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抗疫一線、只為保障學生安全;
奔赴偏遠藏區、將高新品質教育送上雪山高原;
紮根成都高新區教育沃土十餘年的老教育人篳路藍縷、持續創新;
從學生變成老師的新教師在成都高新區心懷壯志、築夢起航……
9月8日,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教育文化和衛生健康局在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舉辦了以&34;為主題的慶祝活動暨教育故事分享會。全區教育系統相關負責人及全區各學校、幼兒園教師代表共計200人參與。
分享會現場
分享會上,來自成都高新區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們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極具代表性的故事。故事中一個個感人的瞬間、奮鬥的側影,勾勒出高新教育工作者的群像,呈現高新教育人的風採,直觀反映出高新教育的品質與追求。
現場聽眾感觸頗深
真誠的分享也讓在場的聽眾們感觸頗深。&34;綠舟錦城幼兒園園長謝宛臻表示,作為高新教育人,也將堅守崗位、堅守初心,全力辦好讓孩子和家長滿意的教育。
分享會現場
去年10月,成都高新區教育大會的召開,吹響了成都高新區立足&34;建設教育現代化先行區的激昂號角。記者從這次分享會上還了解到,近一年來,成都高新區致力於&34;,黨組織覆蓋率達100%、達標率達85%,群眾滿意度保持全市教育系統前列。著力&34;,成都高新區新開辦了中小學校5所、幼兒園16所,進一步擴大了優質普惠教育資源供給。圍繞&34;,全區分批次開展校級幹部、優秀中層幹部和教師培訓,加強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在&34;方面,成都高新區社區學院、家校社企共育共同體的成立,支撐了教育聯動融合發展。
這些成績,離不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勤懇工作和銳意進取。成都高新區教育文化和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教師節到來之際,為全體奮戰在一線的廣大教職工送上節日的祝福,成都高新區教育系統也將進一步弘揚高新精神,踐行高新工作價值觀,深入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具有示範性的教育現代化先行區,為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故事分享
1.不畏疫情奮戰一線時刻守護學生安全
——一線抗疫教師代表
西藏中學聶學群
用愛澆灌,不忘囑託。來自成都西藏中學的聶學群老師用這8個字來形容西藏中學像她一樣的教育&34;。成都西藏中學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落實中央交給四川的教育援藏任務,於1989年成立的一所內地西藏班學校。其目的是為西藏培養社會主義新西藏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辦學31年來,為西藏培養了7000餘名初高中學生,現在不少學生已成為西藏各條戰線的骨幹力量,為促進西藏民族團結,社會的長治久安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4;回想當初,聶學群仍舊感慨良多。
2020年的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聶老師的愛人付思雲是呼吸科醫生,在正月初一隨第一批援鄂支隊前往武漢。但那一刻聶老師無暇顧及她的愛人,她心裡只有那21位留在學校的孩子。她一邊要安撫電話那頭的家長,讓他們放心,相信學校會照顧好學生。另一邊,她也要撫慰在校孩子慌亂的心理。每天帶著不到7歲的兒子到學校值班,早上8點到校,晚上10點20左右離開。
2月中旬,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去醫院是大家都覺得很害怕的事情。當時聶學群班一個女孩臉頰不舒服,聶學群不放心學生一人去醫院,家長也心急如焚。聶老師便帶著學生去醫院扎針。等學生恢復好了,另一學生又因牙疼,需前往牙科醫院治療....之後又有學生耳朵疼等等。聶老師都親力親為,沒有哪一天是真正放鬆的。
&34;聶老師告訴記者。
2.懷揣夢想看&34;高新教育人的乘風破浪
——成都高新區優秀年輕班主任教師
成都高新區新光小學謝珊珊
作為年輕優秀教師代表,來自成都高新區新光小學的語文老師謝珊珊在分享會上講述著自己從學校畢業便投身到高新教育事業中。
作為年輕教師的一批,謝珊珊在來到成都高新區的那一刻,便看到了成都高新區的創新活力,喜歡自己教學的環境,校園寬敞、優美,學生聰慧、勤奮,家長素質高、配合度高。
但作為一個教育者,謝老師深知自己怎能去挑選自己的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喚醒、激勵、鼓舞孩子。謝珊珊主動參與教學比賽,開拓教學視野。在學校給予機會的時候,謝珊珊主動接過,擔任備課組長,不斷提高工作能力。進步也獲得了肯定,在那段時間裡,謝珊珊收穫了家長支持,打消了自我懷疑。
&34;謝珊珊說,她將繼續在教育實踐中鍛造自我,在教學實踐中歷練自我,立志成為師德高尚、理念先進、情懷深厚、愛生如子、業務精湛、素質全面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懷揣夢想、乘風破浪。
3.用心用情澆灌格桑花開
——援藏教師代表
中和中學何鋒
&34;何鋒老師在他的分享中多次提到。
他是一位援藏教師,也是四川省省內對口幫扶藏區、彝區工作先進個人的獲得者和成都高新區教育系統援藏工作隊副隊長。在德格援藏教學的期間,為了更好地形成合力,發揮每位援藏教師的專長,更大範圍地服務支教區域,成都高新區教育系統援藏工作隊報請成都高新區教育黨工委,申請成立援藏教師臨時黨支部,援藏教師黨小組也應運而生。何鋒告訴記者,黨小組定期開展民主生活會、思想懇談會、工作交流會以及拓展實踐主題活動等,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援藏教師的政治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提高團隊凝聚力,形成了講奉獻、勇擔當的工作作風。
&34;何鋒和全體援藏教師以&34;為準則要求自己,用真心實意、真知灼見和積極的行動,全身心投入援藏支教工作,融入當地,受到受援地師生、家長的愛戴。全體援藏教師深知&34;教育援藏工作的重大意義。
兩年來,在不同的崗位上,援藏教師們充分發揮傳幫帶的準則,在學校管理、文化建設、課程建設中對德格縣教育提質工程發展做出努力。經過實踐調研,援藏團隊意識到,唯有不斷提升德格本地師資能力水平,才能真正助推德格教育提質發展。致力於打造帶不走的教師隊伍,&34;變成了援藏教師的主攻方向。通過教學技能培訓會、&34;迎檢、&34;&34;等活動,高新教育援藏隊為德格縣中小學學科建設做出指導。兩年來,支教老師們積極對接公益項目,通過各種途徑為德格縣中小學籌集了近百萬元的愛心物資以及2000餘冊圖書。援藏團隊長期資助困難學生24名,幫扶困難群眾1戶。今年疫情期間,教育援藏工作隊為德格募集十餘萬元抗疫物資,為德格中小學順利復學複課提供了幫助,援藏老師們先後還為藏地困難教師捐款近萬元。
挺進雀兒山,高新教育輕騎兵不辱使命。今年2月,德格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成功脫貧&34;。但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教育人責無旁貸。第五批隊員,都已返回各自的派出學校,開啟新的徵程。記者了解到,近期,何老師將隨剛剛組建的第六批工作隊再赴德格,繼續發揚高新援藏精神,續寫援藏支教故事。
4.新徵程在拓荒紮根高新教育的18年
——四川省教書育人名校長
和平學校於建
18年沉澱,深耕高新教育事業。來自成都高新和平學校的於建老師,在分享會的講臺上,回憶起了自己紮根基礎教育事業的點滴。
2018年7月,57歲即將卸甲的於建,從組織上接過教育扶貧令狀,到當時的高新東區領辦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高新區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整體布局之下,成都高新和平學校教育集團應運而生,開啟了&34;的集團化辦學新格局。每周兩次往返,200公裡、近4小時的車程,一到學校就緊鑼密鼓開展工作。短短兩年,高新蘆葭實驗學校,也是成都高新和平學校東區,經歷了創立初的緊張籌備、發展中的布局變革、優化中的拼搏融創,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區域領先,初步達到了&34;的目標。
在於建看來,學校工作,發展人是第一要務。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依據教師特點更科學地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呢?為此,於建牽頭成立了課題組,基於調研繪製出學校&34;教師發展藍圖,搭建出&34;師培課程框架。以&34;為原則,以&34;為縱向維度,以&34;為橫向維度,維度之間有重疊、有交叉。在藍圖指引下,有側重、有步驟地培養&34;。
&39;1+5行動&39;創字當頭,惟高惟新,以質為炬,爭先率先&34;於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