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為什麼經常不吃早餐容易得膽結石?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手機拿得起放不下,玩起手機根本停不下來,自動熬夜是常有的事。所以早上要補覺、睡懶覺,特別是到了周末甚至睡到九十點鐘,更有甚者直接睡到午飯時間。所以早飯經常是被擠掉了。
研究調查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導致脂肪肝、膽結石,長期不吃早餐的人還容易增加潛在的心臟病危險[1]。
經常不吃早餐會得膽結石已經被很多人所共識,但仍有些人不以為然。曾經我有一個學生聽到我講這個的時候,告訴我說,她從高中開始住校後就基本沒吃過早餐了,因為不在家裡沒有媽媽監督,三年多過去都上大一了也沒有發現膽結石啊?我當時告訴她,如果繼續,時間會告訴你一切。
果不其然,在期末《大學英語》的考場上,大概早上9點多,該學生突然腹痛不能堅持考試,後帶去學校醫務室檢查,膽結石,然後辦緩考,第二年開學補考……
為什麼經常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患膽結石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膽」是幹什麼的,「膽」是用來儲存膽汁的。
膽汁又是幹什麼的呢?
膽汁是用來乳化食物中的脂肪的,幫助脂肪消化的。
那麼膽汁是哪裡來的呢?
膽汁是肝臟分泌的,一般前一天晚上肝臟會分泌好膽汁並儲存在膽囊中,以備第二天早上的早餐所需。
然後,什麼樣的刺激或信號可以讓膽囊收縮擠出膽汁到小腸中,參與食物的消化?
當食物進入到胃中,會刺激產生信號讓膽囊收縮,擠出膽汁。
也就是說,早上沒有食物進入到胃中,膽囊就不會被刺激收縮而排出膽汁,膽汁就會在膽囊中停留更長的時間,直到進食後再排出。長時間的停留會造成微小顆粒的析出。如同裝有茶水的杯子,沒有及時的衝洗而留下茶垢一樣,長此以往,小顆粒變成中顆粒,中顆粒再變成大顆粒,最後越長越大就成了大塊結石了。
而正常的早餐(早上7點~9點,最好八點前)攝入後,膽囊正常收縮排出膽汁。然後空了的膽囊會發出信號給膽汁的源頭——肝臟,生產新的膽汁再次進入膽囊,等到吃中午飯,膽囊再次被刺激收縮排出膽汁,如此循環運動,正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樣,時常流動的膽汁不易形成膽結石。也正所謂理學大家朱熹所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生命在於運動,內部零件也要正常運轉才不生病症。
養成好的習慣,堅持下來,健康的身體自然就會來。
[1].研究調查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導致脂肪肝[J].中國食品學報,2015,15(0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