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有更多的臺灣學生去大陸讀書
但是當時遭到綠色政治勢力的反對,陸生來臺只能小規模處理,大多數陸生是交換學生,最多只能在臺灣讀兩個學期,攻讀學位的陸生比較少。 數年前兩岸關係和緩友善,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的頗為踴躍,許多臺灣大專院校的國際排名不低、師資與教學環境具競爭力,理論實務並重,陸生在此就讀,獲益不少。臺灣各大學的學風、教學模式與對岸不同,大陸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探索力強,這項交流經驗對兩岸都十分珍貴。
-
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臺灣讀書
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命名的銘傳大學,本月13日在寧波舉行大陸新生歡迎會。這是這所招收陸生最多的臺灣高校連續第6年跨越海峽舉辦迎新會,但卻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冷清的場面——今年總計55名陸生來該校攻讀本科,加上研究生也僅有86人,甚至不及開放陸生赴臺讀書的第一年、2011年的88名。
-
大陸學生去臺灣讀大學是不是坑?
每年這個時節有關高考的新聞,都會登上我國臺灣地區的各大媒體版面。因為在他們看來,動輒考生多達千萬人,舉國上下為之讓道,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我們看來,灣灣的高中升大學,就像他們的政治活動一樣,未免太兒戲。在中國臺灣地區,高中升大學考試叫作「聯考」。曾經有段時期,考生競爭之激烈,絲毫不亞於我們。
-
生菜叫「大陸妹」被指歧視 臺灣高校學生發起改名運動
據環球時報援引臺媒報導,這個詞語往往讓陸配或第二代感到難堪,也讓大陸學生和遊客感到不適。有臺灣高校學生為此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運動,臺大教師力挺,引發島內熱議與反思。 臺灣網友意見兩極,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表示「吃飽太閒」。臺灣農業部門解釋稱,「大陸妹」的俗稱是因為發音與大陸配偶來臺的時空背景巧合發展而來,並非歧視。
-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這個詞不是憑空出現,是伴隨著大陸大學正成為臺灣高中生一個「正常選擇」的情況出現。這背後有一種可笑又正常的心態——一面告訴自己「要適應中國崛起」,一面卻在心底認為「中國大陸,應該在臺灣『之下』,不是嗎?」以前,臺灣人去大陸(而且必須是北京上海)的外企或臺企做管理層,正常,理應如此!
-
為什麼大陸學生選擇去臺灣留學?-教育觀察
1.2014年,臺灣的公立大學首次對大陸生招生。今年,臺教育主管部門首次開放公立大學招收本科陸生,共有48所院校參與,各提供5個名額。錄取陸生最多的前三名一般臺灣高校依序為銘傳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科技校院前三名則為樹德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 2.在臺灣上學真是便宜。
-
在臺灣的大陸學生突然被退宿,而這只是他們心酸的開始……
然而,有這樣一群在臺灣讀書的大陸學生,卻發現自己連宿舍都回不了了……事情大致是這樣的。有50多名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讀書的大陸學生,在前幾天收到了學校宿管的郵件。然而,或許會讓你有些意外的是,臺灣的高校直到2011年才首次面向大陸招生。(在此之前多為「交換生」等短期學習,且不承認學歷)在這之後的幾年,陸陸續續有大陸學生去往臺灣讀書。
-
生於臺灣移民美國定居大陸,他高呼:我是中國人 不是美國人
舍弟一家於七零年代由臺灣移民美國。當年他的長子立安才三歲,之後立安在美國成長,讀書,看來一切都很順利。到他讀大學時,我去美國旅遊,某日去他家與他聊天,他提到在他求學過程中,常會有美國同學向他說,「你不是美國人,你是中國人,滾回中國去!」也有人說,「你是Chink!」
-
「來來來,來北大;去去去,去大陸」,這是臺灣不少年輕人的奮鬥目標
隨著大陸方面不斷出臺便利措施,越來越多臺灣學子到大陸求學/資料圖片「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曾是臺灣不少年輕人的奮鬥目標
-
去臺灣讀書,比香港如何?
那麼到臺灣讀大學的優勢究竟在哪?又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香港與臺灣,你又會選擇哪個地方去深造呢? 現狀 到臺灣讀大學頗多限制 據臺灣教育部門介紹,以後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生赴臺就讀(不會按省分配),控制在臺灣大專院校招生總量的1%,攻讀碩博學位的大陸生最快明年3月可赴臺就讀,而就讀本科的則是明年9月赴臺。
-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以前,臺灣人去大陸(而且必須是北京上海)的外企或臺企做管理層,正常,理應如此!後來,臺灣人在上海外企從基層做起、並且進了大陸企業(給大陸主管打工),這個殘酷現實媒體呼籲了十年,大家才勉強接受了。如今,臺灣高中學生(成績不差)竟然也要去大陸?
-
「去臺灣讀書為哪般」,我也曾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
這封名為《為我們的孩子著想》細數了為什麼不能送孩子去臺灣念書的7大理由,在馬來西亞華人圈子,特別是有即將念大學的學生及其家長群體中成為熱門話題。作為在臺留學外籍生第二大來源地的馬來西亞出現這樣的聲音,難怪臺灣高教屆要會緊張。不過事實上,根據臺灣「統計處」公布的資料顯示,最近10年赴臺灣的外籍生數量處於穩步增長之中。那麼,究竟哪些因素成為吸引外籍生的主要動因呢?
-
大陸學生臺灣夢
,兩岸關係歷經了60多年的互動,兩岸高等教育學生交流也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紀元,因此在2011年時,楊景堯老師由於本身是長期研究兩岸與亞洲教育研究的專家,深感大陸學生來臺政策在兩岸關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第一屆來臺的大陸青年學生赴有太多的歷史性及和平的使命,遂發起了「大陸學生臺灣夢」一書的徵稿活動,透過大陸青年學生將自己在臺讀書的故事體悟記錄下來,最終收錄了55位大陸同學在臺讀書的故事集結成冊。
-
社評:去臺灣的美國高官,就別來大陸了
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20日抵達臺北進行訪問,這是美國《臺灣旅行法》通過以來首位到訪臺灣的美國國務院高級別官員。有分析認為,美方這一安排有探測大陸反應的意思,不排除今後美方派更高級別外交官赴臺訪問,或者邀請臺灣高級官員訪美。
-
申請去臺灣讀書,我的難忘經歷是這樣的……
儘管沒有去過臺灣交流,個人是對臺灣有一定的了解的,雖然不是很多。如果大家在意識形態上不能互相接受,抱著一些呵呵的想法,還是老老實實在大陸呆著。 人和人都是相似的,所以我是覺得沒有必要太擔心所謂藍綠陣營的問題,其實臺大很綠 。民眾還是好人多,大家沒必要太擔心,臺南會感覺民風會更淳樸。
-
環球時報:去臺灣的美國高官 就別來大陸了
3月22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去臺灣的美國高官 就別來大陸了》,解析「臺旅法」通過以來中美關係的大博弈。 以下為《環球時報》社評全文: 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20日抵達臺北進行訪問,這是美國《臺灣旅行法》通過以來首位到訪臺灣的美國國務院高級別官員。
-
申請到大陸讀書學生過多 臺灣一高中校長竟被調查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直言,多少受到壓力,不過他認為學生去新加坡、香港讀書,多半能接受,為何去大陸就「感覺強烈」?為何不開放臺灣讓陸生多來臺灣讀書,互相影響,不是單向排擠。據了解,公立的武陵高中是桃園第一志願,今年有超過50名學生請校長寫推薦函申請大陸高校,比往年的個位數爆增,校長林清波今年3月17日受訪如實說明。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出版社:麗文文化事業出版出版日期:2013年6月,高雄市內容介紹:本書是繼2012年《大陸學生臺灣夢》之後,楊景堯老師再次透過徵稿的方式,向55位大陸學生進行徵稿集結成冊,55位同學55個不同的故事,有已經在臺讀書近兩年的學位生、一年級的新生及來臺交流一學期的交換生
-
什麼人會選擇去臺灣上大學?看完這篇就懂了
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穩定,在國內優秀高校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沒有太大把握,但要達到去臺灣讀大學的門檻問題不大,而且這裡面還含有不少臺灣聲譽較好的大學。而且,臺灣高校的學歷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在臺灣獲取大學學歷將來在海外深造或求職時,出路會寬得多,特別是在臺灣完成研究生學歷後,對於申請歐美頂尖名校的博士或是第二個碩士學位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
島內學生改菜名要求換掉「大陸妹」
曾經在中學任教的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學生曾品璇為此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運動,希望不僅僅反思菜名更改,也能夠讓更多的人思考背後的意義。曾品璇表示,上世紀80年代臺灣新聞裡說的「大陸妹」往往特指「非法來臺賣淫的大陸籍女子」,直到2000年後這個詞才隨著閩南語發音變成通俗的菜名,雖然在閩南語中沒有貶抑或歧視,但對中國大陸學生而言,「大陸妹」的說法是很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