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河南西苑小學的最後一位代課老師離開了,李曉娟已從事教師工作近30年。校方稱李曉娟屬代課老師,未籤勞動合同是因其幫另外一位老師代課,屬於二人之間私下的委託關係,與學校無關。
李老師是普遍代課老師的境遇,代課教師指在公立學校中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一般是填補學校暫時空缺的崗位。代課老師與在編教師人員一樣,做著同樣的工作,但他們沒有五險一金,連最基本的福利都沒有,還要隨時面臨被辭退的風險。
河南李曉娟老師是替個別因事不能到校的正式老師代課,老師領到工資付給她一定的代課費。但這種做法肯定是經學校首肯的或者默許的,現在學校居然說跟它無關顯然是說不通的。
這件事情還有兩個問題有待解答:首先,老師個人無權聘請代課老師;其次,代課老師已經工作近30年,「僱主」老師在近30年期間是否已回到崗位繼續任教。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代課老師?河南西苑小學的李曉娟,代課30年,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工資只有1000多,未籤合同開學前被辭退了。同樣的付出,待遇卻天壤之別,沒有編制的老師真的太可憐了。
代課30年的李曉娟老師,開學前被辭退,說明了代課老師是一個很沒有保障很沒有安全感的職業。只因為是代課的,再優秀也沒用。代課老師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既然沒有編制,為什麼要錄用她們?既然用了她們,為什麼不能同工同酬同保障?
雖說國家早已清理代課教師,但在很多學校尤其農村還有很多的代課老師,她們都非常的認真負責,對教學工作,對孩子都是真心的熱愛,但就因為是代課的,就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政策之外還應多一些人性的溫暖。不能一紙解聘抹去一個人30年的含辛茹苦。一刀切清退,不僅對奉獻多年的代課老師不公平,也容易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強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對待代課教師問題應該人性化解決,充分考慮到代課教師的利益,對於被辭退的教師應該科學分流,對具備教師資格、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代課人員進行公開招聘,使之加入到正規教師隊伍中。
對於那些確實年齡大、素質不高且提高困難者,在安置時則不應忘記他們的歷史貢獻,可以採取措施,對其進行相關培訓,依據其任教年限適度給予經濟補償,並由政府出資辦理養老保險,對其未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