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級核物理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11月27日遇害現場畫面。(圖片來源:路透社)
伊朗高級核物理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遇害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當地時間11月29日,伊朗議會通過了一項名為「解除制裁戰略措施」的法案。伊朗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訊社稱,該法案設想將伊朗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或更多。若該設想落到實處,將是2019年7月伊朗宣布提高濃縮鈾生產豐度、反制美國「極限制裁」施壓以來,突破伊核協議相關條款的最大舉動。一時間,中東局勢似乎一觸即發。
這是伊朗今年以內第三次成為「破壞性攻擊的目標」:今年1月,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遭美國暗殺;7月,伊朗納坦茲核設施離心機研發中心神秘爆炸。在美國政府還有50多天就要換屆之際,發生在德黑蘭的這起暗殺事件,再度將伊核問題、美伊關係乃至中東局勢推向了難以預測的境地。
暗殺事件將使美伊之間重建互信變得更加困難。法赫裡扎德之前曾發生多起伊朗科學家被暗殺事件,背後都有美國與以色列的影子。儘管伊朗官方和民間當前主要指責的目標是以色列,但考慮到美以之間的長期盟友關係,若此次暗殺行動確為以色列所為,美國不知情的可能性很低。這種認知無疑將進一步放大和加劇伊朗國內對美國的不信任感。
毫不意外,法赫裡扎德遇害事件再度激起了伊朗國內強烈的反美情緒。襲擊發生當晚,大批伊朗強硬派支持者在德黑蘭的總統官邸外舉行示威活動,伊朗電視臺播放的畫面中顯示,示威者在活動中高呼反美口號;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11月27日稱,伊朗將會對法赫裡扎德被害事件發起報復行動;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軍事顧問海珊·德汗也誓言要對兇手發起「雷霆般的打擊」。對伊朗政府而言,若不採取一定程度的報復行動,恐怕很難平息民眾激憤的情緒,強硬派將會即將到來的伊朗總統大選中更具優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表示,法赫裡扎德之死已經讓伊朗的強硬派提出「調停是徒勞」的。
在伊朗方面誓言報復之後,美國已緊急將「尼米茲」號航母調回波斯灣,以加強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能力。儘管五角大樓方面表示,此舉是因應此前美國政府做出的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的決定,但美聯社仍表示此舉是「一項非同尋常的安排」。《紐約時報》也指出,此次襲擊將使美國重新加入2015年伊核協議的努力複雜化,其真正目的可能是要「阻撓美國當選總統恢復與伊朗修復關係的外交努力」。
暗殺事件也將令當前本就複雜的中東局勢更加撲朔迷離。雖然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任何勢力宣布「認領」此次暗殺事件,但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敵對情緒已經迅速提升。襲擊事件發生之後的第一時間,伊朗就將指責的矛頭對準了以色列;儘管以色列內政部長稱其對此事毫不知情,全球各地的以色列大使館都提高了警戒級別,世界各地的猶太社區也被建議保持警惕。近年來,伊朗同阿拉伯國家、以及以色列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中東地區主要矛盾之一。在此次襲擊事件發生之前,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就已經開始建立一個「孤立伊朗的軸心」。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或藉助當前的緊張局勢,在地區強化「伊朗威脅論」,進一步拉攏阿拉伯國家共同對抗伊朗,這無疑將令中東當前的地緣政治博弈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預測。
對中東這樣一個矛盾交織、充滿地緣政治衝突的「火藥桶」來說,任何一點火星都可能導向危險的結局。類似法赫裡扎德被害這樣的政治暗殺事件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選擇,各方若不能回到政治解決的方向,任由矛盾與情緒推動,最終恐怕會走向一個所有人都不想看見的結局。(聶舒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責編:聶舒翼、毛莉
31927869,.海外網評:美伊緩和的機會被「暗殺」了?,.2020-11-30 16:50:53,.204416,.聶舒翼、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