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學生時代畢業後面臨著三個選擇,插隊、深造、做廚師。當時那個時期,廚師的地位低到塵埃裡,繼續深造需要學習成績頂尖優秀,否則只能下鄉插隊。
孫立新是新中國成立最後一批的插隊生,1972年中學畢業後受老師許士偉的影響,選擇了初始這一行當。老師用富有遠見眼光告訴他:學廚師,中國的國門總有一天會打開,不會像現在這樣。孫立新毅然決然的投身到廚師行業。
科班出身的孫立新就讀於北京市木樨園烹飪學校,在這裡從翻勺到切土豆,練習刀工、雕刻、炒菜,為從事烹飪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首次接觸到了各個菜系:宮廷菜、廣東菜、淮揚菜、四川菜等等。畢業後的他認為自己的經驗仍舊不足,奔向上海綠楊村,學習上海菜。
掌握了十八般武藝的孫立新回北京後,正準備大展拳腳,現實卻給了他重重一擊:他失業了。本來計劃中會擁有鐵飯碗的他被告知,學校不管分配,請自謀出路。孫立新也不氣餒,憑實力學來的技術,在哪兒不能吃口飯?
恰逢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投資幾千萬,籌建花都飯店,孫立新第一批進入籌備組,年僅25歲便出任首任廚師長。年輕有志氣、有理想,在花都飯店成功接待多位國家領導人,幾乎老一輩的領導人,全部到過花都飯店,而且也給了很好的評價。
但終歸是年輕,新中國第一批出來闖蕩的年輕人,始終不安分。孫立新先後跳槽燕山大酒店、漁陽飯店、天倫王朝等知名酒店做廚師長,倒不是沒有收穫,在花都做川菜,燕山大酒店、漁陽飯店跟香港人學做粵菜,直到2002年又去了便宜坊深研了魯菜,熱愛廚藝的孫立新積累了許許多多的菜系經驗。
苦學各大菜系後,又與趙林教授、宋研究員、包教授用了近5個月的時間,研發出了在中國唯一的健康烤鴨技術,這些營養養分全部融在鴨子裡。
孫立新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廚師賺錢終究不是目的,人的一生很短暫,如果在有限的時間能夠給後人留下些東西,這才是廚師的追求。
從天倫、漁陽到今天,孫立新一直都在創新,比如:孫悟空金猴獻寶、八仙過海、三國全鴨席等等的一些文化菜品,都是孫立新先生帶領徒弟一起創造的餐飲文化。1999年,經過北京市商務局領導、天倫王朝領導推薦,有興與德高望重的王義鈞老師,一起獲得中國首屆烹飪大師。1999年獲得評委證書,全國勞動獎章,2006年由商務部蓋國徽證書等等,取得今天的成就,便是孫立新老師在餐廚領域中的勳章證明。
這樣的故事,孫立新老師還為我們講了很多,但實際上最為重要的還是這種創新精神,不斷的引領著餐廚行業,邁向更精彩的新篇章。
孫立新老師說,他的師傅庹代良老先生曾經告訴他一句話:你不要太過追求那些名和利,你是個廚師,把每天的菜燒好了就可以了。庹代良先生從廚一生,為中國十大元帥乃至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都做過菜,但就這樣一位手藝高超的老人,基本上拒絕了所有的採訪,只在默默的鑽研廚藝的極致。雖然沒有成為現在所謂的「網紅」,但他在餐廚行業中,仍舊是大師級別的人物。
所以作為廚師,最重要的仍舊是對廚藝的傳承,對匠心的致敬,才能將中國烹飪的藝術發揚光大。用大愛傳承廚藝,用一腔熱情澆灌廚師行業未來的新枝。
孫立新老師告訴我們:善良是我回家的道路,渡人是我一生的追求。只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社會,對待你身邊的人,才能把一件事情,參透到極致。
再次感謝孫立新老師接受慧聰餐廚網的專訪,也希望在他的帶領下讓我們的餐廚文化「餘音懸梁,三日不絕」!
↑點擊上方鼎廚大賽即可了解第三屆味道中國鼎廚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