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前面四篇連載,不難發現在高考和重大競賽中,為校爭光的的幾乎全是男生。憑過硬成績受榮譽加身也就罷了,可後來「區三好」之類只是主觀評估的好事也是每班都挑男生去享受黃山夏令營,看著文理雙松、黃山五壯士意氣風發的老照片,女生們不免覺得老師有重男輕女的嫌疑。
這其實也無需大驚小怪,八十年代的我們家裡都有兄弟姐妹,上海人管兒子叫「滑雪衫」、女兒叫「棉毛衫」,即使一樣喜歡,但內外有別,更看重表面文章一些。不像後來獨生子女政策強制執行後,家有獨養女兒的不得不「內衣外穿」,全力以赴心無旁騖地關照下,「小棉襖」才普遍獲得比「滑雪衫」更亮麗的外罩面料,校園裡的女生從此成了嬌豔奪目的紅花,而男生成了陪襯的綠葉。。。這些自然都是後話,而我們當年的老師不可能先知先覺,落入俗套地覺得「綠肥紅瘦」相當正常因此也情有可原。家長老師的期待之外,八十年代的男生更出色還有客觀原因,那就是學習之外沒有遊戲電玩等可以分心。那年代的早戀是被認為思想上有不健康的苗子需要及時掐掉,而男女生之間自動做到不說話也許才是讓老師們暗暗鬆口氣的。可想而知,EFZ的聰明男生們使不完的精力才智自然全用到學習上去了,學校的櫥窗宣傳欄上,大多是他們的英雄事跡,各類喜報。但是,女生們圍著櫥窗仰慕地看完之後,一轉身,她們世界裡五彩斑斕的程度,是卻是男生們望塵莫及的。
仍然記得初一剛進校,某女生寢室就自編自導自演原創情景劇《小阿妹》了,後來看了《虎口脫險》,更是大家分角色一遍遍地演、一遍遍地笑到肚疼。對女排隊員的痴迷、逃課晚自習去觀看紅雙喜桌球賽的冒險,那種在老師視線外自由自在的成長,只有不拔尖不受寵不在鳳頭也不在鳳尾的大多數EFZ女生,才能充分享受到了極致。好些從來當不上小幹部的女生,野心其實大的很,高瞻遠矚到制訂章程籌建全國桌球迷會了,還看上了當時任桌球協會顧問的楊尚昆,寫信熱情邀請他也出任球迷會的顧問一職呢。幸好楊爺爺沒有理睬這些中學生的把戲,這個全國球迷會的宏圖大略因此永遠留在了發黃的草稿上。
沒錯,相比男孩力爭上遊的個人英雄主義,女孩生來就喜歡扎堆做事熱愛集體主義,反映在出書上也是,自帶傳奇色彩的顧繼東出了那麼多書,只有一本法律書籍《親身體嘗》是和東方大律師秦悅民合作的,在美國用英文寫數學書編程書的戴嶸,頂多封面用了兒子的設計。輪到女生們心血來潮要出書了,一嗓子就喊到了十人,加上馬侃王峻兩名綠葉「黨代表」,以筆名「童學」出版了《時光飛過30年》一書,給書作序的是三班高中唯二的兩名班主任:迎新的葉瑾老師和送畢業的王運生老師,第二版的封面也是麻煩男同學於崑設計的,可見EFZ女同學真心講究團隊精神,覺得在一塊玩得開心,比啥都有勁。
往深裡細究的話,我們這些女生信奉知足常樂、活得風致嫣然的背後,也許逃不開共同記憶裡一道傷疤的影響,那就是一位女生在高一花季年齡的早逝,她父母失去孩子的傷痛令我們永難忘懷,真正明白了什麼叫生命的脆弱。後來的歲月裡,我們常常會想到她,然後慶幸自己好好地活著,去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美食、看了很多風景、做了很多事情、也經歷了很多風雨。雖然從不奢望在EFZ當第一,可人生的其他方面我們得到了很多第一:是向我們認真表白的小夥子心中最好的姑娘、是我們孩子眼裡最棒的媽媽、是老闆手下最得力的幹將、是受員工欽佩最出色的領導.最暖心的是我們一直遙相呼應,從天真爛漫的少女、到手裡牽一個肚裡揣一個的媽媽、乃至以後成了垂垂老矣的奶奶,我們都會彼此守望。中學時代的友誼小船穿過人生的河流、跨越時空的海洋,這份結緣於EFZ的姐妹情,就是我們從母校得到的最好禮物。
中學六年的時光倏忽而逝,畢業的時候我們請班主任和同學們留言,沒有太多離愁別緒,更多是勉勵的話語和對錦繡前程的希冀。後來大家忙於學業工作、婚姻家庭,雖然小規模的聚會不斷,但跨班級的師生重逢,還數2010年在江逸群同學經營的高爾農莊和2016年胡國青同學在華師大組織的大聚會。然後就是2018年夏天,為母校六十年校慶暖場,我們跨屆校友和顧朝晶老校長、蔣建國等老師再聚高爾農莊,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同年十月金秋的華二校慶之後,為出校慶紀念文集而聚集的校友編輯群並沒解散,演變成「花兒文學社」,想到當年圍著學校櫥窗看文學社作品的普通校友也許也想加入,兩周前突發奇想開了「花無屆」公號。首篇創刊語上寫明「文心自在,隨性抒懷,恰如陌上花開,無遠弗屆。」 兩個典故意味深長,配圖也是某才子校友親手所繪。因此這個純義工純民間零收費零商業的公號,想的就是服務一眾老師同學,讓大家遠在天涯海角,也能分享各自的生活點滴,仿佛仍然同處我們精神世界裡永不畢業華二校園。。。未來有投稿打算的讀者,請把文章字數控制在1000-5000字,圖片1-5張,自我簡介一段。先關注公眾號,再發送500字以下稿件概要,義工管理員會回復告知進一步投稿步驟,「心態放平、互不相欠、皆大歡喜」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撰寫這個「滿漢全席」連載,用的是許多同學幾個月來為未來學校出版《圖說二附中》提供的照片、素材、記憶片段,好比大家齊心協力找來各種葷素食材,然後才由蔣同學掌勺,一道一道烹製出來。而美國的中餐館裡,食畢每人都會拿到一個幸運餅,裡面藏著一張小紙條,寫著有意思的一句話,因此花無屆公號就是那個幸運餅。這「滿漢」兩字也是意味深長,可以各種組合,比如說初中高中、金沙江棗陽路、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國內體驗國外體驗、等等,我們既然經歷了看似對立其實統一的兩方面,自然想儘可能地把「滿漢」風貌全部呈現了出來。當畢業後的我們嘗遍酸甜苦辣,再回首校園時光,才發現許許多多的金芝麻玉穀子在記憶深處熠熠生輝。感謝母校的栽培,在當年全中國最優秀老師的言傳身教下,我們也成長為文理兼優熱愛真理的小知識分子,而且骨子裡也一樣刻滿了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切都在變,可對母校、老師、同學的情感不會變,那記憶中的校園,裝載了我們純真無瑕的少年歲月,更是我們精神世界裡共同擁有的溫馨家園。母校恆久遠,家園永流傳。寄情花無屆,芬芳滿心田。
這篇連載五是滿漢全席的最後一篇,複習之前的「開場酒水」、「花式冷盤」,「特色熱炒」、「點心水果幸運餅」,還請點擊頂端「花無屆」三字,即可查閱本公號之前的文章。感謝讀者們支持,接下來敬請期待其他華二校友各類風格的文章,也期待各位精彩紛呈的投稿。
蔣勤簡介:
理工博士兩孩媽,大學教工程,周末教中文,美國僑報專欄作者+德州房地產經紀,身在休斯敦,心向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