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園小區彈棉花31年的童師傅 請他彈一床棉花胎要排隊兩個月?

2020-12-20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1月06日訊施阿姨來電:下城區所巷大樹路路口,有一家彈棉花的店,彈得非常好,沒有店名,只知道以前是家理髮店。老闆姓童,他在這裡開店已經有段時間了,他先用機器軋好後,再壓,老闆待人態度很熱情,價格也公道,2.5元一斤,我們單元裡的人都拿到他那裡去彈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我拿去的棉花胎,過了兩個月才完工。小區裡的人讓我給快報打個電話,幫童老闆宣傳一下。

  施阿姨說的這家棉花加工店,就在大樹路錦園小區7幢樓下,店面不大,十個平方米左右,一個頭髮花白的男子在拆一床舊棉花胎,他就是老闆童師傅。

  童師傅50歲,金華蘭溪人,在杭州彈棉花31年了,現在這家店他只開了一年多。在鼓樓、大關、機神新村、饅頭山都開過店面,時間最長的是文二路求智巷附近,開了15年。

  後來求智巷房東不租了,童師傅找了兩年才找到大樹路這家小店面,年租金4萬5,比以前高了不少。童師傅現在抓緊時間幹活,吃住都在店裡,夏天5點半開門,冬天遲一點,7點鐘也開門了,一直幹到晚上11點。

  「老顧客都是那會兒積累起來的,我搬走了,他們打個電話問了地址要跟過來,丁橋、拱宸橋過來的也有。」童師傅說起他的顧客很自豪,「多的時候,一人拿過來三四床,店裡面到處都是棉花胎,放都放不下。」

  童師傅以前都是手工彈棉花,一直到今年9月,花1萬5千元裝了機器。

  「講究點的人,還是要手工彈,其實機器彈得更均勻。手工彈,光是扒掉上面的棉紗就要損耗一斤,機器是一點都沒有損耗的。」

  童師傅說,真有講究的人。上周,一對60多歲的老夫妻,童師傅開門前就等在門口,要童師傅手工彈3床棉花胎。夫妻倆就坐在店門口等,生怕他們不看著,童師傅就會把棉花胎塞進機器裡,那天從早上7點一直弄到下午三四點才彈好。

  「前幾年流行彈力棉,彈力棉化纖多啊!現在大家又開始流行睡棉花被了,棉花被、絲綿被、羽絨被,差不多就流行這三種。棉花被麼睡起來肯定好,透氣、環保。」

  說話間,童師傅在軋棉花機上鋪好一層棉紗,開動,舊棉花胎這頭進去,另一頭蓬鬆的棉花出來了。

  用竹竿把蓬鬆的棉花捲起,均勻鋪到棉紗上,再蓋上一層棉紗,這時還要用到手動彈棉花的兩樣工具——竹篾和木磨盤。竹篾壓在彈好的棉花上,壓出空氣,木磨盤最後壓實棉花胎,再用繩子綁好,一床棉花胎就彈好了,40分鐘。童師傅說,如果手工彈,起碼3個小時。

  童師傅忙著手上的活兒,低頭跟我說,他現在加工按斤收費,一斤2.5元,加上棉紗和其他費用,一床棉花胎基本上在60元左右。冬天生意好,夏天生意差,平均一天也就加工五六床。他嘆了口氣,「這麼辛苦就為了兩個女兒吧。」

  童師傅兩個女兒,一個在上海讀大學,一個在老家上小學。他不指望女兒接班,畢竟這行太苦太累。

  童師傅說他有兩個心願,一個心願是房租能降一點,這樣一年能多一點收入;另一個是給小店做個招牌,現在小店的招牌還是以前理髮店的,招牌名字他已經有想法了,就叫錦園棉花加工。

  我問童師傅,在你這裡彈一床棉花胎,真的要等兩個月?

  童師傅說,早一兩個月前是要的,那時候剛到冬天,大家都要換厚被子,最近沒那麼多了,最多等個把星期,不過到了春天又要多起來,因為厚被子要換薄了。(都市快報)

  

相關焦點

  • 一天彈十幾床棉花冬天他溫暖長沙人
    天氣漸寒,散落在一些居民小區裡的彈棉花機跑得更歡了。彈棉花,一個對長沙人說來另有他義的詞,來源於他們這一行。雖然一天中有八九個小時,他們的臉都被一張大口罩遮著,雖然他們生活在城裡卻總覺自己是過客,一些長沙人的冬天,卻因為他們而有了暖洋洋的感覺。
  • 老匠一天彈十幾床棉花 氣溫下降棉被生意見好
    天氣漸寒,散落在一些居民小區裡的彈棉花機跑得更歡了。彈棉花,一個對長沙人說來另有他義的詞,來源於他們這一行。雖然一天中有八九個小時,他們的臉都被一張大口罩遮著,雖然他們生活在城裡卻總覺自己是過客,一些長沙人的冬天,卻因為他們而有了暖洋洋的感覺。昨日,記者走進一些背街小巷的棉被加工廠,感受了一番他們的生活。
  • 冷空氣殺到彈棉花升溫 翻新一床棉被50元
    這兩天,彈棉花作坊受到歡迎,彈新棉被、翻新老棉被,一天總要彈上十幾條。   翻新一條棉被耗時三刻鐘   昨日上午,記者在中山南路上找到了一家棉花加工作坊。在1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裡,放滿了用來做棉被的棉花以及市民送來翻新的棉花胎,作坊裡還放著一張木板臺子和一架彈花機,舒老闆正戴著口罩,忙著彈棉被。
  • 禍起去菜場小攤彈棉花胎 蟲滿為患
    昨天,家住閘北區交城路399弄的孫女士一回到家,又有小蟲出現在眼前,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年。因為不堪這些小蟲的騷擾,她和家人不得不在外租房居住。然而這一切的煩惱都是因為去年夏天,孫女士將家中的一條棉花胎送到菜場邊的一個小攤上彈了一次,回家後棉花胎中夾雜的小蟲就讓全家人寢食難安。
  • 花大奇:一床棉花被一顆匠人心
    說到這個厚被子,雖然說現在選擇性很多,比如說蠶絲被、羽絨被等等,但是對於這個棉花被啊,還是很多人情有獨鐘的。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洋河路的一家傳統的打棉花被胎的地方。師傅正在將棉花有序地、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為接下來製作棉花被胎做準備。也在這潔白無瑕的棉花當中,手藝人堅守著他們的初心。手藝人 花大奇:就是要翻得均勻,層次要放放好,被子才能結實。
  • 即時播報記者快訊:彈棉花胎彈出一屋衣魚蟲
    即時播報記者快訊:彈棉花胎彈出一屋衣魚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7日 23:11 來源:   報導:今天,家住閘北的孫女士反映自己在菜場邊的一個小攤上彈了棉花胎,沒想到卻將衣魚蟲帶回了家,三室二廳的房子內全部布滿了衣魚蟲,讓全家人無法居住。專家提醒,夏季是昆蟲容易繁衍的季節,一旦發現衣魚蟲要及時用殺蟲劑清除,不過市民也可以放心,衣魚蟲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      記者郭文?
  • 三十多年老手藝彈棉花,你見過麼?滿滿都是回憶...
    一間不到20個平方的小房間裡,彈弓、磨盤、彈花棰、牽紗篾和製作好的棉花被安置得整整齊齊,一臺彈棉花的機器安靜地坐落在後半間房子內。何瀏水製作棉花被已經有30餘年了,純手工彈棉花的技藝他一直保留著,只是由於純手工製作棉花被,耗時長,一天下來基本只能做一床棉被,價格基本在300元左右,而機器彈的棉花被價格就差了很多,所以客戶基本也就不再要求一定要純手工彈制了。「現在機器彈棉花,我手工壓制,基本上六十塊七十塊一床就夠了。」
  • 女匠人走街串巷彈棉花12年 現盤下門面堅守老行當
    只見她拿著磨盤不停地壓著翻新後的棉被,兩旁的老棉被和正待加工的棉花堆得老高。  居民劉建湘送來一床2米寬的10斤老棉被。易思瓊稱重後報價:「65元。」「便宜點羅,60元。」「那行,你放這吧,後天取被子哈。」易思瓊爽快答道。周邊的門店老闆告訴記者,現在要找棉花加工匠很難,走街串巷的匠人絕了跡,棉花加工店方圓幾裡也就這一家,開福區上大壠下大壠到王家壠這一帶居民要彈棉花都找易思瓊。
  • 彈棉花技藝,半斤彈成八兩八,增加的在哪裡呢?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哎喲嘞呀嘞哎喲嘞呀嘞,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那個姑娘要出嫁,彈棉花呀彈棉花為了能養家我彈棉花喲,彈成了這一家去下一家喲
  • 手工作坊轉身 彈棉花也能「彈」出「家族企業」
    他告訴銀行的人,兒子潘肅劍是我的代理人。「你們去和他談談看。」  其實,「知父莫若子」。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那年,就不斷有蕭山、紹興的紡織企業尋上門來遊說潘文彪「合作」,商標轉讓、合作、股份、床上用品轉讓租賃,形式五花八門,只要潘家同意,任何形式都行。  潘肅劍的原則是,只要對方一開口「談鈔票」,統統免談。但這一回是不一樣的,上門來的是一家銀行,而且還是國有銀行。
  • 天氣轉涼又到彈棉被的時候 翻新一床被子約90元
    「現在商場裡什麼被子都有,真正用棉花做的被子難找到。」25日上午,家住丹陽市區水雲東村的石大媽打算去附近找一家彈棉被的店製作一床棉被。記者跟著石大媽來到千家樂市場南側的一家棉被加工店。這家店約10平方米,顯眼處是一臺棉花機和一張製作棉被的床板,店外則堆放著很多市民拿來加工的舊棉被。
  • 尋找寧夏記憶 | 一床被子蓋了62年…「失寵」的棉花被開始回歸
    彈棉花,彈棉花,半斤彈成八兩八,老棉絮彈成新棉花,彈好了棉花閨女要出嫁。結婚時唯一的家當就是這床棉被「這床被子整整62歲了!」5月14日,在銀川市興慶區文湖小區,82歲的宋華新和79歲的老伴劉淑雲掀開床單,一床帶著補丁的棉花被出現在記者眼前。
  • 農村弓匠手藝,會彈棉花的人很少了,只能用相片回憶以前的場景了
    彈棉花的人真少,現在都用機械彈棉花!大家好,我是小編錦昊學放牛,今天我們說一下農村老手藝要失傳了,這門手藝與我們吃衣住行都有相關,我們原先穿的棉襖,晚上睡覺蓋的被子等,都是棉花做出來的,是老弓匠一點一點的彈出來的棉花,再用彈出來的棉花給我們做成棉衣棉被等,現在的農村很少有彈棉花的了,就像小說裡說的一樣,弓匠師傅們彈出的是滄桑和回憶,是懷念農村過去的記憶。
  • 探尋快要失去的習俗:西北地區老服飾與彈棉花的源遠流長
    過去,平利地方沒有平民服裝市場,布匹很缺,但有興種棉花的習慣。人們穿的衣裳,大多數都是用自家種的棉花紡線織布或換布製作的。彈棉花的目的是為紡線,就是把生棉經過人工腳踏彈棉機(又稱乳花機,也有水車帶動的)進行加工,再請彈花匠手工彈打,使之更加鬆軟,成為精棉。
  • 海歸金融碩士幫母親「彈棉花」,年銷售200多萬
    近日,一則海歸金融碩士幫母親「彈棉花」,年銷售200多萬的新聞,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於讀書的思考。2018年底,在他的幫助下,母親黃翠萍註冊了「有暖制被所」品牌,蔣曉棟也開始對自家彈的棉被品牌化運作。如今,其母親的「彈棉花」手藝,已經被蔣曉棟變成了一項年銷售額200多萬元的生意。
  • 我,54歲農村老頭彈棉花年賺15萬,揭露這不起眼的工作咋賺錢
    ,居然還能年賺15萬,他究竟作對了什麼。年齡:54 職業:彈棉花師傅坐標:浙江 年入:15W+年前,鄰居小程給我看了一個小姑娘彈棉花的視頻,他告訴我這是網絡上最有名的姑娘,叫李子柒。視頻裡面,這個小姑娘彈棉花的架勢還是挺有模有樣的,不過,真的彈棉花可沒有像她這麼舒服,也沒有這麼好看,更沒有像她那樣賺得那麼多。
  • 彈棉花、老髮廊……遂平這些日漸消失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很多需要等待的、需要親眼目睹的消費已經大多成為過去例如,彈棉花。在一條老街我意外地邂逅了它斑駁的外牆,一間店鋪,一個中年男子正在那裡「彈棉花」這早已被人遺忘的行當驟然出現在我面前彈棉花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藝
  • 漳州棉花畫:一「花」一世界
    彼時,棉花畫在它的故鄉漳州,已消失了十幾年。幾經尋找,當年棉花畫「五朵金花」之一的郭美瑜重新「出山」,擔負起傳承職責。在她的努力下,漳州棉花畫起死回生,繼續描繪著一「花」一世界的美麗。 經過改良創新,立體的棉花畫更加生動。
  • 棉花被子好嗎 棉花被子價格
    棉花被子價格,人們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的被子應該就是棉花被子了,這種傳統的被子一直陪伴在我們的身邊,雖然近些年各式各樣的材質被子逐漸流行,但棉花被子的群眾基礎還是無可撼動的。那麼,棉花被子究竟好不好呢?一起來看看吧。
  • 我們經歷的兒童節|彈鋼琴和彈棉花都一樣玩|素食TV
    彈鋼琴和彈棉花在孩子眼裡,是一樣的但是我個人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做回孩子並不是生理上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