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三個孩子年齡差大致在兩歲多點,大女兒自己的時候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是她個人的,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怎麼放就怎麼放。如今小弟弟也三歲多了,兩個女兒和弟弟之間玩的玩具不一樣了。
以前我們家的玩具都是裝在入門玄關櫃專門的一個紙箱裡,孩子們隨時可以拉動箱子拿來玩,儘管方便了孩子們當然也辛苦了媽媽。隨著弟弟的玩法不同,而且弟弟好動經常拿玩具的頻率很高,經常都是抱起箱子倒空又不能及時放回導致入戶地板到客廳都是玩具,很亂。
根據這種情況,需要給他們一個玩具整理方案。
請回來兩個收納盒,把箱子玩具全部倒在地上,讓孩子們先分類。就是一類是姑娘玩的,一類是兒子玩的,分好類後讓他們再斷舍離,務必把不再玩的損壞掉的都請出去,最後再把剩下的各自放進自己的收納盒裡。當然收納盒也不是隨意擺放,盒裡也不能亂放,也有小分類各自排好。
解決了孩子們每次尋找玩具都要一箱子都倒在地上的動作,而且分開後各自取用自己的玩具,玩過後放進自己的盒子裡,很方便基本解放了媽媽。
化解了玩具亂的現象,通過這個細節有新的發現。
1、空間大小與需要多少的現象
大箱子可以承載很多玩具,只要裝不滿孩子們總是會不斷地買玩具放進去。只要滿了,甚至是滿的溢出來再也放不進去時,孩子們會不再往裡放玩具,也經常會收拾整理如何能放進去更多。
同理,住大房子因為空間足夠多所以就可以足夠儲存,足夠買買買物品。如果房子小容量有限,就不得不在買的時候考慮空間問題。要不然家裡主人就會變成「庫管」身份。
2、整理與收納的現象
如果面積大的玩具箱或者大房子,一般情況下是可以不用整理的,可以自由放到一些位置,怎樣擺放主人隨意。如果面積小的玩具箱或者小戶型,就不得不考慮空間的合理運用,必須把物品分類整理併合理的收納。
3、空間大小與主人的現象
大房子的確是可以存放很多物品,可畢竟容量也有限,擋不住只進不出,一定時間的積累必定也會滿多亂。最核心的是房子大物品多,收拾和衛生會非常需要時間,是很累人的。
小房子空間有限擱不住買買買,所以會一定情況下迫使主人經常收拾,因為物品多又不知怎樣整理也會影響衛生打理。
4、我與「我」之間的現象
空進足夠大,因為不會住我的生存空間卻足夠小
空間足夠小,因為我會住反而生存空間又足夠大
思考!
我需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我需要什麼樣的必須生活物品作伴?
我現在家什麼樣?我需要什麼物品保留?我需要什麼物品請走?
我到底在這個空間裡怎樣住才幸福?我需要的是物品帶來的安全感,還是我需要愛的空間?
全局看問題,層層找答案。以上是姐當家整理師思維模型1.0——3.0所涉及到的現象問題,並有相應的整理術。
姐當家的生活設計方案有六個字「大氣、舒展、通透」,而且尤其在有關家具,柜子、床等容易藏汙納垢的用品選擇有秘密攻略
。
不留死角,以防居住時不易清潔生蟲磁場弱化。
住半輩子發現不會住,
家具選不對花錢又受罪,
不懂整理瞎收納滿屋都是過家家。
裝修不僅光美,生活不方便沒心情美給誰看。
空間、物品、心靈……
一個好的整理方案,一定會給自己滿滿的幸福感,因為終究整理的是心靈,理順的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