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來者成為全公司的助手
工作崗位上的小白往往在剛進入職場時苦不堪言,不是因為能力不行,也不是因為經驗不足,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在工作中犯了錯誤,被人利用。工作中的小白通常都是勤快做事,但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
小白畢業後,實習經驗不多,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工作。剛剛進公司就因為自己是新進的,所以一直謹慎生怕出什麼問題,過不了試用期。測試期間小白一直關注著身邊的每一位同事,不管別人做什麼,他都會去觀察和學習。
小白上學時很受老師的歡迎,原因是他經常在辦公室裡幫老師做事,在路上碰到老師也會隨手幫忙,所以老師總是誇獎他積極向上努力認真。小白也憑藉良好的師生關係順利畢業,甚至在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
一直記得老師和小白說在公司要有眼力價,多幫助多學習總是好的。而且小白本身也是一個比較圓滑的人,做人又勤快,不懶惰,所以在公司的許多雜活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試用期滿後,小白才發現自己辛勤工作沒有帶來想像的經驗和人脈,自己反而成了全公司公認的助理。因為小白在同事有些小事情的時候總會衝到前面去做,無論是換桶裝水還是倒垃圾都會主動做。
不但如此,幫同事買東西,幫助同事列印,甚至整理資料,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他都會去做。起先大家都覺得小白很有禮貌,但時間一長小白每次都會來幫忙,大家漸漸覺得自己做這些事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小白經常在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完的時候去幫助別人,最後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熬夜加班。由於已經習慣了做這些事,大家也都會在遇到困難時找他幫忙,小白雖然感覺很累,但此時已經無法拒絕,只能在苦不堪言的工作中繼續努力。
02新人的底層邏輯
新人總覺得在工作的時候稍微努力一點,就會得到別人的好感,從而會得到同事的喜愛,以及難得的職場人脈。實際上,這是一種典型的新人思維,大多數職場小白都會出現同樣的情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因為初來乍到形成了討好式的思維。每一個進入新環境,都會面對一群新的人,想要與這些陌生人搞好關係,在心理上就會不自覺產生一種討好型的思維。由於怕被陌生環境排斥,所以會想主動地去接近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會主動的去做一些雜事,去幫助別人,從而得到別人的好感。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很普遍,不僅體現在職場小白身上,對於心理素質不夠強的人來說,甚至換個工作環境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但是不管怎樣,本質上還是要討好別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樣才能真正融入到環境之中。
二是誤以為多勞多得。有人認為只要多做工作就會有回報,這種想法其實在很多職場人身上都可以體現出來,不只是職場小白的想法。由於辛勤勞動會得到更多的收穫,這是傳統思維在作怪。
實際上,目前的勞動收入是由合同來確定的,如果是有業績的工作,也就是只有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得到更高的報酬。首先,在當今的工作場所,工作質量比工作數量更受重視。
三是被工作中的老人所誤導。像小白這樣的例子,他會學習工作中前輩的行為,也許某個同事會幫其他同事帶飯,他會去學習,而另一個同事會在會後安排座位,他也會去學習。所以在不斷的行為學習中,職場小白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從而成了整個公司的助理。
03無法掙脫新人思維
人人都有步入職場的那一天,即使是職場中的老油條也是走過職場小白這一步的。人人都有新人思想,但只有儘快擺脫新人思想,才能更快地融入職場,而不是在踩了坑之後再去改正。為了擺脫快速成長的新人思想,你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樹立界限意識。先弄清楚哪些人你應該幫助,哪些人你不應該幫助,比如和自己的伴侶,或者帶自己工作的同事,因為他們和你工作關係密切。對於與工作關係不太密切的同事,則應選擇性地給予幫助,因為幫助是相互的,你單邊的給予只會讓他們吃力不討好,沒有用。
第二點是要分清哪些需要幫助,哪些不需要幫助。這些忙是幫不了你的,因為如果你是職場小白,一旦出了問題,你很容易就會背鍋。此外,當你有自己的工作時,也不要幫助別人,在公司裡只有自己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別人的工作有條件的幫助就足以維持人際關係。
其次,拒絕低價值的付出。比如換桶裝水或倒垃圾之類的工作,可以偶爾去做一下,這會讓你顯得更隨和,更容易融入集體。但是總是去做這些和工作無關的小事,自然會讓自己的價值降低。
在公司裡應該永遠以工作為中心,如果總做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其實就是把自己推向了同事圈的邊緣去。
三是有意識地建立個人設定。在工作中,一個人很需要一個人設,如果一味地幫助別人或做些無關緊要的小事,那麼這個人設就會變成一個助手。無論你如何給自己定位,都應該在工作場所塑造這樣的形象,給別人一種固定的感覺,才能更容易找到自我價值。
無論你是職場小白,還是剛進入職場一段時間還受潛規則困擾的人,都要記住,在公司一味的努力並不能收穫更多,反而會逐漸失去自己的價值。要有選擇地幫助別人,以獲得有用的工作經驗和人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