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用過的文具要上市了。
4月23日,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晨光文具」)率先在證監會網站上預披露了招股說明書;5月22日,恰好一個月後,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真彩文具」)也出現在證監會的預披露名單中。晨光文具和真彩文具,這兩家耳熟能詳的文具品牌,在細分市場上逐步壯大後,雙雙站在資本市場的門口。在一級市場上爭奪多年後,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上市,這一次,雙方打算在資本市場上一較高下。
在兩家公司的招股書中,雙方都計劃跑馬圈地,拓展銷售渠道,爭奪市場份額,建設和擴展營銷網絡,是兩家公司下一步擴張計劃中的重點。而與此同時,兩家公司在遭遇業績連續下滑的情況下,都選擇將用部分募集資金用於擴充產能,也引發了市場的質疑。
競爭對手選擇同期上市
兩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身的制筆行業巨頭晨光文具和真彩文具深耕國內市場多年後選擇同期上市。
1994年,真彩文具董事長黃小喜在廣東汕尾投資200萬元開辦筆廠,從日本引進中性筆生產技術;並在1996年將中性筆在國內市場推廣。
2005年3月,真彩文具正式成立,黃小喜通過江蘇德孚間接控制真彩文具47.33%的股份,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在黃小喜開辦筆廠五年後的1999年,晨光文具實際控制人之一陳湖雄在上海奉賢設廠,開始打造晨光筆業。
2002年,晨光文具開始規模化經營。2008年,晨光控股陳湖雄、陳湖文和陳雪玲三兄妹聯合成立晨光文具,陳湖雄為法人代表。
晨光文具招股書顯示,預備發行新股1億股,擬募集資金14.8億元,募投項目分別為營銷網絡擴充及升級項目,書寫工具製造及技術、材料研發基地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和晨光文具一樣,註冊地位於江蘇崑山的真彩文具也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於一身的文具供應商。真彩文具招股書顯示,其計劃發行不超過5500萬股,募集4.06億資金,用於營銷網絡平臺建設、生產基地生產線擴產技術改造等項目。
2013年,晨光文具營業收入達到23.6億元。而起步較早的真彩文具營業收入為9.3億元,不及前者的一半。
但這並不影響二者的直接競爭關係。作為細分領域的巨頭,在各自的招股書中,都強調對方是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
根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官方網站公告,晨光文具在2011年和2012年度中國輕工業制筆行業十強企業排名中,位列第一,而這兩年,真彩文具都排在第三位。
在營銷網絡的建立上,雙方都建立了全國性的營銷網絡體系。晨光文具稱,截至2013年末,其在全國已經建立了53971家樣板店。真彩文具表示,截至2013年末,全面覆蓋了近300個地級市場和1000多個縣級市場,有效控制超過6000家終端零售店,產品鋪貨超過20000家各類零售終端。
如今,兩家企業選擇同期上市,將競爭從一級市場延伸到二級資本市場。
渠道爭奪成行業焦點
晨光與真彩前後相差一個月遞交招股文件,兩家公司都希望在文具市場這個亂世中先行一步,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中國制筆協會2011年發布的《中國文具行業競爭態勢分析》數據顯示,中國文具行業(不包括辦公設備和家具)市場規模約1500億元。
核心資本首席策略陳杜表示,「目前我國文具行業,雖然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但兼具品牌和規模效應的企業很少,市場集中度很低。」
中國制筆行業協會統計數據印證了上述觀點,目前我國列入統計口徑的規模以上文具生產企業1500多家,但是,銷售額超過10億元以上的企業寥寥無幾,90%的文具生產企業年銷售額低於1000萬元。
「在行業集中度低的行業內,搶得先機的企業將會容易形成自身的品牌效應,更好地搶佔市場」,陳杜表示。
兩家公司都希望在文具市場這個亂世中先行一步,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晨光文具在招股書中披露,截至2013年末,公司已在全國範圍內構建超過5.7萬家零售終端的龐大營銷網絡。
此次募集項目中,晨光文具計劃募集3.9億元,用於營銷網絡擴充及升級項目。晨光文具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將現有樣板店中的1.2萬家升級為加盟店,對4.5萬家現有及新增樣板店進行升級,對現有1000家4S店升級改造」。
和自稱是行業「龍頭企業」的晨光文具優化現有營銷網絡不同的是,真彩文具將主要精力放在新市場的開拓上。
真彩文具稱,擬使用1.3億元和3350萬元,分別用於營銷網絡終端平臺建設項目和集中採購客戶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真彩文具目前已建有8家旗艦店,其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新設38個旗艦店以及配套周轉倉庫。「預計項目完成達產後,正常年份可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淨利潤6803萬元。」真彩文具表示。
陳杜稱:「隨著真彩文具進一步向全國擴張,在更多的區域布局,兩家企業在市場份額的爭奪上,將會面臨短兵相接的局面。」
對於雙方加強網絡建設會加劇市場的爭奪這一問題,晨光文具董秘丁一新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沒有正面回答,其只是表示:「不止是晨光文具,加強營銷渠道和終端的建設,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文具行業企業發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丁一新稱:「營銷渠道和終端網絡一向是晨光的核心競爭優勢,而且對這一優勢的提升從來沒有停止過。」
真彩文具未就此問題作出回應。
產能擴充遭外界質疑
與營銷網絡同步伴隨的,是產能的擴張。而兩家公司產能擴張計劃背後,卻是業績增速和產品產銷率下滑。
晨光文具稱,產能擴充主要是解決公司產能受限問題、滿足終端銷售的迫切需要。
真彩文具也表示,未來「市場容量有望進一步擴大,產品需求量大」,「公司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營銷體系……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並延伸至海外市場」,為公司技改擴產的產能消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招股書中,晨光文具稱,投資7.3億,用於書寫工具製造及技術、材料研發基地建設項目,建設期均為兩年,項目建成後,「公司產能將擴大約一倍」。
丁一新解釋稱:「『擴大一倍產能』指的是書寫工具產能。是在2年建設期3年投產期,合計5年後才全部產生的,不是即刻和陡然產生的。」
丁一新同時表示,隨著銷售增長公司的生產能力顯得有所不足,其中生產場地和用電負荷等已經達到飽和,渠道和終端的每年訂單需求的增長大於產能的增長速度。
真彩文具也計劃投資1.3億元,用於生產基地生產線擴產技術改造項目,進一步擴大公司核心產品的生產能力。除此之外,真彩文具還擬投資6825萬元,升級研發中心。
事實上,兩家公司產能擴張計劃背後,卻是業績增速和產品產銷率下滑,這也引發了外界的質疑。
晨光文具招股書顯示,雖然其2011年至2013年營收呈增長態勢,但漲幅已經由2012年的31.28%下降至2013年的24.23%。在業績增速下滑的情況下,擴張之後的產能能否被很好地消化,令人擔憂。而公司招股文件對此直言不諱地稱,募資項目確實存在風險。
真彩文具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各類產品的產銷率是呈下降趨勢。其中書寫工具的產銷率由2011年的108.48%,降至2013年的80.63%;學生文具的產銷率由2011年的100.54%,降至2013年的67.15%。辦公文具和早教用品,也都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
在產銷率下降的情況下,真彩文具卻選擇進一步擴大產能。截至記者截稿,真彩文具未就相關問題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