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人啊!「早上皮包水(喝早茶),晚上水包皮(泡澡)」,懂生活的很!
像歌謠裡唱的:「早上起來日已高,只覺心裡鬧潮潮,茶館裡頭走一遭。拌乾絲,風味糕,蟹殼黃,千層糕,翡翠燒賣,三丁包;清湯麵,脆火燒,龍井茶葉香氣飄」。
以揚州和鎮江地區為代表的揚派糕點,麻香風味突出,餡料以黑麻、蜜餞、芝麻油為主。盛產「六禽六畜、海鮮河腥、百果蜜餞、菱藕蔬瓜、竹葉荷葉」的揚州,以豐饒的物產為淮揚點心的製作提供了基礎。
所以呀,揚派糕點,是揚州人精緻的底氣!
早在唐朝,揚州便改良「胡餅」,研發出了揚州雙麻酥餅,並在此基礎上發明了蟹殼黃燒餅,又叫黃橋燒餅。到了清朝,揚州以經營茶點、應時小吃為主的點心鋪,店肆林立、多方競爭、名品疊出。
水晶月餅、柿餡春餅、甘露餅、菊花餅、雪花酥、馬蹄卷、琥珀糕、竹葉糕、枇杷糕、葡萄糕、神仙富貴餅……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蟹黃大湯包+鮮肉蒸餃:
揚州最出名的就是早茶文化,所以早上是我們最不能「搭漿」的!揚州包子出名,我們挑最豪華最有名氣的「蟹黃大湯包」。
其皮薄如紙,湯如泉湧,蟹黃新鮮,湯包素來是「先開窗,後喝湯」,我們揚州的大湯包先用吸管品蟹黃湯汁,更顯揚州的精巧細緻。
而百年冶春還有個招牌就是鮮肉蒸餃了,老揚州人的最愛。個大皮薄餡兒足!肉超級鮮美,蘸點香醋,一吃起來根本放不下筷子!小編一頓可以吃五個大蒸餃。
三丁包、五丁包:
揚州的包子實在是值得大說特說的,這裡有三丁包、五丁包、蘿蔔絲包、豆腐皮包、梅菜肉包、蟹黃湯包、小籠湯包…… 種類繁多,各家又各有特色,無法一一盡言,只能先說揚州。
最具特色的包子:三丁包和五丁包,三丁包應該是富春茶社的首創,所謂三丁,是雞丁、肉丁(豬肉)、筍丁,丁塊切的小,拌上滷汁,有點肉臊的意思。肉丁肥雞丁嫩筍丁脆,三種鮮味相互融合又各分彼此,綿嫩入味,無怪當年日本天皇嘗到此包時盛讚其為「天下一品」。
五丁包則是三丁包加量不加價!在三丁的基礎上又加上了蝦丁和參丁,相比三丁包更加營養滋補。
當然至於後加入的兩種食材是更增加了原本味道的層次更加美味了呢,還是混亂了原先的口感破壞了經典則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千層油糕:
千層油糕被稱為揚州雙絕之一,始於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廚師借鑑了千層饅頭:「其白如雪,揭之千層」的傳統技藝,創製出了綿軟甜潤的千層油糕正宗的千層油糕有64層,每層之間都用適量的豬油混白糖黏連在一起,卻又層層分明,表層還會點綴紅綠絲,切成菱形塊,芙蓉色,半透明狀,可謂又好看,又好吃。
翡翠燒賣:
揚州雙絕中的另一個則是翡翠燒賣。翡翠指的是顏色,青菜切碎,夾雜著少許火腿末,薄皮中隱約透出青翠之色翡翠燒賣也是富春茶社首創。
其皮薄餡綠,甜潤清香,一隻燒賣,就體現出了揚州早茶的精緻。
雙麻酥餅:
從盛唐時期,胡餅剛剛傳入中國,揚州就出現了「餅師」這一職業,針對胡餅在發酵、起酥、餡心諸多方面,不斷改進,幾代妙手,千載時光,終於誕生了雙麻酥餅這一有口皆碑的揚州面點精華外香酥,內鬆軟,油潤適口——雙麻酥餅既有胡麻油酥餅特色,又能分層起酥,精細小巧,口味多樣,絕對是揚州早茶必點之一。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