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讀書臺灣大學生:大陸大學更有競爭力 未來發展會更好

2020-12-14 觀察者網

今天(8月11日),臺灣海基會舉辦「臺生座談聯誼活動」,邀請在大陸就學的臺灣學生與相關部門官員座談。一位即將在山東大學就讀的臺灣學生吳俊緯表示:「其實我覺得大陸大學會比較有競爭力,未來的發展性會更好一些。」

據中評社報導,活動本預估有125位臺生參加,不知是否受到海基會、海協會已中斷溝通影響,實際出席臺生僅約50位。本次參加活動的臺灣學校是就讀大陸各大學之大學部(本科)或研究所二年級(含)以上學生、臺生相關團體幹部等。

海基會針對臺生在大陸就學、生活情況會面臨等問題,找來專家和畢業生分享經驗。代理董事長陳德新要臺生把海基會當成娘家,不管任何有需求都可以提出。

海基會代理董事長陳德新致詞時表示,本次活動主要為加強聯繫與服務,利用臺生暑假返臺期間舉辦聯誼茶會及座談會,提供青年朋友們與政府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同時表達政府對赴陸就學的臺生之關懷與重視。


臺灣大學生曾到上海參觀實習 稱大陸發展超想像

陳德新強調,海基會樂意做為臺生的娘家與後盾,提供不打烊的完善服務、長期性的對話平臺及更多發揮長才的空間。海基會也會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兩岸服務工作,維護臺生就學權益,希望長期永遠扮演臺生溝通管道,在兩岸交流上的任何議題,希望臺生們多和海基會聯繫。「我們也希望各位跟我們海基會建立一個平臺,換句話說,當你有任何問題的時候,你要找誰,我告訴你,想都不用想,找海基會。」陳德新說。

雖然在兩岸當前局勢,協商幾近停擺,但海基會仍希望臺生聯誼服務工作,可以繼續進行。有學生擔心,兩岸關係會影響文化教育交流,呼籲政府要正視問題。

大陸臺生蔡立中:「不能說我是臺灣人就什麼都要讓我,你要給對方一些適度的承諾,表現出我們的誠意,比如說『九二共識』這種議題,以過去經驗,你承認也沒有什麼受傷的情況下,為什麼不承認?」

復旦大學準新生蔣宜芳:「他們的市場比較大,也是想換一個環境來適應看看,看看自己的能力定義在十三億人口中的哪裡。」

觀察者網綜合鳳凰衛視、中評社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臺灣大學生自認競爭力不如大陸學生
    新華網臺北8月14日電(記者衛鐵民陳鍵興)臺灣高校錄取率近九成,大學生素質不但引發教育專家感慨,大學生自己都覺得很遜,並自認競爭力不如大陸大學生。  臺灣1111人力銀行14日公布的調查顯示,臺灣的在校生(包括高中職、大學、研究所),有91%覺得島內大學生素質低;且七成九的在校生認為,臺灣的大學生比不上大陸的大學生。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很高興有機會實習、參訪,認識上海」。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
  • 大陸引力強勁 臺灣「高考狀元」赴陸讀書成風潮
    根據臺灣媒體的報導,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後,今年打算到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高中畢業生,比往年激增六七倍,有臺灣教育界人士預測,西進大陸讀書,或將成為島內的一股風潮。  菁英學生紛紛「逃離」  臺灣「高考」,即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前段時間放榜,259人獲得滿級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狀元」菁英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申請到大陸讀大學。
  • 臺灣大學生:希望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中新社威海2月11日電 (張玉雷)11日晚,來自臺灣五所大學的50多名師生抵達山東威海,他們將在威海、煙臺、青島開啟為期數天的中華文化研習之旅。  第十四屆臺灣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11日在威海開營,本屆研習營由海協會委託威海市臺辦承辦,旨在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溝通,增進兩岸青年的感情。
  • 會有更多的臺灣學生去大陸讀書
    但是當時遭到綠色政治勢力的反對,陸生來臺只能小規模處理,大多數陸生是交換學生,最多只能在臺灣讀兩個學期,攻讀學位的陸生比較少。    數年前兩岸關係和緩友善,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的頗為踴躍,許多臺灣大專院校的國際排名不低、師資與教學環境具競爭力,理論實務並重,陸生在此就讀,獲益不少。臺灣各大學的學風、教學模式與對岸不同,大陸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探索力強,這項交流經驗對兩岸都十分珍貴。
  • 葉克冬:歡迎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實習、就業
    來源:中國臺灣網23名來自世新、成功、清華等大學的臺灣大學生,日前圓滿結束在大陸的暑期實習活動。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專程赴寧波祝賀,並在「臺灣大學生在甬實習總結會」上表示,歡迎更多的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實習、就業。自2011年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臺灣邀請大學生來浙實習以來,連續四年有376名臺灣大學生來浙實習。此次赴寧波實習的大學生來自臺灣成大、清大、交大等12所高等院校,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到大陸。
  • 臺灣趕赴大陸申請大學讀書,竟然激增了6~7倍!
    有臺灣教育界人士預測西進大陸讀書或將成為島內的一股風潮臺灣「高考」,即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前段時間放榜,259人獲得滿級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狀元」菁英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申請到大陸讀大學。
  • 【海峽論壇】臺灣青年看大陸:在這裡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我希望未來可以走出臺灣,到外面走走看看,最好有機會在大陸修讀大學。」隨著大陸發展機會的增加,以及惠臺措施的不斷推出,有意或願意赴大陸學習的臺灣青年越來越多,蔡育璋也是其中一員,正是對大陸高校的嚮往,他通過海峽論壇網絡報名平臺特意選擇了有廈門大學的參訪線路,親身體驗大陸的名校氛圍為自己以後在大陸讀書探路,「廈門大學很漂亮,而且師資雄厚,希望半年後的大考我能達標。」
  • 劉德海:臺灣經濟競爭力要靠中國大陸
    劉德海:臺灣經濟競爭力要靠中國大陸 2011年12月29日 14:51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11月我到上海參加海峽杯創業大賽,那是我第一次到大陸,拿了銅獎,隨後被邀請參加今年6月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緊跟著7月去福州參加兩岸大學生挑戰賽,然後就是這次的活動。」還在臺灣中原大學讀研究生的王璿瑞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在21日歡迎晚宴結束後的第二天,主辦方在南京東南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營儀式。
  • 臺灣大學生的大陸觀感:陸生"書呆子"印象被顛覆
    「不要鬼混啦,你們知不知道,大陸學生天還沒亮就排隊上自習,每天念書超過12小時,夜晚熄燈了就到路燈下讀書,再不打拼你們就趕不上人家了。」過去,臺灣一些大學老師常常用這種方式提醒學生用功學習。  也因此,在沒有接觸過大陸學生的臺灣年輕人想像中,大陸學生的形象大抵是個「書呆子」。
  • 大陸學生:去臺灣會被歧視 我選擇去美國讀書
    資料圖:臺灣擬承認的大陸41所高校環球網記者範凌志報導,臺灣政治大學公企中心12日舉辦開放陸生座談會,相較於臺灣學生,大陸學生發言更為踴躍,讓人印象深刻。大陸學生認為,不讓他們打工是歧視,質疑當局不給陸生獎學金如何跟香港等大學競爭。陸生表示,臺灣要招優秀學生又想補足私校生員的想法根本是矛盾的。
  • 臺灣2018全球競爭力排名輸大陸 臺網友:不意外
    資料圖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人民網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整體競爭力大倒退!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2018世界競爭力報告,臺灣在所有參與統計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7,比去年退步3名,首度被大陸超越。對此,引發不少臺灣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難怪學生、教授、臺幹、臺商都往大陸跑了,臺灣只剩下低薪勞工」。
  • 心儀大陸名校 臺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去去去,去大陸。」隨著大陸的發展,臺生赴大陸求學近年蔚然成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雲英對媒體表示,2018年臺灣學生到大陸高校讀書的人數是2017年的5倍,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的新政策將吸引更多臺生來大陸尋找發展空間。
  • 相聚崑山攜手未來 臺灣大學生到大陸實習體驗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崑山訊 日前,崑山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崑山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臺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聯合主辦了臺灣大學生來昆實習活動。活動從7月起至10月結束,為期3個月,由崑山市臺協會微創業基地承辦。25名臺灣高校應屆畢業的臺籍大學生、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 臺灣特稿:大陸再降入學門檻 臺灣大學雪上加霜
    臺大學生:留學大陸開闊了視野近年不少臺灣學生赴大陸攻讀學位或以交換生等名義前往大陸就讀,普遍感受到大陸學生積極進取,對自己也有惕厲作用,特別是目睹大陸快速發展,更有助拓展視野,強化競爭力。相關改變可能會對臺灣的大學招生造成衝擊。「不否認這會有一些吸引力,但不至於有太大的磁吸效應;高教本來就是國際化的市場,世界各國也都在吸引人才。」臺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彰向《聯合早報》這麼說。
  • 臺灣醫科大學生到廈門探路 盼到大陸發展
    臺灣醫科大學生到廈門探路 盼到大陸發展 2013年11月29日 10:48:00來源:東南網   「臺灣醫學畢業生出路不好找,希望可以來大陸發展。」
  •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2017年03月17日 10: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財經縱橫」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經濟就會更好
    比如說70年代臺灣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產業是製鞋業,就是製造像耐克那種運動鞋。在臺灣,一個廠僱傭一萬名工人的話就已經是超級大廠了,轉移到大陸來,有不少廠僱傭10萬名工人,它會發展得更好,獲得更多的資金,資金回流到臺灣去,就給臺灣的產業升級提供了條件。可是李登輝不願意這樣,所以很多的產業就轉移到東南亞去。到東南亞賺不到錢,沒有辦法把這些已經物化的資本變成金融資本,以創造更多的資本。
  • 臺灣大學生上海尋夢:我挺羨慕大陸 終生難忘的體驗
    這個盛夏,95名臺灣大學生在上海展開了尋夢之旅。由華夏經緯網、太平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上海建志教育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通向未來之路——臺灣大學生研習上海」活動7月12日至8月8日舉辦,來自臺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等島內10餘所大學的學生在赫比國際公司、旺旺集團、中華航空等企業進行為期28天的在崗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