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斷大唐龍脈的軍閥 光顧了十七座皇陵 挖掘第十八座時差點遭雷劈

2020-12-19 歷史潮河

說起唐朝的皇陵,很多人第一印象肯定就是唐高宗李治跟女皇武則天的乾陵,除了這座皇陵,唐朝其實還有十七座關中皇陵,但是都毀在了一個人的手裡,也可以這麼說,此人直接挖斷了大唐的龍脈。

唐朝在關中地區一共有十八座皇陵,分別是高祖李淵的獻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高宗李治的乾陵,中宗李顯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橋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肅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順宗李誦的豐陵,憲宗李春的景陵,穆宗李恆的光陵,敬宗李湛的莊陵,文宗李昂的章陵,武宗李炎的端陵,宣宗李忱的貞陵,懿宗李淬的簡陵,僖宗李儇的靖陵。

作為皇陵,唐朝的關中十八陵,都採用了很好的防盜技術。李世民聲稱自己的陵墓中沒有隨葬品,但是他沒有騙過此人,他就是五代十國的大軍閥溫韜。

溫韜,五代時梁國人。五代十國時期曾出任耀州節度使(相當於今天陝西省軍區司令員)一職,在位七年,利用職務之便,瘋狂作案,唐朝的關中十八陵全被他光顧了,其中十七座皇陵遭到盜挖,一座皇陵得以倖存。

很多人可能會質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溫韜盜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有明確記載。《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資治通鑑》:「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五代史》:「宮室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朝書畫,鍾(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

說起溫韜,可能有人會想起挖斷大清龍脈的孫殿英,但是跟溫韜比起來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那大家是否好奇,到底是哪座皇陵難倒了溫韜呢?

這座皇陵就是武則天跟李治的合葬陵——乾陵,這是唐朝最神秘的陵墓,直到現在還披著神秘面紗,因為它的地宮至今沒有打開,相傳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在這裡面。

溫韜曾帶著數萬人馬,光顧了乾陵三次。每次大隊人馬上山,就是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有一次一個閃電從溫韜腦袋上划過,差點把他劈死,嚇得他趕緊下令撤退。

人馬下山後,風雨雷電全部散去,溫韜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以為乾陵有神仙保佑,所以不敢再打乾陵的主意。

溫韜盜挖乾陵,為什麼會發生雷劈現象?這個問題至今都沒人能夠解釋清楚。有專家說是梁山特殊的小氣候造成,那麼多人同時上山,使梁山小氣候突然改變,從而導致風雨雷電,人一走小氣候恢復,風雨雷電便停了。

當然了這種說法肯定是不成立的,現在那麼多遊客去參觀乾陵,為何沒有出現風雨雷電呢?所以說,乾陵是個千古之謎,也許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
    為何明朝皇陵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大規模被盜?連軍閥都不敢!看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的朋友都知道,盜墓在民間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何況是團夥有組織的作案,更不要說孫殿英這樣調集軍隊,大規模行動的。基於這樣的構想,皇帝一般從坐上皇位開始就兩條腿走路,一條路就是滿天下找神仙夢想長生不老,一條路開始修建皇陵,保證死後依然可以擁有一個大大的天下。幾千年來,成神仙的皇帝沒有,死亡卻從來沒有缺席。皇帝們還是比較清醒的,反正國家都是自己個的,那就好好修建皇陵吧。
  • 劉基斬盡天下龍脈,可到了這座山前扭頭就走,劉基:保命比較重要
    古人十分相信堪輿之術,對風水龍脈之說十分迷信,甚至還誕生了專門看風水的人,這一類人在古代被稱為堪輿家。在古代的堪輿理論中,崑崙山是龍脈始祖,天下的龍脈都源於崑崙山,誰要是佔據了龍脈,這裡就能成為他的龍興之地。在朱元璋看來,天下這一條條名山大川的龍脈對於朱家江山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因此就動起了斬盡天下龍脈的念頭。在元末明初時期,劉基就是當時最厲害的一位堪輿家。為了保證大明江山的延續,朱元璋就給劉基下了一道聖旨,令其帶領將士斬盡天下龍脈。
  • 孫殿英盜掘東陵17年後,一彈棉花老漢再次光顧,差點把皇陵搬空
    但要談到近代發生的盜墓事件,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自然是要談的,1928年,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大肆盜掘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而他們並沒有遇上《盜墓筆記》中的神奇事件,輕輕鬆鬆就搬空了乾隆墓和慈禧墓
  • 中國古代三大黃陵,直至今日,都無人敢開發,真的有龍脈護體?
    《周易》可以說是中國風水學的頂峰,中國的風水學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有他留下的龍脈,這是最些龍脈盤踞在人傑地靈的地方,最後王朝才得以在龍脈上建都。據野史記載,朱元璋就曾經派劉伯溫去斬龍脈,有一次他夢見有其他龍脈來搶奪自己的皇位,就派出了明朝謀士劉伯溫前去尋找,但是斬斷龍脈是逆天行事,劉伯溫深知如此做會給自己的後代帶來災難,於是在長白山的龍脈地區就撤走了。
  • 我國龍脈上有3個陵墓,葬的都是豐功偉績之人,他們都是誰?
    在我國有龍脈一說,所謂龍脈說的就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形狀和中國的龍圖騰相似。崑崙山就是龍氣最為旺盛的地方,不過也因為崑崙山太過於神秘,沒有人敢將陵墓修在這上面。古代人為保證後代能夠生生不息、繁榮昌盛,便將陵墓修在龍脈上,因為風水書上說葬在龍脈上的人的後代都有帝王之相,所以這也就是古代帝皇修煉陵墓的最佳之地。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隨著歷史發展,一些皇陵便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慘遭盜墓賊光顧,但是也有著陵墓能夠屹立千年而不倒,成為奇蹟的存在。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代皇陵比清代皇陵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但為何明代皇陵沒有被盜而清朝的皇陵卻被盜墓者大肆光顧呢?在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的被盜程度上來看,清朝的皇陵幾乎被洗劫一空。除了沒有陪葬品的孝陵,東陵和西陵都被盜了。
  • 中國歷史上被斬斷的龍脈有多少?
    後來在海豐一代在一次什麼大建時在一座大橋下挖出10條類似泥鰍的東西,很快有個風水先生來指點,人們聽信了風水師的話,後來10條類似泥鰍的東西死了9條,剩下1條。後來有個風水先生聽說了這些事就去看了,聽老人說,風水先生說本來廣東可以出10個皇帝,可惜了,只能出一個。以後就只出了孫中山一個了。在象徵意義上,挖斷紫金山象徵著什麼呢?
  • 清朝已遠去百餘年,清皇陵為什麼還有守陵人,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在中國的歷史上統共有200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駕崩之後都會留下許多寶物,這些寶物伴隨著君王一起埋葬皇陵裡,消失在歷史風塵之中,漸漸地被時代遺忘。有的皇陵聳立千年,有的卻漸漸消失不見,還有的被盜墓賊挖掘,慘遭破壞。
  • 元皇陵沒法盜;明皇陵不能盜;清皇陵必須盜,這究竟是何意?
    元朝時,蒙古族王公貴族死後葬俗很特別,實行完全封鎖殯葬地點消息的辦法。殯葬時,貴族人家會帶領大批鐵騎,牽著母駱駝和一頭幼小的駱駝,前來安葬。待入土為安之後,當著母駱駝面,把幼小的駱駝殺死,然後,將血液滴在王公貴族死去後被埋葬的地點上。
  • 東陵大盜孫殿英挖斷了清朝龍脈 但他的兒子用一輩子當守陵人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孫殿英父子,東陵大盜孫殿英他挖了很多滿清皇帝的陵墓,毫不誇張地說他把清朝的龍脈都挖斷了。而他的兒子孫天義卻做了一輩子的守陵人,但是他守的不是清朝的陵墓,而是軒轅黃帝的陵墓。首先還是說說東陵大盜孫殿英,孫殿英在1928年的時候盜挖了清東陵。
  • 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若是皇帝駕崩、嬪妃老死、皇子去世,都會被安葬在皇陵內,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墓室裡面還會設置重重機關;而且環境必須乾淨整潔,景色宜人,畢竟這也是積陰福,所以,皇帝會派建築工匠在皇陵修好亭臺樓閣,並安排專人把守皇陵,避免遭人破壞,世人稱之為——守陵人。清朝亡了百多年,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 遊仁德天皇陵,嚴禁高聲喧譁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許黛如 文竹】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將包括「仁德天皇陵」在內的「百舌鳥·古市古墳群」(大阪府)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仁德天皇陵古墳是日本最大的古墳,與中國的秦始皇陵、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並稱世界三大陵墓。
  • 清朝已滅亡100餘年,為何還有守皇陵的人?有工資嗎?
    歷朝歷代都有著皇陵的存在,皇室中人生前輝煌,死後定然也想著榮耀。就像人活著的時候是挺起身板的高貴血液,死後也得保持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如今,每一個墓園都有打掃看管的人,皇陵當然也不意外,只是到現在清朝已滅亡100餘年,為何還有守皇陵的人?他們又有工資嗎?
  • 劉伯溫砍斷龍脈,只因這座山世世代代都是瞎子、聾子,靠討飯為生
    傳說,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天,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在五更三點朝太皇太后「臣夜觀天象,見無錫龍山有龍脈龍氣,要出三鬥三升芝麻多,三王十八將大亂南方。」朱元璋吃驚地問:「怎麼樣?」劉伯溫笑著說:「待臣到無錫去細查一遍,便有主張。」
  • 河北彈棉花老頭,潛伏清東陵十多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但是從古代開始,就有那麼一群以盜墓為生的人,他們不惜驚擾死者的安寧,將別人的墳墓翻個底朝天,以獲取私利,盜取高額的財富,有的甚至因此而出名,就比如河北一彈棉花老農,潛伏清東陵幾十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 施工時挖斷路面 多臺電車中斷運行數小時
    本報訊 8月13日晨,正在鄭州建設路西段進行精品街改造的一施工方,將連接鄭州行政區和西區的重要公交線路——104路公交車西區始發站附近的必行路段挖斷,致使10多臺公交電車趴窩,中斷運行數小時。
  • 秦始皇斬斷了此地龍脈,從此以後在此地建都壽命都不會很長!
    到2018年為止,這座城市的高等院校達到六十多所,教學質量僅次於北京,由此可見,南京的教學水平到底有多高了。圖片:走出來的文人才子劇照實際上,除了大家所看到的繁榮以外,南京曾經也經歷過諸多磨難,倭寇當初入侵中國時,這座城市幾乎被鮮血覆蓋,白骨堆滿了整座城市。
  • 老子盜掘清皇陵,兒子成為院長,培養大批外語人才,晚年守帝陵
    民國時期,雜牌軍軍閥孫殿英的祖上是明朝有名的民族英雄孫承宗,是明末傑出的軍事戰略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在東北抵禦努爾哈赤的時候兵敗被殺。孫殿英的父親為鄉裡出頭與旗人爭執,死在獄中。1928年7月2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一夜之間連掘慈禧和乾隆兩座陵墓,將陪葬的金銀珠寶等洗劫一空,舉國震驚。有人說孫殿英的目的是為祖上報仇,畢竟老一代人都死在滿清人的手裡,也有人說孫殿英為了籌措軍費糧餉,佔地盤抗日。無論哪一種說法真實可信,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大量的稀世珍寶遺失。孫殿英一共有四位夫人,與二夫人劉清貞有一個兒子叫孫天義,也是孫殿英唯一的男丁。
  • 河北遵化昌瑞山下有一座皇家建築,這座建築中還出現了離奇事件?
    清朝時歷史上比較傳奇的一個朝代,鼎盛時是四海稱臣,萬國來朝。衰敗時就連皇帝也流離失所,四處逃亡。現在還能讓我們感受到清朝傳奇歷史,莫過於最後的皇陵了清皇陵。清皇陵陵寢眾多,可是其中有三座陵墓不按照常規建造。以至於在眾多皇陵中顯得格格不入,迷霧重重。
  • 劍閣老縣城的龍脈……
    攝影 · 修圖 · 撰稿 · 編輯 老唐這廝 建議圖文一起閱讀 每座城都有一條龍脈 龍脈是每座城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