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 高原雪 周 潔
四建磊 龐 超 趙 威
突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世界向何處去?中國怎麼辦?河北怎麼幹?
這是趕赴2020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懸於心頭的問號,也是所有人期待尋找的答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保持戰略定力」「一年接著一年幹」……
平「語」近人暖人心,學「習」不止提信心。
四下團組共商國是,分析大勢直面困難,回應關切指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飽含深情、堅定有力。
不設GDP指標,「六保」「六穩」,減稅降費……應對之策、民生禮包、惠企之舉,政府工作報告實事求是,精準部署,催人奮進。
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繼續辦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三創四建」靶向施策,危中尋機打造新引擎,奮力奪取「雙勝利」……
在審議和討論中,全國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的發言既是河北代表委員的共鳴,更是燕趙大地匯聚的決心與恆心。
暖 心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言一行系民生。」
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唐山市工人醫院院長胡萬寧聽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時脫口而出的第一感受。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和醫院員工始終戰鬥在抗疫一線,為的就是不惜代價,全力救治病患。胡萬寧委員說,唐山人親歷大地震之痛,更能深刻體會到疫情初起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情懷。
同樣來自唐山的全國人大代表楊震生曾在截癱療養院親耳聆聽總書記的承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他知道,「總書記心裡最牽掛困難群眾。」
作為「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的妻子與同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郭素萍更知道「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意味著什麼。
「總書記為什麼稱讚保國?因為他35年只幹了一件事,幫著太行山裡的困難群眾脫貧致富。」郭素萍代表最欣慰的是自己也是荒山變綠、土裡生金的奮鬥者、見證者。
富崗蘋果、綠嶺核桃、保定樹莓……雖年近60,她仍然帶著河北農業大學的學生們風裡雨裡奔波在山上田間。「兩會前剛剛當了一回主播『帶貨太行山』,總書記讓大家『幫農民一把』,我要做的事兒還多著呢。」
造福人民,為政之要。30多年前,任職正定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頂壓力反映高徵購問題、敢創新全國率先出臺「人才九條」留下一個個為政佳話,全國人大代表、正定縣委書記張業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郡縣治,天下安,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張業代表說,政府要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做好「錢袋子」裡的「加減法」,彰顯的是民生溫度,也是責任擔當,更是對「人民至上」的落細落實。
信 心
不畏浮雲遮望眼,長風破浪會有時。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全國政協委員武義青聯想到這兩句話。多年任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學術研究長期在經濟領域,他最擔心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破壞。
「總書記說,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提振了大家的信心。」武義青委員說,黨中央對時與勢的分析鞭辟入裡,判斷精準。
有信心就有出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政協委員、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一直密切關注企業經營狀況與遇到的難題。「無論是插話還是互動,總書記的一字一句讓人感受到不迴避問題,這是對國家發展的自信。」他認為當前企業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發現並抓住國內新需求市場,是當下民營企業的生存之道。」
有出路就有未來。
「總書記講話和政府工作報告反覆提做好『六穩』、落實『六保』,這兩個『六』之首都是就業。」全國政協委員、華北理工大學校長張福成最關心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安排。在他看來,研究生擴招、「雲」招聘啟動、專項崗位計劃頻出,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畢業生送來的都是「暖心禮包」。
信心讓底氣更足。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生長在農村、工作在柏鄉糧庫,半輩子與「農」字打交道,全國人大代表、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尚金鎖深知這句話的分量。「總書記講話一直強調穩定糧食生產是『真理』,就是要把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裡。一餓肚子,啥信心、啥底氣都沒了。」
決 心
「一定要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3年前,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君樂寶旗幟乳業時的叮囑,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集團總裁魏立華下定決心,做出世界一流奶粉。
「堅決奪取」「主動作為」「不折不扣」,全國兩會上,聽到總書記這樣要求,魏立華代表感到一種熟悉的壓力。「決心激發力量。」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君樂寶交出亮眼發展成績的背後,魏立華知道,是上下同欲的決心。
3個月開工,18個月建成,北京現代汽車滄州工廠創造的速度奇蹟一直是全國人大代表、滄州市市長梅世彤引以為傲的話題。「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說到奇蹟的背後,他這樣總結。
三建三搭瞭望臺、審批制度大改革……過程的繁雜與困難可想而知,但梅世彤代表認為,「這麼難的事都辦成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收官。靈壽縣車谷砣村還剩6戶貧困戶,不是沒勞動力,就是因大病返貧。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有多硬,當上村黨支部書記後,全國人大代表陳春芳深有體會。
一山放過一山攔,爬坡過坎不畏難。
「越到緊要關頭,越容不得鬆口氣、歇歇腳。」陳春芳代表正在帶領大家全力推進車谷砣全溝域生態旅遊景區建設,「總書記到阜平發出脫貧攻堅的號令,咱得拿下最後的山頭、攻下最後的堡壘!」
「高質量發展同樣有『硬骨頭』。」在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李強看來,數字經濟就是必須啃的「硬骨頭」。
去年致信正定數博會,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李強代表認為,河北發展數字經濟增添了「充電樁」「加速器」,「一定要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
恆 心
40年找了一顆好種子,背後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定力。
一遍遍篩選,一天天重複,全國人大代表、省雜交穀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治海最終收穫了穩居世界畝產第一的「張雜谷」。「總書記說保持戰略定力,這和育穀子一樣,一年接著一年幹,總能找到中意的好種子。」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塞罕壩林場半個多世紀「咬定青山不放鬆」,築起護衛京津冀和華北的綠色長城,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塞罕壩精神」。
「總書記說,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全國人大代表、塞罕壩北曼甸分場場長張利民說,這尤其需要持之以恆,「一鍬接一鍬、一代接一代,馳而不息,才能久久為功。」
恆心,在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市長丁繡峰看來,正是這個百年城市轉型升級、破繭成蝶最需要的特質。
鋼鐵產業鏈條在延長,裝備製造業在提質升級,機器人、電子智能裝備、新材料、應急產業加快聚集,唐山正在發生新舊動能轉換的深刻變革。「時刻牢記總書記囑託,加快推進『三個努力建成』和『兩個率先』步伐,英雄城市再出發!」丁繡峰代表說。
還有什麼比「千年大計」更需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3年多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寶忠時刻在見證耐心與定力。
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每一個項目或建築都要成為精品、珍品。「作為建設者,我要在這幅畫卷中描繪好自己的那一筆,讓雄安質量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全國兩會已近尾聲。8天會期,我省代表委員在聆聽中思考,在討論中碰撞。充滿電、加滿油,他們將和7500萬燕趙兒女一道,載著夢想爬坡過坎,攜手同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