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民網2010年05月13日17:09
一個貪官的「成功」潛伏十多年不被發現,我們說他精於偽裝、「馬甲」厲害;一批貪官能夠潛伏十多年不被發現,我們說可能制度某方面有缺失,網「開」一面;然而,當大多數貪官都能潛伏多年甚至形成一種「潛伏定律」時,那將如何破解這道難題?
貪官潛伏期
貪官潛伏期的長度與反腐機制的力度成反比。潛伏期變長,反襯出我們的預防和查處官員腐敗工作的乏力,也反映了當下反腐敗工作所面臨的嚴峻現實。
一個貪官「成功」潛伏十多年不被發現,我們說他精於偽裝、「馬甲」厲害;一批貪官能夠潛伏十多年不被發現,我們說可能制度某方面有缺失,網「開」一面;然而,當大多數貪官都能潛伏多年甚至形成一種「潛伏定律」時,誰能破解這道難題?
貪沒貪是分明的,貪多貪少是有數的,
早發案晚發案有時是偶然的,貪官早晚被捉是必然的。
貪官案發有偶然
突發、偶發事件往往能牽扯出貪官來,成為近年來反腐敗戰場上的一道景觀。
丟出的貪官
1999年8月,時任江西省副省長的胡長清率江西團參加昆明「世博會」期間,突然走「丟」了,有關部門怎麼也尋找不到。堂堂副省長居然失蹤,頓時驚動了中央。有關部門出動警力,才在廣州的中國大酒店裡,找到了胡長清。在他的皮包裡,還有一沓剛收受尚未啟封的2萬元人民幣。原來胡私遁廣州,是為了和情婦幽會。
1995年4月,武漢市中國長江動力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志安突然失蹤。後經我國駐外使館證實:於志安出逃菲律賓。原來,他神不知鬼不覺地大肆倒賣巨額國有資產後轉移到國外,溜之大吉。
2006年8月7日,吉林省委得到一個消息:長春市委副書記田忠已經3天不見蹤影了,用各種方法聯繫不上!省委有關領導作出指示,馬上啟動應急程序,採取緊急措施,以防不測,同時向上一級有關部門報告。可8月8日,田忠卻又悄然回到了他在長春的辦公室裡。後經查實,他在失蹤的3天裡忙著轉移非法所得1000多萬元。田忠後被判無期徒刑。
2008年底,原溫州市委常委、鹿城區區委書記楊湘洪帶考察團到巴黎,兩天後獨自離隊,後拒絕回國。楊湘洪出國不歸案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妻子和手下一批貪腐官員被牽出。
牽出的貪官
2009年10月10日,備受關注的原南京市江寧區房產管理局局長周久耕,被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
2007年7月9日,濟南市市區建設路發生一起轎車爆炸事故,女車主柳海平被炸死。這起震驚全國的惡性爆炸案很快牽出其始作俑者——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段義和。段為了擺脫情婦柳海平的糾纏而指使人製造了爆炸案,而爆炸案牽出了段義和的長期受賄行為。
2009年,西部某省的執紀執法機關突然接到「某市副市長聚眾賭博」的舉報,遂前往查處。執紀人員沒發現被舉報者,卻在現場意外地逮住了另一名在此聚眾賭博的副市長。順藤摸瓜,這名副市長以前的貪腐行為被查出,還牽扯出了一批和他們有關的問題官員。
「串」出貪官
貪官在掌握行使公共權力的過程中,要與上下左右進行廣泛接觸,他們貪婪的本性使得其貪腐的觸角不由自主地伸向四面八方,故而引發一系列窩案、串案就不難解釋。
2010年2月,網上一則國家開發銀行前行長王益將受審的消息吸引了關注金融行業人士的眼光。因為曾在中國證券、銀行業擔任高層領導的王益,掌握著金融領域一系列窩案串案的秘密。而王益本人就是被串案給「串」出來的。
2005年12月14日,國土資源部原部長田鳳山在京受審,他是黑龍江原綏德市委書記馬德串案中「串」出的第4個受審官員。兩天後,黑龍江省政協原主席韓桂芝被法院認定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馬德等人賄賂款物702萬元,被判處死緩。
馬德案牽出了包括韓桂芝、田鳳山兩名部級高官在內的260名官員。這一連環腐敗窩案、串案,涉案面積大、範圍廣、影響深,被媒體稱為「建國以來最大的賣官案」。
貪官潛伏期變長
從近年來媒體公開曝光的情況來看,貪腐期長達七八年已較常見,一些貪官潛伏期越來越長已成不爭事實。
何為貪官潛伏期?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過勇認為,貪官潛伏期指的是一個腐敗官員從開始進行腐敗行為到腐敗行為被發現期間的時間跨度。
能夠看出潛伏年限的貪官,是已落馬的貪官,至今仍在潛伏的,便難以得出其潛伏年限。
國際上採用「腐敗黑數」來衡量從事或涉及腐敗的公職人員中沒有受到查處的比例。它指的是確已發生,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被發現,因而沒有計算到腐敗案件統計中的腐敗公職人員數量佔所有腐敗公職人員總數的比例。
貪官狡詐並非不露痕跡
貪官能長期潛伏,既有主觀的偽裝技巧和腐敗隱蔽的原因,也有客觀原因。而一些貪官的偽裝術的確麻痺了民眾和監督機關。
網上有句流行語:「帶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它可能是鳥人。」此話正符合偽裝貪官。
為了貪腐「安全」,一些貪官還有自己的貪腐「原則」。葉樹養制定了「五不」原則:不主動索要錢財、不辦事不收錢、不催討該給還沒給的錢、不討價還價、不嫌棄送多少錢;重慶市銅梁縣原縣委書記馬平與其妻沈建萍在受賄時不接受對方直接贈送的門面房,而非要自己出錢以「優惠價」購買。這些都為其貪腐起到了掩蓋作用。
但不論貪官如何狡猾地潛伏,雪上鴻泥,雁過留痕,既是貪官,就其表象特徵,必有種種貪跡可循。
貪官奢侈、揮霍無度。驕橫跋扈,無法無天。作風腐化,生活糜爛。作風不正、私生活混亂這些都是潛伏者難以遮掩的特徵。曾有專家統計出,被查處的貪官中95%都有情婦。重慶市委原宣傳部部長張宗海長期在五星級飯店包房,帶女性去過夜,還公開其選擇情婦的三大標準:大學生,漂亮,未婚。
此外,還有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他們巴結領導,投領導所好,對同事和下屬儘量拉進自己的圈子,形成「利益共同體」等特徵。
揭密貪官「潛伏法則」
貪官腦門上又沒有寫著一個"貪"字。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他們會想法設法來掩蓋自己的腐敗行徑,用種種馬甲來保護和偽裝自己。
演技派天生的表演大師
貪官是典型的「兩面人」,其基本特點是:談起理論頭頭是道,行動完全不對號;臺上道貌岸然,臺下貪贓枉法;大庭廣眾下是冠冕堂皇的正人君子,私下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
臺上表演廉政秀,熱血沸騰;背後幹盡腐敗事,讓人齒冷。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近期因涉腐被逮捕的前足協掌門人南勇就是個中典型。2009年的12月12日,他在接受央視中國足球反賭專題節目採訪中說:「現在打賭反假的行動,實際上是治標,我們還要治本,從根上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僅要解決表面上的問題,還要解決深層次上的問題。」今年1月5日,他還高調宣稱:「遠離假賭黑,只要參與早晚被發現,首惡必除。」言猶在耳,他卻旋即深陷腐敗窩案。對此,中國足協一官員評價說:「一個成天喊著打假抓賭的官員自己身上出現了他最忌恨的問題……悲哀,真的很悲哀!」
技術流腐敗手段的「升級」
由於近年來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腐敗的風險越來越高,腐敗分子的警惕性和防範意識也越來越強,腐敗手段也日趨「升級換代」。一名反貪局的辦案幹警告訴記者,如今一些腐敗分子犯罪手段非常狡詐、隱蔽,就如反諜劇中的手段,而且日趨智能化、國際化、高科技化。
此外還有雅賄、色賄、腐敗期權等等,腐敗新花樣不斷出現,而制度法規一時跟不上,腐敗與反腐敗賽跑,腐敗跑在了前頭,在客觀上延長了貪官的潛伏期。如特定關係人受賄問題、超低價買房收乾股等問題,前幾年都不太注意,問題嚴重後才被納入反腐視野。
「不僅是新型腐敗對辦案工作提出挑戰,現在腐敗分子對付"反腐敗"的水平也越來越高。」一名紀委幹部說。他曾經辦過的一個案子,對方是一個市的檢察長,長期從事政法工作,「保護工作做得極好」。
集團化形成「腐敗生態網」
一些位居一把手的腐敗分子,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網羅一幫「小兄弟」,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在關鍵部門安插自己「信得過的人」;甚至「非我同類,其心必異」,在其勢力範圍進行「逆淘汰」,千方百計地去扼制反腐敗力量。
腐敗分子往往還擅長投機鑽營,尋求庇護。原河北巨鹿縣縣委書記劉欣年創造了一個「三個一點點」的腐敗理論——即「你送我一點點,我就收你一點點,我再往上送一點點」,極具代表性。原四川省石油公司黨委書記趙甫安對此也深有「體會」:「搞大量錢,是為了我能做大官;做了大官便可以繼續搞到大錢;因為上級領導做官也需要錢,所以我要經常給領導送錢,領導升官了,我也能隨之高升了。」
貪官之「潛伏定律」:
之一、「潛」得越久的貪官越難查。一是貪官有「經驗」了,手段更狡詐;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線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發生的腐敗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從「新」開始。
之二、貪官官職越高「潛伏期」越長,「小官」的「潛伏期」則相應較短。官位越高,腐敗手法越「高明」,背景越「強大」,查處難度也越大。
馬君(化名),某省紀委資深辦案專家,從事辦案工作20年,主持查辦過多起腐敗大要案件。近日,記者專門就「貪官潛伏期」問題採訪了他。
根據他的觀察,現在貪官的潛伏期一般在3~8年,「的確比以前延長了」。究其原因,他既贊同前篇文章所列的觀點,也就自身的辦案體驗,從另一個視角進行了深入剖析。
誰來為貪官潛伏負責?
管理不嚴格、監督不到位、處罰不逗硬、用人責任不追究,就是貪官長期潛伏的「沃土」。
「查辦案件千千萬,查處貪官萬萬千。追究領導用人失察的責任沒有?沒有。」
這自然是坊間戲言,當不得真。不過,追究對腐敗官員「用人失察」、「管理失職」「監督失位」的問題,雖然提了多年,卻至今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
回首當年,劉青山、張子善案發後,河北省委副書記馬國瑞、河北省長楊秀峰分別代表省委、省政府作的檢討,被公開刊登在《人民日報》上;河北省委書記林鐵妻子弓彤軒的《檢討我接受劉青山、張子善禮物的錯誤》,也同樣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再看一看現在,真是別樣滋味。
當年關於「五毒書記」張二江案件的報導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近年來,他的問題不斷被反映到省委。省委多次指出他的問題,但是,他對組織的告誡置若罔聞……」難道這麼一說,就能撇清該負的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嗎?既然知道張二江有這麼多問題,為何還要閉著眼睛繼續提拔和重用他?
不客氣地說,平時的管理不嚴格、監督不到位、處罰不逗硬,就是對腐敗分子變相縱容與鼓勵。有的腐敗分子,從最初的戰戰兢兢的小貪到後來肆無忌憚的大貪,就是這樣被「慣」出來的。 (來源:新華社)
上網從搜狗開始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