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彈棉花老頭,潛伏清東陵十多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2020-12-22 孟娜敘史

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祿,庶人日死。」除了死後的稱謂不同,待遇也不同。

前有《鬼吹燈》,後有《盜墓筆記》,這些年來,隨著這些火熱的盜墓題材小說逐個被搬上電視熒幕,盜墓者這一職業也逐漸引起了大眾的好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被影視劇美化了的盜墓劇常常帶有懸疑、恐怖的色彩,劇中的人和物在燈光和音效的作用下,在各種恐怖氛圍的籠罩下,心理活動被放大,主人公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尋找一個又一個寶藏,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

藝術具有誇張性,現實還得嚴肅。除卻影視劇的美化,盜墓者實際上也是一群想要不勞而獲的偷竊者,在國家現行的法律之下,這個行業也是堅決不允許的,國家對盜墓賊從不姑息。但是從古代開始,就有那麼一群以盜墓為生的人,他們不惜驚擾死者的安寧,將別人的墳墓翻個底朝天,以獲取私利,盜取高額的財富,有的甚至因此而出名,就比如河北一彈棉花老農,潛伏清東陵幾十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1945年,抗戰勝利,人們都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然而,在這一年的秋天,一個不起眼的彈棉花老頭兒卻因差點搬空皇陵而出名,僅僅兩個多月,從定陵到定東,挖遍了清東陵一百多座墳墓,其破壞力之大,行跡之惡劣,這個人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王紹義,那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

其實,在近代歷史上,除了王紹義,還有一個盜墓賊同樣臭名昭著,這個人就是孫殿英,孫殿英曾經是蔣介石手下的一員大將,但他最出名的卻不是自己的功績,而是他的驚人的盜墓事跡,清東陵在歷史上受到兩次洗劫,一次來自上文的王紹義,另一次就來自孫殿英。

關於孫殿英和王紹義,兩人之間還有些淵源。孫殿英有權,但他也渴望財,並且將自己的目光貪婪地望向了清朝皇室的陵墓,和他一樣對清朝皇室陵墓感興趣的還有清東陵附近那些迫於生計成為土匪的農民,但是當時的中國土匪肆虐猖狂,孫殿英便以剿匪為名將這些土匪或趕走或殺滅,獨自撬開了清東陵的大門,盜取了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的陵墓。

王紹義就是那批土匪之一,僥倖逃過了孫殿英的剿殺,但他賊心不死,依然潛伏在清東陵附近,等待時機,後來抗日戰爭爆發,迫於無奈,王紹義只得學一門手藝,靠彈棉花維持生計,繼續等待時機,一等就是十年。

戰爭結束,王紹義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便開始了計劃。準備好相應的作案工具後,王紹義開始聯繫之前的同夥,找到了之前跟自己一樣是土匪但是現在是民兵的楊某和賈某,兩人雖有著正當的工作,但都心思不正,他們一拍即合。

僅僅三個人,力量還是太小了,王紹義又找到了守墓人的後代關某,在王紹義的遊說勸服下,關某也加入到了其中,為王紹義一夥引路。長久的潛伏和觀察使得王紹義對這個地方很熟悉,他用鋼板自製了一把鑰匙,將定陵中的陪葬品洗劫一空。

在嘗到甜頭後,王紹義一夥不甘於此,將目光放到了整個清東陵的所有陵墓。為了掩飾盜墓的動靜,也為了增加自己的幫手,王紹義甚至遊說了整個村莊的村民,前後動員了當地一千多人參與洗劫,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就把清東陵所有的陵墓盜了個遍,令人髮指。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修建皇室陵墓是從古延續下來的傳統,清朝的皇室陵墓並不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盜墓賊垂涎以及遭受洗劫的陵墓,實際上,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皇室陵墓都曾受到過不同程度的破壞,這與中國封建時代森嚴的等級制度有關,不僅體現在人活著的時候,死後亦如此。

在《說苑·修文》中提到的漢制規定:「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由此可以看出皇室之人不僅死前擁有超高的社會地位,就連死後也是穿金戴銀,富貴逼人,就拿慈禧來說,在她的陪葬品中,包含各種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等等,總計價值高達億兩白銀。

這也難怪為什麼皇室的墓會經常被盜,不得安寧。當我們回過頭去看這些盜墓賊時,會發現人不可貌相,有認識王紹義的人都說這是一個勤快、老實、不愛說話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犯下的卻是滔天大罪,他所盜取的許多珍寶經過轉手後流傳到各地,給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他本人最後也被判了死刑,在皇陵前被槍決,而他的死也在警醒著那些有著不良心思的人。

參考資料:

《禮記》

《說苑·修文》

相關焦點

  • 河北彈棉花老農,藏身皇陵近10年,用鋼板制鑰匙,幾乎搬光清東陵
    今天就為大家講述一個解放之際,一位河北彈棉花的老農,蟄伏藏身皇陵近10年,用鋼板製作鑰匙,幾乎將清東陵搬空的盜墓賊的故事。一旦能通過地下渠道變賣這些文物,基本就足夠吃上好多年了。所以盜墓賊從古至今從未斷絕過。
  • 孫殿英盜掘東陵17年後,一彈棉花老漢再次光顧,差點把皇陵搬空
    但要談到近代發生的盜墓事件,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自然是要談的,1928年,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大肆盜掘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而他們並沒有遇上《盜墓筆記》中的神奇事件,輕輕鬆鬆就搬空了乾隆墓和慈禧墓
  • 河北農民以彈棉花為掩護,隱藏東陵附近17年,幾乎搬空整個皇陵
    其實,在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之前,還有一伙人也在打清朝皇陵的注意。這夥人以悍匪馬福田為首,聚集了數百名土匪準備趁亂盜取清東陵。可是在他們剛剛打算動手時,就遇到了有著同樣目的的孫殿英,最後被孫殿英以剿匪的名義給打跑了。
  • 50歲老頭隱忍10年、賄賂守陵人,把清代皇陵洗劫一空
    在與工人們的閒聊中,王邵義得知了清東陵的秘密——埋藏著巨大的財富,自那開始,他就對清東陵的財富念念不忘, 整天想著怎麼挖掘那些財富。 還沒等他動手,孫殿英就已經搶先一步了。
  • 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若是皇帝駕崩、嬪妃老死、皇子去世,都會被安葬在皇陵內,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墓室裡面還會設置重重機關;而且環境必須乾淨整潔,景色宜人,畢竟這也是積陰福,所以,皇帝會派建築工匠在皇陵修好亭臺樓閣,並安排專人把守皇陵,避免遭人破壞,世人稱之為——守陵人。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 清朝亡了108年,為啥仍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誰
    清朝對於皇陵的建造上也有著獨特的見解,並且是最為注重祭拜文化的一個朝代。 清朝的皇帝們建造了非常多的皇陵,並且散布在不同的地方,有在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永陵,在遼寧省瀋陽市附近的清太祖福陵與清太宗昭陵,還有河北遵化的清東陵以及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東陵了。
  • 清朝都滅亡108年了,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清朝都滅亡108年了, 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 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古代皇帝的陵墓中有相當多的陪葬品,他們也會害怕自己去世後陵墓會被一些盜墓賊光顧,所以會安排一些人倆看管皇陵,當然也會給他們發放俸祿。下面就來說一下清朝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這些人發工資呢?
  • 透視貪官成功「潛伏」多年現象
    透視貪官成功「潛伏」多年現象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5月13日17:09   一個貪官的「成功」潛伏十多年不被發現
  • 河北遵化昌瑞山下有一座皇家建築,這座建築中還出現了離奇事件?
    現在還能讓我們感受到清朝傳奇歷史,莫過於最後的皇陵了清皇陵。清皇陵陵寢眾多,可是其中有三座陵墓不按照常規建造。以至於在眾多皇陵中顯得格格不入,迷霧重重。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們講述下這些個迷霧。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神秘的清皇陵,它主要由清東陵和清西陵構成。清西陵包括14座皇陵,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穆稜和光緒的崇陵。
  • 挖斷大唐龍脈的軍閥 光顧了十七座皇陵 挖掘第十八座時差點遭雷劈
    說起唐朝的皇陵,很多人第一印象肯定就是唐高宗李治跟女皇武則天的乾陵,除了這座皇陵,唐朝其實還有十七座關中皇陵,但是都毀在了一個人的手裡,也可以這麼說,此人直接挖斷了大唐的龍脈。作為皇陵,唐朝的關中十八陵,都採用了很好的防盜技術。李世民聲稱自己的陵墓中沒有隨葬品,但是他沒有騙過此人,他就是五代十國的大軍閥溫韜。溫韜,五代時梁國人。
  • 彈棉花技藝,半斤彈成八兩八,增加的在哪裡呢?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哎喲嘞呀嘞哎喲嘞呀嘞,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那個姑娘要出嫁,彈棉花呀彈棉花為了能養家我彈棉花喲,彈成了這一家去下一家喲
  • 錦園小區彈棉花31年的童師傅 請他彈一床棉花胎要排隊兩個月?
    浙江在線01月06日訊施阿姨來電:下城區所巷大樹路路口,有一家彈棉花的店,彈得非常好,沒有店名,只知道以前是家理髮店。老闆姓童,他在這裡開店已經有段時間了,他先用機器軋好後,再壓,老闆待人態度很熱情,價格也公道,2.5元一斤,我們單元裡的人都拿到他那裡去彈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我拿去的棉花胎,過了兩個月才完工。
  • 女匠人走街串巷彈棉花12年 現盤下門面堅守老行當
    只見她拿著磨盤不停地壓著翻新後的棉被,兩旁的老棉被和正待加工的棉花堆得老高。  居民劉建湘送來一床2米寬的10斤老棉被。易思瓊稱重後報價:「65元。」「便宜點羅,60元。」「那行,你放這吧,後天取被子哈。」易思瓊爽快答道。周邊的門店老闆告訴記者,現在要找棉花加工匠很難,走街串巷的匠人絕了跡,棉花加工店方圓幾裡也就這一家,開福區上大壠下大壠到王家壠這一帶居民要彈棉花都找易思瓊。
  • 清朝已滅亡100餘年,為何還有守皇陵的人?有工資嗎?
    歷朝歷代都有著皇陵的存在,皇室中人生前輝煌,死後定然也想著榮耀。就像人活著的時候是挺起身板的高貴血液,死後也得保持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如今,每一個墓園都有打掃看管的人,皇陵當然也不意外,只是到現在清朝已滅亡100餘年,為何還有守皇陵的人?他們又有工資嗎?
  • 清朝已滅亡百餘年,清東陵為何還有守陵人,他們的工資誰來發?
    清朝已滅亡百餘年,清東陵為何還有守陵人,他們的工資誰來發?守陵人清朝歷代的封建王朝都會設置自己皇陵的守陵人,因為大家知道皇帝陵墓中陪葬品眾多,並且價值連城。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去皇帝的陵墓謀求一些寶物,自己可能就一生不愁吃喝,所以那些皇帝們也清楚自己的陵墓,以及自己祖先的陵墓被人們所注意,所以他們都會給自己的皇陵設置守陵人。相關資料記載,元朝的一些皇宮貴族,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盜墓賊發現。
  • 清東陵這些室內人氣景點恢復開放!
    清東陵這些室內人氣景點恢復開放!快跟小葵花去逛逛吧具體有什麼人氣室內景點呢~~~↓ ↓ ↓極盡奢華隆恩殿慈禧陵寢隆恩殿,是清東陵建築群中最精美的一座,其中以金、木、石三絕著稱於世。絕世地下宮殿 裕陵地宮,是我國迄今為止,開放的皇陵地宮中最精美豪華的一座。地宮由九券四門組成,進深達54米,總面積為372平方米。主要券堂有明堂券、穿堂券、金券三部分。券頂和石壁上布滿了佛教題材的石雕圖案。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五方佛、二十四尊佛,番文經咒29464個字、梵文經咒647個字 。
  • 一天彈十幾床棉花冬天他溫暖長沙人
    天氣漸寒,散落在一些居民小區裡的彈棉花機跑得更歡了。彈棉花,一個對長沙人說來另有他義的詞,來源於他們這一行。雖然一天中有八九個小時,他們的臉都被一張大口罩遮著,雖然他們生活在城裡卻總覺自己是過客,一些長沙人的冬天,卻因為他們而有了暖洋洋的感覺。
  • 元皇陵沒法盜;明皇陵不能盜;清皇陵必須盜,這究竟是何意?
    墓陵是搬不走的。如此一來搬不走,大汗之陵墓必然會被敵人開掘,搶寶戳屍,慘不忍睹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此,大汗死後,採取了保密殯葬法,依然繼承先輩王公貴族的殯葬方式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把這種殯葬方式繼承了下來。從這以後元朝皇帝駕崩,都用這種葬法進行安葬了。
  • 三十多年老手藝彈棉花,你見過麼?滿滿都是回憶...
    三十多年老手藝彈棉花,你見過麼?滿滿都是回憶......一間不到20個平方的小房間裡,彈弓、磨盤、彈花棰、牽紗篾和製作好的棉花被安置得整整齊齊,一臺彈棉花的機器安靜地坐落在後半間房子內。
  • 冷空氣殺到彈棉花升溫 翻新一床棉被50元
    這兩天,彈棉花作坊受到歡迎,彈新棉被、翻新老棉被,一天總要彈上十幾條。   翻新一條棉被耗時三刻鐘   昨日上午,記者在中山南路上找到了一家棉花加工作坊。在1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裡,放滿了用來做棉被的棉花以及市民送來翻新的棉花胎,作坊裡還放著一張木板臺子和一架彈花機,舒老闆正戴著口罩,忙著彈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