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需要用書面表達同一件事物時,我們的思維定式就是「能用圖描述的就不用表,能用表就不用文字」。這句話充分地表達出從認知的角度來說我們更習慣於直接的視覺表達形式—圖表。可視化圖表有哪些基本類型,我們在選擇圖表時又需要遵守哪些原則呢?
基礎圖表及特點
1.柱形圖
柱形圖利用柱子的高度,能夠比較清晰的反映數據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用來反映分類項目之間的比較,也可以用來反映時間趨勢。柱形圖的局限在於它僅適用於中小規模的數據集,當數據較多時就不易分辨。一般而言,不要超過10個。通常來說,柱形圖的橫軸是時間維度,用戶習慣性認為存在時間趨勢。如果遇到橫軸不是時間維度的情況,建議用顏色區分每根柱子。
2.折線圖
折線圖用來反映隨時間變化的趨勢。當我們需要描述事物隨時間維度的變化時常常需要使用該圖形。通常折線圖描繪的點越多,越能夠清楚的觀察到數據的變化趨勢。方便決策者及時作出決策。
3.餅圖
餅圖的使用應該慎重,因為肉眼對面積大小感應不敏感。是最容易被誤用的。但在具體反映某個比重的時候,配上具體數值,會有較好的效果。在需要描述某一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時,適合使用餅圖。但對比的數量最多不能超過6個,否則會產生視覺的混亂。
4.散點圖
散點圖的數據為三維數據,使用兩組數據構成多個坐標點,分析坐標點的分布情況,判斷兩個變量之間的關聯或分布趨勢。適合於觀測大量數據的分布特點,對於視覺的直觀性更強。點與點之間的密集度反應著該區域的整體權重比例。
可視化圖表應用的領域
可視化圖表直觀簡便的特點使得它的應用範圍廣泛,尤其在BI領域,帆軟的Finebi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可視化圖表,海量的圖表種類滿足了企業對於數據展現形式的選擇。各種可視化圖表的應用直觀地表達出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Finebi的智能分析系統迅速的生成數據的可視化圖表,滿足了企業及時性的需求。智能權限的應用方便了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相信未來可視化圖表的表現形式將會更加豐富,應用的場景也會更加的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