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薌溪鄉良種場大勝村,「忠義」洪門,一門四相!

2021-03-04 舌尖上的都昌

鄱陽湖區的洪姓人家大都奉洪皓及其子洪适、洪遵、洪邁為南宋祖先,將洪皓父子的「忠義」融入血脈之中。文天祥稱「三洪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以為之繅籍粉澤,功光當時,垂休無窮。」同時代的賀啟撰聯:「有是父、有是子,相傳忠義之風;難為弟,難為兄,俱擅詞章之譽。」

大勝村主道

偏安一隅的宋高宗稱洪皓為「忠貫日月,志不忘君,雖蘇武不能過。」氣節堪比漢代蘇武的洪皓,在風雅大宋的歷史上,留下了氣貫長虹的一筆。

洪皓(1088年—1155年),饒州番易(今鄱陽縣,一說樂平)人,南宋初著名愛國英雄。洪皓在宋徽宗帝位時任秀州(今浙江嘉興)司祿,宣和元年(1119年)秀州水災肆虐,民眾流離失所。洪皓大開官倉,低價售糧救濟當地災民。面對哀鴻遍野的災情,洪皓心憂如焚。適逢浙東送往京城的綱米供宮廷受用,洪皓不顧郡守規勸,以「願以一身易十萬人命」的憐民情懷,截留大量皇糧賑災。當地民眾感念洪皓的慈善義舉,以「洪佛子」稱譽他。宋高宗面對岌岌可危的趙氏天下,亂世思忠良,擢升力主抗金的洪皓為徽猷閣侍制、假禮部尚書,任大金通問使,向北方的金國求和。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抵金後被扣押,面對金人的威逼利誘,洪皓忠貞不屈,不墜名節。金將大義凜然的洪皓囚於冷山(今吉林省北部),長達15年之久。洪皓身處北國,心儀宋主,歷盡孤獨與磨難。昭興十三年(1143年)金帝生子大赦,洪皓得以返回臨安,得到宋高宗嘉許。從天寒地凍的朔北,回到暖風燻人的故國,洪皓一身正氣依舊,遭奸相秦檜陷害,被流放英州(今廣東英德),67歲那年抑鬱而死,卒諡「忠宣」。現今鄱陽縣古縣渡有洪皓墓園,餘干等地有「洪公祠堂」文化古蹟。

洪皓的民族氣節,氣貫長虹,光耀當下。

一門四相

洪皓生有八子,取名均從走之旁,其中長子洪适、次子洪遵、三子洪邁,個個道德文章譽滿天下。

洪适(1117年—1184年),號盤山,適公之「適」洪氏後裔念「kuò(括)」音。適公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右丞相,卒諡「文惠」。洪适在父親囚於朔方困苦之時,少年老成,自立持家。在地方為吏,為民請命,頗具政聲。後身居要位,掌管軍政大事,夙夜在公,恪盡忠義,為軟弱的南宋注入一滴強心劑。面對病入膏肓的趙宋王朝,洪适晚年辭相而退。《宋史》稱「適以文字聞望」,有《盤州文集》存世,收入《四庫全書》。洪适在金石方面造詣頗深,與歐陽修、趙明誠並稱為宋代金石三大家。

洪遵(1120年-1174年),從小聰慧過人,紹興十二年(1142年)與兄洪适同中博學宏詞科,洪遵第一狀元,洪适第二榜眼。洪遵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同知樞密院事、端明殿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右丞相,封鄱陽郡開國侯,卒諡「文安」。洪遵為官正直敢言、關心民瘼,注重邊防、安靖一方。他學識淵博,成書於1149年的《泉志》,堪稱中國錢幣學的經典著作。洪遵還是一代名醫,所撰《洪氏集驗方》六捲成為醫家古籍。

洪邁(1123年—1202年),累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卒諡「文敏」。洪邁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重教興業、懲惡護民。一生勤學博識,讀書每有心得,便隨手記下來,集40餘年成果撰著《容齋隨筆》5集,以資料豐富、格調高雅、議論精到、考證確切獨樹一幟。一代偉人毛澤東十分喜歡讀《容齋隨筆》,該書成為他的案頭書,也是一生中所讀的最後一部書。

在洪氏後裔中流傳著「一門四相」的一段新說。說的是洪皓當年截留皇糧賑災,宋高宗信了秦檜的讒言要斬殺他。洪皓在刑場懇求皇帝讓他見上自己的三個兒子一面,得允。宋高宗見兄弟三人長相與其父酷似,皆儀表堂堂,便感嘆:「你們父子同相。」洪皓順勢跪伏,稱頌皇恩浩蕩,恤民寬臣,賜封「父子同朝為相!」宋高宗欲籍此歸心於天下,竟相繼冊封了洪皓父子四人相當於宰相的官職。宋高宗後來還讓一流宮廷畫師為「一門四相」畫了一幅「全家福」,鈐璽題詞,賜給洪遵。

悠悠八百餘載,至今此畫猶存。「同相」由「相同長相」到「同為宰相」的解讀,這個新說在時序的銜接與場景的轉換上都有諸多附會。但洪皓及洪适、洪遵、洪邁父子「一門四相」的愛國、忠義操守一代代賡續至今。


年過甲子的薌溪鄉良種場村黨支部書記洪定坤,2017年從擔任了18年的村支書崗位上退了下來。他見證了良種場村的沿革和變遷。現今的良種場村,「文革」前屬新光大隊,「文革」中期,新光大隊一分為二,一半屬井頭大隊,一半屬薌溪大隊,1972年成立良種場大隊後來合著時代節拍成為良種場村。洪定坤所在的大順自然村是洪遵公的後裔。大勝村又稱東邊岸村,村名「大勝」的得來與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戰相關。朱元璋在現今的東邊岸、西邊岸洪村打敗了陳友諒,當年「擊鼓助陣」的西邊岸的山嶺取名「打鼓嶺」,朱元璋的軍隊浩浩蕩蕩從東邊岸村「大勝」而歸。

薌溪鄉洪姓村莊,東邊岸(大勝)、西邊岸、大坂、寺裡、細大聖、居儒裡(部分)等都是洪遵公的後裔,也有一些洪姓是洪适公的後裔。大勝村現有700餘人,在當地屬於洪姓大村莊。儘管瀕臨鄱陽湖,但大勝村人從十多年前開始就不再以漁為業了。上世紀70年代修的新光圩堤和程家園圩堤,讓大勝村離外湖相隔遠了,漁船也就沒有了就近安全停泊的港灣。生產隊年代的大勝村,棉花種得很有名,所謂「良種場」,指的就是盛產良種棉籽。那時良種場有500多畝良田,三座提灌站保障種棉用水。縣裡派來了頂呱呱的農業技術員,指導村民種棉花,豐產的籽棉通過水路,銷往江蘇、安徽等地,村民的經濟很是活絡。現在的「良種場」徒具此名,棉花已不再是優勢產業了。村民大多外出務工,1500餘人的良種場,有200多人在景德鎮從事建築業。

良種場大勝村的南宋祖先,從鄱陽湖畔的歷史煙雨中走來。「良相」也好,「良醫」也罷,真正的「良種」,是植根於澎湃心田的「忠義」,一日日地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呈現出「大勝」景致。

作者(左一)採訪良種場村老支書洪定坤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薌溪鄉餘聲揚村:餘秀泰與白鹿洞書院重修(上)
    薌溪餘姓探源若論姓氏人口,都昌縣薌溪鄉餘姓穩居全鄉人數第一。要來探源薌溪餘姓,先從都昌餘姓的源長來敘。先祖餘欽公譜像都昌全縣餘姓村莊據統計有169個,近5萬人口,是都昌的顯姓。承襲「新安世家」的都昌餘姓分兩支遷入,一支是十萬公後裔。「十萬公」叫餘元詔(744—827),又稱餘迪,號隱耕。「十萬」其稱來源於一次餘元詔散十分銀兩賑災。餘十萬唐代德宗貞元年間,擇居都昌之大塘(今屬徐埠鎮蓮花村),雪嶺下的大塘餘村成為縣內外十萬公後裔的尋根之地。另一支是傑一公後裔。余杰一(1179 —?)身處南宋,生活年代比餘十萬要晚了400餘年。餘十萬與余杰一可溯源於唐初的餘欽(653 —?)
  • 中國洪門五聖山沿革史
    忠義所至,則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對於忠義為國家為民者,群起奮鬥擁護,對於禍國殃民者,則眾志成城,戮力以糾正之,其次,社會如有恃強凌弱欺侮鰥寡孤獨者,更不斷竭智進言改善,並齊力協助及早處置。洪門昆仲,平時奉公守法,縱有為國家、為民族貢獻事跡,絕不肆言居功爭取名利,此即洪門所處超然地位不為名利之表現。
  • 都昌建設了一個國際賽車場?有人知道嗎?
    2020年3月5日,廬山駿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都昌縣海夢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江西都昌山江湖賽車場之建設、運營、發展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江西都昌山江湖國際賽車場經營項目:賽車賽事、培訓、汽車特技表演、廠商試乘試駕、交通安全研學教育、汽車用品銷售、文體賽事及活動組織、展覽會展相關活動、務農採摘旅遊、鄉村節慶旅遊、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一體的賽車主題公園。
  • 連陽標統:香港黑社會自吹「洪門」一脈,假的
    此時,九十三師脫離「剿匪軍」序列,從一師三團接受部分解編粵軍兵源,擴編為一師兩旅四團制度,葛連長隨部擴編,升通訊營長(下轄有線、無線各一連)。 抗戰爆發,九十三師從廣東開拔華東,參與臺兒莊會戰、隨後歷武漢會戰、桂南會戰……
  • 斑節對蝦省級良種場——饒平縣晟源水產育苗場
    晟源水產育苗場負責人張湯生自上世紀80年代起便從事水產繁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育苗場建場以來培育過的品種涵蓋長毛對蝦、中國對蝦、墨吉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非洲產草蝦等。育苗場現年產海水蝦苗4.6億尾,種苗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河北等地區。2019年,育苗場培育良種斑節對蝦「南海1號」親蝦6300對,培育良種對蝦苗3.15億尾。
  • 洪門詩歌八十六首
    金氏娘娘來落髮,十分忠義長成人。飲水詩三八廿一不分差,母親帶我拜靈神。忠心義氣進洪門,天下同歸盡姓洪。把守二門(左)詩把守二門鄭其田,招齊兄弟報冤讎。把守二門(右)詩把守二門陳定臣,招齊人馬把冤伸。忠肝義氣洪門進,奸心反骨五雷焚。
  • 農業部關於批准河北鑫海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南美白對蝦良種場為...
    農業部關於批准河北鑫海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南美白對蝦良種場為國家級良種場的通知 來源: 2013-12-05 00:00:00 標籤:
  • 佛教中,四相是什麼?為何說還有四相的人,並非菩薩呢?
    佛像第一相是我相,有我之相,凡是有我之相者,皆是我相。在現實當中常常表現為以我為中心的那些所行所見。佛教認為,人因常有四相,也就是有了分別心,因此,是凡夫,不是菩薩。但四相當中,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我相,因為我相是後面三相的來源,沒有了我相,也就是沒有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 真假洪門難分辨!此人私立洪門山頭「五聖山」,被批不仁不義
    在香港電影中經常提到「洪門」,例如鄭伊健的《古惑仔》,古天樂、梁家輝、任達華的《黑社會》那麼現在還有洪門存在嗎?當然存在,洪門存在於世界各地,港臺、東南亞一帶較為密集。張安樂、李存果、陳惠敏但似乎現在的洪門也上演了「真假美猴王」的戲碼。大中華洪門五聖山是洪門最大的山頭,合併之初有仁義禮智信5個堂。
  • 江西都昌:小龍蝦 大產業_蝦類專題(龍蝦專題)_水產養殖網
    江西都昌:小龍蝦 大產業2020-06-03 14:1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央廣網都昌        養殖戶捕撈小龍蝦  近年來,都昌縣將小龍蝦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撬動」作用,堅持高位推動,加強科技服務,及時出臺了《都昌縣小龍蝦產業發展規劃》、《關於發展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政府扶持、市場運作、部門服務的方式,重點推廣「蝦稻連作」、「蝦藕混養」、「蝦魚混養」等多元化小龍蝦養殖模式,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加強良種繁育和疫病防治等舉措
  • 洪門的英文名為「中國共濟會」,那麼洪門是共濟會的中國分支嗎
    說起洪門這個組織,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所了解。作為華人第一大組織,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的影響力更是遍及世界各地。但要說起共濟會,知道的人可能就沒那麼多了。共濟會歷史悠久,勢力龐大,被稱之為世界第一大神秘組織。歷史上西方很多著名事件,傳奇人物都和共濟會有關,甚至於有人將其稱之為世界隱形操控者。
  • 老祖宗識人術:「人看四相,富貴難忘」,指的是哪「四相」?
    老祖宗曾留下這樣一個識人術:「人看四相,富貴難忘」,那麼句中的四相是指哪四相?為什麼從中能看到人之富貴吉兇呢?有沒有道理?聽我一一道來!人看四相,富貴難忘早在上古三黃五帝時期,相術的萌芽已經開始出現了,《大戴禮記》曾記載:「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
  • 逝去的江湖:龍頭「開山頭」,弟子「拜香堂」,洪門的入門儀式
    阿豪的大哥說的沒錯,實則如今的洪門也好,青幫也罷,早已經不是以前的模樣,早先打出的旗號是反清復明,明朝沒了,清朝也沒了,打這個旗號還有個什麼用?因此,現在的洪幫與過去的洪幫在本質上有了區別。具體什麼山,什麼堂,什麼香,什麼水,並沒有規定,因為每個堂口報號都不一樣,因此在入會之前,前輩會給那些準備入會的兄弟講一講,先講述洪門的由來和歷史,再講述一些英雄志士的故事,而後講一講規矩和禮節,前輩都告訴你該怎麼說了,你若是還說不好,那不是傻子就是白痴,洪門不是福利社,要的是英雄豪傑,不是傻子白痴。
  • 國父孫中山竟是洪門弟子,還是三把手
    1904年1月,孫中山先生在叔父鍾水養(洪門前輩)的介紹下,於檀香山國安會館(又稱同興公司)正式加入洪門,受封「洪棍」,按照當時洪門組織結構即三把手。作為一個革命志士,孫中山先生為什麼要加入帶有黑幫性質的洪門呢?
  • 司徒美堂 一生愛國的洪門元老
    1950年3月毛澤東主席與司徒美堂(左二)等在一起  一拳打出「安良堂」   1880年3月,年僅12歲的司徒美堂,從母親手中接過告貸來的為了保全司徒美堂性命,洪門致公堂發動華僑華工募捐湊錢為司徒美堂請了一個律師,他就是當時剛剛法律系畢業,後來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羅斯福據理辯護,廣大僑團也與美國人鬥智鬥勇,最終司徒美堂在被囚禁10個月後得以獲釋。從此,司徒美堂以「俠名」蜚聲旅美僑界,而羅斯福也和司徒美堂結下了不解之緣。1885年,17歲的司徒美堂拜堂盟誓,加入了宗旨為「反清復明」的洪門致公堂。
  • 都昌密碼(4)——山崗者
    是一句都昌俚語。 這句俚語背後,可能藏著一個大故事。山崗者 文/徐紅生中午,村裡的小學放學了。一個男孩回到家放下書包,看見飯桌上有弄好的一碗豆角。男孩左右看看,煮飯的奶奶不在,他迅速用手抓起一根豆角放進嘴裡,躲到一旁美滋滋的吃了。男孩再到灶屋裡轉一轉,奶奶也不在,於是又轉回堂廎,又要伸手進菜碗抓豆角時,奶奶抱著柴進來了。
  • 國父孫中山的另一個身份:洪門的第三把交椅!
    據梁啓超考證,洪門在美國的堂口有幾十家,加拿大洪門會所有二十餘座,會眾有兩萬人。海外華僑十之八九都加入了洪門,所以不知不覺洪門成了一種全球性的幫會組織。1904年1月11日,美國檀香山的洪門致公堂內,一場新人入堂儀式正在進行。
  • 施耐庵的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將齊聚首,何為忠義?忠義何為?
    施耐庵的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將齊聚首,何為忠義?忠義何為?當日石碣下的那一拜、那碗酒、那句誓言,曾醉倒一片年少的輕狂……至少,生命中從此烙下的印記,沒有誰能預見,更沒有誰能逃避,就如人生盡頭那場蕭索的寒雨。
  • 忠義路:硝煙散去靜靜生活
    他們組織鄉勇(後稱忠義營)豎木柵、挖壕溝、備器械,守衛佛山。黃蕭養圍攻佛山半年不下,第二年,兵敗被擒。皇帝論功賞賜,封冼灝通等二十二人為「忠義官」,建「忠義流芳祠」,賜佛山為「忠義鄉」。一鋪閱盡多少事寫滿歷史的忠義路上,現存最有名的,莫過於李廣海醫館,跌打名醫李廣海曾在此免費收治抗日士兵。
  • 都昌一中、二中2017年高考喜報!
    關注都昌熱線了解家鄉事☀ 都昌人都在關注!都昌人必加關注的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