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深遠,並且源遠流長。無論古代或是現代,一些文人墨客都非常的喜歡喝茶,品茶。不過酒跟茶一樣,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同樣悠久,邊茶比起來可謂是不上向下。並且在現代生活裡面隨處可見,聚餐應酬都要用酒。酒成為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飲用的飲品之一。並且中國釀酒的歷史已有好幾千年。而酒的品種自然也是非常的豐富多彩。就拿白酒,黃酒,米酒來說,說這些都是中國有名的美酒,而且經過漫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許多聞名中外的讓釀酒企業。
而我們在讀古代的詩歌跟書籍裡面,經常會看到一些句子,裡面大多數的意思就是,古人喝酒時個個都是千杯不醉的,並且喝了四五壇都依然不醉,這就讓人非常疑惑了,他們為什麼這麼會喝酒?難道是天賦異稟嗎?當然不是。因為古代人的酒都是經過自然發酵而成的。並且酒精度數並沒有很高,所以,古人才有千杯不醉之說。那麼古代的酒精度數很低,到底到哪種程度呢?說出來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其實古代人的酒跟我們現在平時喝的啤酒是差不多的,酒精度數大多都比較的低,一般來想只有幾度,甚至十度都沒有。所以一般古代酒量比較好的人當然可以喝上好幾壇酒,並且也不會醉。而現代的人,喝啤酒的時候也能喝個十幾瓶,並且用箱來計算也可以。假如現在能喝酒的人跑到古代去的話,一定能夠跟古代人一樣,喝上幾壇照樣屹立不倒。
中國古代的酒度非常低,而發展到現代,酒精度數卻慢慢的往上升,所以我們不管再怎么喝,你還是有可能會醉的,有些酒喝幾杯就可能會醉。而中國人釀酒的方法,一開始的時候是自然發酵的,所以在那種環境量出來的酒,度數確實非常低,而喝起來也非常的適中,並且釀酒的原料一般都是糧食,這種酒算得上是珍貴的飲品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元朝的時候,統治者們所處的環境比較寒冷,喝酒可以讓人的血液循環,這樣人就會變得更加的暖和,所以當時就有人提出用蒸餾法提煉出烈酒,並且成功後也非常受別人的歡迎,所以那些自然發酵的酒則被認為酒精量實在是太少,認為不算是真正的酒。所以蒸餾酒也漸漸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即使是現在很多人也非常的愛著蒸餾酒。不知道大家都是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留言。
古人為何能千杯不醉?古代酒到底有幾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