法入境,回到海外的學校繼續學業。不同於國內教育部的統一部署,大多數國外的學校沒有給中國學生提供保障政策。
  • 美國一百貨公司涉種族歧視:別把東西賣給中國人
    據悉,梅西百貨並非首次因歧視行為被起訴,該公司2014年被指非法禁錮非洲裔顧客,紐約州總檢察長最終裁定其支付65萬美元的賠款。據悉,事件起因是非洲裔購物者在梅西百貨購買昂貴的物品後被扣留。該事件當時在紐約市民中引起軒然大波。
  • 美國大學教授真歧視武漢留學生了嗎?
    「種族歧視」問題在歐美文化中的嚴重性。尤其是在最近重新掀起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背景下,「種族歧視」更加成為了一個敏感話題,稍不留神,就會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涉嫌歧視武漢留學生本周一,專注於在密蘇裡州對抗種族歧視問題的推特帳號@StillConcern 為代表的一些網友,認為Poor教授的言論完全就是種族歧視並且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