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對中國所做的「好事」,美國應當給予肯定

2020-12-2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

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

今年12月1日,傅高義還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對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提出思考與建議。我們特此編發這篇演講內容,謹以此紀念:

美國總統川普導致美國與所有國家的關係惡化,這既使我們感到尷尬,也使美國失去了別國的信任。信任這種東西,一旦失去就難以恢復。然而,我們知道,美國必須恢復我們在二戰後發揮的傳統作用,與別國合作,並由更多專業人士發揮更多作用。令人極其遺憾的是,中美關係目前處在低點,這對兩國都是不利的。

我認為,中美關係的改善可以從三個層次入手。第一是高層之間。自從我從事中國問題研究以來,我從未見過中美關係惡化到這種地步。我認為,目前有一個真正的機遇擺在拜登面前,我建議兩國領導人舉行會晤,畢竟拜登與中國領導人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而且眾所周知,候選人在就職之後並不一定都會履行競選期間的承諾。所以我認為拜登會加強與中國領導人的聯繫。第二個我們需要付出努力的層級是專業層級,更多由專業人員來處理政治上的問題。最後一個層級是工作層級,負責處理兩國之間的具體細節問題。

中美雙方應多合作多討論,以消除中美關係目前所面臨的真正危險,這種危險程度是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比如在臺灣問題上。因此,中美雙方需要在許多方面付出更多努力。首先,美國應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建設性努力給予更多認可。中國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最大出兵國。中國在應對國內氣候汙染、抗擊全球變暖方面卓有成效。中國成立的亞投行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方面美國政府犯了錯誤,我認為美國應加強與亞投行合作。我們還應該認可中國為非洲基礎設施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一帶一路」倡議也有可圈可點之處。總之,中國付出了大量建設性努力,美國應徹底改變看待中國的眼光,儘管我知道這並不容易,但美國應當對中國所做的「好事」給予建設性肯定。

川普能夠當選總統是因為美國內部存在一些根本性問題。第一,美國社會目前正在經歷從工業社會向服務型社會的轉型,產業工人安全感降低,而美國沒有很好地應對這個問題。美國現在分裂成沿海的「藍州」陣營和內陸的「紅州」陣營。在「紅州」,許多人的生活水平與過去相比下降了。第二,美國在對待非洲裔群體和女性群體方面取得了進展,而很多白人男性對此深感不滿,於是選擇支持川普。第三,民主制度有時就是很混亂、進程很緩慢,在未來四年裡,我們會進行很多討論,以便更好地解決這些根本問題。

我對未來四年抱有謹慎的樂觀態度,希望拜登能夠改善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在中國、印度等國家眼裡成為一個更好的朋友。(本文由傅高義在香山論壇視頻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整理/沈丹琳 鄒魯)

資料圖片:傅高義教授。

相關焦點

  • 美國著名「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中方深切哀悼
    報導稱,其中,1979年的《日本第一》被視為了解日本崛起的經典,幫助美國為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的世界形勢做準備;2011年的《鄧小平時代》是傅高義花費十年時間研究寫作而成,該書釐清了鄧小平在建立現代中國曆程中的角色。2019年,他出版了《中國與日本》,以精簡的文字梳理中日關係有文字記錄以來的情仇淵源。
  • 傅高義,與中國結緣的一生
    「我的一位教授對我說:你如果想要搞好美國社會學研究,就應該到國外去,先了解國外不同的文化;做比較研究,應該去相對現代化的國家,如果去非洲的話,情況差距太大,而歐洲文化又太接近,最好的選擇是去日本。」傅高義與妻子商量了一下,都覺得這個想法不錯。1958年,傅高義去了日本。第一年,他專心學日語,第二年則開始做家庭調查。
  •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傅高義,那個「理解中國」的人走了
    ,得知90歲的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去世的消息。  說起傅高義和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淵緣,吳心伯說,老朋友在復旦美研中心有兩場演講一定要提。  一是在2012年11月就《鄧小平時代》一書發行中文版演講;二是在2018年 「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之際,12月12日,傅高義專門抽出時間來復旦美研中心做了一場關於中美關係的報告會。
  • 傅高義去世,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謝幕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傅高義教授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他的家人表示誠摯慰問,「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作的貢獻。」
  • 哈佛「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數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被認為是美國唯一的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公開資料顯示,1930年7月11日,傅高義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德拉瓦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50年畢業於俄亥俄州的威斯理安大學(Ohio Wesleyan University)。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
    這是2018年9月5日傅高義(左)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接受採訪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新華社華盛頓12月20日電(記者劉品然)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日表示,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
  • 知名學者傅高義去世,生前被稱為「中國先生」
    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Christina Davis)對《朝日新聞》證實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
  • 知名學者傅高義去世 生前被稱為「中國先生」
    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薩諸塞州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 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Christina Davis)對《朝日新聞》證實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
  • 傅高義:我是旁觀者,我喜歡中國,也喜歡日本
    編者按: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於美國當地時間20日去世,享年90歲。《南方周末》曾在2017年對傅高義進行過專訪,現推出專訪舊稿,以供閱讀。(本文首發於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 傅高義:以「老式」的社會學路徑來理解中國
    有這種印象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而這其實和美國社會學近幾十年整體風向的變動有關。傅高義於1958年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社會關係系,師從大名鼎鼎的理論大師塔爾科特·帕森斯,同學包括克利福德·格爾茨和查爾斯·蒂利。他的博士論文《婚姻關係與情緒受困擾的兒童》是對精神病院做田野觀察的產物,也是當時美國社會學界非常流行的研究課題。
  •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中美關係面臨新機會 美國應承認中國對...
    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與會的中俄專家也持同樣觀點。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 ...榮休教授傅高義:中美關係面臨新機會 美國應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傅高義也表示,美國不應該詆毀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所做的建設性努力,比如中國在節能減排、在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抗擊疫情方面等做出的貢獻,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中國軍事科學學會高級顧問姚雲竹是首場研討會的主持人,研討會結束後,姚雲竹在接受採訪時對傅高義的觀點表示贊同,「作為一位多年致力於中美交流的學者,傅高義對中美現狀是有些著急的。
  •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傅高義去世
    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數十年,對中國的政情、輿情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被認為是美國唯一的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公開資料顯示,1930年7月11日,傅高義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德拉瓦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50年畢業於俄亥俄州的威斯理安大學(Ohio Wesleyan University)。
  • 沙青青:傅高義去世 是費正清以來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的謝幕
    來源:澎湃新聞據朝日新聞消息,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在美國麻省劍橋當地醫院去世,享年九十 。《日本還是第一嗎》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傅高義《日本還是第一嗎》中文譯者、中日近現代史研究者沙青青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得知傅高義去世的消息後,他特別意外,因為傅高義雖年事已高,但依舊相當活躍,也經常會來東亞參加學術活動。「我印象中最近年他幾乎每年都會來中國。今年若不是疫情,他應該也有計劃訪華。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悼念傅高義: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當地時間20日深夜,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發推說:「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耄耋之年的他仍牽掛著美中關係變化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20日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是數十年來研究當代中國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曾說:「我想更近距離地了解中國,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日本經濟新聞》說,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一書,奠定傅高義作為知名日本學家地位。在著名學者費正清鼓勵下,傅高義1961年至1964年苦讀中國歷史,從此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上世紀80年代,傅高義在廣東生活多年。傅高義在哈佛校園有「中國先生」稱號,被視為美國少有的精通中日兩國事務的學者。
  • 上遊薦書|「日本通」+「中國通」哈佛教授傅高義的經典代表作...
    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回顧傅高義日本社會研究的學術生涯,尤其著力早期到日本學習並做田野調查的經歷、與各階層交往的觀察和收穫;其次就是回應了《日本第一》1979年出版成名後,來自美國、日本及東亞社會和學界的反響,包括致敬和質疑。在書中,傅高義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重申了自己提出「日本第一」的合理內核。傅高義說,自己從未後悔寫了《日本第一》這本書。
  • 包弼德、傅高義領銜:西方頂尖漢學家的中國文化課
    作者 | 段志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有些大師的課聽一次少一次。
  • 傅高義去世,重溫他的「出發時刻」
    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他是在2020年去世的重要人物之一,生前對日本、中國、韓國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鄧小平時代》讓他為廣大中國人所熟知,他的去世引起媒體廣泛的紀念性報導,是可以理解的。在這個時候,我們或許需要重溫一下傅高義的「出發時刻」。1958年,傅高義隨自己的太太到日本。
  • 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逝世享壽90歲 曾呼籲蔡英文「別只聽美國的」
    此前他也呼籲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面對兩岸問題「要非常小心」,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聲音。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日對此表示,傅高義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不懈努力,對他的逝世深切哀悼。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也於20日深夜發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