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過流傳甚廣的「神書」,講座現場卻像玩遊戲

2020-12-13 新京報書評周刊

你可能不知道侯世達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他的第一本書,也是那本流傳甚廣、並被封為傳奇、譽為「神書」的《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Gdel, Escher, Bach: AnEternal Golden Braid)。豆瓣頁面上關於《集異璧》的短評中點讚數最多的評論寫道,「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此書的人,一種是沒讀過的人」,足見其不同凡響。而其實即使是讀過此書的人,也大多反映他們並不能真正讀懂,更多是「看不太明白」。因為它不僅涉及數理邏輯、認知科學、繪畫、音樂等多個領域,還在不同領域之間設計巧妙的聯結。

侯世達(Douglus Richard Hofstadter),生於1945年2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認知科學家、教授,最著名的代表作品為《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

4月17日下午,侯世達(Douglus Richard Hofstadter)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報告廳帶來一場題為「腦海的本質」的演講。此前發布的海報上標明的主題是「人的創造力VS 人工智慧」,但在現場侯世達則從他2013年出版的《表象與本質:論類比作為思維的燃料與火焰》

(Surfaces and Essence: Analogyas the Fuel and Fire of Thinking )一書入手,闡明表象、本質和類比三個核心概念的關聯,這也是侯世達在中國即將出版的第二本書,中文版計劃於今年8月由湛廬文化推出。

《表象與本質:論類比作為思維的燃料與火焰》(Surfaces and Essence: Analogyas the Fuel and Fire of Thinking )英文版,這是侯世達在中國即將出版的第二本書,計劃於今年8月由湛廬文化推出。

侯世達這次在現場其實也在試圖呈現一些聯結。演講中的他一直試圖遊戲式地介入,將日常的生活情境做有趣的提煉和聯結,並特意加入很多「中國」元素,讓聽眾更容易有代入感。演講過後的圓桌討論和讀者提問環節則相對沒那麼「放鬆」,以至於讓同在現場的學者提醒大家「多問些有趣的問題,別弄得那麼嚴肅」。或許我們在聽類似講座時已經形成某種「思維定式」,就是一定要嚴肅地探討分析問題,分辨對錯是非,但至少侯世達的講演不應該這種「聽」法,「其實就是玩遊戲,那麼認真幹嘛?」

現場報導 | 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

曾經創造傳奇「天書」

製造GEB和SEA的奧秘

《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橫空出世時,侯世達才35歲。「集異璧」這個講法大家初讀時會覺得不明所以,其實對應的正是GEB三個字母的音譯,而GEB則是哥德爾(Gdel)、艾舍爾(Escher)、巴赫(Bach)三個人名的首字母。這本超過千頁的大部頭,將哥德爾的數理邏輯、艾舍爾的版畫和巴赫的音樂這三個看上去並無關聯的領域,用他自己獨到的方式融匯聯結,為讀者呈上一場引人入勝的思想遊戲,1979年初版面世不久就引發轟動熱議,不僅雙雙拿下普立茲獎和國家圖書獎,更在英語世界中享有極高評價。

《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

作者: [美] 侯世達

譯者: 嚴勇 / 劉皓明 / 莫大偉 等

版本: 商務印書館 1997年5月

上世紀80年代,「走向未來」叢書系列曾以直譯《GEB:一條永恆的金帶》為名引進譯介推出了這本書的第一個中譯本。由於是編譯,這個版本僅收錄了原書五分之一的篇幅。商務印書館直到1997年才推出這本書的全譯本(也就是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版本),為了保證翻譯的嚴謹和準確,當時近十人的翻譯小組花了十餘年時間才完成全書的翻譯工作,整個過程侯世達本人也參與其中

其實,這次清華講演的中文題目「腦海的本質」就很符合「集異璧」式的「侯世達」風格。乍聽上去,「腦海的本質」並不是我們通常會有的習慣表達,但這正是學過一些中文的侯世達為整個講演特別設計的中文題目。因為他發現,像GEB一樣,把表象(Surfaces)、本質(Essences)和類比(Analogies)這三個書中的關鍵詞的英文首字母提出來,正好能湊成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英文單詞SEA,意思是「海」。而接著他又聯想到表達Mind或是 Thinking的中文詞裡,正好有個說法叫「腦海」,所以他特別興奮地在這個語境中選擇了「腦海」這個詞來表達思維或者思想,並探求其本質。

「海」和SEA

更有趣的是,就在中文「腦海的本質」中間「海的本」三個漢字中,侯世達也發現其中有部分筆畫對應著字母SEA。所以他特意在自己精心準備的PPT上用藍色的部分將這三個字母標識了出來,大部分在場的聽眾也是在聽到他的解釋之後才發現這兩個關於「海」和SEA的奧秘。

不得不說,這個別樣的「腦海」和「SEA」的開場特別「侯世達」。在接下來的講演中,他也一直以他的方式「邀請」大家同他一道加入這場關於表象和本質的思想遊戲。侯世達試圖說明,是類比促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想到」,我們怎麼經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或者經由一個場景聯想到另一個場景。在他看來,是類比在其中作為思考的「燃料」和「火焰」。

由表象到本質

是類比促成的「想到」

他首先澄清了自己是如何界定「表象」(surface)和「本質」(essence)的,以及二者如何與「類比」(analogy)相聯結。在他看來,「表象」包含很多細節(details),而「本質」則是關乎那些最重要的東西(what matters),即所謂的「核」(core)。他以字母「A」為例,圖中展示了各種不同樣式的A,它們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有不同的「表象」,但「本質」卻只有一個,就是字母A。

演講現場,侯世達在演示"不同表象的A"

中文裡的「黑」字也是一樣。侯世達說,他專門從各種中文書上搜羅了不同樣式的「黑」字。這些「黑」字都有特別不同的「表象」:不用說「黑」字整體了,就連下方的「四點水」都有各自的表現形式:有的是正兒八經的四個點,有的則像「m」形的波浪線,還有的就用四個方框表示。但無論它們在「表象」上有怎麼樣的差異,其實都不妨礙我們認識到「黑」的「本質」。為了抵達「本質」,其實需要我們不那麼在意不同的細節,即忽視「表象」的那些不同。

「黑」的本質與表象。

可以看出,在大多數情況下從「表象」到「本質」的轉換其實是瞬間完成的,並且無意識。比如,我們都能立馬從這麼多不同A和黑中知道它們都是A和黑。

侯世達意識到在人在聯想到某些事情(human reminding)的過程中其實也是類似的轉換。很多時候的聯想看似是毫無關聯的,但其實並不是如此。它們有著不同的「表象」,卻分享同一個「本質」。他特意選取了兩個源自生活的片段,幫助我們理解其中的關聯。第一個場景是,有一次侯世達在看他女兒Monica織毛衣,他們在討論毛衣的某種裝飾叫「puff」,到底什麼是puff呢,侯世達問女兒。他期待女兒給出書面或者口頭上的解釋,但女兒並沒有,而是直接用手上的針織出了個「puff」的樣式展示給侯世達看。雖然Monica通過這種方式幫助他認識到了什麼是「puff」,但在他看來,Monica這幾針其實是毀了她手上正在編制的那件精美的毛衣作品,但不一會兒後Monica就把為了展示puff的那幾針給拆了,隨之一切都像沒發生過一樣。

侯世達在演講現場。圖片由活動方提供,攝影:李黎

這其實是日常生活中一個特別普通的例子。但侯世達說,這個情境讓他非常自然地,幾乎毫不費力地立馬聯想到了另外一個場景,同樣也是他親身經歷。就是有一次在他認真投入寫作並寫出了一個很好的段落時,突然接到來自他牙醫的預約電話,提醒他下周五上午11點半前去就診,由於他當時手邊沒有紙筆,所以他隨即在他電腦上正在進行的寫作段落後面打上了牙醫預約的時間,這時,他也會想到,剛寫的預約時間其實毀了他剛在全情創作的優良內容,但過了會兒,當他把預約時間記在紙上之後,他就把電腦上那段最後加上的牙醫預約信息刪除了,又回到了原來的段落,一切都像沒發生過一樣。

侯世達特意用相似的結構表達了這兩個看上去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場景。確實也讓人覺得驚訝,這聽上去明明是兩件非常不同的事件,可為什麼他是那麼自然地有其中一件聯想到(remind)另一件。但另一方面,侯世達也總結道,這個聯結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這兩個事件雖然在「表象」上非常不同,但在「本質」的層面上卻是一致的,這個「本質」就是,某個突發的想法毀了一個本來看上去精美的作品,但這個損害又只是暫時的,後來又都恢復了原樣。

侯世達說,事情有趣的地方在於,誰也沒想到腦裡自然就蹦出另外一個場景,但它就確確實實出現了,而且並非有意識地。他總結道,是第一個情境中的「本質」讓人自然地想到了第二個情境,而這個過程中其實是「類比」在產生作用。那到底什麼是「類比」呢?在侯世達看來,「類比」就是兩個不同的場景的聯結,這兩個場景的「表象」可能看上去特別不一樣,但它們卻有相同的「本質」。而「類比」也並非少見的認知活動,侯世達認為,「類比」無處不在,並且不斷出現,雖然其中的大部分都並不是直接可見,就像A和黑一樣,需要人們認識到。

A和黑

其實是思維遊戲

要的就是打破界限

這就是侯世達為「表象」「本質」「類比」三者建立的關係。侯世達和埃馬紐埃爾·桑德(Emmanuel Sander)也是因為在關於思考的本質(nature of thinking)以及類比的本質(nature of analogies making)等問題上分享相近的想法和理念,所以成為很好的朋友,並在2005年就決定就此問題合著一本書,他們為此共同工作整整八年,並最終完成《表象與本質》法文版和英文版兩個版本。侯世達自己也說,這兩本著作的完成都非常不容易,它們在2013年同一個月份出版。侯世達對譯作的要求極高,翻譯的工作也幾乎相當於重新創作一本書。在演講之後的圓桌討論環節,侯世達也表示,自己希望譯本能夠儘可能轉換成符合另一種語言和文化的表達,原著中使用的典故和例子也需要轉換,而不僅僅堅守「信達雅」。

4月17日,演講過後的討論環節。從左至右為,湛廬文化創始人董事長韓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侯世達、新書《表象與本質》的中譯者劉健,清華大學技術與創新研究主任陳勁。圖片由活動方提供,攝影:李黎

在前半程的演講中,侯世達總能提供有意思的視角和發現,相比之下,後半場的圓桌討論和聽眾提問環節則略顯沉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提醒道,「我覺得我們太認真了,其實他(侯世達)想講的是要娛樂,要遊戲,要惡搞,要胡鬧,但今天我們大家都只是特別認真專注地在聽。我們在這裡分析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可其實沒什麼對錯,就是一種思想的遊戲。」

聯繫到《集異璧》的奇異,我們同樣可以發現這正是侯世達不同尋常的地方,他自己也強調,他並沒有在談邏輯,談推理,他只是想呈現這些有趣的聯結,就好像為什么女兒Monica織毛衣的片段讓他瞬間聯想到自己接到牙醫預約電話後的表現。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從繁複又日常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一些有意思的片段,身陷其中、視而不見是常有的事兒,更不會想到為此設置一場關於表象和本質的思想遊戲。

《集異璧》英文版

彭凱平也提到他當年讀到《集異璧》時的震撼,「當時我大概才20歲,讀到這本被稱為『天書』的書,特別是把藝術、繪畫、心理學、數學、邏輯都結合在一起。發現那是人生的遊戲、思維的遊戲,可以跨學科、跨專業,把所有看起來毫無關係的事連在一起,確實印象很深。」本來就是思維的遊戲,沒必要裝模作樣一本正經,彭凱平分享道,要的就是打破思維的桎梏和局限,「其實就是玩遊戲,那麼認真幹嘛。大家問些有趣的問題,別弄這麼嚴肅。」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現場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佳鈺;編輯:走走。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我懷孕他玩遊戲,我生娃他玩遊戲,我育兒他還玩遊戲!怎麼辦
    懷孕時候要遭多少罪,早期擔心胎停晚期擔心早產,經常緊張失眠;幾乎每個孕媽都經歷了孕期便秘,腹瀉,感冒,咳嗽,嘴上起口瘡;吐了餓,吃了吐;身材走樣等等,每當想跟老公分享自己的變化時,老公卻端著手機,從下班玩到躺床上,終於看他不玩了,想說幾句話,卻想起來他的呼嚕聲!網上流傳一句話:我在產房嘶聲揭底,他在門外王者榮耀。
  • 從古至今流傳千年的民間遊戲,小時候我們都玩過
    2、蕩鞦韆用途遊戲用具,將長繩系在架子上,下掛蹬板,人隨蹬板來回擺動。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
  • 楊洋李一桐互動像偶像劇?現場還原情況,才知道楊洋玩遊戲多認真
    楊洋李一桐互動像偶像劇?現場還原情況,才知道楊洋玩遊戲多認真文/聽歌打娛近日,在《元氣滿滿的哥哥》節目中,李一桐作為返場嘉賓再次參與了捉迷藏遊戲。但是有現場觀眾還原情況後,才知道楊洋玩遊戲有多認真。不僅沒有上演偶像劇橋段,除了淘汰了李一桐外,還一連拍了三個人,一點都沒浪費時間。楊洋玩遊戲還是非常認真的,一開始也是楊洋拍的李一桐,在黃明昊之前,而且一開始楊洋之所以沒拍李一桐是準備讓她去哥哥隊做臥底的。但是李一桐沒同意,最後楊洋就拍了她。
  • 這個寫論文模擬器,應該是我玩過最恐怖的遊戲了.
    看到他的第一眼,標準的地中海髮型,發福的身體以及惡魔一般的眼神,我大概明白了日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而他下達給我的研究生任務也非常簡單明了,找文獻、看文獻、招試用、做實驗、分析數據、寫論文,發表,等一切結束之後再來一遍。
  • 街機遊戲當年廣為流傳的謠言,中了五個以上的毫無疑問是老玩家!
    對於當年的街機遊戲玩家們來說,在那個網際網路並未普及的年代,我們想要獲取遊戲秘籍的途徑也只有兩個,一是通過玩家們的口口相傳,二就是查閱像《電子遊戲軟體》這樣的雜誌中關於街機遊戲的攻略文章。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能夠刊載在雜誌上面的資料,應該是相當具有權威性的,因此當時的我們也對中記錄的不少遊戲秘籍奉為真理,但令我們沒想到的是,當年正是因為電軟,才導致了許多謠言被當成真理傳遍了大江南北,對無數街機遊戲老玩家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那麼大家還記不記得,自己當初在玩街機遊戲的過程中到底接觸過哪些謠言呢?
  • 短史記丨中文網絡流傳甚廣的幾則歷史謠言
    查證起來並不困難:(1)迄今為止,並無任何正規媒體(包括大陸媒體和港臺媒體)報導過所謂的「蔡英文曝光蔣介石原始手令」,此說只流傳於各種中文網絡空間(如公眾號「新時代**學社」、論壇「鐵*社區」、網站「*乎」等)。(2)網文中張貼的「蔣介石手令」檔案照片,出自臺灣「國史館」2017年放上網絡供公眾免費閱覽的20多萬份蔣介石檔案。
  • 一本手寫遊戲攻略:回憶過去玩過什麼也是件開心的事
    但是早在搜尋引擎變得這麼發達之前,大部分遊戲中的攻略,秘籍,甚至那些無緣親眼所見的彩蛋,都是通過紙媒或者是某個哥們兒跟你口耳相傳才得來的,這難免會帶來一些偏差,網上現在流傳的一些關於遊戲考古一些「謠言」,很多也是這麼來的。
  • 這些流傳甚廣的「養生俗語」正在影響你的健康 你中招了嗎?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些流傳甚廣的「養生俗語」可能正在一步步影響你的健康!不急於喝茶吃過油膩的食物後,喝杯茶往往讓人感覺神清氣爽。但其實飯後立即喝茶,不僅不能消食刮油,反而損害腸胃。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和蛋白質合成靶酸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影響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易導致便秘。
  • 畫意中玩遊戲聽講座,感受耕讀文化丨永嘉首屆家庭教育周直播花絮
    畫意中玩遊戲聽講座,感受耕讀文化丨永嘉首屆家庭教育周直播花絮 2020-05-19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些玩了之後,就不知道「死」字怎麼寫的遊戲
    本次文章我們來個好玩的,相信各位玩家都玩過那些「變態」一樣的遊戲吧,而在遊玩的時候,肯定也吃過很多苦吧,比方說死了幾十次之類的在或者幾百次,對於沒有玩過這一類遊戲的玩家我說一下,對於這種「變態」遊戲,死個幾百次是正常操作,如果你不信,那您呢,等會就把我所介紹的遊戲,買一個自己慢慢玩,相信我,你通過之後,你這一輩子都不會在想看到「死」這個字。
  • 被譽為「妙絕千古」的精美唐詩,對仗最為工整,10個字流傳甚廣
    它不像後世的詩歌一樣講究練字,而是脫口而出。所有的情感表達最為真切也最為直白,最為自然,最為自由。 即興創作的詩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情之所至,筆之所至。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的唐詩作品真正做到的精美至極。
  • 民間流傳甚廣的《周公解夢》,竟是孔子繆傳,人家才沒空搭理你
    現在民間傳說中解夢的周公和入孔子夢中與他暢談的周公,完全是兩碼事。 為什麼叫他為周公呢??周武王伐紂時,曾輔助哥哥,功勳卓著,最終封爵上公,故稱為「周公」。
  • 大學論文到底怎麼寫?玩會遊戲就知道了
    論文既要注重學術性和實用性,還要在查資料的時候考慮到日後的查重問題,這讓不少畢業生忙的是焦頭爛額,也讓圍觀的一眾大一到大三的學生瞠目結舌:寫論文這麼難嗎?又一群遊戲玩家卻表示:其實還行!這群如此之秀的玩家來自《率土之濱》,而他們之所以如此自信,其實是有原因的。
  • 滄海神書【秦川】小編抹淚強烈推薦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verage person listens with only 25 percent efficiency meaning there's a lot we're letting go 滄海神書滄海神書/vipqq0700in one ear and 滄海神書滄海神書/vipqq0700out the other.
  • 爸媽玩過的課間遊戲去哪了?小學生調查寫論文獲評中科院「小院士」
    唐爸爸說,像小唐上小學這般大時,他很愛玩一種挑竹籤的遊戲,把一把細竹籤隨意撒下去,然後用根小棒,輕輕地把竹籤一根根挑起來,誰挑得多,又不碰動其他竹籤誰就贏。課間10分鐘,小夥伴常常玩得爭先恐後,意猶未盡。
  • 龍文神書-都市神書【張易】精品無修丨完整版&無刪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verage person listens with only 25 percent efficiency meaning there's a lot we're letting 都市神書/vipqq6398/ 幹,,,,,秋風好書/vipqq2112/ 甫 ooksout the other.
  • 華康現場 |「如何培養注意力」主題講座回顧
    在過去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因為沒有好辦法,都會採取像打、罵等錯誤的辦方法。這樣做法不僅對培養孩子注意力沒幫助,還可能適得其反,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那麼、有沒有能夠正確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好辦法呢?
  • 中國高校趣聞:這段在武漢高校流傳甚廣的順口溜,你知道麼
    武漢眾多的高校都有各自的特色,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學在華科,玩在武大,愛在華師……」來形容再貼切不過。我們來一一介紹學在華科在華中科技大學,你可以隨地看見匆匆來去的學生。每天都能看到學生在自習室學習的身影,通宵學習的人也比比皆是。
  • 沒玩過這10個你哪算玩過解謎遊戲
    很多玩家都對解謎遊戲情有獨鍾,畢竟同樣是消磨時間,通關解謎遊戲還能讓人獲得智力上的優越感。事實上,供玩家排遣無聊、調動大腦不過是解謎遊戲最基本的要求,真正的好遊戲或能依託設計讓人感受到美,或可藉助故事情節發人深省,而下面這十個遊戲你要是沒玩過的話,那就算沒玩過解謎手遊了。
  • 中國也有世界級遊戲人,清華學霸玩他遊戲哭了,老外給他寫感謝信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面對那些連呼吸都需要金錢的遊戲,「中國做不出好遊戲」,這樣的觀念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但是有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固有觀念,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所做的遊戲,不再僅僅是娛樂人們的商品,而是直擊人類靈魂的藝術品,他就是陳星漢,一位80後獨立遊戲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