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小編和高中同學聚會,一個好姐妹說自己前不久去把膽割了,因為體檢查出來有「膽結石」。
年紀輕輕怎麼會有膽結石呢?聊天過程中發現她幾乎不吃早餐。這也正是當今年輕人都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早上起晚了,不吃早飯!上班要遲到,不吃早飯!周末多睡會,不吃早飯!
小編回來特地查了一些關於不吃早餐的危害,今天正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從不吃早飯到膽囊癌的四步
不吃早飯膽結石膽囊炎膽囊癌
第一步:不吃早飯
膽汁幫助消化,它來源於肝臟,卻盛放在膽囊裡。打個比喻,肝臟是自來水總公司,膽囊就是蓄水池。
肝臟每天為我們製造膽汁,不吃飯的時候,膽汁儲存在膽囊裡,膽囊把稀薄的膽汁濃縮90%;吃飯的時候,膽囊把濃縮後的膽汁排進小腸,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油脂)營養。不吃早飯,那膽囊裡的濃縮膽汁就排不出去了。
第二步:膽結石
人在早晨空腹時,膽囊內膽汁經過一夜大約12小時的貯存,使膽汁中的膽固醇的飽和度較高。
二附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黃明文介紹,如果不吃早餐,由於空腹時間過長,膽囊內膽汁貯存時間過久,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進而引起膽固醇沉積,逐漸形成結石。
第三步:膽囊炎
膽囊裡有了結石,動來動去就會刺激到膽囊內壁。一旦結石阻塞膽囊管後,還會引起膽汁淤積、膽囊腫大,膽囊血管受壓,引起膽囊缺血、抵抗力下降,如果細菌再乘機「興風作浪」,發生細菌感染,那就會導致膽囊炎了。
第四步:膽囊癌
膽囊癌與膽結石、膽囊炎關係密切,並有日漸遞增的趨勢。有數據顯示,90%以上的膽囊癌患者伴有膽囊結石,而且更讓人擔心的是,近年來我國膽結石、膽囊癌發病率均持續上升。
膽囊癌並不是好對付的疾病,它具有惡性程度高、轉移早、進展快等特點,由於它與肝臟的緊密毗鄰關係,很容易發生擴散。
防膽結石,按時吃早飯!
膽結石不是特定年齡的人群才會患有的疾病,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滯的因素都能導致結石形成,其中跟飲食有很大關係。
膽結石大體分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大多是「吃」出來的,跟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不僅不吃早餐容易得膽結石,大魚大肉或只吃素不吃肉等習慣,都容易得膽結石。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肝臟分泌膽汁,排到膽囊裡存著。等到我們吃東西尤其是吃油膩的東西時,膽囊排出膽汁,幫助消化。
在一般的狀態中,這些膽汁裡的成分都是可溶的,但如果濃度過高,無法溶解,就會析出晶體,慢慢沉積,形成膽囊結石。
如果我們不吃早餐,膽汁經過一夜的貯存也無法排出,膽汁長期在膽囊淤積,濃度過高,容易引發膽結石。不僅僅是早餐,一天三餐膽囊都會排出膽汁,因此,飲食不規律易引發膽結石。
溫馨提示:膽囊結石的典型症狀為膽絞痛,經常發生在飯後,右上腹出現劇痛,也可以放射到右肩部,胸部等。但有些患者是右上腹隱痛,或者有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易被誤以為「胃病」,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