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語咖德語篇丨馬克·吐溫說,它是最「可怕」的語言

2020-12-13 多語咖

德語知多少

前幾次的推送中,多語咖和大家一起了解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法語,最富音樂性的語言義大利語,最具柔和性的西班牙語,那麼今天,多語咖要和大家聊一聊世界上最複雜的語言。

在大家的心中,最複雜的語言是哪一種呢?是讀音變幻無窮的漢語,還是人名中全是「司機(斯基)」的俄語?

在很多人的心中,最複雜的語言非德語莫屬。

素有「美國毒舌」之稱的馬克吐溫先生就曾經寫文控訴過這個「罄竹難書」的語言:「作為一個語言天才,能用30個鐘頭學會英語(除了拼寫和語音),30天學會法語。30年才學會德語!」

在1880年時馬克吐溫還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可怕的德語》的著名文章,被大家經常奉為史上討伐德語的「第一檄文」。

沒有比德語更加草率鬆懈,毫無系統的語言,而且還如此變化無常,難以參透。學習德語的人十分無助地在德語海洋中沉浮,當他以為終於掌握了十種詞性變化規則的時候,德語書翻到第二頁,上面卻寫著:「現在同學們請認真記錄以下單詞的特殊變化。」眼睛掃一眼才發現特殊變化的比規則變化的多幾倍。無奈之下只好再硬著頭皮學下去,尋找下一個落腳點,下一個危險區域。……樹是公的,樹芽是母的,樹葉是中性的;馬是中性的,狗是公,貓是母的,當然公貓也是母的(德語die Katze貓不分公母);人的嘴巴,脖子,胸部,肘子,手指,指甲,腳,身體清一色是公的,腦袋是公是母還得看前面修飾詞,而不看是誰的腦袋,因為在德國所有女人腦袋要麼是公的,要麼是中性的;輪到鼻子,嘴唇,肩膀,胸脯,手,腳指頭可都是母的;頭髮,耳朵,眼睛,下巴,腿,膝蓋,心臟,良心(conscience)壓根無性可言,即中性。估計造字者對良心(conscience)的了解都是道聽途說的。——《可怕的德語》馬克·吐溫

德語,語言系屬上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其標準形式被稱為標準德語(Standard deutsch),是奧地利、比利時、德國、義大利博爾扎諾自治省、列支敦斯登、盧森堡和瑞士的官方語言,用拉丁字母書寫。

使用德語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3.01%,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歐盟內使用最廣的母語。

德語標準共同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馬丁·路德對拉丁語《聖經》的翻譯工作。大多數德語詞彙源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的語言,一些詞彙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還有部分來自法語和英語。歐洲語言管理中心2015年9月最新的數據顯示,全球使用德語各方言的人數以及德語的學習者將近1.77億人,其中母語使用者9500萬,作為第二語的使用者為1200萬,外語學習者多達七千萬,是世界上最常被學習的外語之一。

德語各方言差距巨大,包括高地德語與低地德語兩大分支內的數十種方言;詞彙不同,語法也不一樣,彼此無法通話。高地德語指阿爾卑斯山和臨近的德國南部山區,德語的Hochdeutsch一詞常常被用以指稱標準德語,而非高地德語諸方言。低地德語主要分布於德國北部沿岸地區,低地德語通常又分為三大體系:東低地德語、低地薩克森語、低地法蘭克語。

對於很多德語學習者來說,德語獨特的讀音,複雜的名詞陽中陰性,到語法中的「漢堡結構」,各式的特殊變化,都是一場場的噩夢。

最讓人害怕的,是很多德語單詞長度驚人:

圖片來源:pinterest

看了這麼多「吐槽」,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對德語學習產生了恐懼。

多語咖可以告訴大家,大可不必。

在歐洲語言系中,與俄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相比,德語還是比較容易學習的。

德語學習界盛傳這樣一句話:

Deutsch ist eine Langsame Sprache. (德語是一門緩慢的語言)。

德語學習者如果前期把德語中的發音規則,語法規則,構詞法等基礎牢牢掌握,後期的提高和鞏固其實相對容易。

作為世界頂級經濟體之一,德國與中國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在國際化大環境下,隨著「一帶一路」政策深入開展,兩國之間往來交流日益密切,國家對德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

學習並掌握德語,不僅是多擁有一項語言技能,同時也能夠抓住發展機遇,為自己未來的就業和前途提供更多選擇和可能性。

記得關注小語種學習平臺「多語咖」百家號,隨時隨地了解語言知識、世界文化、出國留學資訊~

相關焦點

  • 被馬克·吐溫寫《可怕的德語》吐槽!德語的前世今生……
    早在1880年,大文豪馬克吐溫就專門為德語寫了一篇文章。文章名字開門見山——《可怕的德語》,可謂是開了對德語「口誅筆伐」的先河。「如果它要維持原狀,那咱們就小心翼翼地將它束之高閣,當作死亡語言吧,因為只有死人才有足夠時間學會德語!」……除了馬克吐溫,一位俄國作家也曾寫道:「德語聽起來好比把鐵釘釘進木板」。
  • 德語究竟有多「可怕」?聽聽馬克·吐溫是怎麼吐槽的
    剛開始學習德語的時候,不少人都受德語多變的詞尾、難以捉摸的名詞陰陽中性和複雜句式的「折磨」。其實這些困難也不只是我們會遇到,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對學德語的吐槽一點不比我們少,其中他寫的《可怕的德語》最為著名。馬克·吐溫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能讓他發出「可怕的德語」的感慨呢?
  • 【學德語】可怕的德語(一) 馬克·吐溫吐槽德語
    (譯者註:咱們初中英語課本上類似的問題:『where is the book-書在哪裡?』)」書上的回答是:「那隻鳥在鐵匠鋪裡等雨停。」當然沒哪只鳥真會這樣,但書上是這麼說的!好吧,我開始搜腸刮肚嘗試用德語作答。德語的語序與英語恰好相反,得將英語句末詞提到德語句首。我這樣回答道:「(下)雨是陽性詞,也許是陰性的,又好像是中性的,總之要定性還真不是件易事。那麼,此時我要用的時候它是啥性就啥性吧。
  • 讓馬克·吐溫寫文吐槽的德語,到底有多難?
    素有「美國毒舌」之稱的馬克吐溫先生,就曾經寫文控訴過這個「罄竹難書」的語言:「作為一個語言天才,能用30個鐘頭學會英語(除了拼寫和語音),30天學會法語,30年才學會德語!」。馬克吐溫還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可怕的德語》的著名文章,被大家經常奉為史上討伐德語的「第一檄文」。
  • 世界上最難學的十門語言!德語排名太憂傷...
    據估計,目前世界上大約有7000種語言。當你想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除了你對這個語言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感興趣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它的難度。那麼什麼語言最難呢?這個問題其實是很難回答的,因為這和每個人所生活的國家有關係。
  • 文學巨匠馬克·吐溫的《苦行記》
    這篇被馬克·吐溫自己一度不公正地稱之為「壞透了的、落後的邊遠地區的速寫」,幾乎立刻使他成為全國注目的人物,超過了他在加利福尼亞和內華達已獲的地方聲譽。      馬克·吐溫在結束西部生活時所發表的《跳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它使作者第一次躍居寫作新聞趣味故事的水平之上。
  • 德語可怕?南外學長帶你領略學習語言的樂趣
    「一位智者可以在30小時內學會英語,30天內學會法語,而要學會德語,得花30年的時間。」馬克吐溫曾經專門為德語寫了一篇文章《可怕的德語》,來吐槽德語的難懂難學。這篇文章,學習德語究竟是怎樣的感受,讓我們一起和德語專業學長來一探究竟!
  • 馬克·吐溫的不凡人生
    像這類生活上的處理態度,馬克·吐溫和託爾斯泰其實有著極大的不同。諷刺西方人人性裡最卑劣的部分一位作家的傳世作品,往往也可以反映出作家的人格特質和道德態度。他常在姨丈的農場聽中年黑奴丹尼爾大叔說那百聽不厭的故事。他最喜歡緊張、刺激、恐怖的是《金手臂》。丹尼爾就是馬克·吐溫小說《頑童流浪記》中黑奴吉姆的化身。在幽默與諷刺方面他可以用文字駕馭人心,就如同千軍萬馬般,所到之處民眾為之歡呼與瘋狂,政客為之害怕與惱怒。關於這點,似乎在文壇上極難看到有同樣的作家出現,難怪還沒有人可以取代他在「美國文學之父」地位。
  • 「成為幽默家,是為了生活」|馬克·吐溫逝世110周年
    海明威曾說:「全部美國現代文學,源於馬克·吐溫寫的一本書《哈克貝利·芬歷險記》……這是我們所有的書中最好的一本,在它之後,沒有一本書能和它相比。」當然,也有作家和評論家對其文學成就不以為然,福克納就曾直截了當地宣稱馬克·吐溫才藝平平,只能歸入「第四流作家」。然而,無論爭議如何巨大,人們都不能忽視其名滿天下的影響力。
  • 關於馬克·吐溫的十件趣事
    吐溫在《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中用自己的話講述了這個故事。它於1865年在紐約星期六出版社出版,一炮走紅。4.馬克·吐溫花了七年時間寫了《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吐溫於1876年開始寫《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但他對自己的寫作不太滿意。寫了大約400頁後,他告訴一個朋友,「還不算滿意,可能會把手稿歸檔或燒掉」。
  • 多語咖俄語篇|它是戰鬥民族的語言
    今天,多語咖就帶大家一起更深入的了解一下這門有力量的語言,俄語。俄語,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母語使用人數和第二語言使用人數的第四大語言。使用俄語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5.7%。俄語屬於印歐語系中斯拉夫語族內的東斯拉夫語支。
  • 薦書| 馬克·吐溫:來自密西西比的頑童
    第一類人不如第二類人那麼多。——馬克·吐溫馬克·吐溫應該覺得自己是第一類人吧,畢竟他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是出了名的幽默作家,文風辛辣諷刺,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1835年11月30日,他出生在密蘇裡州弗洛裡達的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家庭收入微薄,經濟拮据。
  • 馬克·吐溫的幽默名言(中英對照)
    馬克·吐溫,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威廉·福克納稱讚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馬克吐溫以高超的幽默、機智與名氣,被稱為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馬克.土溫的智慧名言,可以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
  • 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出生在美國密蘇裡州的一個偏僻農村。當時,美國仍保留著黑奴制度,伯父家有個大農場,裡面有許多幹苦力的黑奴。年少的馬克吐溫常到伯父家的農場裡玩,他尤其喜歡和一群黑奴孩子待在一起。農場裡有個名叫丹尼爾的中年黑奴,孩子們親切地叫他丹尼爾叔叔。
  • 連大文豪都忍不住吐槽的語言……世界上最「嚴謹」的德語
    今天蛋殼決定來吐槽吐槽這門讓我們崩潰,又讓我們堅強的德語!
  • 翻譯馬克·吐溫的專家終老成都
    翻譯馬克·吐溫的專家終老成都 華西都市報2018-08-22 04:45:59.0身邊檔案   在翻譯界,張友松是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作品「在我國的最大譯家」,他翻譯的《競選州長》曾多年入選中學語文教材。在張友松92年的生命裡,譯介馬克·吐溫是他六十多年翻譯生涯最重要的結晶。可以說,他的翻譯之於馬克·吐溫,猶如傅雷之於巴爾扎克,朱生豪之於莎士比亞,草嬰之於託爾斯泰。  張友松的傳奇不止於翻譯:革命烈士張挹蘭是他的大姐,魯迅先生曾將他114次寫入日記。
  • 多語咖西班牙語篇:聽說這是和上帝對話的語言?
    我以西班牙語與上帝溝通,以義大利語向女人調情,用法語同紳士寒暄,而用德語調教馬匹。『和上帝說西班牙語』,是由於西班牙語的柔和復古被譽為最接近上帝的語言,這也是一個歐洲天主教徒的一個常用比喻。接下來,多語咖就和大家一起更為深入了解一下西班牙語和西語文化。
  • 一起開掘文學寶藏,致敬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
    作為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前期作品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是美國批判主義文學奠基人。後來,馬克·吐溫為自己預言,當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出現時,他會隨它離世。那年4月19日彗星果然出現,他也在第二天辭世。這也就是為什麼馬克·吐溫被稱為「彗星(comet)帶來的男人」。
  •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經典語錄,秒殺一切段子手
    2、馬克 吐溫收到一封信。這是一位青年人寫來的,他想向馬克 吐溫請教成為大作家的訣竅。信中說:"聽說魚含大量的磷質,而磷是有利於腦子的.看來要成為一個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魚吧?但不知道你究竟吃的什麼魚,又吃了多少呢?" 馬克 吐溫回信說:"看來,你得吃一條鯨才行。"
  • 英語美文賞析:15句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睿智哲理名言
    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的作家,他的《百萬英鎊》和《湯姆索亞歷險記》應該有很網友看過,還有很多短篇小說出現在初高中的課文和試卷上。馬克吐溫的作品語言幽默,但是又特別有哲理和寓意,而且他經常會給讀者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所以,看馬克吐溫的作品其樂無窮又受益匪淺。馬克吐溫可以說是一位幽默的紳士,接下來,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他的幽默睿智的名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