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朝的皇陵,很多人第一印象肯定就是唐高宗李治跟女皇武則天的乾陵,除了這座皇陵,唐朝其實還有十七座關中皇陵,但是都毀在了一個人的手裡,也可以這麼說,此人直接挖斷了大唐的龍脈。
唐朝在關中地區一共有十八座皇陵,分別是高祖李淵的獻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高宗李治的乾陵,中宗李顯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橋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肅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順宗李誦的豐陵,憲宗李春的景陵,穆宗李恆的光陵,敬宗李湛的莊陵,文宗李昂的章陵,武宗李炎的端陵,宣宗李忱的貞陵,懿宗李淬的簡陵,僖宗李儇的靖陵。
作為皇陵,唐朝的關中十八陵,都採用了很好的防盜技術。李世民聲稱自己的陵墓中沒有隨葬品,但是他沒有騙過此人,他就是五代十國的大軍閥溫韜。
溫韜,五代時梁國人。五代十國時期曾出任耀州節度使(相當於今天陝西省軍區司令員)一職,在位七年,利用職務之便,瘋狂作案,唐朝的關中十八陵全被他光顧了,其中十七座皇陵遭到盜挖,一座皇陵得以倖存。
很多人可能會質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溫韜盜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有明確記載。《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資治通鑑》:「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五代史》:「宮室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朝書畫,鍾(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
說起溫韜,可能有人會想起挖斷大清龍脈的孫殿英,但是跟溫韜比起來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那大家是否好奇,到底是哪座皇陵難倒了溫韜呢?
這座皇陵就是武則天跟李治的合葬陵——乾陵,這是唐朝最神秘的陵墓,直到現在還披著神秘面紗,因為它的地宮至今沒有打開,相傳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在這裡面。
溫韜曾帶著數萬人馬,光顧了乾陵三次。每次大隊人馬上山,就是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有一次一個閃電從溫韜腦袋上划過,差點把他劈死,嚇得他趕緊下令撤退。
人馬下山後,風雨雷電全部散去,溫韜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以為乾陵有神仙保佑,所以不敢再打乾陵的主意。
溫韜盜挖乾陵,為什麼會發生雷劈現象?這個問題至今都沒人能夠解釋清楚。有專家說是梁山特殊的小氣候造成,那麼多人同時上山,使梁山小氣候突然改變,從而導致風雨雷電,人一走小氣候恢復,風雨雷電便停了。
當然了這種說法肯定是不成立的,現在那麼多遊客去參觀乾陵,為何沒有出現風雨雷電呢?所以說,乾陵是個千古之謎,也許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