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 迎關 注我 們
《水滸傳》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相比三國君臣之間的權謀之爭、群雄逐鹿,水滸中更多地是直言直語、大快恩仇的豪情。
金聖歎說:「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其人不出綠林,其事不出劫殺,失教喪心,誠不可訓。」可以見水滸寫的都是一些打家劫舍的仗義事,雖然不符合現代的觀念,但卻實在地展現出了書中人的市井百態和豪情壯志。
酒,在其中也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
水滸裡有一副有名的酒聯:「醉裡乾坤大,壺中歲月長」。這就昭示著全書的基調,梁山泊好漢個個視酒為友、酒量過人,他們的性格與命運也都與酒密不可分。
梁山泊筵席
圖源 網絡
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上自第一把交椅的宋江,下至販夫走卒,都與酒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出徵時喝的是壯行酒,勝利後喝慶功酒,平日在山寨裡沒事的時候也要每天輪流一個頭領做筵席慶賀。
從「無處不在」的酒裡,就可以窺探一些當時的風俗趣事。
有學者說:「就常令惡者善,愚者靈,困者奮,強者揚其名。」
武松景陽岡打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十幾碗酒下去,制服老虎也不在其話下。據統計,單這一回中,「酒」字就出現了73次之多。
武松打虎
圖源 網絡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武鬆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宋江潯陽江頭醉題反詩,引得無數俠客劫法場;魯達酒店飲酒聽聞冤情,三拳打死鎮關西;吳用借酒智取生辰綱,等等。酒的用處千奇百怪,它的重要性則從一而終。
但是你不要以為這些漢子們喝的就全都是大眾酒了,綠林好漢在酒面前也很懂得享受。水滸中帶名字的酒品種非常多,幾乎不在紅樓之下。
比如23回中提到的「透瓶香酒」,就是武松過景陽岡時喝的酒,又叫做「出門倒」,初入口中醇濃好吃,少頃便倒。
電視劇裡的「出門倒」
圖源 優酷
第32回中,武松醉打孔亮時所在的酒店,一開始賣他的就是「茅柴白酒」,這種酒質量略差,據說是屬於非蒸餾酒,是醡出來的,因此入口又苦又澀。後來武松還搶了孔亮的「青花甕酒」和下酒的熟雞、熟肉。
第36回宋江在李立店裡喝的是「渾白酒」,38回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上喝的是「玉壺春酒」,39回宋江在潯陽樓上喝的是「藍橋風月酒」。
潯陽樓
圖源 網絡
第51回還提到有「頭腦酒」。「頭腦酒」是宋時吃法很特別的一種酒,它是先將肉及雜味置於大碗中,再將熱酒注入,就像喝菜粥一樣,聽上去十分有意思。
除了這些有名有姓的酒,水滸中的酒館更多的是普通店家,也就是散布在各個鄉村田野的小酒店,有的甚至直接拿一把草帚兒充當酒旗,條件相對的也就低一個檔。別看條件稍微簡陋點,這些山村酒家也分村酒、老酒、黃米酒、素酒、葷酒、社釀,應有盡有。
《新水滸傳》劇照
圖源 網絡
此外,「按酒」一詞也多次出現在書中。初看還以為是什麼酒,但其實指的卻是下酒的果品菜餚。如第7回的樊家酒樓的「希奇果子案酒」,第38回琵琶亭酒樓的「菜蔬果品海鮮按酒」。在這些描述中,酒可以看出他們對酒餚中果品的重視。
除了菜蔬果品,有時候則列幾般肥羊、嫩雞、釀鵝、精肉,或是辣魚湯之類的湯料……各種菜品說得令人食慾大振。
下酒菜
圖源 網絡
書第33回中戰士出徵前喝的壯行酒有這樣一段描述:「慕容知府先生在城外寺院裡蒸下了饅頭,擺了大碗,燙下酒,每一個人三碗酒,兩個饅頭,一斤熟肉。」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咕咚咕咚地往肚子灌,一下子喝個底朝天的,才叫痛快。
還有林衝到了草料場後,花槍挑了酒葫蘆去買酒,「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衝吃」。就連上文提到過的武松在「三碗不過岡」酒店也是就著四斤熟牛肉,將十八碗酒一飲而盡。
98版《水滸傳》劇照
圖源 網絡
《水滸》裡的酒文化,多與市井相關,綠林好漢時而鐵骨錚錚,時而逍遙恣意。酒成全了他們的恣意,也消解了他們心中的愁苦,過得痛快人生,好不快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