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隻旅行的貓
圖/網絡
這幾天,關於女生被害的案子接連傳來。
先是上市高管鮑毓明性侵養女三年,目前這個案子變得撲朔迷離,養女,養女母親和鮑毓明三方的說法各自不一樣,鮑毓明提供了戀愛版本,今日還曝出了一段電話錄音。
接著去年因為被男友精神控制而自殺的北大女生包麗,傳來了已經去世的消息。包麗帶著眷戀與遺憾離開,但是包麗男友牟林翰卻仍未對此付出代價,接下來是包麗母親的維權之路。
不管是高管性侵案,還是北大女生的自殺案,兩個都是悲劇的。性侵案目前鮑毓明提供了戀愛版本,認定兩人的關係為情侶關係;而包麗與男友,生前也是稱為情侶關係。
這樣的關係,是不正常的。性侵案中,明明是一個戀童癖把自己的猥瑣行為包裝成了所謂的愛情,試問一個十幾歲的女生,都健全的三觀都尚未建立好,與一個比自己年長三十多歲的人產生愛情,這樣的說辭,誰能相信?
而在包麗的案子中,兩人是同學,這個時期的愛情,本應是美好的,充滿希望的。而由於男友牟林翰長期的精神控制,導致原本開朗自信的包麗變得敏感自卑,認為不是處女真的是自己的錯,需要自己付出生命的代價來「謝罪」。
這兩個原本是不相關的案子中,我卻看到了一個相似點,無論是鮑毓明,還是牟林翰,都一致表現出了戀母情結。
在南風窗的報導中提到:有時候鮑毓明會突然掀開李星星的衣服,撲到她懷中,說自己是寶寶,把李星星稱為媽媽。
而在包麗案中,從聊天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牟林翰也稱呼包麗為媽媽,在包麗自殺前的聊天記錄顯示,包麗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媽媽給你謝罪了!
我們見過情侶之間稱呼為寶貝,笨蛋,或者親愛的,老公老婆等等,但是互相稱呼為寶寶和媽媽的,應該是很少見了。
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可以解釋為戀母情結。所謂的戀母情結是指男孩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緒。後統指幼兒對異性父母的依戀、親近,而對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複合情緒。
這其實最早來源於一則神話故事,在古希臘中,俄狄浦斯王子被神預言終有一天會殺死自己的父親,娶自己的母親為妻,雖然他一直都在極力避免,但是最終仍然沒有逃過,犯下了大罪。
在此要敲重點,戀母情結雖然是男孩成長過程中比較正常的現象,但是其實是不對的,這在最開始的產生源頭中,也是被當成罪惡的。
很多的小男孩,在成長階段,都會產生戀母情結,小的時候喜歡與媽媽在一起,甚至產生了長大以後要娶媽媽的想法。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霍思燕與杜江的兒子嗯哼了。很多人都知道,嗯哼是一個小暖男,從小就知道體貼媽媽。有一次霍思燕在微博上曬出嗯哼的話:媽媽,我想六歲買手機,八歲娶媽媽,兒子,你說的話,我想這句話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愛你。而杜江回應:先過了老子這關。
這句話在很多網友聽來簡直要酥到骨子裡,但是其實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嗯哼的這句話就是典型的戀母情結的表現。
不過杜江和霍思燕及時糾正,杜江對嗯哼說:媽媽是公主,我們倆是男子漢,要一起保護媽媽!
所以,有戀母情結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但是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調整,否則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
孩子的性別觀念,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了,異性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性別意識,不能再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
為什麼會產生戀母情結呢?一般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父親從小缺席孩子的成長,比如長期沒有生活在一起,或者是父母離異等,孩子長期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產生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
第二,父母感情不和,有個詞叫「孤兒寡母」,當家庭不和睦的時候,孩子和媽媽,大多時候是處於弱者的狀態,這兩方很容易抱團,互相取暖。
長期與媽媽的單獨相處,就很容易產生依賴的格局。
那麼當孩子產生了戀母情結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對孩子要有隱私意識,比如說洗澡,換衣服,上衛生間等等,一定要有隔離起來的隱蔽空間,千萬不要直接當著孩子的面,孩子大了也要和孩子分床睡了。
第二,讓孩子走出家庭,認識更多的人,孩子的成長環境,不能只有父親母親,也要有同齡小夥伴的參與,帶孩子多認識一些同齡的玩伴。
第三,父親一定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母親教會孩子愛,而父親教會孩子勇敢,兩者缺一不可,千萬不要讓孩子產生和母親相依為命的感覺,否則的話孩子很容易產生戀母情結。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如果引導不好,產生的後果就如同鮑毓明案和包麗案了。兩個案件都是很悲劇的。
當然,無論如何,戀母情結也無法為鮑毓明和牟林翰開脫,無論是道德層面還是感情層面,兩人必將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一個健康的完整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多麼重要!為人父母,是一件很重要的責任,不是生下來就好了,養孩子才是更重要,更考驗人的事情!一個小孩的成長,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身體的成長和心理的成長一樣重要,而往往很多家長只關注到小孩的身體成長,而忽略了小孩的心理成長。
作者:一隻旅行的貓,用有限的經歷,和你領略無限的人生。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