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報導,引人注意:「劍橋大學博士騙女孩發裸體照 還在父母家裝攝像頭。」
繼續看內容介紹:身為英國劍橋大學博士、伯明罕大學現任講師,29歲的馬修·福爾德表面上無疑是眾人心目中的人生贏家。這樣的描述可以看到馬修.福爾德的社會職位,這都是人們社會發展中追求的目標,能夠達到這個目標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究其學歷來講,他也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也不得不讓人們佩服。他的高智商和表面光環,使得從開啟調查到將他繩之以法,是耗時長達4年的全球追捕行動,也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戀童癖追捕行動。
有時候,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很少數社會成功人士,是常人只能當榜樣的人。可這樣的人卻在幹著不為人知的「變態」事情,把人性的惡在「成功」的保護下發揮得淋漓盡致。
比如這位劍橋大學博士在人們眼中的樣子:馬修·福爾德是一名傑出的地球物理學家,年僅29歲的他擁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他的人生就如教科書般一樣完美,出生富裕家庭,從小就不愁吃穿。與其他英國富裕家庭的小孩一樣,從私立學校考到了最頂尖學府劍橋大學,隨後一路深造,並成功獲得了博士學位。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他在伯明罕大學任職,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科研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福爾德並不是刻板的書呆子,或是邋遢的科學怪人。他善於交際,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人,還有一個深愛他的女友。從他的社交網頁中可以看出,他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歡恐龍、烘焙、桌球和3d列印。可以看得出,這是一位智商高的學生,家庭富裕不愁吃不愁穿,教師家長都不用操心其學習,在同學中還挺有人緣的學生,甚至還常常成為別人眼中的學習榜樣,連他的父親都沒能想到自己的兒子會是變態狂,製造如此惡劣低俗的罪行。這用經濟、教育等因素怎麼解釋都覺得解釋不通,所以就嘗試著從心理學以及他的個性方面淺析一下。

弗洛伊德認為,生命的源動力有兩種本能:一種是生的本能,另一種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代表著愛與建設的力量,是成長的源動力,也稱為「力必多」;死的本能代表著恨與破壞,是毀滅的動力,也稱為「達那多斯」。這些本能是天生的,不是只有一種本能,也是無意識的。本能是人行動的動力,但在社會化環境中,哪些行為是符合社會標準的,哪些行為是不符合社會標準的,需要人在成長過程中學會鑑別與遵守。對於智商高的人而言,社會行為標準掌握起來容易卻能夠自律能夠遵守,這些人在社會層面的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給人容易接近的好感,又有才學,說話又有智慧,他們成長中常人遇到的困惑或煩惱用智商就能解釋清楚,反而不會成為他們的挫折。但他們困惑煩惱因大多數情況可能不被人理解,就會採用這樣本能性的毀滅方式來製造各類麻煩,既滿足了能量釋放渠道,又把自己智商用得具有新奇感。他們不怕事大,不怕使用智商,事越大,智商的用處就越大,他們就會感受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福爾德變換70多個身份來掩飾自己的變態行為,他的恐嚇手段和大多數人的恐嚇手段沒什麼兩樣,但他們在隱藏自己身份中智商超高,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就是:他為什麼針對青少年?而不敢針對成人?可能在他的生活中,成人對他是有威脅的,或許他曾經受到過成人的恐嚇,成人的權威感會讓他針對弱小來欺負,這個就很有社會影響的意味了。還有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就是他的年齡,他現年29歲,而有8年的犯罪歷史,也就是在他的青年期就開始了變態行為,與青年期的荷爾蒙影響或許分不開,8年的犯罪讓他成癮,即使智商再高,他也是一個人的智商,終究抵不過FBI和NCA這群人的智商,無論怎樣隱藏,終究留下痕跡,被擒拿歸案。

之所以從心理角度進行分析是想告訴成長中的青少年,有的人披著親和成功的光環,也只是停留在社會交往層面即可,不可輕易接近。越容易接近的人有可能隱藏著某種欲望的滿足。家長們也常常教育孩子們不要和陌生人隨便聊私人信息,僅限於社會工作關係的信息而已,如果你需要情感慰藉,找專業人員或者喜歡的藝術方式體育方式進行。對於智商高的孩子而言,學會從心靈上理解和關心他們,疏導好他們的一些認知偏差,不要用權威壓制他們,他們的人生可能不會這樣跑偏,當然智商的確是和大腦有關。學會保護自己不成為變態者的恐嚇對象,就象這名16歲少女在被要求提供裸照並給她1600英鎊馬上就覺得不對勁,揭穿他的偽裝一樣給NCA人員提供更多的線索,終究讓福爾德得到嚴厲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