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紅鑽財經
晨光文具作為文具行業老大,理論上應該得到市場熱捧,如酒中茅臺,醬油中的海天。但晨光的老大光環背後,卻瀰漫著一絲淡淡的憂愁。
晨光文具在全國覆蓋近8萬家零售終端,擁有晨光生活館、九木雜物社等404家零售店。同時基於市場需求每年推出上千款新品,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作夥伴遍及全球。過去十餘年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2019年總營收111.4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53%。
但正是這個行業冠軍,前段時間被罵上了熱搜。用戶的「群起攻之」背後,是愛之深責之切,還是這個冠軍真的是徒有虛名?
01
文具界的Swatch:巧妙與隱憂
1987年,17歲的陳湖雄高考失利後,開始走南闖北,做起了文具推銷員。工作後他一改往日的懶散,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晚上10點還在和商家談業務。腦子靈活的陳湖雄,想到幫百貨商店免費給學校做冠名橫幅,給百貨公司提升人氣,文具銷量果真直線上升。後來他又依託跑業務積攢的資源,與上海、廣東、江蘇的新華書店建立業務聯繫,將文具放入書店搞「情景銷售」,銷量大增。
憑藉著過人的生意頭腦,陳湖雄從推銷員一路做到了銷售總代理,連續8年坐穩文具廠銷售冠軍的位置,沒了陳湖雄,廠裡就得蒸發掉40%的銷售額。在鼎盛時期,陳湖雄通過代理韓國和臺灣文具,一年的貿易額可以達到兩三億元之多。但很快1997年金融危機出現,他代理的很多品牌在危機中倒閉了,「銷售大王」的生意成了無米之炊。
等米下鍋的陳湖雄沒有去找米,而是開始涉足「造米」事業,就這樣,晨光文具誕生了。陳湖雄和自己的雙胞胎兄弟陳湖文,以及姐姐在上海、英雄、永生等老牌筆的發祥地上海安營紮寨。由於彼時做韓國代理的經驗和韓國文具火熱的市場表現,他們給公司起名「中韓晨光文具」,好借一借韓流的勢頭。「M&G」的logo也和彼時的熱門韓國文具品牌Moring Glory的首字母「不謀而合」。
90年代,對國外產品的模仿幾乎是國內品牌發家的統一路徑。從如今網際網路大哥騰訊QQ(名稱借鑑國外聊天軟體ICQ),到日化行業巨頭立白(產品和寶潔、聯合利華高度一致),到零食界的扛把子達利食品(對好麗友、樂事薯片等產品的模仿),都經歷過近似的過程。
彼時國外產品品質優良,但價格高昂,款式單一,難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國內產品處在一種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狀態中,品質良莠不齊,消費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實現高質低價的公司幾乎無一例外的成了國內品牌龍頭。建廠之初,自知產品質量還不過硬,陳湖雄打出同行1/3價格的超低價戰略,搶佔市場。而後配合擴建工廠和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增加產量,使晨光文具得以低成本地製造高品質的產品。
但單純的文具販賣想像力有限,晨光給自己定了個更宏大的目標——文具業的Swatch。20世紀70年代以來,高價、高品質的瑞士手錶,在低價、低品質的日本手錶的攻擊下開始衰落,甚至連歐米伽、浪琴都瀕臨破產。在此情形下,Swatch開啟大量生產低價高質的時尚手錶,每年在全球售出2億隻。短短二十年通過合併收購成為全球最大的制表集團,旗下擁有十四個世界知名品牌,包括浪琴、雷達、天梭。
在文具市場,晨光發現了近似的市場機遇。馬克思蘸著墨水寫《資本論》的鵝毛,和後來工業化生產的鋼筆,是書寫工具。而動輒幾千元的萬寶龍的筆是身份的象徵,所以它是一個道具。文具作為孩子們的最愛,它該是什麼?晨光給自己的定位是——玩具。於是晨光將企業的重心放在了「書寫創意」上。他要做全世界最有創意,最時尚的筆,生產有趣好玩的書寫工具,讓每一支筆都有針對性的人群和獨到的價值。
在文具市場,8-20元的高價格區間由進口品牌佔據,不能形成大規模銷售。在1元以下的價格區間,由於質量不穩定,會對品牌形成難以逆轉的傷害。1.5-2.5元的區間,由於同價位產品受到生產規模和研發的限制,滿足不了用戶對創意書寫的需求。而1.5-2.5元的主流價格區間(輻射1-1.5以及2.5-3的價格區間),成了晨光創意書寫的舞臺。
按照功能細分,晨光將文具分為辦公七支筆、會議筆、考試筆。辦公產品更注重質量,晨光從瑞士引進筆頭生產設備,從日本進口油墨,再零成本地「借鑑」一下日本文具成熟的外觀設計,就能以低價快速切入市場。而學生用筆,則更注重創意,分為貓和老鼠系列、米菲系列、傾心之戀mini系列等等,按技術創新分為能量筆系列、大容量系列、彩色系列、噴漆系列等等。
要把筆的球珠做到0.38毫米這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事情,筆的生產設備的精密程度和生產一款歐米伽手錶是一樣的。晨光創立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生產研發體系,對基本款進行大規模自動化生產。而對各種主題創意的產品選擇靈活快速的小規模,半自動化生產。在質量和價格的中間地帶,晨光吃到了巨大的市場紅利,逐漸進入到行業龍頭的位置。
晨光每年投入超過1億人民幣用於產品和技術的設計研發,目前已擁有專利超過700項。有很多國外品牌找晨光做代工,但一心想著決勝全球的晨光,從一開始就拒絕了OEM的世界工廠路徑。有市場、有規模、有核心技術的Swatch收購了十多個品牌,晨光也志在必得。
02
渠道:遠超絕味鴨脖,晨光的虛假繁榮
品牌價值和營銷網絡是企業最核心的兩大財富。中國企業在模仿中決勝國外品牌,一方面靠的是高質低價的產品,但更讓國外品牌望塵莫及的是其無孔不入的營銷網絡。娃哈哈、達利、海天概莫能外。誰完成了最後一公裡的觸達,誰做到有人煙的地方就有自己的產品,誰就是當之無愧的龍頭,是具有無限潛能的超級平臺型企業。
晨光屬於渠道混合模式的典範,既有傳統渠道,又有新型渠道。有晨光直控的加盟店、授權店,也有批發市場的模式。這種混合渠道,比較適合現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需求。中國市場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業態不規整,過去模式和現有模式並存可以更好的實現產品覆蓋。
晨光在全國1500個市縣有配送體系,每個城市和縣都有自己的批發部,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統。並和沃爾瑪、家樂福等頂級零售商合作。2019年,公司零售終端已經達到8.5萬家。要知道,加盟大王絕味鴨脖也才不足1.5萬家店。完成這樣的渠道鋪設,晨光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
大街上掛著「晨光文具」招牌的文具店,並不是晨光真正意義上的加盟店,而是晨光的「改造店」。這與當年陳湖雄掛條幅有異曲同工之妙。晨光找到文具店主,幫助他們裝修升級店面,並給他們無償提供一些經商培訓等,但需要小店掛上帶有晨光LOGO的招牌,大部分小店店主都會欣然同意。就這樣,「晨光文具」開始遍布大街小巷,至今已出現在8.5萬家店面的招牌上。
晨光的出廠利潤只有20%左右,所以它沒有走大廣告大通路的模式。而是將渠道變成晨光品牌的傳播陣地,展開陣地戰。數萬塊直接面向目標消費群體的戶外廣告牌,遍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而且就發生在目標購買行為的場所。更為巧妙的是,這些廣告牌是不收任何租賃費用的。2006年,為了點燃下沉市場廉價消費品的巨大消費力,晨光提出了大篷車計劃,以大篷車協助企業進行深度分銷,同時也是一種移動的廣告宣傳。
龐大的銷售網絡會帶來收入的增長,也為企業的渠道精細化管理帶來巨大的考驗。雖然晨光初步實現了短而深的渠道建設,但在服務和管理滲透方面還跟進的不夠到位。公司銷售人員間接控制3000人的專銷團隊,在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方面亦存在精細化和系統化的優化空間,這讓企業對供應鏈的控制能力相對降低。
雖然晨光比較注重對零售商的培訓,但在實打實的渠道讓利上做得還不夠好。晨光的零售價雖然和真彩、金萬年近似,但批發價卻比其它品牌高一些,這導致在銷售的最後一環,零售商不會為晨光「賣命」。從批發商的角度說,晨光的出廠價格要比其它同質品牌的價格高一些,留給批發商的利潤空間也被打薄,從而挫傷了批發商的積極性。
免費的廣告牌的確起到了廣告效應,但缺乏真正的渠道控制和積極性,很難真正實現銷售轉化。晨光在渠道上走上了虛假繁榮的道路,雖然零售終端越鋪越開,但在連續三年的高增長後,晨光在2007年逐漸進入瓶頸期:渠道鋪設的天花板越來越低,但營業額仍徘徊在10億元附近。就這樣,2008年,晨光加盟店模式誕生,希望能切實提升銷量。
陳湖雄的野心是按照門店大小、銷量等要求,在原有樣板店中遴選出更具潛力的店家,通過貨架改造和店鋪重整,搖身一變成為晨光加盟店,加盟店要求達到裝修、貨架、產品、服務等的「六個統一」,並且要求70%商品由晨光統一配送,這些產品SKU多達1000餘件,大店的品類還能達到8000-10000餘件,同時競品全排他,將晨光的品牌曝光度做到最高。
從普通的廣告牌店鋪變身加盟店之後,晨光具備了更強勢的渠道掌控力。過去十餘年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2019年總營收111.4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53%。2015年晨光文具成功IPO,上市以來股價一直看漲。作為行業龍頭,晨光本應該萬千寵愛於一身,卻在近期招來一片罵聲。
03
晨光:先是文具,然後才能是玩具
4月,「晨光文具做了什麼惡,為什麼大家噴得這麼狠?」的話題被噴上了知乎熱榜第一,2000多名網友吐槽晨光的質量差和渠道壟斷。10元的晨光快幹筆寫在9元的「不易滲墨」紙之上,卻神奇的滲透了。知乎某用戶吐槽晨光0.3mm中性筆芯從2004年到2016年,12年來基本沒有任何變化。有文章稱,晨光的十一款水性筆芯墨水性能完全一致,只是外殼不同而已。
抄了二十多年的晨光,借鑑的習慣至今未改。定位在Swatch的晨光在玩具上下足了功夫,卻忘了工具的技術屬性。在消費力和品牌力提升的情況下,晨光和日本高端文具賣到同等價位的精品文創,斷墨、抹髒、一摔就壞等老問題依舊存在。2019年,晨光的研發費用仍不到營業收入的2%。老顧客稱晨光「學到了日本筆的一切,除了品質」。
而且計算機的使用,讓文具的瘋狂勢頭有所下降。三菱等國外知名品牌的價格也在逐漸變得親民,此前晨光曾經馳騁的市場空白地帶變得越來越狹窄。國內各種新型品牌的興起也進一步蠶食了晨光的市場空間。上圖可見晨光在辦公文具領域的增長非常可喜,此賽道廣闊但分食者同樣眾多,歸根結底還是要進入到技術和渠道的硬碰硬中。
2013年,晨光生活館成立,2016年,九木雜物社成立,並在2018年開放加盟。兩家連鎖零售大店在成為Swatch的路上更近了一步。不幸的是,晨光生活館的嘗試並不成功,換湯不換藥的「精品」文具無人買帳,自創立6年來累計虧損超過9700萬元,不得已進入業務收縮階段,目前僅剩111家;九木雜物社目標定在「打造全球精品買手店」,但至今272家店鋪還未實現盈利。
搬入商場的生活館和雜物社,儘管是在玩具的思路下的進一步升級,但面對的卻是此前完全不同的受眾群體。從學生到青年,雖然年齡的差距不大,但對文具的態度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強制性購買到興趣化購買,這兩者存在著巨大的量差。如同在商場裡賣菜,終歸難成氣候。租金高企,銷售額降低的情況下,難以維繫昔日的好成績是必然的。跟最近比較熱的一些買手店比,九木雜物社在格調定位上略顯幼稚,而且在網際網路衝擊下中國的買手店一直不溫不火。在品控、格調和性價比方面並不可圈可點的情況下,一時風頭過後,九木雜物社也很難維持溫度。
晨光所處的是個不錯的賽道。學生用品領域,除了晨光真彩等幾個品牌,其他均為沒有什麼競爭力的小企業,市場比較分散,未來必然大有可為。作為市場冠軍,玩具的定位也的確為晨光打開了成功的另類大門,但晨光不應該忽略的是,晨光要先是文具然後才是玩具,如果脫離了技術的根,玩具的花枝註定無處安放。辦公文具領域的跑馬圈地一旦過去,也必將進入產品和渠道之爭,單純依靠創意的思路,很難撐起場面。
對晨光的此番斥責,有用戶的不滿,也有用戶對國貨轉型的急切期待。從製造中國到創造中國,僅僅依靠包裝和噱頭的翻新是不夠的,技術的創造才是產品立足市場的根。辦公用筆k35昔日的火熱正是源於技術領先。晨光的孔廟祈福考試筆的確是個不錯的文創噱頭,在國內外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但唯有用不斷提升的質量,才對得起用戶在高考關鍵時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