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名字」不可取、「怪名字」當取締,規範地名應審慎實行|藍鯨熱評

2020-12-24 藍鯨財經

近期,陝西、浙江、廣東、河北、海南等地相繼開啟了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以及道路、街巷等名稱中存在違反命名原則、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

由於此次治理工作的範圍,堪稱歷年之最,執行力度上也極為嚴格,因此,該話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一時間,「你居住的小區更名了嗎」成為當下最流行的話題。

而隨著地名治理話題走熱,部分地區卻因 「誇張」、「過激」等更名舉動,引起社會較大爭議。由此,如何規範、科學的實行更名,是留給相關部門的一大課題。

規範地名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舊城改造工作的推進,一些帶有深刻歷史底蘊的舊地名逐漸消失。資料顯示,北京舊城區胡同地名23年間因舊城改造消失了40%;蘇州近30年間有1192個老地名消失。

而在此期間,一些「大、怪、洋」的名字卻趁機大行其道。這其中,尤以開發商命名的樓盤項目最為盛行。

開發商通過造一些有噱頭的小區名稱,來製造營銷賣點。比如在小區旁邊有一條小溝,有幾棵樹,開發商便稱自己為「溼地」;又比如所謂的「歐洲城」小區,既沒有歐洲人居住,也沒有歐洲的商業文化,只是開發商自詡帶有歐式風格;此外,還有的小區被叫做帕提歐公館、Villa小區,群眾既不懂這是什麼含義,叫起來也十分拗口。並且,類似的命名方式,在實際交易中也誤導購房者。

在一個健康、成熟的文明國度裡,這種「誇大渲染式」的命名方式並不可取。因此,近期,不少地區「大、怪、洋」的小區名稱,已明確被列入到整改範圍,如溫州「香緹國際」被改成「香雅園」;惠州的「奧園冠軍城」被更名為「奧園尚雅花園」;溫州TOD國際新城被更名為「名都苑」;「萬科歐泊」被改稱為「新光城市花園」。這些更正後的名字,既不失文化底蘊,又符合大眾認知,受到當地群眾的普遍好評。

而通過本次規範地名的工作,對於宣傳地方文化、規範城市管理、促進居民空間認知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更名應做好規範化,避免過度、過激行為

不過,隨著更名行動大範圍展開,部分地區也開始出現了關於是否「矯枉過正」的爭論。如何在更名工作中避免「過激」和「過度」,無疑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整治規範地名的行動,民政部等六部委有著嚴格的要求,以防止地方執行過程中出現過激行為。

在六部委發布的《民政部等六部(局)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裡就明確提到,準確把握工作重點,嚴格遵照認定標準,充分徵求各方意見,科學合理確定不規範地名清單,對於可改可不改的不予更改,防止亂改老地名,確保地名總體穩定。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依法依規推進,避免因地名更名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地區關於「不規範地名」的認定標準上或也存在主觀性較強的情況,違背了政策的初衷。

其中,海南維也納酒店更名一事便受到輿論高度關注。今年6月12日,海南省民政廳公示的《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中,15家維也納國際酒店位列其中。其不規範類型為「崇洋媚外」,認定原則為「使用外國地名的地名(奧地利首都)」。隨後,維也納酒店向海南省民政廳提出異議。

對此,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新年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就指出,維也納酒店在全國都有連鎖店,此名稱也使用多年,這顯然之前也是被政府部門認可的,此次突然被清理,違背了行政法領域裡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此外,部分地名在改名後的一些奇怪的名稱也引起了爭論,例如,廈門的部分小區和商業街名稱直接用路名取代,也一度引發熱議。其中,中央灣區、央璽等幾個住宅區,由於使用了「中央」之類的「大」地名,被要求整改。目前小區根據所在位置,已經更名為日圓二裡、薛嶺南路;而加州商業廣場、東方巴黎由於涉及「洋」,而被分別規範為蓮前東路123號、門牌金榜路140號。

類似案例中,由於部分項目直接冠以路名,在辨識度上存在一定混淆以及不利於居民辨認的問題。歸根到底,更改地名也是為方便居民生活,提升居民空間認知。如果執行者反應過度,為改名而改名,就會違背政策初衷,陷入另一個誤區。

可以看到的是,在本次大範圍「更名」的工作,多數省市在實際執行中受到群眾的支持,例如,河北等地在規範不合理的地名時採用市調方式,積極聽取群眾意見,便得到市場一致好評。河北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在遇到一些『老地名』需要更改時,我們會更尊重人民群眾的想法。」而除了徵求群眾意見,他還會從行政成本角度考慮。據該負責人介紹,一旦更名,會對所在地居民的身份證、戶籍、不動產登記等信息造成影響,所以這件事應該經過專家組的詳細論證才能有序推進。

目前,各個地方規範地名的行動仍在進行。但此次事件所反映出的問題亦值得警惕。地名更改,既要與城市管理、區域建設相吻合,也要與當地實際情況以及居民的認知心理相聯繫。如何才能讓地名整治工作在沒有爭議的條件下進行,是一個需要各方認真考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新華調查」南京下月完成對「大、洋、怪、重」地名清理整治 小區...
    「威尼斯水城」在浦口區,「楓丹白露」在秦淮區,建鄴區有「歐洲城凱旋麗都花園」、江寧區有「瑪斯蘭德」別墅、棲霞區有「伊麗雅特灣」……南京市6月發布《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實施方案》,要求7月起開展集中整治,9月中旬完成,意味著這些小區的洋名字很快將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 地名不規範,究竟該怎麼管
    您家小區名字「崇洋媚外」了嗎?「怪異難懂」嗎?「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嗎?如果是這樣,今後可能就要改名了。   近來,海南、陝西、河北、廣東等地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
  • 組圖:洋地名「塞」和 「屎」同音 福建民眾反感濫用「怪」地名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5月12日電(吳隆重)近年來,「巴黎」、「羅馬」、「紐約」、「曼哈頓」等許多「洋名字」,披著居民小區、高樓大廈或店招的外衣,悄然空降福建各個城市。  洋地名是不是非改不可?  不僅洋地名,中文地名的使用規範也一直受到市民的關注,泉州人對地名和店招比較較真。泉州市民林先生介紹說,前些年,泉州仁風街附近開了一家「湘西土匪菜」,當時正值《湘西剿匪記》熱播,「土豪已經過分了,還來土匪!」
  • 十堰將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 貪大媚洋求怪的名字都不能用了
    貪大媚洋求怪重名的地名將清理整治《方案》指出,此次將對全市居民小區(商業樓盤)、大型建築物、道路、街巷等地理實體名稱中存在的「貪大、媚洋、求怪、重名」(以下簡稱「大、洋、怪、重」)不規範地名現象,以及隨意命名、更名、發布和使用不規範地名的違規行為進行清理整治,提高地名規範化管理水平。
  • 多地清理「大、洋、怪、重」地名,你再也住不進「維也納花園」了
    不單是奇怪的英文穿插在各類酒店、小區的名字中,還有很多類似「維多利亞」、「海德堡」、「加州」等外國地名,你一回家進入的就是「維多利亞花園」、「海德堡公館」,去個海南就能入住「加州陽光海岸」。針對這樣的亂象,2018年年底,民政部、公安部等國家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
  • 規範地名這樣的好事,怎麼就尷尬了?
    但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確實挺不美的。要是你讓我住在「豪庭」裡,我連下樓扔垃圾都要自慚形穢。於是,從去年開始,民政部、住建部等國家六部委就聯合下文,要求集中清理不規範地名,重點就是那些「大、洋、怪、重」的地名。這本來是件很有必要的事,不料海南及西安等地發布的需要整治的不規範地名清單,卻泛起一陣波瀾。
  • 安徽:洋名、怪名、重名等不規範地名被列為整治重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期,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了《安徽省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啟動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工作。列入清理整治範圍的不規範地名如何認定?老地名是否都要整治?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
  • 民政部:整治不規範地名 防止隨意擴大範圍
    近日,多地發布的「關於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的公示」引發熱議。》,對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各地要重點清理整治社會影響惡劣、各方反映強烈的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
  • 福建:杜絕「大、洋」等不規範地名 地圖標註必須規範
    2019年05月21日 14:31:10 來源:福建日報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日前印發《關於清理整治地圖不規範地名標註的通知》,要求各地圖編制資質單位、網際網路地圖服務單位應嚴格按照《列入清理整治範圍的不規範地名認定原則和標準》的規定,
  • 昆明部分小區名字可能不保!民政部喊話整治這些「洋地名」……
    近日,西安市未央區、海南三亞、海口、安徽阜陽、廣東廣州、汕頭等多個城市先後公示了轄區內部分需清理整治的不規範地名清單,其中不乏不規範的小區名稱,這些地名因為崇洋媚外、怪異難懂等原因將面臨清理整治。在這些省份統一行動的背後,是民政部等6部門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的統一部署。
  • 六部委發文全國整治不規範地名:「中央、王府」不能隨便用
    此後,浙江省杭州市、溫州市、蘭谿市,廣東省廣州市、珠海市、汕頭市、惠州市、雲浮市,甘肅金昌市,內蒙古,安徽省合肥市,重慶市,河南省鄭州市、三門峽市,山東省等多地已先後對轄區範圍內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了公示,並要求整改。
  • 洛陽不規範地名清理整治,哪些樓盤可能改名?
    從「威尼斯」出發,到「維也納」辦事,晚上去「曼哈頓」 逛街,不出城也能「週遊世界」 ——洋地名泛濫的現象,成為不少網友吐槽的段子。最近,海南、西安、鄭州等全國多地掀起了一輪「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的熱潮。說起著名的「曼哈頓」,其實咱洛陽之前也有,不過現在已經改名叫成了「老城根」。
  • 地名改了,我的房產證、身份證、戶口本怎麼辦?
    相關專題>>多地整改崇洋媚外地名「地名改了,我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近日全國多地清理整治地名的工作引發了網友諸如此類的討論。去年12月,民政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對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全國多地近期開展了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工作。
  • 地名命名不能丟了文化自信
    近日,海南、河北、廣東等全國多地民政部門列出不規範地名清單,多個建築物、居民小區等被認定取名不規範,理由包括「怪異難懂」「刻意誇大」「封建色彩」「崇洋媚外」等。  地名是社會基本公共信息,更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不規範地名損害了民族文化。早在1986年,國務院就出臺了《地名管理條例》,對地名進行初步規範。
  • 也說海南整治不規範地名事件:亂改地名,可以休矣
    最近,各地相繼貼出了改地名的公示。這公示是由當地的民政廳發出的。比如海南省民政廳。貴廳改一個地名的原則是什麼呢?說要改掉大、洋、怪、重的地名。在我看來,地名無所謂大、洋、怪、重。大有什麼不好的,洋又觸犯了哪條憲法?「怪」不正好讓人記住,地名千奇百怪的不正好顯示了人民有智慧?
  • 崇洋媚外 多地取名不規範 政府究竟怎麼管
    近來,海南、陝西、河北、廣東等地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按理說,這項舉措體現了文化自信,而且一些地名確實存在挾洋自重、古怪難懂的現象,為各界詬病多年,但一些地方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存在一刀切、標準不明、組織實施不夠穩妥等情況,導致輿論也出現了一些反彈聲音。
  • 株洲太子路正式更名為楓溪大道,同時地名使用有規範
    11月2號,我市召開市地名委員會2017年第一次會議,審議相關方案,研究地名管理工作。太子路將更名為楓溪大道,同時,地名使用也將更加規範,一些名字禁止使用。據了解,依據地名命名相關規定,經實地踏勘,徵詢道路沿線部分單位和住戶意見,並經專家論證,蘆淞區擬將「太子路」更名為「楓溪大道」。
  • 擬禁用國家領導人名字作地名
    本報記者 金可道路通名為「胡同」的應予以保留、禁止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軌道交通站儘量避免用道路名……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標準》在市質監局官網開始徵求意見。據了解,該標準是在《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 清理整改「大洋怪重」地名 南寧那些「牛頓」「維也納」小區會被...
    如果改的話是不是名字跟這個小區的這樣的一個構造的一個環境可能是就沒有(那麼匹配)據了解,2018年,民政部等國家6部委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指出,一些地區仍然存在一些「大、洋、怪、
  • 民政部整治街道等不規範命名 看各國如何取地名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3月2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提起"曼哈頓"、"威尼斯"、"加州1885",您聽了一定以為我在說國外地名兒吧?其實,這幾個地名兒是我國一些地方出現頻率較高的街道或大樓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