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期間被抓去做苦力的4萬中國人,戰後要求賠償,日本怎麼說?

2020-12-10 大洲讀歷史

1957年2月,岸信介內閣執政後,追隨美國,採取了一些列損害中日關係的政策。岸信介於1896年出生於山口縣的一個官僚家庭。戰前他積極支持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侵華戰爭。在任東條內閣商工大臣期間,他推行戰時統制經濟,積極推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岸信介

為解決日本國內勞力不足的困難,日本把數萬名中國勞工強行劫持到日本做苦力,其中有7000人因受虐待和勞動過度而死亡。岸信介是這一事件的直接負責人,他的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戰後,他作為甲級戰犯被關押在巢鴨監獄。

岸信介被麥克阿瑟釋放出獄後,一如往常模樣,糾集右翼保守勢力,積極組織保守政黨。在保守勢力的支持下,他活躍於政界。1957年2月,石橋湛三首相因病辭職後,岸信介組閣執政,積極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

岸信介做出一系列不利於中日友好的行為,不僅破壞中日貿易,同時又發生了一場誣衊在侵華戰爭時期被強制抓到日本當苦役的劉連仁事件,這一事件再次暴露了岸信介內閣逃避戰爭的責任、敵視中國的面目。

劉連仁

1958年2月9日,在日本北海道石狩郡當別村的一個積雪深山中,發現了失蹤已久的劉連仁。劉連仁是中國山東省諸城縣(現高密縣)人。十四年前當他正在田地裡勞作時,他被突如其來的日本侵略者強行抓走,後被劫持到了日本。

到日本以後,他被安排在北海道雨龍郡沼田的明治礦業公司的煤礦上幹苦力。他們給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非常之差,以至於受盡了苦難和折磨的劉連仁等其他四名同伴不堪忍受,一起出逃。

1945年出逃的劉連仁與同伴在以後的十三年間,一直在北海道的深山中輾轉藏身,過著非人的生活。

劉連仁事件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罪行的一個明證。本來,戰後的日本政府有責任認真吸取教訓,反省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所造成的巨大傷害,積極妥善處理戰爭遺留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日本政府卻極力推卸責任,隱瞞被強行劫持到日本的勞工人數和受虐待的真實情況。

岸信介

根據日本內閣1942年11月制訂的「移入華工方針」,從1943年到1945年,大約有4萬名中國和平居民被日本侵略者強制劫往日本充當勞工,其中有7000人因不堪繁重的勞動和殘酷的虐待而死亡,許多人下落不明。

中國紅十字會曾要求日本政府提供被強行帶去日本的中國人名單,但日本政府遲遲沒有對此作出答覆。不僅如此,劉連仁被發現後,對此事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岸信介政府不但沒有表示歉意,作出妥善處理,反而誣陷稱劉連仁是非法入境者,企圖以「非法入境嫌疑」的罪名對他進行審訊,繼續進行迫害。

日本外務省亞洲局局長板垣修在答覆參議院的質詢時,又詭稱劉連仁是根據合同到北海道作勞工的,企圖抹殺強行劫持的事實。對此,劉連仁強烈反對,他拒絕一切審問,說:「想要了解我的身份,最好去問岸信介首相」。

日本人民

他還發表了抗議聲明,譴責「日本政府對他的事件不負責任的態度」,並要求日本政府為過去的罪行道歉,賠償他十幾年來在日本所蒙受的身體上以及精神上的損失,同時要求日本政府遵守國際法,使他早日回到祖國。

日本政府以怨報德的行為,受到了中日兩國人民的一致譴責。中國紅十字會發言人發表談話,要求日本政府承擔這一事件的全部責任,賠償劉連仁的全部損失,負責把他送回中國,並再次敦促日本政府徹底調查戰爭期間被日軍擄掠到日本的中國勞工人數和具體情況,作出負責的交代。

日本的一些友好人士也紛紛給劉連仁以幫助和支持,並要求日本政府承擔應負的責任,向劉連仁道歉並賠償其損失。可是日本政府依然採取不負責任的態度,說什麼「過去的事不用提了,總之,讓他回國就行了。」

劉連仁

岸信介也表示將會設法儘快將劉連仁送回中國,但同時也迴避了日本政府在這一事件中的責任。

在各方友好人士的積極努力下,劉連仁離開東京,帶著220位難友的遺骨(都是被虐待致死的中國勞工),乘著「白山丸」返回祖國。回國前夕,劉連仁發表了一系列聲明,感謝日本人民和旅日僑胞給予他的幫助,再一次要求日本政府對他的事件負全部責任。

劉連仁事件的實質是日本政府如何認識侵華戰爭的問題。正視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並向中國人民作深刻地反省,這不僅僅是日本避免重蹈覆轍的需要,更是日後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證明。

岸信介

岸信介內閣對劉連仁事件的處理,充分說明了岸信介政府企圖逃避戰爭的責任,蓄意敵視中國的立場。

相關焦點

  • 日國會批准賠二戰期間上沙場韓國人和臺灣人
    日國會批准賠二戰期間上沙場韓國人和臺灣人    (東京美聯電)日本眾議院的內閣委員會通過法案,批准賠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為日本上沙場的韓國人和臺灣人。    該委員會說,有關法案將為住在日本在一些韓國人和臺灣人或他們的後人提供一次過賠償。
  • 數年侵華戰爭,日本讓中國損失5000億美元,為何我國放棄索賠?
    每次西方國家侵略中國後,都會要求中國賠償自己的「損失」。明明是他們先發起的非正義戰爭,戰後卻還要向中國索賠,實在是無恥至極。虎落平陽被犬欺,落後就要挨打,中國只有乖乖賠款,導致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過程中,日本充當西方國家的幫手,趁機為自己撈好處。隨著日本野心的膨脹,蠅頭小利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於是決定對中國發起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徹底佔領中國。
  • 一段被湮沒的歷史:中國人是怎樣審判日本戰犯的
    調查日軍戰爭罪行,怎樣找到突破口一開始,國民政府成立了一些班子,包括戰爭罪行調查委員會,著手調查日本侵華戰爭的罪行。但是,實施起來,才發現這件事特別不容易。因為要審判日本戰犯,就要提供符合國際慣例要求的具體罪行、舉證等等,這給我們中國人出了一個大難題。
  • 戰後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當年狂熱支持戰爭的?一家報社這樣說
    1990年代,日本社會反戰思潮再起時,日本報紙把這些當年「不許可」的照片解封,人們才得以在戰爭結束50多年後看到了戰爭的另一面。這些不許可的照片,多是不利於日軍形象,違反上述14條規定中的一條或N條的。
  • 日本二戰老兵:隨政府推卸責任 借國家賠償領高額「恩給」
    《環球時報》記者採訪過一位日本福岡的老兵這樣回答:「當年,我們的軍隊是天皇的軍隊。憲兵帶著徵兵令到村裡,說你成為『天皇軍隊』的一員了。那時我連大阪、東京都沒有去過,但我一下子來到中國的杭州,還去了上海、南京。我真的是眼花繚亂啊!一路上,長官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應是日本的、天皇的。你說我能不激動、不興奮嗎?我做夢都沒有想到能夠為天皇打仗,直到後來我們戰敗。我也做過許多對不起中國人的事情。
  • 抗日戰爭日軍中竟有20萬臺灣兵,戰敗後竟還有臉稱自己是中國人!
    1931年日本公然侵略中國東北地區,霸佔東三省,稱為「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正式宣戰,抗日戰爭拉開了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籤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 二戰期間日本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殺了多少人
    日本在發動侵略戰爭時於佔領區內設立了大量的慰安所,強徵朝鮮、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東南亞以及少部分在太平洋戰爭中俘虜的美、英等國婦女。二戰期間日本強徵各國婦女充當慰安婦的人數多達70萬。日本在控制朝鮮半島期間共強迫20萬朝鮮女子做慰安婦;在侵略中國時也有20萬婦女被日本強徵。
  • 日本戰敗,蔣介石做了啥?如今,日本有個神社,裡面供奉著蔣介石
    日本第124代天皇兼陸海軍大元帥,法西斯主義者,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日本天皇,執政長達63年。裕仁對日本侵華和發動太平洋戰爭有最高責任,他在制定日本侵華戰略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1945年8月發布「終戰詔書」,代表日本帝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幹涉戰後免除了審判,帝統得到保留,戰後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
  • 日本戰敗後賠償別國20多億,為何中國一分錢都沒拿到?
    日本,是一個讓中國人一提起就心緒不平的國家,這個不安份的鄰居,在近現代歷史上對中國傷害最深,割走了臺灣島,從中國掠奪了大量財富,侵華戰爭又給中國造成了6500億美元(1945年幣值)的損失。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勞工謝罪賠償
    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不但踐踏中國的國土,還從中國強擄了大批勞工,充當他們的苦力,犯下了滔天罪行。經過勞工後代和法律界人士的據理力爭,近日,當年使用中國勞工的日本有關公司終於低頭謝罪,並向被害勞工進行經濟賠償。
  • 戰後日本為何能從廢墟中迅速崛起?全體日本人都應該感謝一場戰爭
    在韓戰的最初階段,日本人極為擔心這場戰爭會不會「殃及池魚」。畢竟,已經沒有軍隊的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大兵的保護,他們抵禦外來戰爭的能力幾乎為零。所以,不但日本老百姓惶恐不安,連日本政府也一度陷入高度慌亂。很快,隨著美國軍隊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仁川登陸,介入韓戰,日本人開始笑了。因為,來自美軍的訂單,雪片一樣飛向日本企業。
  • 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善待日本戰俘,為何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
    那麼中國做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日本為何瞧不起中國呢? 在戰爭中,受傷害最深的其實是無辜的百姓,因為如果戰士們歸來既是英雄,留在了戰場也是光榮的,但當手無縛雞之力的少老婦孺遇上了那些強悍的兇殘的日本侵略者時是多麼的無助,簡直一點辦法都沒有
  • 日本二戰老兵:日中關係越來越壞 若再開戰還想去
    所以,即使按照參軍與戰爭結束的1945年來推算,最年輕的日本老兵也已經88歲,很快他們就將與那場戰爭一起成為歷史。然而,歷史的記憶註定不會消逝,他們給日本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像癌細胞一樣仍在擴散。隨日本政府推卸戰爭責任 借國家賠償領取高額「恩給」八兒雄三郎,自稱今年91歲。
  • 1944年他被押往日本做苦力,卻困深山14年,「野人」事件揭開謎題
    但是日本終究是法西斯國家,所以他們的結局註定是悲催的,在抗戰進行了十幾年之後,我們看到了勝利。日本在戰爭的後期,遭到各國的打擊,他們的實力不斷的衰減,因為日本的大部分的物資都是靠國外進口的,因此在美國切斷了他們的進口通道後,日軍更是籠中之鳥,等待他們是世界的審判。
  • 日本如何崛起:關注戰後教育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日本在經濟上受到重創。  據日本戰後經濟安定本部的《太平洋戰爭損失報告書》的資料,戰爭造成的物質財富的損失,按當時的價格計算為1057億日元,其中屬於和平用途的物質財富達653億日元,與戰前 1935年的國民財富總額相比,損失了25.4%,即1/4的國民財富毀於戰爭。
  • 戰後日本政府的教育改造計劃,為其帶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對於日本國內積極倡導教育改革的改革派來說,則希望能夠在戰後培養出一大批新型人才,以此振興日本經濟。畢竟在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後,日本的經濟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那麼戰後的日本教育接受了盟軍怎樣的改造?又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 為報答蔣介石的恩德,日本人修建了中正神社
    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中,各國明確了日本的賠償原則,就是把整個日本拆光運光,只留下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工業,把日本全國上上下下的東西都拿光,全部用來賠償。而第一個提出反對報復性戰爭賠償的大國領導人,就是蔣介石。賠還是要賠的,但不能報復性賠償,我們要點到即止,以德服人。
  • 美國民主帶來的日本繁榮?《戰後日本經濟史》
    這本野口悠紀雄寫的非日本官方主流歷史《戰後日本經濟史》一定會讓你耳目一新、理解埋藏在背後的力量。作者出生於1940年,趕上了戰爭尾巴的戰後一代,經歷了戰爭創傷、戰後重建、經濟騰飛、失去的十年,可以說是日本戰後歷史的親歷者。
  • 戰後日本社會思潮的變遷
    但從1950到1960年的這一期間,則是日本在美蘇兩極對立的冷戰格局中,將自身置於日美安保體制下,經濟上恢復自立和實現高速增長、政治上出現反戰後民主改革路線、思想上形成嚴重的左右兩極分化與對立的時期。1946年10月誕生的戰後新憲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即主權在民和放棄戰爭與軍備,而這兩個特點便是與戰後初期日本社會思潮的兩個特徵,即民主主義和和平主義相對應的。 戰後初期的和平民主主義思潮,其基本思想主張是反省侵略戰爭、批判日本的封建落後性、反對日美安保體制、反對日本的再軍備、擁護戰後和平憲法,而其主要思想基礎則是馬克思主義和近代主義。
  • 日本4次公布731部隊真相,這次直接拿出了政府公文
    美國紐約時報1995年3月18日報導,截至1945年日本投降,731部隊在各種研究中殺害的人至少有「20萬」。然而,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石井四郎卻燒毀試驗資料、炸掉實驗室,殺光監獄裡的馬魯大,攜帶著中國人鮮血的試驗數據,逃回日本。然後以此與美國交換,逃脫了戰後東京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