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一手育兒資訊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那你一定見過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寫做作業特別慢、不喜歡讀書,成績怎麼也上不去......這時候,我們總是把原因歸結為孩子笨、不努力、習慣差等等。但是,我們可能並沒有看到這些表現背後真正的原因,於是,這些孩子一直被誤解與責備,逐漸失去學習動機和矯正的機會,淪落為真正的學習困難者。
那麼,兒童學習困難最大的元兇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先從《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說起~
我看到的字母在「跳舞」
電影中有一個名叫Ishaan的男孩:他好動、貪玩兒,不愛學習,看不懂書本。表面上看,Ishaan除了比較淘氣外,和其他孩子並沒有太大差別。
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課堂上,老師讓Ishanna朗讀英文句子,他支支吾吾,無法念出一個字,卻說「字母在跳舞」。這個回答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令老師感到不解與憤怒。大家都覺得,這一定是他故意在搗亂,但實際上,他並沒有說謊,他看到的文字真的可能 「在跳舞」。
《地球上的星星》,2007,印度
影片中的Ishaan不是因為調皮,也不是因為笨,他識別字母的困難源於一種閱讀文字特異性困難,叫發展性閱讀障礙。發展性閱讀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DD)指個體的智力水平正常,且享有平等教育條件,無明顯神經與器質性病變,但閱讀水平低於其年級(年齡)應有的水平。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最主要的類型,超過70%的學習障礙兒童患有閱讀障礙的問題。早期調查顯示,漢語學齡兒童DD的發生率約為5%或8%(張承芬等,1996)。但是,最近的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漢語閱讀困難發生比例有大幅度提高的趨勢,平均超過了20%(Tan et al., 2013)。這說明,閱讀障礙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概率變得越來越大。
另外一個現實情況是,閱讀困難兒童將面將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道坎兒就是中高考。
在最新改革的中高考方案中,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在語文學科中大大增加了閱讀廣度與深度的要求,在其它科目測試中也提高了對閱讀理解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試卷的文字數量)。有分析甚至指出,在未來的高考中,學生的閱讀水平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不足,必將「輸在起跑線上」!
因此,我們需要儘早將可能存在閱讀困難的兒童診斷出來,並為他們提供專業的特殊訓練,讓他們的閱讀水平追趕上來!
閱讀障礙的診斷
閱讀障礙應該如何診斷呢?我們可以先從症狀上進行初步風險評估。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學習困難研究中心楊楊博士開發了《漢語閱讀障礙篩查量表》,可以對閱讀障礙做出初步的風險判斷,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左下方「閱讀原文」,免費篩查。如果需要轉載量表,一定留言聯繫作者,侵權必究。(注意:篩查表並不能做為診斷依據,更不能隨意根據症狀篩查給孩子「貼標籤」。)
再次強調,閱讀障礙的診斷涉及大量語言與認知能力測試,需要專業機構完成,下圖為國內外大致的操作過程。
如果有關於兒童閱讀障礙的困惑,歡迎給腦博士留言,我們將長期提供免費諮詢!也請看到文章的老師、家長們把這篇文章轉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創作:腦博士(理智爸)
美編:Penny
排版:Sheldon
誰是腦博士(理智爸)?
毛頭爸爸,香港大學博士,美國訪問學者,學科背景涉及腦科學、心理學與語言學,目前就職於某國家級科研院所,從事兒童語言能力的腦科學研究。在帶娃過程中,邊研究,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