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柱在打包稱重豆芽。楊源 攝
華聲在線6月2日訊(記者 李昆勵 通訊員 楊源)「家人們,這些綠色有機的豆芽菜都是自己在家裡種出來的,歡迎大家購買。」近日,在長沙縣青山鋪綠普農業公司,創始人朱柱正在用手機直播自己的產品,不時還拿起放置在一旁的豆芽菜向觀眾展示。這個個子不大、行動不便的90後青年,現在不僅是有名的豆芽菜種植能手,還成為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朱柱家住青山鋪鎮賽頭村,家庭條件不好,患有侏儒症,行動只能依靠小自行車。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朱柱初中畢業後就開始闖蕩社會,當修鞋匠、騎三輪車攬客、開漁具店、滷菜店……2014年,他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鎮上扶貧辦與他進行扶貧產業項目對接時,一條新路子在他腦中逐漸清晰:豆芽菜種植綠色環保,是一個可行的產業方向。於是,鎮扶貧站協助朱柱對接各種資源,縣扶貧辦、農業創客項目先後提供了12萬元為他的創業項目「輸血」,朱柱又找親朋借了些錢,湊齊15萬元,在自己家裡創辦了長沙綠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種植豆芽菜。
為了能更好掌握種植技術,經鎮扶貧站牽線,朱柱和妻子又前往農科院學習豆芽菜種植技術。如今,他已是豆芽菜種植的半個專家,除了直播過程中會教人種植,對於周邊群眾上門求教的,他也會一一講解。現在,他的豆芽每天可賣數百斤,每斤賣七八元,一年下來,純利潤能達到五萬元。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他的產品也對接了多個電商平臺,由於電商平臺訂單數據每天晚上11點才出來且第二天需要配送到位,朱柱常常需要收割、打包忙碌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還要自己開車配送產品。同時,他的工廠還吸納了一些周邊貧困戶前來幫工,從幫扶對象變成了幫扶人。「平時沒事可以到這裡來幹點零活,有一份收入能補貼家用。」貧困戶劉淑期表示。
2019年,開始了解到網際網路強大力量的朱柱,在網絡平臺註冊了自己的網店,在網上賣起了豆芽,同時也創立了抖音號開始搞起直播,如今發布的視頻直播點讚人數都有近百萬。「我選擇的方向就是農業,希望能繼續深耕下去,繼續用好目前的直播帶貨平臺,幫助更多有需要的農戶賣出更多農產品。」朱柱說。
除了銷售豆芽菜,眼下,他還承包了幾十畝水田,鑽研「稻魚」生態養殖產業,最近,他又新孵化了幾百羽雞苗打算進一步拓展產業方向發展養殖業,並在自家周邊圈起了一片山地準備新建養雞場,致富的路子正在他勤勞的創造下越走越寬闊。
「只要挺直腰板直視前方,就不會總覺得比別人矮。」這是朱柱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