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更多的臺灣學生去大陸讀書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作者 馬淑靜

    今年臺灣共101所大學招生,錄取944名大陸學生,比去年減少了45 %。錄取人數最多的學校依次為銘傳、淡江、文化、逢甲及輔仁大學;熱門學科是電資工程學系,其次為企管、財金、外語、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電算、大眾傳播等。根據「陸生聯招會」表示,今年的核定名額只限定為1000人,名額少了,報名人數1906人,錄取率由去年的76%降為52%,競爭激烈。

    臺灣進入嚴重的「少子化」現象,此地大專院校超過160間,2017年招生,有許多大學連一半學生都招不到,包括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名校,也有一二冷門科系沒有一個學生報名,情況危急。若干大學宣布結束退場,也有不少院校正在進行合併。有人提議,大量招收陸生來臺就讀,正是解決臺灣大專院校學生不足的好辦法。但是當時遭到綠色政治勢力的反對,陸生來臺只能小規模處理,大多數陸生是交換學生,最多只能在臺灣讀兩個學期,攻讀學位的陸生比較少。

    數年前兩岸關係和緩友善,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的頗為踴躍,許多臺灣大專院校的國際排名不低、師資與教學環境具競爭力,理論實務並重,陸生在此就讀,獲益不少。臺灣各大學的學風、教學模式與對岸不同,大陸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探索力強,這項交流經驗對兩岸都十分珍貴。

    據統計,現在臺灣學生在大陸就學的約1萬人,陸生在臺約9300人,人數相去不遠。然而大陸的人口是臺灣的六十多倍,對岸學子來臺灣上大學,遠遠落後於臺灣同學去大陸讀書的人數比例。怎麼會這樣子呢?臺灣的環境安逸,人情味濃,絕大多數來臺念書的大陸學子,都對這各地方有非常正面溫馨的記憶和懷念。

    主要是臺灣方面對大陸學生施以不公平待遇:首先民進黨的民意代表,不準陸生加入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於是陸生在臺灣不敢生病,因為醫藥費會很驚人。等到民進黨執政之後,他們才通過「法案」:將陸生納入健保,但是他們要自付全部的健保費用,其他的外國學生可以得到臺灣官方的補助。然後蔡政權說:準許陸生納入臺灣的健保,是臺方向大陸釋出的「善意」。

    另外對陸生還有「三限、六不」的規定,三限:限制採認高等學校學歷、限制來臺的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六不: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臺境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臺就業、不得報考公職及專技考試。

    一位陸生說,他來臺讀學士班,現在讀碩士班,曾花了10天騎單車環島,臺灣雖不大,但有山有海的很美,臺灣人非常友善,他很喜歡臺灣。如果陸生待遇比照外籍生,還可接受,事實上我們什麼都不是。當局製造外籍學生仇視陸生,我們承受不起。

    有這麼多的限制和不準,實在令人有很不受歡迎的感覺。蔡某人一直說要對岸認同她釋放的善意,然而看到對陸生的「三限、六不」,善意在哪裡呢?

    臺灣每年都對應屆高中畢業生做「學測」,滿分為74 分。今年有許多畢業生的學測分在七十分上下的,都接到大陸許多名牌大學的邀請,去該校面試,有不少得以進大陸的著名大學就讀。鄰居有好幾個孩子,學測考了73分,去了北京上海面試,都順利的入北京、清華、交通等名校,主修物理、電機、通訊工程等硬牌兒科系,家人為之振奮不已。

    大陸有新的政策,凡是臺灣學生的學測成績達到「均標」(前50%),就可以申請大陸的大學。臺商在大陸的人數眾多,臺生登陸念書的需求日益增加。比較有名的例子;名作家李敖的兒子李戡,於2010年以學測67分,申請到北大經濟系,畢業後赴英國留學。

    2010年起,大陸就開始以臺灣的學測分數做錄取標準,開始只收頂標學生,後來擴大到高標分數,現在再擴大到學測達到均50%以上的,都可以去甚請大陸的各大學了。

    臺「教育部」官員說:大陸有2000多所大學,臺灣承認學歷的僅346所,臺生要到大陸讀書應查清楚,否則讀到的學位回臺灣不被承認,就會有困擾。這不是個困擾,臺灣的就業機會愈來愈少,許多在大陸畢業的臺生,已經在那兒創業或工作了。 (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大陸學生:去臺灣會被歧視 我選擇去美國讀書
    資料圖:臺灣擬承認的大陸41所高校環球網記者範凌志報導,臺灣政治大學公企中心12日舉辦開放陸生座談會,相較於臺灣學生,大陸學生發言更為踴躍,讓人印象深刻。大陸學生認為,不讓他們打工是歧視,質疑當局不給陸生獎學金如何跟香港等大學競爭。陸生表示,臺灣要招優秀學生又想補足私校生員的想法根本是矛盾的。
  • 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臺灣讀書
    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命名的銘傳大學,本月13日在寧波舉行大陸新生歡迎會。這是這所招收陸生最多的臺灣高校連續第6年跨越海峽舉辦迎新會,但卻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冷清的場面——今年總計55名陸生來該校攻讀本科,加上研究生也僅有86人,甚至不及開放陸生赴臺讀書的第一年、2011年的88名。
  • 「大陸廁所有沒有門」,很多剛來讀書的臺灣學生還是會這麼問
    面對臺灣學生可能被大陸「吸」過去的問題,臺灣一些學校表示,兩岸關係低迷,「已不只是政策阻礙,而是大陸家長和學生的心理障礙」,臺當局應增加利好政策,招更多陸生來臺,否則臺灣大學將更難活下去。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私立學校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臺當局應該思考如何讓更多大陸學生過來,「但現在球還是在大陸手上」。
  • 申請到大陸讀書學生過多 臺灣一高中校長竟被調查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直言,多少受到壓力,不過他認為學生去新加坡、香港讀書,多半能接受,為何去大陸就「感覺強烈」?為何不開放臺灣讓陸生多來臺灣讀書,互相影響,不是單向排擠。據了解,公立的武陵高中是桃園第一志願,今年有超過50名學生請校長寫推薦函申請大陸高校,比往年的個位數爆增,校長林清波今年3月17日受訪如實說明。
  •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2017年03月17日 10: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大陸學生在臺灣:大陸學生的臺灣夢(圖)
    北京人常誠(化名),是剛到臺灣的第二代陸生。本科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心理系,曾在考研中失利,最終在臺灣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哲學夢。  「我其實是一個有北大情結的人。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北大附中讀的,所以對那裡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但是,當我抽出專業課考試題時候,兩道題不會,我的心也就涼了。」常誠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 大陸學生臺灣夢
    ,兩岸關係歷經了60多年的互動,兩岸高等教育學生交流也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紀元,因此在2011年時,楊景堯老師由於本身是長期研究兩岸與亞洲教育研究的專家,深感大陸學生來臺政策在兩岸關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第一屆來臺的大陸青年學生赴有太多的歷史性及和平的使命,遂發起了「大陸學生臺灣夢」一書的徵稿活動,透過大陸青年學生將自己在臺讀書的故事體悟記錄下來,最終收錄了55位大陸同學在臺讀書的故事集結成冊。
  • 心儀大陸名校 臺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去去去,去大陸。」隨著大陸的發展,臺生赴大陸求學近年蔚然成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雲英對媒體表示,2018年臺灣學生到大陸高校讀書的人數是2017年的5倍,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的新政策將吸引更多臺生來大陸尋找發展空間。
  • 大陸引力強勁 臺灣「高考狀元」赴陸讀書成風潮
    根據臺灣媒體的報導,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後,今年打算到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高中畢業生,比往年激增六七倍,有臺灣教育界人士預測,西進大陸讀書,或將成為島內的一股風潮。  菁英學生紛紛「逃離」  臺灣「高考」,即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前段時間放榜,259人獲得滿級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狀元」菁英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申請到大陸讀大學。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出版社:麗文文化事業出版出版日期:2013年6月,高雄市內容介紹:本書是繼2012年《大陸學生臺灣夢》之後,楊景堯老師再次透過徵稿的方式,向55位大陸學生進行徵稿集結成冊,55位同學55個不同的故事,有已經在臺讀書近兩年的學位生、一年級的新生及來臺交流一學期的交換生
  • 臺灣大學生:望更多臺灣學生能到大陸走走
    新華社重慶8月9日電(記者趙宇飛 吳燕霞)一個月以來,臺灣嘉義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楊日豪幾乎每天早晨都會乘車跨越嘉陵江,到地處重慶市渝中區的重慶渝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實習。「通過這次實習,我學習到不少業務知識,以及與客戶的相處之道,這對以後就業很有幫助。」他說。與楊日豪一起來重慶實習的還有臺灣29所高校的80名大學生。他們7月初抵達重慶,實習期一個月,實習單位涉及金融、投資、民生、科技等領域。「重慶高樓大廈林立,商圈繁華,人也很熱情,和我想像中的西部城市完全不同。」
  • 大陸學生去臺灣讀大學是不是坑?
    譬如最初只有公辦學校聯合招生考試,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院校在臺設立,也有更多的學校參與聯合招生。1968年臺灣地區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也就是我們說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學生數量急劇增長。學校已經開始依據學生能力進行分班,而大學升學考試,也進入白熱化階段。
  • 在大陸讀書臺灣大學生:大陸大學更有競爭力 未來發展會更好
    今天(8月11日),臺灣海基會舉辦「臺生座談聯誼活動」,邀請在大陸就學的臺灣學生與相關部門官員座談。一位即將在山東大學就讀的臺灣學生吳俊緯表示:「其實我覺得大陸大學會比較有競爭力,未來的發展性會更好一些。」 據中評社報導,活動本預估有125位臺生參加,不知是否受到海基會、海協會已中斷溝通影響,實際出席臺生僅約50位。
  • 臺灣趕赴大陸申請大學讀書,竟然激增了6~7倍!
    有臺灣教育界人士預測西進大陸讀書或將成為島內的一股風潮臺灣「高考」,即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前段時間放榜,259人獲得滿級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狀元」菁英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申請到大陸讀大學。
  • 赴臺讀書有限制地開放 下月去臺灣當「陸生」
    近日,臺灣立法機構通過三部相關法律修正案,有限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臺灣大專院校就讀及部分承認大陸學歷,臺教育部門規劃,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不過大陸學生赴臺仍有種種限制,比如臺灣公立學校初步只能收碩士生、博士生,私立學校則不設限,可同時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陸學生在臺就讀期間不能打工,不能在校內外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 不編列獎助學金等。
  • 臺灣藝術大學校長:可望招收更多大陸學生
    原標題:臺灣藝術大學校長:可望招收更多大陸學生  中新社廈門10月24日電 (記者 陳悅)曾培養出李安、侯孝賢、朱宗慶等知名人士的臺灣藝術大學,24日在廈門與福州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籤訂合作協議,未來將在師生交換、文創項目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
  • 「來來來,來北大;去去去,去大陸」,這是臺灣不少年輕人的奮鬥目標
    ,但如今這句話將要改為「來來來,來北大;去去去,去大陸」了。今年廣州中山大學原本只招收三十名臺生,結果有六百人報讀。不少臺灣知名高校校長為臺生到大陸讀書寫推薦信寫到「手軟」,甚至還遭臺當局調查人員問話。正在廣州讀書的臺生王弘敏當年填報志願時,除了是聽取父親的建議,更是因為想一探大陸的「真面目」。
  • 為什麼大陸學生選擇去臺灣留學?-教育觀察
    1.2014年,臺灣的公立大學首次對大陸生招生。今年,臺教育主管部門首次開放公立大學招收本科陸生,共有48所院校參與,各提供5個名額。錄取陸生最多的前三名一般臺灣高校依序為銘傳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科技校院前三名則為樹德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  2.在臺灣上學真是便宜。
  • 去臺灣讀書,比香港如何?
    那麼到臺灣讀大學的優勢究竟在哪?又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香港與臺灣,你又會選擇哪個地方去深造呢?  現狀 到臺灣讀大學頗多限制  據臺灣教育部門介紹,以後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生赴臺就讀(不會按省分配),控制在臺灣大專院校招生總量的1%,攻讀碩博學位的大陸生最快明年3月可赴臺就讀,而就讀本科的則是明年9月赴臺。
  • 臺灣最優秀的學生都要來大陸了!
    「最優秀的學生都要去大陸了!」臺灣媒體近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不久前,臺灣公布了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成績,人們隨即發現,大陸高校一夜之間成了大熱門,申請去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好幾倍,且申請者多為頂標(相當於大陸過重點線)成績,競爭相當激烈。忽如一夜東風來臺南是傳統的「綠色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