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他千杯不醉,不服氣喝了酒神三碗酒,所有人都沒猜到結果

2020-12-25 他國天下

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文人才子,著名的詩人李白就有「鬥酒詩百篇」的趣談。可以說,文人們文學的素養是文壇得以蓬勃發展的基礎,那麼美酒就給文人們的江湖添加了別樣的風採。

就像品茶一樣,有很多的說法和講究,在中國古代,喝酒同樣是有獨特的學問的。

其中一種叫做閒酒,字面意思就是在閒暇時候喝的酒。想當年竹林七賢一個比一個會喝酒,其中最能喝的就是劉伶了,相傳他喝酒千杯不醉,所以常常因為怎么喝都喝不醉而不開心。酒有個別名,叫做杜康,杜康本來是人的名字,因為這位老哥釀的酒特別好,所以後世人們就用他的名字給酒起了個別稱。

民間有個傳說是這樣的,杜康號稱自己釀的酒一醉三年,劉伶則怎麼都喝不醉,有一日這二位就碰到一起了。劉伶聽說了杜康的名氣,就尋到了杜康這裡討美酒喝,一見面就要上三碗酒。杜康說:「我這酒喝一碗就要醉上一年不會醒來,你還是少喝點吧。」劉伶不信,偏偏要喝三碗,杜康拗不過他,只得給他上酒。劉伶喝完後,臨走前,杜康讓劉伶快點回家,三年後再去要酒水錢,如果不能一醉三年,那酒錢就免了。

這劉伶回到家中,給他的妻子說:「我去杜康那裡喝酒了,喝了三碗,他說要三年才能醒,我不信,就喝了三碗,現在有點困了」說完後一頭栽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轉眼三年過去了,劉伶的妻子眼看丈夫居然真的三年沒有醒,正發愁呢,聽到了敲門的聲音。開門一問,誰也沒有猜到原來是杜康前來收酒錢了,劉伶的妻子就詢問杜康怎麼辦。杜康笑著勸說劉伶的妻子不要慌,就上前推了一下劉伶。沒想到劉伶真的醒來了,他揉揉眼睛,看見是杜康,就哈哈大笑,說他的酒沒有用。杜康告訴他誰說是假的,現在已經是三年後了,劉伶不信,詢問自己的妻子,劉妻也告訴他的確是三年後了,三年前他回到家中就睡了三年。劉伶得知後大為震驚,付清了杜康的酒錢,自此以後就有了「杜康釀酒劉伶醉」的傳說。

現在中國人還是喜歡在吃飯的時候來上點小酒,吃肉喝酒,好不熱鬧,這就是中國的酒文化,杜康也因為這個傳說被愛喝酒的人奉為了酒神。

相關焦點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什麼古人動不動就喝千杯都不會醉呢?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的文學詩人都酷愛飲酒,比如我國著名的大詩人李白,他就是一個非常愛喝酒的人,在歷史上也留下了很多的典故,比如「讓高力士為其脫靴」等等,有些人認為他是豪放不羈,可是據現在很多的專家推斷,李白這是一種單純的喝醉狀態,所以才有如此舉動。
  • 難道他們真的是千杯不醉?
    作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許多民俗風情天馬行空的地方,當人們喝啤酒時,他們的朋友,不管他們喝多少瓶,都直接把一箱酒搬到「踩在箱子上喝」。因此,可以知道,打虎英雄宋武只喝了18碗酒,相當於目前的10瓶啤酒。
  • 老外喝白酒,吹噓自己千杯不醉,一杯乾完表情太猙獰
    老外喝白酒,吹噓自己千杯不醉,一杯乾完表情太猙獰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要說起世界上最愛喝酒的國家,相信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俄羅斯,對於俄羅斯人來說酒就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無論高興難過還是閒的沒事做的時候來瓶伏特加準沒錯
  • 《別叫我酒神》:酒沒有對與錯,錯的只是喝酒的人不能自控!
    說起中國的酒文化,流傳至今恐怕也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說,還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詩詞,縱觀中國歷史的長河,大多數詩人都與酒離不開,尤其是被稱為「詩仙」的李白,酒後創作了很多千古佳作。但是對於沒有酒量的人來說酒似乎也並不是完美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酒品即人品」這句話,酒精容易麻痺人的大腦,也就非常容易讓人釀下禍端。
  • 喝酒想要不喝醉,喝前吃點這三樣東西,讓你「千杯不醉」
    喝酒想要不喝醉,喝前吃點這三樣東西,讓你」千杯不醉「說到吃飯就離不開喝酒,幾個人經常會坐在一起喝酒,喝酒後就可能會喝醉,除非你的酒量非常的好,喝醉之後我們往往會頭疼、嘔吐等,很多人都會覺得難受。1、葛根水葛根依這種東西能夠讓你怎的大酒量,在喝酒的時候會讓你覺得根本不會醉,這個小知識也是有許多人都知道的,在喝酒的時候先可以被這樣的水,鞥夠對我們的肝臟有更好地保護,就算是喝醉了之後喝點這種水也能夠解酒,會讓你不再感到頭疼、想吐等症狀了,不知道在看的你們知道嗎?
  • 古人常說千杯不醉,為什麼古人喝不醉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人常說千杯不醉,為什麼古人喝不醉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這麼多年以來,酒一直伴隨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看見,我們也經常可以聞到酒的味道,那種香味真的很令人陶醉,而且自古以來,酒就受到不少人的喜歡,幾乎人人都愛飲酒。
  • 古人喝酒何能千杯不醉,酒精度多少?
    酒風彪悍的張飛雖然這些故事總可能誇張失實,但總觀古人,酒量似乎都驚人。一些著名人物如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等等,看見綽號就知。那麼,為什麼古人喝酒可千杯不醉?古代釀酒圖回帶到三國,看小說了解到英雄們酒量驚人,史實中也有記載到他們的酒量,曹魏開國皇帝曹丕,著有《典論·酒誨》,寫了他的父親太祖曹操喜歡喝酒,專門讓人做成了大酒杯,能盛21升酒
  • 古人為何能千杯不醉?古代酒到底有幾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而酒的品種自然也是非常的豐富多彩。就拿白酒,黃酒,米酒來說,說這些都是中國有名的美酒,而且經過漫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許多聞名中外的讓釀酒企業。而我們在讀古代的詩歌跟書籍裡面,經常會看到一些句子,裡面大多數的意思就是,古人喝酒時個個都是千杯不醉的,並且喝了四五壇都依然不醉,這就讓人非常疑惑了,他們為什麼這麼會喝酒?難道是天賦異稟嗎?當然不是。
  • 酸奶都過時了,它才是「千杯不醉」的好辦法!
    新聞上看到,有些人喝醉酒不省人事,睡在馬路上的、廁所的、抱著垃圾桶跟垃圾桶對話的!還有一些朋友喝多以後就給前任打電話,有沒有?喝醉以後,吐是必須的,曾經有一朋友喝醉吐了現任一身,從此他變成了別人的前任!你看看,喝酒真耽誤事!
  • 重慶女酒神一次能喝24瓶啤酒 經檢測酒精基因為雜合突變型
    30歲的肖肖被網友稱為「重慶女酒神」,她能在兩分鐘內喝下8瓶啤酒,最瘋狂的時候,一次喝了24瓶啤酒且沒啥醉意。不少人都羨慕她的「千杯不醉」。
  • 應酬族必備的葛藤花 讓你千杯不醉
    可以讓你千杯不醉呢?今天為大家帶了千杯不醉的秘方——葛藤花。 葛藤花是喝酒族的必備之物,酒前一刻鐘飲用葛藤花,可使酒量變大,飲很多酒都不會感覺太醉,酒後飲用則可以促使酒精快速分解和排洩,從而減輕肝臟的壓力。因此,喝酒族不妨常備點葛藤花,以防喝醉和減輕肝臟負擔。 《博物志》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王肅、張衡、馬均三人冒霧晨行。
  • 小夥發明神奇酒杯,幫你千杯不醉,有這個杯子誰都灌不倒你
    同時人們在交談的時候也會喝上幾杯小酒,既可以助興又可以助情,這種飯桌上喝酒的文化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了,即使是到我們現代社會也沒有消失,特別是在一些工作的場合之中,飯桌子上喝酒的應酬更是多了,這種喝酒應酬對一些酒量好的人來說,他們千杯不醉,這些當然是小意思。
  • 過年開喝,盡情乾杯!House薑黃之力讓你「千杯不醉」
    又是一年佳節至,平時的應酬已經應接不暇,一到過年更是躲不過酒局,家人團聚、三五好友相約,從大年三十開始,飯局、酒局滿滿當當。平時的工作忙碌、工作的巨大壓力,此刻都不存在,過年喝酒,就是要喝到盡興。
  • 女子千杯不倒,喝酒時身體卻一直在流汗,到醫院檢查後,真相大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女子千杯不倒,喝酒時身體卻一直在流汗,到醫院檢查後,真相大白!說到酒,想必大多數人都是喝過的,現在的社交幾乎都離不開酒,像經常要在外面應聘的人,如果不會喝酒,那就很丟人了,不會喝酒的人經常都會被人說成不是地球人,各種各樣的場合沒有酒都無法盡興,但酒喝多了就會傷身體,然而有一位女子,她號稱自己是千杯不倒之身,她第一次喝酒就把別人給喝趴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吃了這藥就能"千杯不醉"? 專家:"世上沒有解酒藥"
    東方網記者劉華賓6月7日報導:周末、節假日裡應酬增多,一些人擔心貪杯後被查「酒駕」,也有人害怕飲酒過多而傷身,於是開始求助於「解酒藥」,以為靠吃解酒藥就能提高酒量,甚至降低酒精含量、逃過酒精檢測。在申城一些藥店、保健品市場中,五花八門的解酒藥賣得火熱,一些網上賣的解酒藥物甚至號稱「千杯不醉」。    解酒藥真有這麼神奇麼?
  • 它是「解酒神器」,喝酒前吃兩粒就能做到「千杯不醉」女人也行!
    它是「解酒神器」,喝酒前吃兩粒就能做到「千杯不醉」女人也行!中國的酒文化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不管在哪裡我們都會去吃飯,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無酒不成席,所以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被誇說的就是酒了,酒也分為白酒,葡萄酒和啤酒而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是非常喜歡喝白酒的,年齡稍微小的人非常喜歡喝啤酒,而女生則喜歡喝紅酒,凡是有飯局的地方都會出現9,所以說酒也是我們現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飲品了,很多人其實在喝酒的時候也都是身不由己
  • 為什麼有的人喝一兩酒就醉,而有的喝幾斤也不醉?
    雖然說有許多人喜歡喝酒,但不同的人能接受的量也是不同的,既有「一杯倒」的,也有「千杯不醉」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的人喝一兩酒醉,有的人喝幾斤都不會醉?不僅如此,每個人能喝的酒的種類也是不同的。啤酒喝三四瓶都不醉,白酒卻喝不到二兩就醉了,這樣的人也是有的。當然,也可能存在既能喝啤酒,也能喝白酒,更能喝葡萄酒的人。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總能做到「千杯不醉」?
    等到2008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時候,酒類的「釀製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多了16家;什麼五糧液、水井坊、劍南春等名酒都在其中,在那幾年,要是一家名酒廠沒加入非遺名錄,簡直就是抬不起頭來。但是其實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完全是兩會事,今天我們就聊聊古代酒水的那些事兒!
  • 在喝酒前吃幾粒桑葚幹,能「千杯不醉」?答案讓人很意外
    喝酒的人都想自己千杯不醉,也想減輕喝酒後的不適,所以,在聽說喝酒前吃幾粒桑葚幹,都覺得是福音。人在喝酒前吃點桑葚幹,真能千杯不醉嗎?千杯不醉這個詞就是對人們的一種誤導,人也不可能喝酒千杯不醉,真要是喝這麼多,估計胃也喝壞了。
  • 「中原第一酒神」張政:一次能喝7斤白酒,曾在酒桌上「送走」8人
    導語:能遇見一個知己,就算與他共飲千杯酒,尚且嫌少;兩個人話不投機,聊上半句,也覺得多餘。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也被視為酒的發源地,酒幾乎滲透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初,張政只是個父親「擋酒」的人,沒想到張政「頗有酒氣」,原來滴酒不沾,如今竟不醉。當時張政還未成年,父親本應阻止他的行為,但卻沒有,他甚至覺得,「兒子長大了,可以給爹擋酒喝了」,父親的「誇獎」自然讓這年輕人很「驕傲」,此後的日子裡,便天天飲酒。而父親的放縱,也為他以後的悲劇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