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飾都咋穿?

2020-12-22 全球博物館

俗話說:「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在古代,則不僅僅是愛好問題,還是禮節問題。服飾,也是一種文化。

一、 頭衣(冠、冕、巾幘)

冠,用以捆住頭髮,同時也起裝飾的作用。

冕,大禮帽,天子、諸侯、卿大夫在祭祀時所戴。

巾幘,古時只有統治階級、王公貴人才能冠(戴帽),奴僕只能用巾(黑紗)包頭。《釋名》上說:「士,冠;庶人,巾。」巾,又稱幘。

圖:冕

二、 體衣(衣、裳、袍、裙、裘、布衣)

上身為「衣」,下身為「裳」。如《賣炭翁》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袍,是一種簡單便服,不分衣和裳。

裙與裳接近。如《林黛玉進賈府》:「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

圖:上衣下裳

古代體衣,在質地、顏色上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司馬光在《訓儉示康》批評:「近歲風俗尤為侈糜」時說:「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這表明:走卒穿士服,農夫穿絲履不合常規。

王公貴人在天冷之時有毛皮大衣(裘);天熱時有高級絲織品。而那些寒士庶子則只能穿布衣(麻、葛所織)、褐(灰色粗布)之類。

三、 足衣及其他

足衣,就是鞋,古代稱「履」。古時鞋分革、絲、麻、草四種,有錢人穿革履絲鞋,窮苦人穿草鞋或光腳。

圖:履

此外還有寢衣,包括褻衣、錦衾、布衾等。如杜甫詩:「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圖:女子褻衣(內衣)

四、服飾與人物代稱

古代的服飾以顏色、材料或質地等鮮明的特徵,顯示了穿者的尊卑貴賤或性別職業,故不少服飾詞語成為某類人物的代稱,有的通用至今。此類詞語輯錄如下:

黔首:秦時平民用黑巾裹頭,故代指平民。

巾幗:古代婦女戴的頭巾,故代指婦女。

黃冠:黃色的束髮之冠。因是道士的冠飾,故代指道士。

黃衣:道士穿的黃色衣服,故代指道士。

黃裳:太子的代稱。

布衣:麻布之類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的衣著,故代指平民。

青衣:古代婢女多穿青色衣服,故代指婢女;後指演員。

白丁:古代平民著白衣,故以白丁稱呼平民百姓。或以白衣、白身稱之。

青衿:也作青襟,古代讀書人常穿的衣服,故代指讀書人。

縉紳:古代士大夫大帶子下垂的部分叫紳,笏插在皮帶與帶子之間叫縉,所以縉紳代稱高官。

褐夫:褐是麻毛織品,質地較次,是窮苦人穿的衣服。褐夫代指貧民。

裙釵:唐以後用裙釵代指婦女。

袍澤:古代士兵穿的衣服,故代指將士、戰友。

左衽:古代衣襟又稱為衽,襟要向右掩。左衽指襟向左掩,用左衽代指不服朝廷的遠方敵人。

本文的所有圖、文等著作權及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這些古代服飾穿搭的搭配你知道嗎?
    鳳冠霞帔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在古代呢,普通平民是一概不能佩戴。不過到了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
  • 古代服飾文化「知多少」
    紅裙寬袖、青衫白褂……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街頭巷尾,穿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一古代服飾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服飾之美,不僅滿足生活的需要,帶來視覺的享受,其發展還呈現了一段時期民俗和文化的特點。古代服飾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製衣的?「華夏」名稱與服飾相關漢服,越來越走入我們的生活。
  • 中國古代布料、服飾的特點及演變
    中國古代布料的演變按照中國歷史演進的順序,不少學者和論著沿用傳統的上古、中古、近古三分方式,描述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內衣的演變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呈現出了豐富的特徵和風格。上古先秦開始就有記載內衣文化的文字,當時男女內衣區分不大。《說文解字》雲:「褻,私服也。」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漢服指漢民族傳統服飾,那你知道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什麼樣的嗎?原始時期原始人將獸皮拼接成衣服禦寒。新石器時代,農業和紡織出現,人們開始用麻布縫製衣服。此時的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顏色是上玄下黃。此種服色觀念來源於「天地崇拜」,影響深遠。
  • 宋和元的古代服飾,你了解多少
    嗨,也不知道你是第幾次刷到小編,但是小編很開心遇見你~希望你別覺得小編的古代裝束很無聊哦~宋和元的古代服飾,你了解多少既然小編在之前講了上古啊,夏商周啊,春秋戰國啊,魏晉南北朝啊,還有大唐的服飾簡介,今天輪也輪到了宋元明清了
  • 漢服復興怪象:都在穿貴族衣裳,難道平民服飾就不用復興嗎
    不論是日本的和服,還是韓國的韓服,都含有它的元素。如果說早些年漢服還被人們視為奇裝異服的話,現在大多是見怪不怪了。網絡上到處都是漢服相關的資訊,而像成都這些城市穿漢服的小姐姐隨處可見。漢服復興怪象:都在穿貴族衣裳,難道平民服飾就不該復興嗎?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二):古代服飾
    古代的裙和裳不同如《爾雅》說:「繞襟謂之裙。」意思是說所以要從衣襟斜下通過右腋,往下繞至腰臀間,以至前膝。後代的裙與古代的裳則接近。如《林黛玉進賈府》:「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裝飾。」古代體衣在質地、顏色上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如司馬光《訓檢示康》批評「近歲風俗尤為侈靡」時說「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相比,漢服歷史悠久。與和服的寬敞典雅相比,穿著漢服的女性更加優雅、典雅,展現了中國禮儀之鄉的魅力。那麼,漢服在不同朝代之間有什麼區別? 漢服的歷史發展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中國古代兒童沒有自己的專屬著裝嗎?談談唐代的兒童服飾
    現代流行的大眾漢服服飾除了產出成年男性、女性的服飾以外,鮮少有漢服店出售兒童漢服服飾。難道中國古代兒童沒有自己的專屬著裝嗎?他們只是穿著改小的普通男、女服裝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古代兒童服飾問題,以服飾特點較為成熟的唐朝為例,根據出土實物、文字記錄、兒童畫作來概括性探究古代兒童服飾的發展狀況。
  • 古代服飾小知識,裳和裙不能混為一談
    「百度漢語」中介紹,裳讀cháng的時候,在古代指裙子。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裳在遠古時代指下身穿的服裝。遠古時期的人類,用獸皮、樹葉製作衣服,遮擋、保暖下身。天氣冷的時候,在腿部套上「袴」。袴,可以理解成秋褲。也就是說,裳的用途是「遮羞布」,真正起到保暖作用的衣服是袴。
  • 西安仨90後女生拍古代服飾寫真 首飾都是拍賣來的古董
    寫真照片 本報記者黨運攝  收藏古董珍玩的人不少,但是將古裝穿在身上拍寫真,這是小何團隊的首次嘗試,堪稱奢華。「想用這樣的方式,再現古典之美」,小何希望讓更多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生活,「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 現代盛行的漢服在古代是大戶人家穿的?真實的古人是穿什麼勞作的?
    漢服,相信大家也都耳聞目睹過,或是在視頻網站,或是在大街小巷...常見的漢服都是寬衣大袖,非常的華麗。那如此華美的漢服,古人是如何穿著進行勞作的呢?
  • 古代服飾十八種代稱,布衣借指平民
    古代的服飾以其鮮明的特性,顯示了穿著者的貴賤尊卑或性別職業,因而不同特點的服飾就成了不同社會地位人的代稱,有的甚至沿用至今。黔首黔,黑色。袍澤「袍」和「澤」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稱。《詩經·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
  • 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以及發展
    歡迎來到貝拉說歷史,下面要講述到的是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以及發展大千中國,服飾的種類五彩繽紛,在不同的階段出現不同的服飾,已經漸漸地成為了一種習慣。而服飾也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不管在何時這樣的一種文化都可以做到深深地影響著人們,讓人們對於這樣的一門文化的了解更多了幾分。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服飾也是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文化,並且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具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豐富的積澱,不管何時這樣的文化都能夠繪製成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吸引著無數的人前來觀看。
  • 古代女人服飾是什麼樣?從我國發掘的古墓能找到其「真容」
    漢服是明末以前,我國漢民族傳統服飾。雖然經歷了清朝時期的斷代,但漢服依然是我們傳統服飾。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他們民族服裝都是從中國古代演化而來,只是沒經歷過滿清統治,以至於還保留著那些改良後模樣。漢服是什麼樣呢?
  • 隱藏在中國古代服飾顏色背後的秘密之青色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數千年來,一直遵循著嚴格的長幼尊卑等級秩序。只是這一套完備的封建等級秩序,早已貫穿了人們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縱使是那時衣著服飾的顏色也必須得嚴格遵守規範,不得越矩。下面我們先來給大家籠統地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五種正色。
  • 古代龍袍是專屬服飾豈能亂稱呼
    本文作者黃強龍袍是古代皇帝、皇太子與皇后嬪妃穿的特殊服飾,明清時期尤為重視。上面繡有龍紋。蟒紋類似龍紋,但是不是龍紋。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用於皇帝、皇太子服飾上是龍紋,用在皇子身上是蟒。龍袍是專有名詞,其他人不能用龍紋,以及龍袍名稱。
  • 古代女子舉行成人禮,服飾的深層含義,你了解多少?
    中國古代的成人禮:男子行冠禮(一般二十歲),女子行笄禮(一般十五歲)。在古代時期,男子滿20歲時行加冠禮,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認,可以娶妻生子了。而女子則在滿15歲後就行笄禮,及笄之後便可以嫁人了。而古代女子在舉行成人禮時,三次加笄的服飾,更是蘊含了不同的深意。最初服飾:採衣採衣其實就是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女子穿著普通的衣服款式,梳雙鬟髻,通常採衣的色澤比較純麗,象徵著小女孩最初天真爛漫的模樣。
  • 關於中國古代的服飾,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
    宋元明清後,經歷了這麼的朝代,而基本每一個朝代的服飾都不一樣,關於古代的服飾,究竟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呢?漢朝的禮儀制度由漢高祖的太常叔孫通依據夏商周三代禮儀制度所制定。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蟬衣內有中衣、深衣。西漢時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兩種,裁剪已經不同於戰國深衣。
  • 張曼玉一點沒受年紀影響,身材曲線依舊高挑迷人,真是咋穿咋美
    每一款都很完美,不會有任何踩雷的問題。不信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張曼玉是如何穿搭的吧。氣質出眾的張曼玉,就連挑選衣服的品味,都走在了時尚尖端。能夠自我調節的緊身版型,不管是什麼身形的小夥伴們都不會踩雷。服飾的搭配,沒有曲線感會顯得不夠精緻、不夠有女性魅力。但是,也並不是隨意的搭配都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