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知多少
前幾次的推送中,多語咖和大家一起了解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法語,最富音樂性的語言義大利語,最具柔和性的西班牙語,那麼今天,多語咖要和大家聊一聊世界上最複雜的語言。
在大家的心中,最複雜的語言是哪一種呢?是讀音變幻無窮的漢語,還是人名中全是「司機(斯基)」的俄語?
在很多人的心中,最複雜的語言非德語莫屬。
素有「美國毒舌」之稱的馬克吐溫先生就曾經寫文控訴過這個「罄竹難書」的語言:「作為一個語言天才,能用30個鐘頭學會英語(除了拼寫和語音),30天學會法語。30年才學會德語!」
在1880年時馬克吐溫還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可怕的德語》的著名文章,被大家經常奉為史上討伐德語的「第一檄文」。
沒有比德語更加草率鬆懈,毫無系統的語言,而且還如此變化無常,難以參透。學習德語的人十分無助地在德語海洋中沉浮,當他以為終於掌握了十種詞性變化規則的時候,德語書翻到第二頁,上面卻寫著:「現在同學們請認真記錄以下單詞的特殊變化。」眼睛掃一眼才發現特殊變化的比規則變化的多幾倍。無奈之下只好再硬著頭皮學下去,尋找下一個落腳點,下一個危險區域。……樹是公的,樹芽是母的,樹葉是中性的;馬是中性的,狗是公,貓是母的,當然公貓也是母的(德語die Katze貓不分公母);人的嘴巴,脖子,胸部,肘子,手指,指甲,腳,身體清一色是公的,腦袋是公是母還得看前面修飾詞,而不看是誰的腦袋,因為在德國所有女人腦袋要麼是公的,要麼是中性的;輪到鼻子,嘴唇,肩膀,胸脯,手,腳指頭可都是母的;頭髮,耳朵,眼睛,下巴,腿,膝蓋,心臟,良心(conscience)壓根無性可言,即中性。估計造字者對良心(conscience)的了解都是道聽途說的。——《可怕的德語》馬克·吐溫
德語,語言系屬上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其標準形式被稱為標準德語(Standard deutsch),是奧地利、比利時、德國、義大利博爾扎諾自治省、列支敦斯登、盧森堡和瑞士的官方語言,用拉丁字母書寫。
使用德語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3.01%,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歐盟內使用最廣的母語。
德語標準共同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馬丁·路德對拉丁語《聖經》的翻譯工作。大多數德語詞彙源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的語言,一些詞彙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還有部分來自法語和英語。歐洲語言管理中心2015年9月最新的數據顯示,全球使用德語各方言的人數以及德語的學習者將近1.77億人,其中母語使用者9500萬,作為第二語的使用者為1200萬,外語學習者多達七千萬,是世界上最常被學習的外語之一。
德語各方言差距巨大,包括高地德語與低地德語兩大分支內的數十種方言;詞彙不同,語法也不一樣,彼此無法通話。高地德語指阿爾卑斯山和臨近的德國南部山區,德語的Hochdeutsch一詞常常被用以指稱標準德語,而非高地德語諸方言。低地德語主要分布於德國北部沿岸地區,低地德語通常又分為三大體系:東低地德語、低地薩克森語、低地法蘭克語。
對於很多德語學習者來說,德語獨特的讀音,複雜的名詞陽中陰性,到語法中的「漢堡結構」,各式的特殊變化,都是一場場的噩夢。
最讓人害怕的,是很多德語單詞長度驚人:
圖片來源:pinterest
看了這麼多「吐槽」,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對德語學習產生了恐懼。
多語咖可以告訴大家,大可不必。
在歐洲語言系中,與俄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相比,德語還是比較容易學習的。
德語學習界盛傳這樣一句話:
Deutsch ist eine Langsame Sprache. (德語是一門緩慢的語言)。
德語學習者如果前期把德語中的發音規則,語法規則,構詞法等基礎牢牢掌握,後期的提高和鞏固其實相對容易。
作為世界頂級經濟體之一,德國與中國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在國際化大環境下,隨著「一帶一路」政策深入開展,兩國之間往來交流日益密切,國家對德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
學習並掌握德語,不僅是多擁有一項語言技能,同時也能夠抓住發展機遇,為自己未來的就業和前途提供更多選擇和可能性。
記得關注小語種學習平臺「多語咖」百家號,隨時隨地了解語言知識、世界文化、出國留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