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
長安福特的回應
在鄧樂家跳樓身亡的第20天,他的東家——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下稱「長安福特」)終於通過官方微博發出一則《說明》。全文如下:
2019年12月1日,長安福特一名員工在其派駐地租住的公寓樓輕生而不幸離世,特此說明如下:
該員工於2012年從大學招聘入職長安福特,先後從事製造工藝工程師和先期工程師,屬於業務部門培養對象。生前曾被診斷罹患抑鬱症。
得知此事後,我們非常震驚和悲痛,第一時間安排員工家屬從重慶趕赴事發地,共同處理後事,並尊重家屬意願,全程協助家屬處理遺體返回重慶的事宜。
目前,關於後續的後事安排還在和家屬保持持續溝通中。
對於我們的員工發生這樣的不幸,對於員工家屬的悲痛和給家庭帶來的巨大的創傷,我們都感到非常悲傷,心情沉重。我們對沒有能及時細緻了解員工的心理疾病狀況並及時做出疏導,感到非常內疚。這二十多天來,我們和員工家屬一直都在保持溝通,但是未能取得充分的互相理解,和達成一致,對此我們感到非常抱歉。然而我們對員工和家屬的關心和付諸的舉措是誠摯的。我們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陪伴員工家庭走過這段最難的時間。
事發以來我們一直在做的,以及接下來繼續會做的:
我們會繼續積極配合家屬處理好善後事宜,陪伴家屬渡過難關;
我們願意為員工家庭提供在法律法規基礎之上的儘可能的支持和幫助;
我們將會全面落實員工心理關懷,在工作中從細節抓起,避免再讓類似不幸發生。
作為員工的同事和朋友,我們深表痛心和不舍,再次向家屬致以誠摯的慰問,希望能與家屬保持暢通的合理的協議協商。
我們會保持最大的誠意,和員工家屬,以及和關心長安福特的朋友們保持透明的溝通。
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21日
在長安福特發出這則說明的評論區,一位名為「改名在一年後」的網友評論道:「1號人死的,21號才發聲明。事情不鬧大,官方根本就不會鳥你」;另一位名為「y柒岄」的網友發文時用了兩個問號:「出事20天,溝通的結果就是等到輿論發酵才開始認真溝通??」
跳樓前24小時
長安福特發出《說明》之前一天,也就是12月20日,鄧樂家的妻子譚女士註冊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樂家之家1」,刊出她自己所寫的一則關於亡夫鄧樂家的長文——《長安福特AE工程師之死:吉大畢業,入職8年,年僅30歲抑鬱跳樓身亡,他在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
文章在24小時內就超過了10萬加的閱讀量,譚女士在這篇長文講述了鄧樂家12月1日出事前後的諸多細節。
「對不起 我有抑鬱症 工作問題太多 對不起所有人和這個世界」
2019年12月1日7點41分,鄧樂家發出最後一個朋友圈並留下遺言,從與同事合租的公寓樓16層跳下。
「救不回來了。」早晨8點,譚女士和一歲的寶寶還在睡夢中,被鄧樂家同事電話驚醒。
「12月1日,這一天對我來說是痛不欲生的開始。」譚女士所髮長文中稱,「我不敢相信這個消息,瘋狂地給他打電話,卻無人接聽。我的心一點點往下沉。就在上周他才回重慶給寶寶過周歲宴,人怎麼會說沒就沒了。」
「事發前一天,我們通電話時他(指鄧樂家)告訴我下周項目過節點,他需要趕出一個高標準的總結報告並進行匯報,此事令他壓力巨大,已失眠兩晚,感覺自己抑鬱症又犯了。
我們每天都會視頻聊天,我知道不僅僅是一個總結報告的問題,他跟我也多次提到感覺工作問題比較多,團隊所有人每天都加班,但問題還是解決不完。要調試、要進行質量調查、要寫報告,現場安全也很重要,擔心出安全事故、機器人相撞等,最害怕的就是停產,每天的工作都在高壓下完成。
所以我趕緊讓他向主管告知病情,立即辭職回重慶。
我在11月30日凌晨12點與他的再次通話中得知,他在晚上11點40分給主管打了電話表明有抑鬱症並提出辭職,可主管知道後,並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如進行心理疏導,讓共同居住的同事看護,而是讓他勸說鄧樂家繼續扛一扛。」
譚女士繼續披露鄧樂家跳樓之前一晚的細節。
「作為妻子,此時遠在重慶的我也只能在電話裡安慰他,直到反覆確認他情緒穩定後才睡去。夜裡3點我起床照顧小孩,發微信問他是否睡了,沒有得到回覆,我想他已經睡著了。而4個小時後,迎來的卻是永別。」
譚女士貼出的微信截屏聊天記錄顯示,凌晨三點,她起來擠奶,並向鄧樂家發去詢問他是否睡著,但沒有得到鄧樂家的回應。
五個小時後,悲劇發生。
從天之驕子到地獄
上述長文中,還講述了鄧樂家畢業至今的一些情況。
鄧樂家,男,出生於1990年,重慶長大,2012年吉林大學畢業回渝,與30多名吉大校友一起通過校招加入長安福特,任生產工程師(長安福特的說明裡稱鄧樂家先後從事製造工藝工程師和先期工程師)。在那批30多人的吉大校招員工中,超過8成的人已經跳槽或轉行,只有鄧樂家還在堅守。2012年一進入長安福特,鄧樂家就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倒班:每周輪流上七天白班(白班工作時間為8:00-18:40),六天夜班(夜班工作時間為18:00-次日5:20),每天上班時間超過10小時。
長文中稱,工作壓力、不規律的作息、長時間的加班導致鄧樂家出現失眠、思維遲緩、記憶力下降等症狀。那段時間譚女士和微博成了鄧樂家的唯一情緒出口。
鄧樂家的微博記錄:
2012年9月1日:兩個月沒有周六
2012年11月5日:夜班倒白班 睡不著啊 胃還不舒服 囊個睡嘛
2012年12月3日:今天肯定會很慘 就睡著了 夜班倒白班太難過了
2013年4月18日:真心煩倒班了 不喜歡腦袋暈忽忽 像缺氧一樣 空曠曠的感覺
2013年7月2日:選擇錯誤 當初就不該選這個 身體受不了 這樣的工作方式太不健康了
2013年8月19日:我在想,現在的我過得越來越不開心,上班時間很多,碌碌無為的,完全沒有業餘生活,我會變得越來越憂鬱,越來越孤僻。久而久之,聯繫的朋友越來越少,也不喜歡接觸陌生人,交新朋友,連朋友介紹的人,都懶得聊會扣扣(備註:指QQ)。長此以往,我會變成什麼樣!在我可見的未來半年來,至少現實還無法改變。
2013年10月17日:在心裡,一直非常渴望能夠結束倒班的工作,過上正常的生活。可是,如果我對直說,倒班其實挺好的,會怎麼樣呢?
2015年6月,譚女士陪同鄧樂家前往重醫附一院就診,診斷結果為抑鬱症。
隨後,鄧樂家申請調離車間,來到先期焊裝項目小組,工作強度和壓力不大,鄧樂家可按時上下班,抑鬱症狀逐漸消失。
2016年,鄧樂家與譚女士舉辦了婚禮,2017年複診病情穩定小兩口開始停藥備孕,2018年妻子懷孕5個月時候,鄧樂家被長安福特派駐杭州,擔任項目負責人完成一個為期兩年的重要項目。
長文中介紹,鄧樂家的手機打卡記錄顯示,近期短短5個月內,其加班時長超過350小時。2019年6月總計加班64小時;2019年8月總計加班91.5小時;2019年9月總計加班99小時;2019年10月總計加班73小時。根據以上加班時長計算,平均每天(每月以30日計算),鄧樂家都需要加班至少兩個小時。
譚女士公布的錄音顯示,事發之後的12月15日,鄧樂家的家屬在與長安福特HR(人力資源部)高級經理第一次協商時候,HR經理用重慶方言說:「大學生進來,從學生——天之驕子到上班,這個(過程)我們有句行話叫做:天之驕子從天上落下去了,落到哪裡去了?落到地獄裡頭去了……」
譚女士在悼念亡夫鄧樂家的長文末尾寫道:
「如果能重新選擇,我希望我老公沒有去杭州出差
如果能重新選擇,我希望我老公沒加入長安福特
可一切沒有如果
願大家安好,願我老公在天堂睡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