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廁所有沒有門」,很多剛來讀書的臺灣學生還是會這麼問

2021-02-19 澎湃新聞

本文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7月5日消息,教育部7月4日宣布,將自今年10月起放寬臺灣高中生憑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的標準。面對臺灣學生可能被大陸「吸」過去的問題,臺灣一些學校表示,兩岸關係低迷,「已不只是政策阻礙,而是大陸家長和學生的心理障礙」,臺當局應增加利好政策,招更多陸生來臺,否則臺灣大學將更難活下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私立學校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臺當局應該思考如何讓更多大陸學生過來,「但現在球還是在大陸手上」。世新大學校長吳永幹說,臺當局教育部門應增加利好政策,取消不公平的限制,鼓勵陸生來臺。


現在兩岸關係緊張,陸生健保進度又停擺,愈來愈多大陸家長不希望孩子來臺讀書。吳永幹說,大陸的家長不鼓勵年輕人到臺灣念書,已是一種氣氛,對臺灣招陸生形成非常大的障礙。一名就讀於北部私立學校的陸生說,現在臺灣的環境對陸生已經不太友善,不能打工,畢業後又不能留臺工作,最近健保政策調整,又似乎想樹立陸生和外籍生的矛盾,「把仇恨吸到陸生上」。大陸放寬對臺招生的限制,但很多臺灣人到大陸去生活,仍對大陸有刻板印象,「剛來時,很多臺灣同學會問一些『大陸廁所有沒有門』的問題。希望臺灣能夠理解大陸的善意,相對地,對在臺陸生也能友善一點。」


「臺當局應投入投注更多高教資源,才有辦法跟大陸學校競爭。」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如果要維持臺灣高教質量,臺當局要加把勁。現在大學學雜費都不能調漲,對學校辦學很不利, 「大家只能勒緊褲帶和脖子,撐下去」。此外,如果政府經費能到位,應讓大學多招一些東南亞學生,補足陸生的不足。


臺當局教育部門官員朱俊彰表示,目前在大陸就學的臺生約10000人,在臺陸生有9300人左右,兩岸學生交流屬持平狀態。朱俊彰說,不只大陸積極吸引臺生過去,世界各國也都透過類似方式吸引學生,教育部門會持續努力營造陸生來臺就學的友善環境,但像陸生納健保等措施「還是需要社會的共識」

本期編輯  邢潭

推薦閱讀


小夥拒絕讓座遭大媽怒懟,網友卻一邊倒地挺他:抵制道德綁架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茅臺學院畢業能直接進茅臺集團嗎?

校長那麼帥,不親一下怎麼甘心畢業?

相關焦點

  • 在山東中醫藥大學讀書的臺灣學生
    「剛來大陸的時候,連話都說不好,老師的講課也聽不懂。」和阿賓同屆的臺灣同學陳峰奇因為1米92的高大身材和一頭長髮,再加上剛來大陸時的蹩腳普通話,經常被誤認為外國人。  阿奇第一次到山師東路買水果,問水果攤主蘋果多少錢一個,攤主說:「很便宜,兩塊錢一個。」
  • 會有更多的臺灣學生去大陸讀書
    臺灣進入嚴重的「少子化」現象,此地大專院校超過160間,2017年招生,有許多大學連一半學生都招不到,包括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名校,也有一二冷門科系沒有一個學生報名,情況危急。若干大學宣布結束退場,也有不少院校正在進行合併。有人提議,大量招收陸生來臺就讀,正是解決臺灣大專院校學生不足的好辦法。
  • 大陸學生初到臺灣 被問「北京有地鐵嗎?」
    因為是首屆陸生,這批臺灣人眼中的「新新人類」,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眼光,他們不經意間被貼上「破冰者」的標籤,但在求學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刻意標榜自己的身份,因為文筆犀利、觀點獨到,以異鄉人的身份描繪了他們眼中的臺灣,如今臺灣的很多書商都很樂意出版大陸學生的作品。  「你為什麼來臺灣讀書?」首屆大陸學生來到臺灣後,往往都會最先迎來這第一個問題。每位陸生的回答或許不一。
  • 你知道臺灣的廁所浴室和大陸有什麼不同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的廁所和浴室,和大陸的有相同,也有不同。我第一個想到的不同,是臺灣的浴室絕對沒有「浴霸」。我當年第一次看到浴霸,都驚呆了,因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浴室放那麼亮那麼熱的燈,是要看書嗎?
  • 剛來過大陸,臺灣藍營議員竟惡意說大陸影院沒有洋人電影……
    在島內一些無良媒體和政客等的「精心包裝」下,不少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識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而像這樣「令人噴飯」的笑話仍在層出不窮,近幾日又新增「臺灣司機問重慶有無馬路大樓」和「大陸影院不放好萊塢真人電影」兩項……最近兩天,兩個與臺灣相關的視頻,成為了大陸網友們的歡樂源泉。
  • 大陸學生:去臺灣會被歧視 我選擇去美國讀書
    資料圖:臺灣擬承認的大陸41所高校環球網記者範凌志報導,臺灣政治大學公企中心12日舉辦開放陸生座談會,相較於臺灣學生,大陸學生發言更為踴躍,讓人印象深刻。大陸學生認為,不讓他們打工是歧視,質疑當局不給陸生獎學金如何跟香港等大學競爭。陸生表示,臺灣要招優秀學生又想補足私校生員的想法根本是矛盾的。
  • 赴臺學生回大陸找工作被問:臺灣怎會有清華 山寨的?
    「臺灣試著接收我們,我們試著在小島了解自己,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陸生回大陸找工作,被面試官問得不知如何作答;臺大是指臺北大學還是臺灣大學呢?臺灣怎麼會有清華,山寨的嗎?  「那麼人心呢,彼此內心劃限,互不了解的雙方做好準備了嗎?」葉家興說,「陸生到臺灣,兩岸或許更該讓彼此的邊緣變為歷史的核心。」
  • H.news有猛料 湖州姑娘蔡博藝,首位在臺灣參選學生會長的大陸學生
    當我爸哭天搶地的說臺灣太遠,覺得我赴臺求學就是有去無回之事時,我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距離還沒有到青島來的遠。當我告訴我一位在蘭州長大,目前在北京讀書的同學,我將去臺灣讀書時,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時差有幾個小時?其實臺灣和大陸的地理距離並不遠,遠的是心裡距離。臺灣和大陸存在的不是時間差,而是時代差。
  • 大學四年,他們在臺灣讀書,也在讀臺灣這本書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在臺灣讀書的陸生和一直在大陸讀書的學生,彼此是互不了解的。我採訪完之後都會問一句,你想要了解我的大學生活嗎?真誠的溝通只是第一步,了解才能更好地關心。所以決定,發,起碼可以給十幾天後高考的學生對於赴臺讀書一點參考。第一次往外發自己的作品,有些緊張。這篇報導嘗試去包括最多的東西,不過很遺憾它無可避免地遺漏了很多東西。
  • 大陸學生在臺灣:大陸學生的臺灣夢(圖)
    北京人常誠(化名),是剛到臺灣的第二代陸生。本科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心理系,曾在考研中失利,最終在臺灣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哲學夢。  「我其實是一個有北大情結的人。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北大附中讀的,所以對那裡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但是,當我抽出專業課考試題時候,兩道題不會,我的心也就涼了。」常誠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 臺灣高校今年大陸招生1693人,有學生感嘆老師像藤野先生
    「臺灣的大學充滿人情味,老師像藤野先生(編註:魯迅先生回憶散文《藤野先生》的主人翁)一樣。」就讀於臺灣輔仁大學的大陸學生張超說,在臺灣讀書最大的感觸就是亦師亦友的師生情。就讀於世新大學的大陸學生顧穎則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臺灣:「很少有人會有急切和不耐煩的情緒,臺灣人的溫柔絕不只是口音上。」
  • 那些漂流在大陸的臺灣人
    他笑嘻嘻地,我立刻警覺地護住我的錢包,今天只帶了兩百元,還是我好幾天的飯錢……幸好他接著道「你們北大不是有食堂嗎?」 「想吃食堂啊?行。」我帶著他往校園走,結果被警衛攔住,「外人只能走東門。」中年人不知道我的糾結,很興奮地四處看著,問一些「你們怎麼會想到北京讀書啊?北京師資有比臺灣好嗎」等老問題。 吃飯時他滔滔不絕,資深臺灣人的經歷大多相似,看官們看也看膩味了。
  • 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臺灣讀書
    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命名的銘傳大學,本月13日在寧波舉行大陸新生歡迎會。這是這所招收陸生最多的臺灣高校連續第6年跨越海峽舉辦迎新會,但卻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冷清的場面——今年總計55名陸生來該校攻讀本科,加上研究生也僅有86人,甚至不及開放陸生赴臺讀書的第一年、2011年的88名。
  • 大陸學生返臺無門,陸生聯招會總幹事:有學生希望轉回大陸讀
    部分陸生反映,因疫情無法來臺完成學業,是否能以同等學歷回大陸學校就讀?臺灣地區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南臺科技大學副校長張德鴻表示,確實有陸生團體反映,希望將學籍移轉回大陸學校就讀,這是陸生的自由,臺灣方面沒有理由幹預,至於大陸方面是否承認學籍?那是他們的問題。
  • 臺北女孩看大陸:多看點好的,自己也會進步
    很多大陸生寫臺灣 很少臺灣生寫大陸    大四上學期,郭雪筠選修了一門課——《兩岸關係》。年過半百的老師是那個時代赴大陸讀博士的少數「怪人」之一,現在看到有這麼多學生坐在臺下渴望了解大陸,老人家感動得「老淚縱橫」。
  •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2017年03月17日 10: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學生對大陸的好奇
    臺灣《旺報》19日刊載了到臺灣求學的交換生張曼玲的文章,作者從接觸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他們對大陸充滿著好奇,有的同學甚至對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從外表上看,臺灣學生蠻「潮」的。女生大部分帶著精緻的妝容上課,甚至有同學將頭髮染成紫色,學生穿衣風格是日、韓、歐美風兼有。
  • 臺灣人在大陸:臺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
    文章摘編如下:  以前,我看到第一份工作就在大陸的人,都會覺得蠻羨慕,覺得一開始工作就有這麼大的舞臺,這是我剛畢業時沒有的機會。  但經過在上海的這一年,我的想法改變了,有的時候我覺得還是先在臺灣一段時間,再過來大陸會比較好。
  • 申請到大陸讀書學生過多 臺灣一高中校長竟被調查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直言,多少受到壓力,不過他認為學生去新加坡、香港讀書,多半能接受,為何去大陸就「感覺強烈」?為何不開放臺灣讓陸生多來臺灣讀書,互相影響,不是單向排擠。據了解,公立的武陵高中是桃園第一志願,今年有超過50名學生請校長寫推薦函申請大陸高校,比往年的個位數爆增,校長林清波今年3月17日受訪如實說明。
  • 大陸交換生體驗臺灣:臺灣同學熱情有禮 怪問題多
    (攝影:王堯)   陸生來臺是近期臺灣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雖然相關法案仍在臺灣「立法院」飽受綠營杯葛,但臺灣各大高校早在幾年前就有了大陸學生的身影,他們的身份是「交換生」。在大陸研究起步較早的淡江大學,人民網記者「親密接觸」了幾位正在這裡學習的大陸高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