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科技名家推薦:汪厥明】
1978年1月16日,中國生物統計學的創始人汪厥明逝世,終年82歲。
汪厥明(1897—1978),字叔倫,浙江省金華縣(現為金華市)人。農學家、作物育種學家、生物統計學家,中國生物統計學的創始人。1914年畢業於浙江省立第七中學,同年隨父汪茂榕(號庚年,1866—1923年,光緒23年舉人)去日本求學。
他在日本補習日文後,先考入熊本高等學校,繼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農學,1918年帝大畢業後,即進研究院,1924年獲農學碩士學位。同年8月回國,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與當時《北京日報》社社長邵飄萍過從甚密,對他愛國進步思想的發展有重要影響。1925年繼續擔任北京農業大學講師。
20世紀20年代,汪厥明在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任教期間,即主講麥作學、育種學、生物統計學及田間試驗技術等課程,是國內最早開設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授之一。國內有南丁(水稻專家丁穎)北汪(小麥專家汪厥明)的讚譽,為國內南北兩大農業科學巨匠。他對生物統計學有獨特的研究和見地。當英國的生物統計學權威費歇教授的變量分析法(後稱方差分析)在歐美初露頭角時,中國農學界,首先是汪厥明便在國立北京農業大學開始講授。他開中國試驗研究應用統計和放射率測定之質疑的先河,其論著均有精闢、獨到的見解,對後來原子能和平利用科學的發展影響頗大,受到國際讚譽。
汪厥明是中國第一個生物統計學研究室的創建者。1946年,為祝賀他在生物統計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著名人士丁穎、胡子昂、王益滔、董時進、劉運籌、彭家元等共同發起成立了以汪厥明名字命名的中國唯一的一個生物統計學的研究機構──臺灣大學厥明生物統計研究室。後來,臺灣大學為表彰他的突出成就,正式將厥明生物統計研究室更名為厥明生物統計研究所,並任命他為首任所長。該機構的建立,為培養高級生物統計學人才,促進生物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汪厥明對學生很有感染力,博得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他一生敝屣功名,唯學是務。人們從他那裡受到的教育,既以其才能為深刻影響,更以其人格魅力與高尚品德為學習楷模。
汪厥明,農學家、作物育種和生物統計學家。海峽兩岸學者公認的我國生物統計學的主要創始人。他最早開設生物統計學課程,並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我國唯一的一所生物統計科學的研究機構——臺灣大學厥明生物統計研究室。他所倡導的圃場試驗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農業試驗研究,收效至宏。
汪厥明數十年如一日,專心培養農學試驗研究設計、分析等方面的人才,並在壇席餘暇,致力於農業科學理論與實際之溝通,演繹歸納,推廣應用,卓著辛勞,著作等身,為數達50餘種,各種重要會議場合的講稿50篇,總起來說,他的主要成就是:《圃場試驗誤差及其估計理論》。
1934年發表的《圃場試驗誤差及其估計理論》,詳論農業試驗技術基礎理論,指出試驗機差合理估計法,啟我國試驗研究應用統計之先河。其後如《動差、新動差、乘積動差及其相互關係》、《機差自由度估算法》及《變方成分分析前提與顯著性測驗》等等,均為近代推測統計學理論發展之基礎,有精闢獨得的見解,又《成數統計分析法之研究》在第四次國際生物統計大會宣讀,極受重視。
他所著的《多品種比較試驗之理論與實際》及《簡方設計試驗結果分析法》等等,經各農業試驗研究機構實際應用,收效至宏,使作物育種家更準確地獲得優良品種,獲得各種農業增產技術。
汪從事取樣技術及推算值可靠性之研究,曾以同位素放射率之測定資料,啟開放射率測定之質疑得到國際讚揚,對後來原子能和平利用科學之發展影響甚大。
他創立了我國至今唯一的生物統計研究所及圖書室。這個研究所在培養專門人才,為農林科研機構解決試驗設計問題及資料分析方法,推廣試驗技術,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後臺灣大學農學院,為增設生物統計學組,與作物科學組並行招收碩士研究生,1975年又招收博士研究生,培養高級生物統計學人才,對促進生物科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生物統計圖書室擁有全國最完備的生物統計方面的文獻資料,計國內外統計學雜誌40多種及書籍5000多冊。
汪厥明1973年7月退休後,仍孜孜不倦,致力於《作物試驗取樣單位及其圃場布置之研究》,對於控制試驗之偏性作用有實用價值。一生淡泊自甘,不愧為純正之教育家與科學家,為海內外學者所尊敬的我國生物統計學的主要開創者。汪厥明教授終生致力於生物統計科學研究,從不顧疲勞,堅持工作,晚年亦復如此,終因年老力衰,於1978年1月16日在臺北寓所逝世,享年82歲。
人物百科
汪厥明,著名農學家、作物育種學家、生物統計學家,1897年10月12日出生。1915年考入日本熊本高等學校,1917年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農科,1921年畢業後,進入該校研究院深造,1924年獲農學碩士學位。1924年8月回國後,他任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前身)講師兼河北省涿縣農事試驗場技師。1926年,他出任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教授。1927年至1928年,他被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借聘一年。期滿後,他回到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任教授兼農藝系主任。1933年,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聘請棉作專家王善佺教授來校任教,他主動把農藝系主任讓給王善佺,自己只參加教授會。
(科普中國出品,1月16日編輯報導)
[責任編輯:單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