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我市城區學校建設掃描

2020-09-07 掌上六安

「快,快,快!遲了就趕不上開幕式了!」9月1日一大早,在市區三裡橋居住的李妍淑帶著孩子踏上了市區6路公交車,趕著來到位於梅山北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參加六安市皋城小學啟動儀式暨第一屆開學節,這天上午,600多名學生在一片歡樂聲中迎來屬於自己開學的日子。
進入校門後,「愛祖國」「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共成長」五道彩虹門引領著孩子們一步步走向知識的殿堂,籤名牆上留下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在現場,學校還為十幾名專家頒發了特聘專家聘書,孩子們將在校園內學習到擊劍、輪滑、戲劇、演講、器樂等豐富課餘文化生活。
記者了解到,這座新成立的佔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28950平方米皋城小學,是2019年市委、市政府投資1.3億元重點打造的城區公辦小學。除了小學本部外,同時還包括皋城小學第一附屬幼兒園、和美佳苑幼兒園、光明南苑幼兒園三所附屬公辦幼兒園。
據悉,截至2020年秋學期,六安城區27所公辦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其中:14所義務段公辦學校、13所公辦幼兒園,投入資金總計約16億元。
不僅如此,仿佛如煙花綻放一般,今年一些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紛紛展現在市民面前——9月1日清晨,迎著朝陽,毛坦廠中學實驗學校的孩子們走進校園,走上紅毯,在背景牆上簽名,一張張認真的臉龐,寫滿了對新學期的期待。毛坦廠中學實驗學校是金安區教育局直屬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含附屬幼兒園)。學校佔地100畝,總投資1.7億元,總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辦學規模75個班,其中幼兒園15個班、小學36個班、初中24個班。擁有教學樓、綜合實驗樓、行政辦公樓、附屬幼兒園、大型報告廳、標準化運動場、風雨操場、師生餐廳、地下車庫等設施。學校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布局合理, 2020年秋學期招收21個班,1000多名學生。

「太方便了,我家就住在團結小區,幾分鐘就到公辦幼兒園了。辦公幼兒園收費便宜還建這麼漂亮!」新建公辦幼兒園的開園,讓我市不少家長高興不已。同時,9月1日一大早,不少幼兒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攜手走進幼兒園,興致勃勃地開啟童年生活。在新建的瑞夢花園幼兒園,一批又一批家長帶著幼兒到各自的班級辦理入學手續。
瑞夢花園幼兒園位於瑞夢花苑小區南面(武警支隊旁),建築面積3900平方米,隸屬於六安市人民路學校南校。該園於2019年10月籌建,2020年秋學期正式招生。建有12個班級,能容納360人。是集保教、科學、智能設備於一體的現代化先進幼兒園。今年秋學期招收4個小班、1個中班。
記者從部分投入使用的裕安區淠河學校了解到,該校雖然今年2月份才開始動工,但秋學期有兩棟樓交付使用,招收學生近500人,大大緩解了周邊學校的招生壓力,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著周邊學校的大班額現象。該校是目前六安城區唯一一所規劃有遊泳館的小學,以「八會」教育(會英語對話、會操作電腦、會一門樂器、會一手好字、會手工、會遊泳、會踢球、會家務)為抓手,以「上善若水,為而不爭」為理念,贏得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學生家長的青睞。本學期部分投入使用的學校還有紫荊巷小學、齊雲路小學、將軍路小學、清溪路小學、城南學校等,共招收學生約3300多人,基本解決了裕安區城區小學上學難的問題。
……………………
記者隨後從市教體局教育項目管理中心了解到,今年秋學期,六安城區共有27所公辦學校投入使用公辦中小學校(14所),分別是:金安區7所:皋城小學、光明路小學、毛坦廠中學實驗學校、清水河學校小學部、金安路學校東校、人民路小學東校、清水河學校初中部;裕安區7所:城南學校、紫荊巷小學、齊雲路小學、清溪路小學、將軍路小學、淠河學校、三裡崗小學;公辦幼兒園(13所)分別是:金安區4所:紫御府幼兒園、郝家崗幼兒園、瑞夢花園幼兒園、和美佳苑幼兒園;裕安區7所:春天嘉苑幼兒園、永安南苑幼兒園、平安東苑C區續建幼兒園、融信海亮江灣城幼兒園、紫竹林幼兒園、永安一期配套園、永安二期配套園;開發區2所:杭淠灣幼兒園、錦城迎賓府幼兒園。
撤地建市以來,六安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小區開發如雨後春筍,但城區學校建設尤其是義務段學校建設遠遠滯後於小區的快速發展,城區學校學齡人口「入學難」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啟動了六安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建設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六安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建設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和2018—2020年城區義務段學校建設實施方案,使得城區學校建設進入了快車道。
市教體局教育項目管理中心負責人齊永成告訴記者,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從2014年開始,計劃新建、改擴建學校14所,包括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小學11所、初中1所;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於2016年5月26日市政府第4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計劃實施16所學校,其中促進(續建)2所、新建改擴建9所、調整2所,轉制及購買服務的3所。在2018至2020年度,六安城區義務段公辦學校建設計劃數14所。截至目前,今年秋學期全部或部分投入使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區學校建設,市領導多次深入城區學校施工現場,督查學校建設進度,詢問有關情況,現場辦公解決有關問題。市教體局作為牽頭聯繫單位,落實責任科室負責此項工作,嚴格實行施工現場管理三人小組負責制、工程進展周報制、不定期跟蹤督查制。市發改委、財政、規劃、國土、城管、供電、重點局和政務中心窗口等有關部門、單位均全力以赴,多方協作,密切配合,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市教體局發規科科長趙幸福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 1698 所(不含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從學校類型看,幼兒園 761所,普通小學 568 所、初中 288 所(普通初中 112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176 所),高中 52 所(普通高中 23 所、完全中學23 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 6 所),中等職業學校 29 所。
學校建成後,如何讓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是一個擺在教育部門和家長面前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名校辦分校,放大名校效應,使名校之生「裂變」、再生,讓優質師資力量共享,教學理念互融,是一個有益的嘗試。鑑於此,市政府要求金安、裕安兩區政府在抓好工程建設的同時,確保師資建設、設備配置、管理機制同步到位,確保新建、改擴建學校軟硬體條件全面達標,最大限度地幅射優質教育資源,逐步促進城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打造教育集團,建設名校分校,改造帶動薄弱學校,均衡優質資源,已成為六安城區學校建設發展的成功模式。」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說道。

皖西日報記者 張瑞

相關焦點

  • 「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該校是目前六安城區唯一一所規劃有遊泳館的小學,以「八會」教育(會英語對話、會操作電腦、會一門樂器、會一手好字、會手工、會遊泳、會踢球、會家務)為抓手,以「上善若水,為而不爭」為理念,贏得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學生家長的青睞。本學期部分投入使用的學校還有紫荊巷小學、齊雲路小學、將軍路小學、清溪路小學、城南學校等,共招收學生約3300多人,基本解決了裕安區城區小學上學難的問題。
  • 「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鄭州首批「新優質初中」出爐
    原標題:「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鄭州首批「新優質初中」出爐省會居民「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啦!記者昨日從市教育局獲悉,經過近3年的努力,鄭州市首批「新優質初中」新鮮「出爐」,95所中學榜上有名。據介紹,為了讓越來越多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好學校」,2018年起,我市啟動「新優質初中」創建和培育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創建和培育一批「新優質初中」,探索不同類型學校的發展路徑,促進一批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逐步成長轉化為特色彰顯、質量提升的新型優質學校。
  • 「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鄭州推動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十三五」期間以來,鄭州市持續加大教育民生投入,新建校舍、優化布局、整合資源,以均衡促公平,加快改善涉及千家萬戶的教育民生,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均衡教育。「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11月23日一早,家住海灘北街的居民高朝霞牽著女兒的小手走出家門,步行5分鐘後,母女二人就來到了金水外國語小學校門外。
  • 擴充熱點學校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
    為努力擴大教育資源,全市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而這其中的「一體化辦學名校帶動」,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力,讓城區的每一所學校都成為好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名校+」的教育。1「名校+分校」模式擴充熱點學校騰籠換鳥,出城入園。近3年,蘭州市想方設法擴大教育資源,利用省市職業院校「出城入園」契機,把院校原址優先用於開辦中小學和幼兒園。
  • 【回望「十三五」錦繡太原】家門口好學校越來越多!
    十三五"期間,通過新建學校、集團化辦學、不斷加強隊伍建設等方式,太原市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僅義務教育階段就新增公辦優質學位4.6萬個,不斷地滿足群眾在家門口"上好學"的需求。
  • 未來三年努力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
    該計劃針對全區教育發展中義務教育資源不足、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城鄉校際間差異較大、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滯後、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制約、中學教育質量不高、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七大突出問題,以推進全區教育綜合改革為抓手,重點實施「七大工程」,落實31項舉措,實現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 杭州各城區規劃建設多所學校 你家門口會有新學校嗎?
    在這些城區教育工作會議上,除了表彰教育先進工作者,還透露了很多各城區對教育的規劃,包括大家最關心的學校建設,快報採訪了部分城區,一起來看看,你家門口接下來要建哪些新學校呢?  下城區  今年新建9所學校 7所在東新街道  為什麼東新街道建得多?是因為東新街道目前學校資源比較短缺,像萬家星城、沈家村附近都還沒有學校。  規劃中,東新街道將會迎來1所實驗學校、1所中學、2所小學,此外還有3所幼兒園。
  • 這一年,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2020新學校 好學校藍皮書》新鮮...
    西安把建設教育強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頭號民生工程,列入全市「十項重點工作」,高位推進《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家門口的好學校。12月22日,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特別集結編寫的《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新學校 好學校藍皮書》新鮮出爐,展示2020年西安「家門口的新學校、好學校」,聚焦西安各區縣、開發區在西安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中的創新舉措,打造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西安樣本」,通過真實記錄和回望,向所有師者和教育工作者、學校建設者致敬。
  • 七裡河區未來三年努力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
    該計劃針對全區教育發展中義務教育資源不足、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城鄉校際間差異較大、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滯後、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制約、中學教育質量不高、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七大突出問題,以推進全區教育綜合改革為抓手,重點實施「七大工程」,落實31項舉措,實現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 西安民辦學校「擇校熱」降溫的背後 家長:「因為家門口就有了好學校」
    很多人難免好奇,西安的民辦學校「擇校熱」為何大幅降溫?「三年行動計劃起作用了,家門口就有了好學校,誰還捨近求遠?」一位學生家長這樣回答。這背後的答案,折射出一年來全市上下綜合施治共同努力的結果,折射出百姓對於教育改革的認可、對公辦民辦學校均衡發展的認同。
  • 為轄區居民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該區將通過三年的努力,補足短板弱項,全面提升辦學品質,為轄區居民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切實解決城區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該《行動計劃》提出,七裡河區將採用現代化辦學理念進行頂層設計,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建設一批現代化學校,進一步擴大全區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解決學位不足的問題。
  • 合肥:讓「好學校」遍布百姓家門口
    為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大班額」和「上好學」問題,我市通過推動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開展新優質學校創建等工作,著力推進義務教育朝著優質均衡方向發展。合肥市明珠小學前身是朝霞小學的一個分校,2016年經合肥經開區管委會批准獨立辦學,更名為合肥市明珠小學。2018年9月,該校申報合肥市第四批新優質學校創建試點校。
  • 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集團化辦學名校帶動輻射強「我們住得比較偏遠,想上一所好學校不容易。去年,新辦的市龍駿小學開始招生,由人民大道小學進行管理,我們今年就選擇了這個學校,讓孩子接受人民大道小學的先進教育模式。」市龍駿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高興地說。
  • 家門口就有好學校
    青島市李滄區高度重視教育這項「第一民生工程」,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教育設施建設、優化教育結構、增強教育發展活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入手,好學校、好校長、好老師、好課堂、好學生齊發力,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出教育領域的「李滄樣板」。在「有學上」上下功夫「學校僅用70餘天便進入部分鋼結構主體封頂階段。」
  • 亳州市:今秋,更多孩子能上「家門口好學校」
    宿舍配有免費視頻電話,方便學生與家長聯繫;全市規模最大的幼兒園今秋投入使用;市中心城區今秋將投用17所公辦幼兒園,其中7所原本並不在計劃內……今年秋季,我市又有一批公辦學校、幼兒園投入使用,這是記者「探營」新建公辦學校建設情況時了解到的消息。近年來,我市加大公辦教育資源有效供給,著力補齊公辦教育資源短板,謀劃建設一批教育項目。
  • 南京市棲霞區又多了一批「家門口的好學校」
    9月1日,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首批200多名小學生喜迎新學年,隔天,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也舉行了落成儀式暨開學典禮。記者了解到,2020年,南京市棲霞區開工建設中小學、幼兒園16所,秋季開學新開辦中小學幼兒園13所,引進高層次骨幹教師20人,引進成熟型骨幹教師10人,優質教育增量全市領先。
  • 家門口上好學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臨沂市走在努力實現教育...
    「十三五」以來,臨沂市走在努力實現教育公平的前列,徹底化解56人及以上的大班額,實行集團化辦學,創辦「家門口的好學校」,對教師隊伍實行「造血式」「輸血式」「活血式」整合提升,實現了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記者從我市教育局獲悉,「十三五」以來,全市開工建設中小學105所,開工率98.13%,投資47.1億元,投資完成率150.03%,累計化解中小學56人及以上大班額6625個。截至目前,我市已徹底完成56人及以上大班額的化解。「座位不擠了,過道變寬了,教室的空氣都變新鮮了。」蘭山區某小學老師陳女士感慨,更關鍵的是各科老師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 家門口有了好學校 上學不再「捨近求遠」
    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是每一位家長最大的心願,能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那就是老百姓獲得的最大幸福感。這一年來,西安的新建學校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同時,教師隊伍也不斷壯大。家長們不必「捨近求遠」地為孩子擇校,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上了公辦好學校。 「孩子能在離家這麼近的地方上學,不用再捨近求遠,這是想都沒敢想的事兒,而且學校環境特別好。」
  • 我市大力推進完全學校建設:擴充優質教育資源 積極打造教育強市
    ,我市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大幅擴充,為破解「大班額」「入學難」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做法。如何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回應群眾對教育的關切,市六次黨代會給出的回答是——從2017年起,連續5年每年在市中心城區建設4所完全學校。20所完全學校總佔地將達5552.7畝,總投資110多億元;學校全部建成後,可新增2452個教學班、10萬餘個學位。截至目前,2017年4所完全學校去年秋期已實現全面招生;2018年4所完全學校今年秋期實現滿額招生。
  • 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南寧市推進學校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今年,南寧市新增開辦了18所優質學校,讓更多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好學讀好書。這是我市不斷加大新學校建設力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一個縮影。教育是全社會關注的民生熱點,學校的規劃建設牽動著家長們的心。首府教育擴容增量取得明顯進展,新建學校數量居全區第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更高標準 提升新建學校硬體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才和外來務工人員到邕落戶工作,對全市教育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寧市在學校布局規劃、學校標準化建設、督促教育項目進度等方面做到早布局、早謀劃、勤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