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載體童書如何靠近孩子?成年人要站在孩子的想像力上創作

2020-12-1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記者通過翻閱一些童書發現,孩子的眼裡,夜裡閃爍的星星是藏在他們口袋裡的糖果,白天刺眼的太陽可能是剛剛被自己打翻的蛋黃。所以,孩子的想像力是成年人需要追趕的。

&nbsp&nbsp&nbsp&nbsp專題報導

&nbsp&nbsp&nbsp&nbsp未來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王婷)「用鼻子卷香蕉的大象後面有一顆便便、泡在水裡的大犀牛後面有兩顆便便、剛剛睡醒的黑猩猩後面有三顆便便......」

&nbsp&nbsp&nbsp&nbsp近日,未來網記者來到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童書區,剛一走進,就被這本《1.2.3拉便便》童書吸引,直到翻到最後一頁才發現幾個標準的阿拉伯數字1、2、3......原來這是一本教孩子識別數字的圖書。

&nbsp&nbsp&nbsp&nbsp便便這種東西在成年人眼裡是不宜拿上檯面的,但是在這裡卻完全拋開成年人的常規邏輯,將便便用來教孩子數數,甚至在不同動物後面羅列開來,完全喪失了便便該有的「味道」,反倒頗有童趣。

&nbsp&nbsp&nbsp&nbsp如果問一個成年人,便便可不可以用來教孩子數數,他們可能會笑出聲,甚至覺得不可理喻。

&nbsp&nbsp&nbsp&nbsp但是問一個孩子,便便可以用來做什麼,孩子可能會回答出一千零一個答案。

&nbsp&nbsp&nbsp&nbsp記者通過翻閱一些童書發現,孩子的眼裡,夜裡閃爍的星星是藏在他們口袋裡的糖果,白天刺眼的太陽可能是剛剛被自己打翻的蛋黃。所以,孩子的想像力是成年人需要追趕的。

&nbsp&nbsp&nbsp&nbsp將平面童書中「罪犯」換成「狐狸」,更靠近孩子

&nbsp&nbsp&nbsp&nbsp「某某警方將某某嫌犯抓獲,最終,某某嫌犯被處以行政拘留。」這是一種成年人獲取罪犯信息的標準模式,看完基本了解了是哪裡的警方,抓獲哪裡的嫌犯,最終受到哪些懲罰。

&nbsp&nbsp&nbsp&nbsp那麼,如何讓孩子理解什麼是「犯罪」、「壞人」會被誰抓起來、會受到什麼懲罰?

&nbsp&nbsp&nbsp&nbsp一本名叫《博物館失竊案》的童書,將成年人通常所述的「交警」、「民警」換成了「因愛喝牛奶而出名的牛奶神探」。而「嫌犯」則被換成了「狐狸和灰狼」。

&nbsp&nbsp&nbsp&nbsp角色一換,跟孩子就近了。

&nbsp&nbsp&nbsp&nbsp《博物館失竊案》童書中的文字內容 其中提到狐狸和灰狼兩個角色 (未來網記者 王婷攝)

&nbsp&nbsp&nbsp&nbsp角色換了,空間該如何符合孩子的審美?《怪獸在床邊》一書中,小主人公每晚與怪獸對話、鬥智鬥勇,最終二人和解,共處一室。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幫助那些不願和父母分房睡的孩子,化解他們心中的恐懼,鼓勵他們學著做一名獨立克服困難的小勇者。

&nbsp&nbsp&nbsp&nbsp書中睡房變成了怪獸的棲息地,繪畫中,四處都是怪獸留下的綠色液體,以及怪獸帶進來的樹枝樹葉編織成的睡籃。這種衝擊感、畫面感讓孩子感到新鮮。

&nbsp&nbsp&nbsp&nbsp「一開始我以為我家孩子會害怕看這種書,結果一拿到手就看個不停。」一旁的售賣員向記者表示,這本書單單「怪獸」兩個字就足以還給孩子一片童真,而人「獸」同在一屋簷下,這種戲劇性的反差效果,孩子就更愛不釋手了。

&nbsp&nbsp&nbsp&nbsp動畫片裡,用最「生活化」的故事引起孩子共鳴

&nbsp&nbsp&nbsp&nbsp《輪椅奶奶》 《喬思叔叔的婚禮》......記者翻閱這些童書時發現,故事情節並不深奧。

&nbsp&nbsp&nbsp&nbsp第一個小主角通過觀察媽媽平時怎樣照顧奶奶,學會了更加耐心地對待脾氣古怪的奶奶,也懂得了人老後的一些心理、生理變化;另一個小主角不遠萬裡趕到喬思叔叔的婚禮,通過婚禮上的所見所聞,了解不同地方的習俗、禮節。

&nbsp&nbsp&nbsp&nbsp書中內容淺顯易懂,卻又讓孩子覺得親近,有趣。

&nbsp&nbsp&nbsp&nbsp森林魚童書店的老闆向記者推薦了一本他們銷售很好的童書《袋鼠一家人》,故事內容更是那些平時我們都會遇到的,細微到不能再細微的生活瑣碎,比如袋鼠媽媽每天要早起給袋鼠寶寶做早飯,叫醒有起床氣的袋鼠寶寶......

&nbsp&nbsp&nbsp&nbsp「這本圖書我們已經在製作動畫片。」老闆向記者進一步介紹道。

&nbsp&nbsp&nbsp&nbsp「這麼多書,為什麼偏偏選擇這本做成動畫片?」記者問道。

&nbsp&nbsp&nbsp&nbsp老闆表示,因為《袋鼠一家人》非常貼近孩子的日常,從而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就像以前《蠟筆小新》《小丸子》一樣,都是一些上學、放學、吃飯的生活片段,然而就是這樣的情節,讓孩子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家庭的溫度,也在潛移默化中教給他們如何與家人、同學相處。

&nbsp&nbsp&nbsp&nbsp低齡兒童不需要大道理,繪本大片留白是給孩子的想像空間

&nbsp&nbsp&nbsp&nbsp「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道理沒有那麼重要,關鍵要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工作人員拿起這本《不是棍子》的圖書表示,這是他們銷售量最高的圖書。

&nbsp&nbsp&nbsp&nbsp翻開來看,長著兩個大耳朵的小豬豬一會兒舉起棍子捅馬蜂窩,一會兒用棍子給貓咪洗澡,一會兒又站在房頂將棍子拋向天空摘星星......

&nbsp&nbsp&nbsp&nbsp而同一系列童書《不是箱子》是一樣表達方式,小兔子在箱子裡洗衣服、坐在箱子上划船、用箱子種樹......

&nbsp&nbsp&nbsp&nbsp在成年人看來,這完全無邏輯可言,甚至有點兒不知所云。

&nbsp&nbsp&nbsp&nbsp每一頁中,小小的兔子和箱子只佔到百分之三十,其餘地方全部留白......

&nbsp&nbsp&nbsp&nbsp「這有什麼教育意義嗎?而且這些『錯誤』的示範不會教錯小孩子嗎?」翻著書,記者向童立方店員問道。

&nbsp&nbsp&nbsp&nbsp店員表示,通過這本書,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探討棍子、箱子可不可以用來做這些事情,還有哪些其他事情可以做,並且大量的留白就是給孩子發揮無限想像力的空間。「對於低齡兒童來說,還不到講究邏輯的時候,開發想像力更重要。」

&nbsp&nbsp&nbsp&nbsp「摸」出來的傳統文化 立體書「動手體驗」本身就是一種語言

&nbsp&nbsp&nbsp&nbsp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一個背著媽媽包的母親翻著《春節》這本立體書,跟孩子一起「打」年糕,在門上「貼」春聯,動手「包」餃子,幫書裡的小朋友「換」新衣,和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年夜飯,甚至最後飯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是可以從書上取下來的,這樣一來,孩子可以思考,上菜擺桌都有哪些講究,然後重新將飯菜粘上去。

&nbsp&nbsp&nbsp&nbsp「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平時就換了新衣,根本不理解為什麼還要等到過年才能『換新衣』。」這位媽媽向記者表示,現在很少會跟孩子親自動手一起體驗帖春聯,打年糕......所以孩子們並不理解過年的概念,正好借著這本書,和孩子一起回溯「中國年」。

&nbsp&nbsp&nbsp&nbsp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雖然書中沒有給出詳細深刻的解釋,但是此書重在讓孩子通過「眼觀」和「動手觸摸」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引起他們興趣,如果想更多了解背後的知識背景,可以再通過其他書籍繼續研究。

&nbsp&nbsp&nbsp&nbsp遊戲書中設置層層關卡,讓孩子科普枯燥的知識

&nbsp&nbsp&nbsp&nbsp手指滑動,隨著迷宮走入故宮、長城、天壇、水立方......大北京的輪廓映入眼帘,同時,迷宮中設置關卡、任務,完成後,會有獎勵以及新的提示。

&nbsp&nbsp&nbsp&nbsp翻開《遊覽北京》,記者被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了,仔細對比著迷宮,更是玩的不亦樂乎。

&nbsp&nbsp&nbsp&nbsp記者發現,書面右側一豎排是一些可以取下來的卡片,每個卡片對應著景點,孩子們可以將卡片摘下放在他們對應的位置。這樣一來,孩子不僅體驗了迷宮遊戲,也認識了各個景點的模樣以及知識背景。

&nbsp&nbsp&nbsp&nbsp江蘇某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遊戲類、科普類是目前銷售比較好的一類童書,比如《一個飛行員的生活》,這裡面專業的飛行知識,以及每個飛機都可拆分重組,令孩子們愛不釋手。

&nbsp&nbsp&nbsp&nbsp「還有這本《果盤裡的蔬菜》,通過蔬菜的起義,抗議著那些不愛吃蔬菜的人,從而贏回蔬菜該有的尊嚴與地位。」工作人員表示,很多孩子通過身份互換為「蔬菜」的遊戲,加強了他們在生活中珍惜糧食的意識。

&nbsp&nbsp&nbsp&nbsp工作人員還向記者推薦了《垃圾分類》,「這是現在的熱點話題,家長們都非常喜歡給孩子買這本書,孩子們可以通過將每個代表垃圾的小卡片對應著放在不同的垃圾桶裡,比起將枯燥的知識硬塞給孩子,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好的吸收了知識。」

相關焦點

  • 童書創作如何回應兒童現實
    12月14日,在由江蘇省作協和江蘇第二師範學院聯合主辦的長三角兒童文學論壇上,來自長三角的兒童文學研究者和出版人進行了深入誠摯的探討:新時代兒童文學應傳遞怎樣的兒童觀?如何使童書真正回應兒童的處境?「長三角人」的抱團合作,又會打開怎樣的新空間?正確的兒童觀是童書創作的基石。
  • 偉大的想像力從童詩開始
    這些奇思妙想為成年人提供了非常新奇的思維方式和視角,從這一點來說,孩子倒是在教育大人。到了女兒們上小學,我把這些往事告訴她們,建議她們試著寫成詩,孩子們很興奮地寫下了她們生命中的第一首詩。 這段經歷使我意識到,對於孩子們來說,寫童詩幾乎是天然的事情,只需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因為孩子天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她們不像成年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對事物的想像力。
  • 部分童書內容引爭議,家長如何給孩子選擇適宜的童書?
    不過,前段時間,有讀者反映,作家楊紅櫻創作的暢銷童書《淘氣包馬小跳(漫畫升級版)》(舊版)中,有些內容包含自殺情節。《米小圈》被質疑的內容是「偷奸耍滑」「給同學起外號」,《青銅葵花》《狼王夢》則是因為存在大量「涉黃、涉暴」內容。
  • 了解童書的歷史,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童書,做孩子最好的閱讀陪伴者
    在為兒童挑選合適的書籍這一件事情上,其實家長和孩子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很多家長覺得很好的書籍,到了孩子手裡,他們未必領情。那些被奉為經典的作品,更是讓孩子感到厭倦。孩子們喜歡故事,喜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書籍,他們不喜歡那些埋藏著人生大道理的故事,這些故事與家人的說教沒有什麼分別。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很多成年人即便自己很少看書,或是以更便宜便攜的電子書為主,也絕對不會忘記給自己的孩子買實體童書。今天,越來越多出版商將注意力投入到童書領域,童書的製作越來越精美,大開頁、繽紛插圖、硬卡紙、安全圓角,選擇越來越多,熱銷榜單越來越長,童書價格也水漲船高,然而,這片巨大的市場中,魚龍混雜。越來越多的父母們提出疑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選童書?如何讀童書?
  • 在中國推廣無字童書——新經典童書團隊這麼做
    導讀:中國的童書市場上人們普遍認為「字兒越多越好」。中國的家長和教育者想要更多的文字讓孩子們學習,更長的段落傳遞給孩子們附加的信息。一本書的價值通常要看內文文本的多少。但是新經典童書團隊證明了無字童書在中國也有市場。在PW「2018年的中國少兒出版」專刊中,專門對此做了報導。
  • 如何讓孩子的作文更有新意?拯救想像力的童詩班來啦!
    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工業化生產,都是流水線,都是要按件計酬,按勞分配。教育的本質屬性應該類似於農業。 在孩子的想像力開發上,你錯過了小學階段的關鍵啟蒙期,就可能永遠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口。
  • 童書推薦:對孩子來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只剩下4%。要知道想像力是思維的基礎,當孩子們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時,就會更好的建立孩子之後的思維方式;並且你也會發現孩子與他人的溝通和表達中,使用的語言也會變得豐富多彩。那麼如何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天就要給大家一套對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維方式有幫助的書——《想像力》和《奇幻島》。
  • 童書的審查要更嚴格
    各種童書琳琅滿目、參差不齊,家長如何選書是門學問。家長有時候難免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會認為某些畫面文字「毀童年」,但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畫面的印象會逐漸模糊,讓他們印象更深刻的是父母的陪伴,交流時產生的領悟。圖畫書的樂趣不僅在於其所描述的故事,更是找出故事的遊戲,因此家長也不要因為某一處不當就否定整本書,要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與孩子一起填充故事、發現故事、創造故事。
  • 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
    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隨著孩子對優秀詩歌的需求,童詩教育的功利化、教條化,童詩創作的成人化、段子化,優秀詩歌教材短缺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歌?如何創作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優秀童詩?
  • 英國奶奶,選出了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
    68歲的英國人朱莉婭·埃克謝爾可能是世界上最了解童書、最熟悉童書作家的人之一。她從22歲開始接觸童書,曾是博洛尼亞童書獎和多個國際童書獎項的評委及評委會主席,親手創建了布蘭福·博斯獎、克勞斯·佛蘭科圖書獎等童書專業獎。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
    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 隨著孩子對優秀詩歌的需求,童詩教育的功利化、教條化,童詩創作的成人化、段子化,優秀詩歌教材短缺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歌?如何創作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優秀童詩?
  • 你可能正在給孩子看「兒童不宜」的圖畫書
    在圖畫書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如何為孩子帶去真正值得閱讀的圖畫書,成了這個社會上每個大人的責任,在此,我們為家長與出版社獻上一些可以參考的建議:1家長的責任一、如何認識圖畫書>1.圖畫書是兒童教育理念的載體。
  • 《五種感覺》:當孩子遇上好玩的童書,天性才得以被釋放
    特別是跟孩子一起讀一本好童書,不僅能滋養心靈,還能跟著孩子的視角去體會美好。在給孩子的童書中,最喜歡的作者之一就是法國的「童書王子」埃爾維.杜萊的作品。杜萊在巴黎長大,曾經擔任過多家公司的創意總監。在1990年開始給一些雜誌畫插畫,在1994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童書,之後便愛上了這份職業,在此後的20年裡,創作了超過60本童書。
  • 宮崎駿都甘拜下風的童書作家:把愛和溫柔寫進故事,呵護孩子童心
    因為懷揣這樣的信念,所以有著17年保育經驗的中川李枝子先後創作了《不不園》、《古利與古拉》等作品。尤其是代表作《不不園》銷量超過200萬冊,不但斬獲多項大獎,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列為「必讀童書」,連動畫大師宮崎駿都曾因《不不園》而放棄了童書作家夢。
  • 賈伯斯讚譽,大師夫婦聯手創作,一本講述奇妙聲音的趣味童書
    對於孩子來說,聽覺是五感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對不同的聲音感興趣呢最近我遇到了《你能聽見什麼》,這是一本講述奇妙聲音的趣味童書。書中模擬了大自然的雨聲、風聲,動植物發出的聲音,孩子在屋裡和戶外玩耍製造出的聲音等,結合鮮豔醒目、個性鮮明的藝術剪紙,優美萌趣的押韻文字,吸引孩子去注意、聆聽、模仿聲音,讓孩子對聲音產生極大的興趣。
  • 宮崎駿都甘拜下風的童書作家:把愛和溫柔寫進故事,呵護孩子童心
    因為懷揣這樣的信念,所以有著17年保育經驗的中川李枝子先後創作了《不不園》、《古利與古拉》等作品。尤其是代表作《不不園》銷量超過200萬冊,不但斬獲多項大獎,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列為「必讀童書」,連動畫大師宮崎駿都曾因《不不園》而放棄了童書作家夢。
  • 少年強則中國強,帶領孩子了解上下五千年,你需要一本好的童書
    用心去感受古老大地的呼吸和脈搏,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書是最好的載體。一打開,一大片草綠色映入眼帘,用我兒子的話來形容就是「仿佛站在一片綠草地上」。摩挲著每一頁,手感光滑,非常舒服,湊近了甚至能聞到淡淡墨香,封底上綠色印刷產品的標誌,告訴我們這本書絕對安全。比起市面上那些粗糙的童書,讓人立刻感覺讀書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 部分童書被指美化自殺、涉黃涉暴,今天該給孩子看什麼書?
    王建康攝(人民視覺)近來,有部分童書相繼陷入爭議旋渦,被質疑「美化自殺」、內容不適合孩子閱讀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這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擔心,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中。有家長整理出一份「排雷書單」,還有家長發出疑問:如何為孩子選到合適的讀物?
  • 暑期為孩子選購童書三要素,原則、竅門和辨別
    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童書市場,如何選購是個頗需要智慧的工作。怎樣才能既買得好,孩子又喜歡呢?(一)童書選購的「大原則」1、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歡書是買給孩子看的,孩子的興趣和偏好自然要放在第一位,否則,製作再精美,價格再昂貴,也難以實現它的價值。經常有父母很發愁地向我諮詢:「你推薦的某本書,我給孩子買回來,孩子不喜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