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中國致富路?一年收入1600萬,有行動力的年輕人已獲利

2020-12-20 農村千裡眼

下一個中國致富路?一年收入1600萬,有行動力的年輕人已獲利。

相信這些年,農民外出打工,受盡了背井離鄉的苦楚,不過沒辦法,大多只能無奈離鄉打工。原因就是在農村沒法發展,找尋各種出路卻大多是走不通。因正因此,很多農村人都只能選擇外出賺錢,因為這樣穩定一點,這樣能實際一點,畢竟打工就是開始賺錢的過程。

不過這並非代表農民放棄了想在家鄉致富的夢想,可是不知道路如何走,背後的責任實在是太大,很多時候不敢這麼走。外出賺錢,很多人也因為見識不夠或者文化不夠錯過了我國很多致富機會。不過下面的農村小夥致富路,也許就是我國的下一個致富路。

據青年時報報導,兩個年輕人紮根鄉村創業,為地方特色農副產品銷售闢出新天地,小香薯在他們手裡成了市場香餑餑,全網銷售額高達1600萬元,一天最高可賣出上萬單,帶著村裡阿姨致富。起初小夥只是想著在網上開一個店,希望能增加點銷量,沒想到,小香薯的訂單絡繹不絕,之後瞬間火了起來。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在安徽亳州村民在家銷售幹豆角和幹辣椒等本地農產品,一年就做到銷售額300萬元。無疑這些有行動力的年輕人懷揣著致富夢已經獲利,相信隨著我國網民的不斷增加,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電商時代已來臨。

相關焦點

  • 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
    六年來,這個位於大興安嶺腹地的邊陲地區牢記總書記囑託,發展生態旅遊、拓展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與林為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在阿爾山白狼鎮鹿村,鄭曉林正忙著帶遊客參觀鹿園。鹿園裡的30多隻母鹿,下羔率今年頭一次達到了九成以上。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鹿村黨支部書記 鄭曉林:你看今年的鹿感覺多好,這個毛特別光滑,膘情也特別好。記者:小鹿呢?
  • 湟中上山莊的山上致富路
    搞旅遊出名堂 貧困村走上致富路8月14日,星期二,雖然不是周末,但到上山莊花海遊玩的人不少,從上山莊村口到花葯谷,來往的遊客絡繹不絕。「上周末,來上山莊遊玩的遊客人數破萬,花海內僅門票、擺渡車和滑道的收入就在17萬元左右,這還不算遊客在村內農家樂吃飯、買東西等其他消費。」
  • 內蒙古「80後」村書記幫民眾擺脫「一畝三分地」 走上致富路
    中新網烏蘭察布11月18日電 題:內蒙古「80後「村書記幫民眾擺脫「一畝三分地」走上致富路作者王鳴遠「以前村民生活主要靠種地的收入,辛苦一年,很難攢下錢。現在村裡發展了肉牛養殖項目,村民有了其他收入。」
  • 晉北「家政娘子軍」:雙手開出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晉北「家政娘子軍」:雙手開出致富路中新社大同7月30日電 題:晉北「家政娘子軍」:雙手開出致富路作者高雨晴 楊佩佩「哪裡有活兒,我就去哪裡。」曾靠天吃飯的山西天鎮縣人曹果花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離開田地,加入「家政娘子軍」,依靠雙手開拓出出致富路。
  • 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
    來源:人民日報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鎮乾田村——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人民日報記者 劉新吾 劉涓溪 吳凱核心閱讀陽光的照射下,白牆黛瓦,格外漂亮。幾年前,可沒這好光景。因為給妻子治病,花光了全家的積蓄,謝清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橫亙的大山沒有成為村民脫貧難以跨越的坎。乘著彭水脫貧攻堅的東風,在鎮村兩級支持下,謝清不僅搞起了肉牛養殖,還在石榴基地當管理員,兼職村裡的公益崗位,一年能掙3萬多元,徹底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趾鳳: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
    乘著脫貧攻堅的東風,在鄉村兩級支持下,梅香蓮不僅搞起了生薑種植,還在附近產業基地當管理員,兼職村裡的公益崗位,一年能掙3萬多元,徹底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梅香蓮的經歷,只是老崗村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當地修通了公路,發展了產業,2016年,老崗村成功脫貧,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零。山鄉豐收喜悅的山歌,不時傳出大山。
  • 滑縣城關街道史固村:小芹菜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城關街道史固村充分發揮村集體和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走出了一條以種植芹菜為主的致富路。 在城關街道史固村郭電存家的蔬菜大棚裡,一株株綠油油的芹菜長勢喜人。如今,郭電存種植的芹菜賣的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郭電存說:「畝產就是兩萬五千斤,現在的行情就是一塊錢一斤,十畝地收入二十來萬元。現在政策也好了,經過俺村幹部,貸了五萬塊錢的無利息貸款,扶持我又建了一個十八米的棚,現在幹勁更足了,更有信心了。」
  • 萬豪生態家庭農場:林下特色養殖拓寬致富路
    地處紅山管理處轄區的萬豪生態家庭農場因地制宜,利用果園發展黑山羊、黑山豬等林下生態養殖,拓寬了創業致富路。新聞內容萬豪生態家庭農場有果園面積近200畝,通過劉夢平夫婦多年的苦心經營,果園優質的枇杷和楊梅成為農家樂遊客的搶手貨。
  • 一年忙到頭 致富有盼頭
    陳貟灣村所在的太平鎮有「棗杏之鄉」的美稱,2000畝雜果林寄託著全村667戶2574人致富的希望。但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節奏,預防滯銷成為頭等大事。在危機中尋求機遇,陳貟灣村決心以此為契機,開拓電商銷售渠道。
  • 車田鄉:荒山變茶山 鋪就致富路
    12月22日,記者在車田鄉清明村萬畝高標準油茶示範基地看到,滿山滿嶺梯級式栽種的油茶在陽光下生機勃勃,非常壯觀。車田鄉是市級深度貧困鄉。近年來,該鄉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破除交通瓶頸,並充分利用土地、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讓荒山變茶山,為村民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路,鞏固脫貧成果。2018年,車田鄉引進酉州實業集團到該鄉發展油茶產業,新建油茶基地1萬畝,並在車田村5組修建了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油茶初加工廠,為當地油茶產業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當地村民對發展油茶產業充滿了信心。
  • 西藏:岡仁波齊山下的牧民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新華社拉薩7月3日電(記者春拉 黃浩銘 劉東君)「我們家有五口人,其中兩個20多歲的兒子和我帶著家裡的6匹馬負責遊客轉山服務,去年我們家僅這項收入就有近4萬元。」年過半百的達瓦羅布說,阿里普蘭縣巴嘎鄉崗莎村牧民已通過發展特色旅遊走上致富路。崗莎村地處海拔6656米的「神山」岡仁波齊峰腳下。
  • 新疆農民的致富路:惠民政策和辛勤勞動讓生活越過越好
    新疆農民的致富路:惠民政策和辛勤勞動讓生活越過越好 2020-11-10 21:28:14我35歲那年出去打工,家裡才有了存款。」時至今日,木尼亞孜·伊民仍對長達9年的打工經歷難以忘懷,因為打工開闊了眼界,也學到了技能。  今年已54歲的木尼亞孜·伊民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一師代管五團沙河鎮十連農民,雖然只有初中文化,卻有一個善經營的頭腦。家裡不僅有32畝身份地,還有1臺鏟車和1臺小型挖掘機,年均收入超過15萬元,他依靠惠民政策和辛勤勞動走上了致富路。
  • 「窮小子」養牛致富一年收入40萬元
    「窮小子」養牛致富一年收入40萬元 在清河區聶家滿族鄉西老谷峪村,村民藺紅星正在自家的肉牛養殖場裡忙碌著。「幹完這些活,還要把小牛帶出去放一放,每天都閒不著。」藺紅星一邊擦著汗一邊說。
  • 「小樹莓」開闢致富路
    近年來,西藏拉薩城關區奪底街道成功引入樹莓,通過「公司+」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小小的樹莓,成為大傢伙致富路上的好幫手。  日前,當記者來到位於奪底街道維巴村的樹莓採摘園時,看到一人高的油松樹下,沒有膝蓋高的樹莓苗隱藏其間,嫩綠的鋸齒形葉子上結滿了花苞,幾名工人正在清理枯枝和雜草。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樹莓種植在油松樹下主要是為了保溼防曬,再過兩個月,今年的樹莓就可以上市了。每年七八月份,園區都要舉辦採摘節,這也成為奪底溝生態旅遊的一部分。
  • 【網絡媒體走轉改】武山縣城關鎮:「小拖把」擦亮了「致富路」
    (記者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武山訊(記者韋德佔)讓農民致富,路子多種多樣。而在武山縣城關鎮上溝村,卻有貧困戶將人們習以為常的小拖把,做成了大產業,擦亮了「致富路」。3月1日下午,在武山縣城關鎮磨兒村的「脫貧講習所」裡,城關鎮上溝村「脫貧之星」張軍強正在授課。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在職9年間,他不僅完成1800畝造林和430畝退耕還林任務,還辦起糧食加工廠、磚瓦廠、石料廠、木工廠、小百貨商店……改變過去靠開荒種糧、砍樹賣柴維持生活的狀況,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將荒山變成「綠色銀行」,發揮了生態效益。看著漫山遍野的野茶,陳先志又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不正是致富的源泉嗎?
  • 重慶彭水: 「火紅」小辣椒鋪就「紅火」致富路
    小小的辣椒鼓起了村民的腰包,鋪就了一條紅紅火火的致富路。在石院村2組羅慶書家,紅紅火火的辣椒裝滿了背簍,正「排隊」過稱,辣椒收購車就停在了家門口。羅慶書把附近的村民都請來幫忙採辣椒、裝辣椒,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 陳清閣:一個貧困戶的小康路
    今天,分享的是一個貧困戶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從絕望走出困境、走上脫貧、邁向小康的脫貧故事。陳清閣40剛出頭,是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馬灣村一個貧困戶,一家三口,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在縣城讀高中。如今,我體面地生活,像正常人一樣用勤勞和智慧擺脫了貧困,甩掉了窮帽子,拔掉了窮根子,走上了致富路。我要感謝政府,感謝村黨支部,感謝我的幫扶人。」這是2020年1月在陳清閣家採訪時,陳清閣道出的藏在心底許久的肺腑之言。說到陳清閣的脫貧故事,還要從他如何成為貧困戶說起。陳清閣以前是一個體魄強壯、心中有夢的陽光小夥。
  •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0-04-09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靜海區小集村:發展花卉產業讓村莊走上致富路
    一個環境髒亂,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都較為一般的村子,如何脫貧致富奔小康?市城管委駐靜海區陳官屯鎮小集村幫扶組發揮自身優勢,在該村大力發展花卉產業,不僅扮美了這個村莊,而且讓村民們有了致富的「搖錢樹」。「一個村子如果想發展,必須先有一個好的環境。幫扶組和村委會利用」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市城管委又投入110多萬元,對路面進行了硬化、還安裝了路燈。村裡的公廁全部改造為水衝廁所,每家每戶基本都安裝了抽水馬桶。村裡的臭水溝也得到了改造。就這樣,小集村搖身一變,成為一個乾淨而美麗的村莊。