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報復父母的行為在增長,許多人還不知道

2020-12-18 社會雜文

現在社會上誰都知道人有報復性,但對女報復父母的行為,你可能還沒有去想到。

隨著社會人與競爭力增強,個人利益攀比心理加重,在報復人群中,悄悄地隱藏著子女報復父母的心理狀況及行為。可能還有一些人根本沒想到子女會報復父母。

我們現在已認識死分析子女報復父母的情形,並不是挑撥離間,故弄玄虛,而是揭開這層窗戶紙,增加透明度,反而會起到旁敲側擊的作用。

子女報復父母的行為並不都是窮兇極惡的方法。大多數是「以表不滿」「當時是敢怒不敢言」、「現在讓你們知道我有意見就行了」等告之式、檢過式的態度,多在語言上表現。

他們為求得心理平衡,「說出來就舒服一些」。例如,有的子女趁機總要把父母以前如何管得嚴,如何吃得差,如何穿得次,還打過他,批評不講方法,什麼時候說他笨,當面別人講他壞話,強迫他乾重活,不準他談戀愛……

有的子女公開挑戰父母,叫板父母:你們現在老了,變慈了。以前你們沒想到還會老的,狠不得把我說死,像個什麼大人,我現在要像你們那樣對待我,我就不管你也該。

有的子女現在經常牽強附會指責父母,陰陽怪氣,說挖苦話,諷言諷語。打個電話本來是說今天事,說著說著就扯到過去大人如何如何不對。

子女現在用不同方式與不同程度地報復母的原因是多方面。有過去客觀原因,也有主觀記仇因素。他們認為現在上大學了,結婚了,錢多了,當官了,自己的子女也有出息了,洩洩私憤,圖點報復,輕輕刺一下「讓他們想想也好」。

這些子女沒曾想到,你父母年紀大了,你還把埋怨情緒上升到刻意報復,是錯誤的。

在當今社會,從過去走過來的家長們,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做子女的如有意去刺傷父母的心靈,父母是有心理負擔。有的老人因子女無休過的譴責,言語偏激,行為惡端,就尋短見一走了之。有的父母是被子女氣死的,孑女還沒感覺到。

一個子女對父母做不到寬容,那還怎麼去寬容社會呢。做子女的應從社會各時期客觀公正地評判你走過的路,為什麼現在把你達不到的事由,社你父母頭上推呢。

某男士以前沒上大學,現在全責怪父母沒把他培養好。他向父母說「當你們的兒子划不來」!他母親聽就倒了。某女士自己有病,就怪父母沒把她生好,現在遭邪,她母親聽後含淚喪氣。

有個女士,上世紀6o年代初期出生。現在體弱多病,醫生說他身體抵抗力差,免疫功能差。她就回想兒童時期營養太差,是沒吃好造成的。

這位已經五十多歲的子女現在還埋怨媽媽,以前捨不得買好的她吃。她媽聽後就捂心嘆了口長氣說:我以前每天在生產隊的工分只值6分錢。好多東西我們弄了,連個味也不嘗,都讓你先吃哩!

各位做子女的,請你們不要報復父母,帶頭做和睦家庭與和諧社會的使者!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應成為父母「報復的工具」
    孩子不應成為父母「報復的工具」 2020-04-16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父母這些好心行為,卻無意間培養了孩子的「報復心」,家長要注意
    而挨罵的阿嬌,總會悄悄嘀咕說:「我長大以後買房子不給你們住、我去哪玩、吃什麼好吃的也不要給你們!」諸如此類的話,聽得父母既吃驚又無奈。父母認為阿嬌就是因為挨罵了才會產生報復的心態,讓他們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改變女兒心態,才能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呢?
  • 父母什麼行為最讓子女尷尬?跳舞、公開示愛、講俚語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7月21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列出了父母讓孩子們感到尷尬的10種行為,其中父母跳舞、公開示愛及使用青年俚語是父母最讓子女難堪的三種行為。  該研究還顯示,70%的父母似乎都陷入了「世紀時間隧道」,他們的行為表現要遠遠小於他們的實際年齡。大多數超過40歲的父母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年輕20%。
  • 育兒必學:父母不改掉這5種行為,保證影響子女的一生
    天下間沒有不疼愛子女的父母,但很多時在育兒路上會不經意作出一些行為傷害到子女,甚至對他們造成不可逆轉的心靈創傷。這種不適當的比較,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陰影,我不如別人的孩子好,孩子覺得在人前抬不起頭。雖然孩子的天資確實有別,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別執著於某個方面就認定子女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否定他們的所有。父母要學會欣賞子女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
  • 8類遺傳性疾病子女健康風險大,父母1類行為殺傷力更大
    父母的遺傳基因決定孩子的許多生理特徵,孩子的身高、長相和智商主要取決於父母。而父母的言行舉止,則會對孩子的習慣、性格和品性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父母賦予孩子生命,但因為遺傳基因的缺陷或變異,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但這種風險,概率不是很高,而且很多時候無法避免。
  • 孩子不學習是在無意識報復?這樣溝通,讓孩子浪子回頭
    導讀:孩子不學習是在無意識報復?這樣溝通,讓孩子浪子回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學習是在無意識報復?這樣溝通,讓孩子浪子回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報復行為不僅出現很早,而且體現出不符合他們年齡的認知能力
    :孩子報復行為不僅出現很早,而且體現出不符合他們年齡的認知能力,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很小什麼也不懂,在這樣的想法和判斷的基礎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體現出強權、忽略孩子的行為、思想,久而久之作為獨立個體的孩子必然會用她自己的方式進行反抗(表達自己),讓自己被聽見、被關注、被尊重努力著,進而出現了偏差行為之一(報復行為)。
  • 女兒地鐵站當眾連踹母親6腳:被溺愛的孩子,正在報復每一對父母
    每個孩子的成長曆程、生活環境都不同,這也導致孩子之間的性格、三觀不同,有些孩子平時乖巧可愛,有禮貌懂得尊重人,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而有些孩子卻喜歡惡作劇、自私,成為人人避而遠之的"熊孩子",而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最大原因還是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不經意的過於寵愛孩子,殊不知,被溺愛的孩子,會以各種形式來報復每一位父母
  • 下列父母的行為不合格
    很多的父母覺得自己既然是孩子的父母,那就有不可挑戰的權威,這是中國傳統家庭最錯的做法,有些家庭的父母為什麼對孩子要求過分?嚴格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我既然養育了你,我就得管控你其實這就是比較傳統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00後的興起,這種觀念需要去改變,為什麼要求女兒服從你或者兒子服從你呢?,父母子女應該樹立一種平等的地位,而不是說管控。
  • 子女離婚,父母資助的錢要不要還?
    因此,當子女結婚時,父母通常會慷慨解囊助一臂之力,有的甚至拿出了大半輩子的積蓄。有調查顯示,75%的年輕人購房時會接受父母的資助,其中大多數需要父母幫忙支付首付或者一定數額。小盛則辯稱,婚前兩家就商定由男方出資付房屋首付款,李女士出資78萬元出於自願,目的是為減輕子女的購房壓力,不存在出借行為。
  • 按規定:家裡退休的父母去世後,子女能領到3筆錢,多數人不知道
    文|文兒前段時間,有網友詢問「家裡老人去世後,子女還能領取補貼?」原來他聽說,自己的鄰居父母因疾病去世,後來鄰居經過一段時間的申請,領了三筆錢。所以,這才來詢問是怎麼回事?這筆錢是不是任何人都能領取?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他提到的鄰居父母,應該是一位「退休老人」,不是普通的老人。現在確實有這麼一件事兒,家裡的退休老人去世後,子女可以領取三筆錢。這是社會發展越來越好,部分人有機會享受到的特殊福利,不領就浪費了。
  • 父母生活能自理,與子女分開住是福氣
    現在許多人正在改變「全家住在一起是福氣」的傳統觀念。同時形成「父母與子女分開居住有福氣」的觀念與行為。我歷來主張只要父母生活能自理,應與子女分開居住。無數事實證明,父母與子女分別居住,父母高興,子女歡欣。
  • 美大學緊急處理「辱華傳單」事件 或系個人報復行為
    該校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UTCSSA)主席曾子捷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校方已基本確定肇事者身份,該人曾接受過心理治療,張貼辱華傳單有可能是個人報復行為,並非有組織的歧視行為。   2日晚,有UT學生在工程學院樓中發現有人張貼帶有辱華內容的傳單。傳單標題是「為中國人開設的道德課」,其中「中國人」下面還加了下劃線。
  • "坑孩"的父母,子女可以不贍養嗎?
    導語:這個世界上不止存在&34;,還存在&34;,如果父母很過分,超過子女的忍受程度,子女不想履行贍養父母的責任,算不算是違法行為?追劇時不少人對這兩人的母親不可謂不咬牙切齒、憤恨不已,難道說面臨這種無限壓榨自己的女兒去貼補自己兒子的「母親」,我們不能不贍養嗎?
  • 父母這些行為,對子女考公務員也會有影響!
    不少人對政審的認識有所偏差,認為政審主要審查自己,其他的影響不大。其實政審除了要審查本人外,直系親屬的關係也很大。甚至會直接影響結果,一定要引起重視。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錄用辦法》第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報考人民警察:(一)受過刑事處罰、勞動教養、少年管教的;(二)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三)曾被辭退或者開除公職的;(四)道德敗壞,有流氓、偷竊等不良行為的
  •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子女抑鬱或自殺?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家長們最不能疏忽的事情,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子女抑鬱或自殺?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個人形象對於孩子個人發展有著非常強烈的塑造作用,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本人的情緒都本身就是非常極端激烈的狀態,就很容易就導致孩子的心理的不健康成長,從而引發孩子的心理疾病。
  • 「新型不孝」快速蔓延,比啃老更讓父母寒心,年輕子女還沒意識到
    但是有些人卻並不懂得感恩,他們將父母對自己的愛當做理所當然,在自己可以獨立生存以後,他們不願意自食其力,而是依附於父母生活,這種「啃老」的現象如今屢見不鮮,給許多老人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啃老的現象還未得到改善,另一種「新型不孝」已經慢慢滋生,有些人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在心理上卻並沒有成熟起來,再加上現實壓力越來越大,他們更多地只關注自己的內心,還不知不覺地將自己的生活壓力轉嫁給父母。這種新型不孝比啃老更讓父母寒心,很多年輕子女卻不自知,我們都應該了解一下。「新型不孝」的一種表現是需要父母的接濟。
  • 民法典:父母以其未成年子女房產設定抵押行為原則無效
    為避免未成年人之父母,藉由管理未成年子女財產的捨不得,不當處分其財產,損害未成年子女利益。《民法典》第三十五條規定「監護人應當按時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這一規定意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父母不當行使法定代理權。
  • 雜談血型|父母與子女血型關係
    父母與子女血型關係大全 父母雙親血型O+O 子女血型可能有O 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AB、B >父母雙親血型O+A子女血型可能有A、O 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B、B 父母雙親血型O+B子女血型可能有B、O 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AB
  • 受過刑事處罰的人 子女是否受影響?
    很多受過刑事處罰的人總會擔心,會不會因為自己的過錯,影響子女的仕途。影響子女的情形有哪些?一、父母曾受過刑事處罰、勞動教養、少年管教,或者近五年受過治安處罰的,孩子公務員政審不通過;二、父母是老賴的,孩子公務員政審不通過(老賴是指有還款能力拒不還款的人);三、父母有過吸毒史的、受過刑事處罰的,警校招生政審不通過;四、徵兵中對孩子父母的要求:1、家庭主要成員、直接撫養人、主要社會關係成員或者對本人影響較大的其他親屬是邪教或者有害功法組織骨幹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