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醫知科普,一名執業醫師,根據我的工作經驗為大家普及健康和疾病的知識,為大家的身體保駕護航。歡迎大家關注留言,我會盡我所能為大家解答。
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反覆咳嗽,發燒,哭鬧不止,家長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只想趕緊把孩子退燒,能讓孩子好受一點,但是到了醫院,看了兒科醫生,兒科醫生先開個血常規,先查了之後再給退燒處理。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不直接用藥呢?非要查個血常規,抽血的時候孩子還被嚇得哇哇大哭。看著就心疼。當然,醫生也不是冷血動物,看著可愛的孩子痛苦也是於心不忍。
小兒感冒
小兒發燒
今天我就帶大家從是兩方面了解血常規檢查。
發熱:這個症狀,雖然很常見,但是原因卻很多,部分患者的發熱的病因也很難找,雖然臨床上針對於兒童的反覆發熱幾天,考慮感染性的發熱,病毒和細菌性仍然有很大區別,有些也可以暫時經驗性用藥,但是會掩蓋疾病的病程影響醫生對於疾病的判斷,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很多兒童臟器發育尚不完善,藥物在體內代謝對身體的傷害更大所以儘量不要盲目用藥,另外現代醫學技術進展後,血常規檢查方便價廉快捷,能初步判斷病情及下一步治療。對於病人獲益更多。
血常規:三大重點檢查項目,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1、紅細胞:主要負責攜帶氧氣,並把氧氣輸送給身體不同部位。生存時間為120天左右,初生嬰兒要短一點80天左右,所以紅細胞的狀態,可以反映身體的這段時間內的營養狀態。如果出現貧血可以引起乏力、頭暈和心悸心慌等不適。貧血的原因有許多,可以是缺少造血原料(鐵、葉酸、B12)、失血或者骨髓造血過程(再障、白血病等)受到影響。
紅細胞
兒童血紅蛋白參考值
2、白細胞:是人體的重要的防禦細胞,能夠抵禦細菌、病毒各種外來致病原,清除一些物質、維持人體體內環境的穩態。白細胞增高多提示感染,具體分析什麼類型的感染,還要結合白細胞的分類分析。白細胞共分五大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在不同病原體感染情況下衝鋒陷陣的類型有所不同,反映在血常規單子上的變化也有所差別。
白細胞
白細胞分類
白細胞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當有細菌入侵體內時,中性粒細胞能迅速釋放出水解酶,將細菌吞噬進而將它消滅。故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細菌感染。
淋巴細胞:病毒會進入到細胞內,這時淋巴細胞可以直接殺死被感染的細胞並分泌活性物質和其他成員一起清理病毒。因此,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與嗜鹼性粒細胞:常參與對寄生蟲的免疫,以及過敏反應,它們的比例升高常常表示身體正遭受寄生蟲的感染或者處於過敏狀態中。
單核細胞:可以對抗多種細菌和病毒感染,尤其是結核桿菌等胞內寄生菌,在細菌和病毒感染時都可能增高。
當然大部分情況為感染引起,但是不排除極少數情況,有其他情況所致,應再看具體情況。
3、血小板: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脫落下來的小包塊,主要參與人體止血過程。
結語:血常規檢查非常普及,不管是大醫院還是小醫院,家長們能夠初步看懂血常規,再看門診,門診醫生再結合患者病情分析,家長們也不至於干著急,不知所措。
醫知科普,是您觸手可及的醫生顧問,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