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回到最初的起點,我們不說再見

2020-08-26 水冰月小姐

今天是2020年高考的第一天,我們都曾經歷過高考,但人生絕不僅僅只有高考這一次考試,翻過這座山後,你會發現人生處處是考場。高考不是結束,它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今天有一篇舊文新發,是來探討南京的幾所高中,它們都各具特色,說不定下面還有你的母校。

四大名校的混戰

果說南京的中學按照梯隊來劃分,那麼第一梯隊肯定是:南外和四大名校。

四大名校指的是南京老牌的中學: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一中、中華中學

經常有人按分數排名來比較它們,尤其是第四位。

為了這第四名,二十九中和十三中一直在暗地裡互相較著勁,相愛相殺好多年;

但是在一中眼中令他牽腸掛肚的永遠是金陵中學;

金中認為南師附中才是他的對手;

而在這一梯隊的老大南外永遠像一個超凡脫俗游離於排行榜之外的貴公子冷眼旁觀著這一切

...........

南京外國語學校

南京放學最早的學校是哪所?

答案是南外——全市唯一可以下午四點放學的高中。

南京外國語學校是始建於1963年的全國首批外國語學校,建校不過50年,就做到了南京第一。


南外最大的優勢是政策和生源:政策來自保送與出國,生源來自小升初以及中考的統招。

無數小學父母想要擠破頭進來,通過小升初的搖號及考試政策層層篩選,招收的學生裡有一大半來自南京的那幾所「名校」小學:南外仙林,拉力琅芳等等。這些孩子從小學起就開始和各種奧數競賽試題展開了長久的拉鋸戰。

關於南外的各種傳言,比如下午三點半放學,放學沒作業,有很好玩的社團,英語課特別多.......這個外號「史丹福大學附屬中學」的外語學校,校友有京東家屬、蘇寧老闆兒子、宏圖三胞老闆女兒等等。奶茶妹妹章澤天也來自南外。

高中之後,學生就分成了四大陣營:出國黨,保送黨,高考黨,還有國際部。參加高考的人數少則個位數,多則幾十人。

南外的整體水平一直處於逆天狀態!

因此也成為了南京人最嚮往的中學。

南外每年聖誕節元旦前都會在學校的大操場上點燃篝火,燃料是一年積攢下來的廢舊桌椅。

那首廣為流傳的《北京東路的日子》唱的是他們的心聲(文末有歌詞),離開南外後,還是會想起北京東路、櫻花、佛塔、柳絮,想起那些漸行漸遠漸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還記得當年江蘇的高考數學試卷嗎?

葛軍老師所在的學校,常年均分排南京市第一的中學。

南師附中源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附屬中學堂,最後於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南師附中的校訓,傑出校友無數。

在附中讀書,學生時代能找到無數精神盟友。在這裡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老師從來不把排名放在第一位,相信每個同學的潛力。

在附中三年,你可能上過話劇節的舞臺,參加過科技節機器人賽,在社團文化節組織參與,義賣當過流動攤販…

附中還有十分有名的31公裡徒步活動,歷時9個多小時,穿越半個南京城。晚上走有街燈、手環、螢光棒,實在走不動,大家就唱勵志歌,彼此打氣。

離開附中,偶爾還會懷念那棵掛了鐵軌的楓楊,秋天走出圖書館看到的湖邊銀杏的落葉,後門的米羅和美滿家........

金陵中學

說到吃,排第一的,大概是金陵中學。

特色「美食節」是每個學生比成績還值得誇耀的東西。

金陵中學創建於1888年,當時為匯文書院,1988年,改名為南京市金陵中學。曾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金中的校訓——誠徵情人(誠真勤仁),這所有幽默精神的學校,大概是全南京市中學裡最會玩的。

一到美食節,整個金中人山人海。高中同學來此重逢,初中同學來此獵奇,儼然一個由不知道多少人組成的大型PARTY。

南大圍牆邊的小粉橋,一個不起眼的奶茶鋪子,金中同學們口口相傳。匯文裡的二喜與美滿吉,也是大家鍾愛的美食。轉過幾個彎,飄香的餛飩攤和鍋貼店,正在金中後門外的豆菜橋等著你。

南京市第一中學

孟非梅婷畢業的學校,

一中的校服曾是青奧會吉祥物意砳的靈感源泉。

南京市第一中學始於1907年的「崇文學堂」,經過幾次易名,於1933年改稱「南京市立第一中學」,孟非、梅婷都是畢業於此。

一中被稱為始終在試圖超越金中並且避免被中華13中29中超越的萬年老三。地理位置極好,左新街口右夫子廟,自稱二食堂是地溝油一條街,三食堂是水遊城。

一中的校服很有特色,在某一時段內,同時擁有最醜校服和最美校服。那時候一中的校服是分年級的,每個年級一個顏色,紅色、草綠和經典款土黃,一放學,各個年級的「螢光運動服」混在一起行走,一個個都是行走版的「二胡卵子」。

但是,當時一中的同學們還有另一套讓人羨慕的禮服款校服,小西裝、格子裙搭配上紳士淑女感爆棚的小領結。

穿上它,荷爾蒙爆發,活脫脫可以演出一部現代青春偶像劇。

南京市中華中學

中華的排水系統驚為天人,

中華的校長人稱畢老爺。

南京市中華中學學校始建於1899年,校名「基督中學」,1983年定名為「南京市中華中學」。中華中學當時坐擁夫子廟佳地,門口就是最正宗的南京小吃。常年位列四大名校第四,近幾年被13中29中幾乎趕超。

中華的排水系統簡直是驚為天人。因為有晨跑的傳統,不管前一天多大的雨,第二天操場上的跑道上必然95%以上的地是幹的,下雪也不例外,學校特別有一間房放置除雪工具。13年青奧啟動儀式就是在中華舉辦的。

中華的校長人稱畢老爺,長年帶副墨鏡 ,神秘低調又不失威嚴霸氣。擁有控制天氣的能力,一上體育課就下雨。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一所中學能有怎樣浪漫的體驗?

那一定要說一說十三中的「明月詩會」。

13中的1+3很像字母B,有著「B中」的外號,又因為傳說中「縣中模式」的高壓,所以也有人叫它臺城縣中。

玄武湖腳旁的十三中,學校建於1955年,是南京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創辦的第一所完全中學(完全中學指既包含初中又包含高中)。

十三中從一開始,每年有「明月詩會」:全年級在玄武湖公園裡面搭個臺子,坐在地上看著月亮,一個班一個班上去朗誦,是讓人終生都忘不掉的美好場面。

與幾乎南京所有的學校一樣,校園美景裡都有「一路的梧桐」、「滿樹的櫻花」。

1955年蘇聯式的老樓前有可以完全遮住太陽的梧桐樹,一頭可以看到金閃閃的雞鳴寺另一頭還能坐在六樓致遠樓乘涼。玄武湖簡直是後花園,早讀看雞鳴寺日出晚讀看玄武湖晚霞和月光。

南京市二十九中學

被省公安廳庇佑的學校,

擁有教育集團的中學。

二十九中創建於1945年,始名私立石城中學,2003年8月,組建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團,分為龍江高中部、玉泉初中部、石城初中部、鳳凰初中部四個校區。

二十九中的高中部深扎在龍江的藍天園小區內,故又名「藍天園縣中」,作為在省公安廳庇佑下的二十九中學生,在學校內從未見過打架。

在荷爾蒙爆發的青春期,經常有學生情侶相約晚自習後,去黑漆漆的操場上寫作業。這時二十九中的諸老師就打著手電筒來抓人。

於是,有學生仰天長問:校長&主任,誰更勝一籌?

有人在貼吧,給出了答案。

真是讓校長看了流淚,主任看了沉默。

南京市第九中學

這是一所「以食堂和籃球為主題的藝術學院」,

藝術和體育特長生被當做顏值高的典範。

九中毗鄰新街口商圈,有著超好吃的食堂和春天裡最美的櫻花樹, 被總統府、長江路文化藝術街、南圖前呼後擁包圍著 。

它被外界稱為以「以食堂和籃球為主題的藝術學院」,和顏值一樣出名的,是它的食堂。

曾多次贏得全國高中生籃球聯賽冠軍,多年以前,有人說九中就是當年江蘇南鋼隊的搖籃。

△畢業於南京九中,前南鋼隊隊員孟達

孟達、楊力、易立、劉亞輝,幾乎國字號的江蘇隊員無一例外都是來自九中。

南京市寧海中學

在藝術界叱吒風雲的學校,

被稱為清華美院預備班。

同樣在南京藝術界叱吒風雲的,是寧海中學,

寧海路39號的寧海中學起源於1890年創辦的文正書院。曾用過「江蘇省立第一中學、江蘇省立南京中學」等校名。民國期間,是江蘇省四大名校之一。

寧海的美術班被外界稱作「清華美院培訓班」,請感受寧海中學的普通黑板報:

畫室總是記錄著寧海人美好的時光,是每個學子夢想開始的地方。

操場邊的紫藤,盛開在四五月間。花期過去,長廊又變成青蔥色。休息時就坐在長廊裡,還有球場上狂奔的少年,這些都是記憶裡最美的歲月。

看看其他中學

哪所是你的母校

母校回憶

這些都是南京中學的傳奇,

還有曾經民國時期的四大女校。


南京市第十二中學位於獅子山腳下,被喻為小南師的古典式園林校園。有小桃園和繡球公園作為後花園,夏天在教室裡聽蟬鳴,冬天遙望窗外白雪,還有秋天校園裡最美的銀杏葉,風景如畫。

△羽毛球世界冠軍陳金

同時也出了一批批羽毛球精英,送出羽毛球世界冠軍,包括中國國家羽毛球隊運動員陳金、徐晨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九中的籃球、寧海的美術、十二中的羽毛球、還有四中的足球、三中的排球……一直是南京中學界的傳奇。

如今的舜天隊當年的蘇寧隊隊員曹睿、卞俊、倪曉偉都是從四中一路踢出來的。

△畢業於南京四中,前舜天隊員曹睿

而南京歷史最悠久的中學還要屬人民中學,始建於1887年,是民國時期南京的四大女校之一。

其餘三所分別是中華中學(曾為市第一女中),梅園中學(曾為市第二女中),六十七中(曾為市第三女中),2015年4月人民中學掛牌「南京市匯文女子中學」,恢復成「女校」。

雖然已經畢業多年,但是當初的一點一滴都銘記在心中。不論你現在是身處國外,還是遠在異鄉,一起同窗的數年回憶一直紮根於腦海中不曾刪去。

網上曾經一直流傳著一段話,「多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高三的一節課上睡著了,現在經歷的一切都是一場夢,桌上滿是你的口水,你告訴同桌,說做了個好長的夢。同桌罵你白痴,叫你好好聽課。你看著窗外的球場,一切都那麼熟悉,一切還充滿希望.......」

當時的課本、老師的外號,甚至黑板上的值日表,明明都清晰的恍如昨日。

直到高考後在操場打完最後一場球,準備去教室上下一節課,才想起來——沒有下一節課了。我的青春時代就此終結。

結尾送上一首南外版本的《北京東路的日子》的歌詞

我們穿上西裝假裝成長  膠片揮霍習慣的笑臉悲傷一發 寂寞唏噓 痛的初體驗畢業和成年的字眼 格外扣人心弦各種莫名的感受 只說句 嘻嘻一些十年後 你若聽見有人在說 那些奇怪的語言十年後 你若看見滿街的本子還是學樂先


相關焦點

  •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導師在師門聚會上問我們2020年打算,我說準備把注會拿下。但是沒有考慮到研一下課程如此緊張,加之疊上疫情影響、課程難度,在家複習進度遲遲推不上去。到了七月十三號才正式開始複習備考,當時會計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想著只能放棄一門。幸好是寒假把審計聽了一遍,等到了九月份,又感覺財管雖然聽了一遍,但是這種狀態上考場肯定不行的,於是最後決定安心準備審計、稅法。審計、稅法只是相較而言簡單一些,不能說簡單。
  • 隨筆|又回到最初的起點——寫在開學
    回到了三樓辦公室,回到了剛入職教過的四年級,回到了和M老師同個年段。還記得當初青澀的樣子,就連進入課堂都有很多自我質疑。那時候老教師還會在教室裡聽我上幾節課,然後才沒有出現在教室裡。當時,十足是一個沒有經驗的新人,除了覺得自己師範畢業該當老師,說不上什麼初心。看到同年段的M老師,大著肚子,還和我一起被接受聽課,就覺得老師都是「拼」的人。
  • 我們不說2020再見,2021你好!
    轉眼就到了2020年最後一個月,即將迎來2021年,回首2020,展望2021,我們每一年的新年致辭總是在2021年一定揚帆遠航,總結過去一年的成敗,展望今年的規劃。我們曾經以為一年很漫長,2020始尹,沒想到那麼快就結束。
  • 【書香崇州】時光「拍了拍」我們, 未來可期,不說再見!
    我們畢業啦  未來可期,不說再見!  七月的盛夏,訴說著離別  歲月如流沙  從未提醒卻也從未停止  今後回憶起來  我們把這個夏天叫做「那個夏天」  在那個夏天  我們笑得很燦爛  那個夏天  在成長的路上  我們又迎來了一次盛大的遠行  悄悄翻開時光的筆記本  原來
  • 「不說離別,我們大學見!」又是一年畢業季,致最美的青春,最好的我們
    又到一年畢業季,又是一年收穫時。7月5日,德州市區三所高中舉行畢業典禮,三年高中生涯,往事歷歷在目。在致辭中,校長李德民在德州一中2020屆(老校區)高中畢業典禮上表示,分數不是全部,大學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高考更深遠之意義,在於我們在考試過程中,可以獲得心智的成熟和心性的磨練,在苦和累中擁有高峰的體驗、極限的美好!
  • 瞿澤林、丁輝被淘汰,一切仿佛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其實看到這個結果,小寒甚至有點恍惚——因為在最初面試的排名,瞿澤林和丁輝就是倒數兩名。很巧的是,本次個人戰項目的前兩名王驍和李晉曄,就是當時面試進入君合的前兩名。實習期過了一半,實習生們好似改變了很多,又好似什麼都沒變,一切仿佛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 斜谷村,我們不說再見
    斜谷村,我們不說再見——陝師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團舉辦2017年「三下鄉」文藝匯演
  • 閩侯縣第二中學 :青春不畢業,我們不說再見
    一年不止四季,還有一個季節,名叫——畢業季!七月,驕陽似火卻抵不過離別的感傷;畢業,其實我們並不想說「再見」。Part1 青春記憶 不說再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街道,帶著一絲忐忑與期待走進大門,那天陽光明媚,就如同我們的青春一樣。校園看起來不錯,充滿著歡聲笑語,只是有塊荒地讓我既在意又充滿期待。走進新班級,遇到新同學,適應新環境。人生嘛,給予我什麼就「享受」什麼!
  • 高中教師拍攝微電影《青春 不說再見》
    主創人員合影 「老師們製作的這部微電影,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那麼用心,每一個情節仿佛都在我們身上發生過。」「老師們用最貼近學生生活的表演,對孩子進行了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教育。」……11月1日,由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中教師自編、自導、自演的勵志微電影《青春 不說再見》在該校首映時,引起了觀影的高三學生和家長們的共鳴。觀看時,不少同學被劇情深深地吸引和打動,隨著劇情的發展或開懷大笑或暗自落淚。
  • 七月,雖難捨難分,但我們不說再見,我們後會有期,祝君武運昌隆
    我們相遇在九月,分別在七月,七月的風吹拂在畢業生的臉上,臨別思緒萬千,踏入校園時總期待著畢業,真正來臨時又萬分捨不得,可還是要面對,紛紛對大家擁抱,送給大家美好的祝願。裝著各式各樣的漢服等,她/他們出場總會驚豔到我們,為這本來就很美的校園又多增添了些色彩。時光在悄然流逝,我們在校園裡默默努力、上進,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不說再見,後會有期有相遇,那就會有分別,也就會有重逢,七月是大多畢業生的離別季,心中雖有不舍,但我們不哭,我們互相祝福,帶著老師和同學的祝福去開啟新的大門,去締造更好的東西。
  • 回到最初的起點,BMC Biology關注些什麼?
  • 「永遠不說再見」——紀念教師、作家李肇正
    《小說月報》曾選載過他的小說《女工》(1995年第11期)《頭等大事》(1997年第11期)《商人》(1998年第2期)《城市生活》(1998年第8期)《扭曲》(1999年第3期)《亭子間裡的小姐》(1999年第10期)《祖宗》(2002年第1期)《永遠不說再見》(2002年第12期)《傻女香香》
  • 不說再見!NPC成功畢業!我們「巔峰」再會!
    原創|不說再見!NPC成功畢業!我們「巔峰」再會!圖片|來源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他們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NINE PERCENT。這些「大廠男孩」歷時三個月,經過刻苦訓練,層層選拔,終於有九個人在這場百人戰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我們後來所熟知的NPC。這九個人分別是:蔡徐坤、陳立農、範丞丞、黃明昊、王子異、林彥俊、朱正廷、王琳凱、尤長靖。他們在節目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所以才得到了這次為期一年半的出道成團機會。
  • 殷晨|《不說再見》
    談笑時,常常說我們是&34;,在2019年底考研結束瘋夠玩夠大家相互離開時,還覺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一起走,大學四年級下半學期還有很多事情一起做,但2020年的疫情讓一切打算成為泡影,以至於朋友往往一聽到&34;這四個字,就恨得牙根痒痒。
  • 不說《再見》,還會再見
    時隔三年,我們收到了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民族中學「南華甘霖班」班主任吳老師發來的高考成績單。這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在成績單上,「南華甘霖班」的50名孩子全部達本科線,一本達線40名,其中達「985/211高校」的25名。望著這份喜人的成績單,我的思緒飄回了那年夏天。
  • 不說再見!
    不說再見!這一年有太多讓人淚目的警事太多感人至深的瞬間太多難以割捨的人庚子新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不斷攀升的數字讓人揪心、痛心這場戰役任務艱巨但除了萬眾一心戰勝它我們別無選擇離開人世年僅39歲這名曾經的特警隊員如今抗擊疫情的「勇先鋒」轄區群眾的「暖心人」把生命指針永遠定格在這個春天裡遵其遺願家屬將其器官無償捐獻國家需要之時
  • 不說再見,就一定會再見
    不過,對你們的煽情話與彩虹屁也留一半好了,來日方長,日後好相見   那就這樣吧,再見咯,19語文教育D班。不過,非常感謝那些鼓勵我參加卓越班選拔的小夥伴,特別是在卓越班面試前給我打氣的,世上沒有讓人吃了就立馬不緊張的藥,但是你們的鼓舞確實很有力量,讓我在面試時可以盡最大努力讓自己落落大方。
  • 「永遠不說再見」│紀念教師、作家李肇正
    《小說月報》曾選載過他的小說《女工》(1995年第11期)《頭等大事》(1997年第11期)《商人》(1998年第2期)《城市生活》(1998年第8期)《扭曲》(1999年第3期)《亭子間裡的小姐》(1999年第10期)《祖宗》(2002年第1期)《永遠不說再見》(2002年第12期)《傻女香香》(2003年第9期)《風和月在上海流淌》(2003年增刊2期)等,其中《女工》《永遠不說再見
  • 「不說離別,我們大學見!」德州市區三所高中舉行畢業典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金剛又到一年畢業季,又是一年收穫時。7月5日,德州市區三所高中舉行畢業典禮,三年高中生涯,往事歷歷在目。在致辭中,校長李德民在德州一中2020屆(老校區)高中畢業典禮上表示,分數不是全部,大學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高考更深遠之意義,在於我們在考試過程中,可以獲得心智的成熟和心性的磨練,在苦和累中擁有高峰的體驗、極限的美好!幾天後你們即將踏入高考考場,希望你們陽光、自信,把高考看作人生的一次攀登,登上此峰,你會看到更美的風景。
  • 高考之後,我們各奔天涯,有緣再見
    今天就高考了,高考之後,我們各奔天涯,若有緣,再相見。英語課代表站起來說:對不起,老師,明天我們高考,沒有課。英語老師有點不知所措:那,那,祝你們金榜題名,有緣再相見!我們下課了,明天沒有課,以後也沒有課了,心裡空空的,我什麼時候能再見到你,高考完後,我們會各奔天涯,想要見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